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妙应寺白塔的简单介绍

更新时间:2023-02-08 07:48:53作者:百科知识库

妙应寺白塔的简单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妙应寺白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妙应寺白塔

妙应寺白塔(汉语拼音:Miaoyingsi Baita),位于北京西城区妙应寺塔院的正中,正式名称为释迦舍利灵通宝塔,因为通体皆白,故俗称白塔。建于元朝,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是一座砖石结构的覆钵式塔,基座面积810平方米,通高50.9米,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

塔的基座高9米,分为三层。下层为方形的护墙。上、中两层为须弥座式台基,平面呈“亚”(十)字形,四角向内折收,形似房屋的四出轩。基座的转角处都有角柱,显得轮廓分明。在上层平盘的挑出部分,为了增加砖石结构的强度,还有巨大的圆木承托。

在基座顶层的四周,围有明代添置的一组铁灯龛。中央是形体雄浑的巨型莲座,用砖砌雕出的莲瓣塑饰而成。莲座外尚有五道金刚圈,用以承托塔身。

塔身为一座巨大的覆钵,最大处直径18.4米,形如宝瓶。塔身顶部有呈“亚”(十)字形的小须弥座。再往上竖立着下大上小,呈圆锥状的十三重相轮,称作“十三天”。相轮起到塔座到塔刹之间的过渡作用,它的数目代表塔的级别,十三天是等级最高的塔。在相轮顶置直径9.7米的巨大华盖。华盖以厚木为底,上覆铜板、铜瓦,四周悬挂36片铜制透雕的流苏,每片都悬一风铃。

位于塔顶的塔刹高5米,重4吨。一般佛塔的塔刹为仰月或宝珠形,而此塔的塔刹仍然是一座小型的鎏金铜制喇嘛塔,并且与白色的塔体形成鲜明对比,把窣堵坡这种佛教建筑形式作了最极致的体现。在塔刹上还有一则元代的题刻,也是研究此塔历史的重要史料。

为保护白塔,1961年在塔顶上安装了避雷针。1976年,受唐山大地震影响,相轮的顶部有所损坏。1978年维修时,发现了塔刹是由木塔柱将铜制构件分段套接而成的,塔内埋藏着乾隆十八年(1753年)存留的僧冠、僧服、佛经、佛像等100多件珍贵文物,现在寺内展出。

本文标签:建筑与名胜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