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姑咱镇的历史沿革

更新时间:2023-02-08 09:45:28作者:百科知识库

姑咱镇的历史沿革 康定系汉语名,因郭达山以东为“康”,取康地安定之意,故名。藏语称康定为“打折多”,意为打曲(雅拉河)、折曲(折多河)两河交汇处。旧史曾译作“打煎炉”,后通译“打箭炉”,简称炉城。 古为羌地。汉隶沈黎郡。 隋为嘉良地。唐县境东北部为中川、会野等羁縻州,属雅州;西部录于吐蕃。宋继之。元置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明承元制,崇祯十二年(1639),固始汗在木雅设置营官。清康熙四二年(1701)清军平定木雅营官昌侧集烈之乱后,复设明正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简称“明正土司”)。雍正十一年(1733)置打箭炉厅,设同知。炉城东北面陡峻挺拔之山名“郭达山”;山巅有一箭杆高耸,所以又名“箭杆山”。郭达山又被视为康定睛雨表。山顶云收雾散即是天气晴朗的预兆,每当云雾弥漫,则必有雨,至,累验不误,故有“留 间卜雨花”之誉。光绪二十九年(1903)升为直隶厅,隶建昌道,三十四年(1908)改为康定府。

民国2年(1913)设康定县,属川边特别行政区。

1935年红军长征路经县境,在金汤建立苏维埃政府,在孔玉、新和、捧塔、三和、麦崩、前溪建立乡苏维埃政府。

民国28年(1939)西康建省,省会设康定。

1950年,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

1955年,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1990年全县6区、1镇、22乡。县治甘孜镇,距州府康定384公里,离省会成都742公里。“跑马溜溜的山,康定溜溜的城……”一首优美动人的《康定情歌》,使康巴高原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享誉海内外。

本文标签:专项地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