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8 08:36:34作者:百科知识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厂塬遗址
马厂塬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川口镇边墙村,地理坐标东经102°51′,北纬36°19′。是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马家窑文化的一处遗址。1923年秋由瑞典学者安特生首次发现,并清理了两座墓葬。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调查,1982、1984和1987年青海省文物管理处、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复查,因其具备独特的文化内涵,也就成了马厂类型文化的命名地,是研究青海东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文化关系的重要遗址。1956年8月3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厂塬遗址地处湟水下游南岸的河谷地带,湟水南岸二级阶地前缘。遗址分为居住地和墓葬地两部分。居住地位于村庄的北部、西北部一带,墓葬地则位于村内、村北及村西地区,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该遗址文化遗存以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为主,还包括有齐家文化、辛店文化等多种文化遗存。马厂类型陶器的陶质比较粗糙,纹饰上有红黑相间或黑边红带的粗条纹,而更多的是单色花纹。常见的还有变体蛙纹、螺旋纹、菱形纹和编织纹等。
此后发现的凡是属于相同风格的陶器,即被称为“马厂式陶器”,凡是出土有马厂式陶器的遗址,即属于马厂类型的遗址。另外,在遗址中还发现了一件特别珍贵的泥塑人头像彩陶壶,以及玉斧、石刀、骨针等生产、生活用品。
该遗址既有古代聚落遗址,又有墓地,所以对研究黄河上游古代先民生产、生活条件、居住方式、自然环境、地理气候、社会形态、经济结构、丧葬习俗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早在距今5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们,基本过上了定居生活,一丛丛半地穴式的圆形或方形的房屋,散落在湟水两岸。除了狩猎,他们还在靠河床的洼地用石刀翻挖、开垦肥沃的黄土,种上原始的谷物和蔬菜。秋收后为了把狩猎获得的肉食与脱去糠壳的谷物煮熟而食,他们在继承仰韶文化的基础上,用粘土做成陶罐,表面又用兽毛制成的类似毛笔的画具画上黑白相间的大圆圈、网格、菱格、米字、波折及变体人形等符号和纹样,再烧制而成,并用它来煮食肉类和谷物。于是,在他们原始的生活中,产生了一项伟大的创造——彩陶。
1923年,考古学家瑞典人安特生刚刚拂去在洮河流域发掘“马家窑文化”系列类型的尘土,匆匆然来到这里继续考察发掘,由此,人类首次发现了属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的马厂塬遗址,因该遗址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安特生便欣然地将该遗址命名为“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且在其所著的《甘肃考古记》一书中,向国外特别介绍了马厂塬遗址的重要发现。1947年,中国著名学者、考古学家裴文中先生也慕名对此遗址进行了调查、发掘、考古。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青海省考古队等单位也先后对该遗址进行了详细调查、测绘和文物征集工作。
马厂塬遗址中心部位有一个三角形的大坑将遗址分为东、西、北三部分,东部靠村庄,除地面散布有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的陶片外,还有墓葬。西部是马厂类型时期的墓葬地,边缘有少量的辛店文化姬家川类型的墓葬。中部为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的居住区。北部偏西有一颗圆形约800平方米的孤立的台地,是辛店文化姬家川类型时期的居住区。遗址断面暴露有灰层、灰坑、残陶片、石器、骨器等,地面散布有大量陶片,马厂类型有蛙纹、圆圈纹泥质彩陶壶和彩陶罐、双耳盆、加沙红陶盆、罐、瓮等,彩陶器形以小口折沿宽肩罐为代表,彩绘有很多大圆圈、网格、菱格、米字、波折及变体人形等图案和纹样;齐家文化有泥质红陶罐、双大耳罐、折肩蓝纹壶;辛店文化有夹沙红陶罐、绳纹罐、鬲、豆、盆、瓮及彩陶壶、罐等,彩陶纹饰有双钩羊角形纹、连续回纹、S形纹、太阳形纹;唐汪式陶器有涡纹彩陶壶、夹沙红陶罐等。还采集到玉斧、石刀、骨针等生产、生活器物。
该遗址内涵丰富,是一处新石器时代至青铜器时代文化并存的古遗址。加之其延续时间长,文化堆积厚,居于河湟地区史前各遗址之首,因而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著名史学家尹达先生在他的《中国新石器时代》一书中说:“中国近代考古学还是由于二十年代初河南仰韶和青海民和等地的考古,而正式步入它的历程。”马厂塬遗址中既有古代聚落遗址,又有墓地,对研究黄河上游古代先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居住方式、经济结构、社会形态、丧葬习俗、自然环境、地理气候等方面的课题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也为研究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各文化内涵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实物资料。2000年4月,该遗址被列入国家“十五”规划——全国大遗址保护展示体系建设规划项目。
包括马厂类型在内的马家窑文化的高度发展,是新石器时期华夏文明晨曦中最绚丽的霞光,折射着中华先民在远古时代所达到的多项文化成就,马家窑文化不仅包含着史前时期众多神秘的社会信息、文化信息、同时它创造了中国画最早的形式。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绘制中以毛笔作为绘画工具、以线条作为造形手段、以黑色(同于墨)作为主要基调,奠定了中国画发展的历史基础与以线描为特征的基本形式,因而具有非凡的文化价值。
民和渊源流传的古代诸文化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错综而又十分壮阔的古代先民的生活画卷,同时,也充分表明从远古时代起,生活在民和境内的先民们与全国其他民族一道,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