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8 10:57:55作者:百科知识库
经济建设:
旧社会,浔埔人民穿着百补衣,过着牛马不如的极其艰苦的生活。有一首浔埔民谣非常形象地描绘了当时村民贫困的穷苦生活:“乌衣短裤去捕捞,一日三餐蕃薯糊。男儿三十没娶某,女子远嫁再受苦。”
社会浔埔经济非常落后,人民生活极其困苦。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浔埔的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浔埔从此走上了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
浔埔村是泉州市三大渔港之一(另两个是崇武、深沪)。村里有外海捕捞渔船100艘(其中钢质渔轮15艘),渔业年产量:36.98万担,产值1.58亿元,内海以流刺蚵株养殖为主,著名的“?埔蚵”深受泉州广大市民喜爱,“?埔蚵”久负盛名,是泉州地区的特产,经济价值高。浔埔的海产品辐射全市各个市场,同时兼种紫菜、海带等,为繁荣泉州城乡商品市场做出了贡献。渔业生产历来是?埔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总产值占全村工农业产值的47%。
社会事业
解放前浔埔村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非常落后,解放后各项事业得到了大发展,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教育方面:
现临海小学的前身为“普德学校”,当时校长是庄红杨。正式创办临海小学是1930年,校长为陈建民,学校设在浔埔、金崎交界处,学生来自附近10多个村落,即?埔、金崎、后渚、北星、东梅、石壁、后埭、宝山、双坪等村。学校有学生300多人,教师7人,经费来源小部份为学生学费,大部分为大普公(圣姑娘娘庙)香客的香资。解放前临海乡没有中学,学生小学毕业后都到泉州晦鸣中学就读,村里当时也没幼儿园。
现在的临海小学学生有600多人,教师20多人。浔埔还设有幼儿园,学生有100多人,幼儿教师10多人。
医疗卫生方面:
解放前医疗卫生事业极差,村里没有医疗所,真是“病无医药,死无草席”,寻医治病非常难。有病一定要到泉州市内看病。村里的街道又脏又臭,行人走路都难受。原街道很狭窄,长不足百米,宽仅三块石砖;现村里小街长400米,宽10多米,街上还有路灯,高楼大厦林立,一派欣欣向荣好景象。
体育方面:
过去浔埔男人捕鱼、摇船,而女人织网破蚵,谈不上体育活动和竞赛。现在村里有健身房。春节有排球赛。村里还涌现出现任教于甘肃兰州大学的长跑健将黄腾达,任教于养正中学的体育教师黄钟瑜(已故),他教练的学生郑宝珠(河市镇残疾人)曾两次在世界残疾人运动会上荣获了铅球、铁饼世界冠军。
特色风味:
“蚵仔煎”是闽南著名的风味小吃。一提起“?埔阿姨”及“?埔蚵”,人们便联想到种海蛎。浔埔人把山上的条石,杂石抬到海滩上,二条、三条架成一株,过了一段时间,石上会附生出海蛎来。(如万安桥就是利用海蛎固基法造桥的,至今仍可看见桥南渔民到那里削蚵)。由于浔埔处于山海交汇的泉州湾入海口,水中微生物丰富,所以出产的海蛎特别肥美,著名的闽南风味小吃——“蚵仔煎”,就是以浔埔蚵作为最佳原料的。
人们只要走进?埔村,便可见家家户户门口,头戴鲜花的“?埔阿姨”,老、中、青、少妇个个腰系围巾,坐在板凳上,敏捷地用小铁锥撬开海蚵壳,一只只水灵灵的海蚵就剥出来了。他们把刚剥的海蚵,拌上鸭蛋(鸡蛋)、蒜叶、姜末、葱头、韭菜、薯粉,用花生油一煎,把香喷喷的蚵煎捧到客人的面前,还有那个客人不乐开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