网站首页
手机版

稻田养殖小龙虾早期管理技术

更新时间:2023-02-10 10:08:21作者:百科知识库

稻田养殖小龙虾早期管理技术

一、池塘准备

新养殖户一般没有相应的养殖经验,在开挖稻田的过程中比较随意,沟宽有大有小,深浅不一。环沟过小的池塘稳定性差,产量低,长期投入成本会无形之中高于较大沟的池塘。

1、稻田开挖一般建议环沟沟宽3~5米,沟深1~1.5米,提前留好机耕道,方便农机下田。池塘做“子埂”,既方便龙虾掘洞产卵越冬,前期又能适当隔水,防止沟中水质恶化过快。

2、泡塘解毒新开塘口挖好后及时灌水泡田,以水位没过“子埂”为标准,并每亩使用20~30斤生石灰外泼,解除部分农药残留。泡塘一周左右换水,使用“碧水安(加强型)”解毒后,再准备投放虾种(每亩50斤)或虾苗(80~100斤)。

3、试水新塘口投放种虾成活率较高,但是在投虾后一周左右容易出现大量死亡,死亡率都在50%以上,发病率40%左右。所以新开挖塘口在大量放种前一定要先少量投放一批种虾试水,一周后没有明显死亡的池塘就可以大量投放种苗,如果在一周左右出现大量死亡情况,需重复解毒步骤。

二、放种(苗)

新塘种虾存活率低是对早期养殖影响最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投放苗种后5~7天开始死亡,死亡虾多打殃趴边,掘洞的虾死在洞口及洞内,死亡率一般都在50%以上,种虾全部死亡也较常见。

存活率低常见原因:

1、水稻种植时杀虫除草农药残留过高,造成龙虾急性或慢性中毒;

2、河水水质差,污染严重;

3、上水后稻草腐烂水质差;

4、沟小水位浅,不稳定,早晚温差变化大;

5、放苗方法不正确和放苗时天气不稳定;

6、放苗后不投喂,营养缺乏,种虾体质下降;

7、苗种质量差;

8、外地苗长途运输。

提高种虾存活率的方法:

1、少用或不用毒性大残留时间长的药物;

2、水源条件差的地方进水后及时解毒,防止因水体毒素导致的慢性或急性中毒;

3、稻田秸秆过多引起水体发红发黑,及时解毒调水;

4、9、10月份早晚温差较大,怀卵种虾体质弱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在池塘管理上需注意:a.适当加大沟宽沟深,增大水体面积,防止早晚水温变化过大;b.放种时投放在沟中深水位置,水温较稳定;c.选择晴好天气的早上或傍晚放苗;d.外地苗种下种后及时使用抗应激药物,增强种虾体质。

5、池塘本身沟中的自然饵料并不能长时间满足所有种虾的营养需求,所以在放种后及时投喂,给种虾补充营养,增强抗应激能力。

6、外地购进的种虾因长途运输鳃中水分流失,不要直接投放。先在塘边用塘中水浸泡吐水2~3次,让其适应水体环境后再投放到环沟中。

三、水红、水黑

稻田上水后水体发红发黑主要是稻田秸秆大量腐烂所导致。

解决方法如下:

1、稻田不要在田中留过多的秸秆及碎草,适当捞出部分碎草,减轻池塘污染;

2、水源条件好的地方可适当换水;

3、适当肥水、补菌,“肥水肽Ⅱ+三环活力源”全面稳定水质,利用水体藻类和有益菌分解;

4、用“碧水安(加强型)”及时解毒,防止腐烂稻草产生的有毒物质影响小龙虾生长。

四、青苔频发

养殖小龙虾的池塘大多因水位浅,水体透明度大,在冬季及早春阶段很容易大量暴发青苔,影响龙虾摄食和生长。

解决方法:

1、加深水位,深水位水体稳定,藻类更容易存活,降低池塘透明度,减少青苔暴发;

2、适当肥水,培养藻类,降低池塘透明度,防止青苔大量暴发。新塘一定要做好池塘准备工作后再放苗,不可盲目的急着投放苗种,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同时维护好池塘环境,提高小龙虾的成活率,促进小龙虾健康生长。

本文标签:水产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