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蒂瓦希普纳穆-新西兰西南部地区

更新时间:2023-02-08 06:42:24作者:百科知识库

蒂瓦希普纳穆-新西兰西南部地区

蒂瓦希普纳穆位于新西兰南岛的西南部,占地面积2.6万平方千米,主要风景区由峡湾国家公园、库克峰国家公园、韦斯特兰国家公园和阿斯派灵山国家公园四部分构成,1990年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这个公园位于新西兰西南部,其景观在冰川的持续作用下形成,有海滩、石头海岸、悬崖、湖泊和瀑布。公园的三分之二被南部的山毛榉树和罗汉松覆盖,其中一些树的树龄已超过800年。公园里的大鹦鹉是世界上仅有的高山鹦鹉,这里还有一种巨大的不会飞的南秧鸟,也属于稀有的濒危品种。

蒂瓦希普纳穆位于新西兰南岛的西南部 冰川的持续作用下形成

新西兰西南部位于东部的太平洋板块和西部的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之间的交接带上。这里是全世界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过去500万年以来的构造活动造就这里的多山特征。1986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维斯特兰/库克山国家公园以及福得兰国家公园是这个遗址的一部分,这里也包括阿斯匹林山国家公园。新西兰西南部几乎包括了这个国家10%的国土,这里同时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很小的地区。

蒂瓦希普纳穆—新西兰西南部地区的风景是在冰川的持续作用下形成的,被抬升的山脉曾经被冰川强烈地侵蚀过,造成了强烈的局部高山地貌特征。这是这个地区的重要特征,岩石一般都是结晶岩,一系列的火成岩占优势地位,如花岗岩、闪长岩、变质片麻岩等。东部地区的夏季气温比同海拔地区稍高,而冬天比同海拔地区要寒冷得多。

峡湾国家公园 风景秀丽的四大国家公园

主要风景区由峡湾国家公园、库克峰国家公园、韦斯特兰国家公园和阿斯派灵山国家公园四部分构成。峡湾国家公园,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是一个多峡湾的地方。该国家公园建于1952年。面积12519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园之一。以其崎岖壮丽的峡湾、山脉、森林、瀑布和湖泊闻名。公园的海岸呈锯齿形。在过去,这里曾经是高原,由于长期受风雨冰雪的侵蚀,高原地貌一点点被损坏,逐渐变成杂乱在一起的崇山峻岭、绝壁断崖、河川湖泊和海湾地峡。这里的一大特色是高山森林和海滨峡地。公园的山麓上覆盖着浓密的雨林,遍布山毛榉,这里生活着很多鸟类,如知更鸟、山雀、长尾小鹦鹉等。这里也是褐鸡唯一的生存场所。褐鸡的毛呈褐色,长着紫红色的喙,现仅存170余只。在这里还常常看到企鹅和海狗,还有一种黑色和绛紫色的陆贝,据说它是蜗牛的祖先。

库克峰国家公园

库克峰国家公园,建于1953年。面积700平方千米。库克峰国家公园内共有14座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而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则多达140座,山峰连绵起伏,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其中海拔3764米的库克山雄踞中间,它是新西兰最高峰,也是大洋洲第二高峰,有“新西兰屋脊”之称。毛利人称此山为“奥伦基山”,可译为“破云山”。库克峰公园内还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湖泊,有呈深赭石色的冰蚀湖,有清澈翠绿的雨水湖,山影碧波,风光无限。茂密的森林生长在雪线以下,这里还生活着大鹦鹉、鹪鹩、鹰、羚羊、鹿和野猫等动物。

阿斯派灵山国家公园

韦斯特兰国家公园,建于1960年。紧邻库克峰国家公园。面积1175平方千米。境内降水量较大,形成许多河流。河流切割出许多河谷。生活着猎鹿、岩羚羊等动物;阿斯派灵山国家公园,建于1964年。面积3167平方千米。地跨南阿尔卑斯山的广大地区。境内有冰川、山脉、峡谷、瀑布、山口,是几条河流的源头。每个国家公园内部都以其特有的风姿向世人展示其价值。公园内高山连绵,峰峦叠嶂,海拔3000米的巍峨群山连绵起伏,冰川河流曲折回旋,由于冰川作用形成的美丽港湾与风平浪静的秀丽湖泊并存。

沼泽地、草地、灌木丛和森林群落显著交错

蒂瓦希普纳穆—新西兰西南部地区范围覆盖从450千米长的西海岸向内陆延伸40~90千米的广大区域,海拔高度在0~3764米之间。这个地区的三分之二被南部的山毛榉树和罗汉松所覆盖,这里降水丰富,雨季较长。从沿海低地年降水量3000~5000毫米逐渐向内地增加,向高海拔地区增加,在南阿尔卑斯山的西坡降水量超过10000毫米,且多以降雪的形式出现。山区西部降水量较多,且一年四季变化不大,东部山区降水量很少,每年只有1000毫米左右。海洋对气候影响较大,尤其在西部和南部。这就形成了这里凉爽温和的气候,年温差和日温差都很小。从东到西的降水/温度变化梯度,它形成了一条浓缩的从热带雨林到高原牧场的植物分布,从北向南跨越了三个纬度带,使这里形成了沼泽地、草地、灌木丛和森林群落显著的交错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