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8 10:09:34作者:百科知识库
平定县
平定县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
远古时天下分九州,平定属冀州。公元前1106年,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地,平定为唐的东境。后来叔虞的儿子把唐"唐"心为晋,平定为晋的东门户。公元前498年,晋国权臣赵简子在县城西北的平潭筑城,这是史书记载中有关平定的最早建筑。公元前377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平定成为赵国属地。公元前221年,秦并六国,一统华夏,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平定属太原郡。公元前140年,西汉建元元年开始设置上艾县,治所在今张庄镇新城村,这是平定境内最早的设县治所。东汉时,上艾县划入冀州的常山国,三国时划并州的乐平(今昔阳)郡。
公元386年,北魏统一了北方,将上艾县改名为石艾县。北魏时,安禄交(今乱流村)村民修凿的开河寺摩崖石像,为县境内现存最早的石雕造像,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隋代末年,为反搞暴政,石艾人王君廓组织千余农民揭竿起义,屡建战功。唐代初年,相传相传李世民之妹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娘子关。公元749年,石艾县改名为广阳县,治所设在广阳村(今属昔阳县)。五代十国时期,战争连绵,广阳先后为后梁、后唐、北汉所辖。
北宋初年,宋军攻取北汉,首先攻下广阳。公元979年,广阳县改为平定县,并迁县治于今上城,营造了大城中套小城的上下重城。
清代赵秉文任平定刺史时,在城南建涌泉亭,筑九曲流杯池。金大定二十年(公元1182年),平定由县升为州,管平定、乐平两县,仍属太原郡。
元代,县城西南八里的冠山建资福寺,修崇古书院,官至中书左丞的吕思诚等人,曾在书院读书。元末战乱,平城池败颓。
清代雍正二年(公元 1724年),平定州升为直隶州,属省辖,领盂县、乐平、寿阳。
民国初年,州改县治,县衙仍设在上城。此后,随着正太铁路通车和平辽公路兴建,以阳泉车站为中心的商业网点逐步增加,阳泉形成了集镇雏形。
1937年10月,日军入侵平定,大好河山遭蹂躏。铁路、公路沿线驻有重兵。为抵抗日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抗日根据地,平定开始一分为三。以正太铁路为界,路北建立了平定(路北)县抗日民主政府,属晋察冀边区;路南以平辽公路为界,建成立了平东、平西两个抗日民主政府,属晋冀鲁豫边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平东、平西两县合并为平定(路南)县。
1947年5月2日平定县全境解放,1948年8月路南、路北两个县政府合并,成立了平定县人民政府,属榆次专区。
1958年8月,平定县撤销,归入阳泉市,称为郊区。
1961年4月又重新恢复平定县建置,属晋中专区。
1983年9月,平定县改为阳泉市属县至今。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带领人民除旧布新,建设家乡。
1970年,县城主街铺设沥青路面,沿街旧建筑逐渐被新式楼房取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城综合建设全面铺开,先后硬化街巷,改造城南河和嘉河。
1987年县城外环线开通,1996年外环线改造扩建后定名平定路,原太石公路县城段正式改造成一条主街,定名为东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