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8 08:13:41作者:百科知识库
夏朝时,襄垣属冀州。
商初属上党国,后并入黎国。
西周时期,复属上党国。
春秋时期,周桓王二十一年地属鲁大夫党氏食邑,后被赤狄所夺,地归潞子婴儿国。周定王十三年晋景公灭赤狄,地归晋公族食邑。周敬王十二年行政区调整后,地属平阳。
战国时期,周贞定王十四年,归晋侯赵襄子领地。襄子筑城于甘水之北取名襄垣,亦曰襄垣。周安王姬娇二十六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韩首置上党郡,郡治襄垣城。周赧王五十五年,秦伐韩,割断上党与韩都联系,上党守冯亭以郡归赵,地又属赵。赵王迁十四年,赵被秦灭,地归秦辖。
秦朝时期,置襄垣县属上党郡。二世胡亥二年为战国七雄之余魏王豹所据。
西汉新王莽始建国元年,改襄垣为上党亭。
东汉光武建武元年,易亭为县,复称襄垣,属并州上党郡。
东汉建武四年,属匈奴族郝散领地。
西晋永嘉二年,刘琨迁都尉张倚领上党据襄垣,在城北12里(今堡底村一带)筑安民城。
东晋咸和三年,为后赵石勒辖地。升平二年,上党郡治安民城,地属前燕。太和,五符坚灭燕,地属后秦。太元十一年,地归后燕。太元十九年,北魏割上党置襄垣郡,领屯留、长子、壶关、寄氏、乐阳五县。
北魏泰常五年,废郡复县,属乡郡。北魏建义元年,复治襄垣郡,领五原、建义、刈陵、襄垣四县,属并州。
北齐废郡为县。
北周宣政元年改襄垣为潞州,开皇三年罢州。十六年于襄垣置韩州,隋大业初罢州为县,属上党郡。
唐武德初,复置韩州于襄垣,因漳水浸城,筑新城于甘水之南(今址)。领襄垣、铜 、黎城、涉县、武乡等五县。贞观十七年废韩州,以县属潞州。
五代时期,梁开平三年,地属梁。龙德三年属五代唐。清泰三年属五代晋。天福十二年,属五代汉。乾祐三年,属五代周。
宋太平兴国二年,属隆德军,后属隆德府。靖康初,属金河东路潞州属县。
元至元八年,废屯留县并入襄垣,为潞州辖县。至元十五年屯留、襄垣分置。
明嘉靖八年,襄垣属潞安府。
民国元年(1912),襄垣直属山西省。
民国三年(1914),属冀宁道。
民国六年(1917)废道归省。
民国二十六年(1937),山西在省、县间设政治区(称行政专员公署)襄垣属第三政治区(政治区设沁县)辖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属太行区第二办事处辖县。
民国三十年(1941)8月,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太行二专署辖县。
民国三十五年(1946)6月归太行二专区辖县。
民国三十七年(1948)9月,属华北人民政府太行二专区辖县。
民国三十八年(1949)5月,属左权专区辖县。同年8月改属山西省长治专区辖县。
1954年5月,属晋东南专区辖县。
1958年9月,襄垣与沁县合并,改称襄沁县,后又与沁源合并,又称沁县。
1959年9月,三县分治,襄垣仍为晋东南专区属县。
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襄垣改属长治市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