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8 06:29:39作者:百科知识库
卡杰拉霍建筑群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东南方大约600多公里的中央邦北部,是个不大的小镇。建于公元950年至1050年的一百年期间,当时的印度正是拉其普特时期,由位于北印度的拉其普特人统治。后来穆斯林入侵印度,这座以性爱为图腾的神庙建筑群虽然没有被破坏,但却遭到遗弃,直至19世纪才再次重现世人的目光下。1986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卡杰拉霍庙宇群建于章德拉王朝,其于公元950年至1050年间达到统治的鼎盛时期。目前仅存有约20座庙宇,它们分为三组不同的群体,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宗教印度教和耆那教。在这里,建筑与雕塑达到了完美的平衡。著名的坎达里亚寺庙饰有大量内容丰富、绚丽多姿的雕塑,是印度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卡杰拉霍—月神的后代章德拉王朝被称为“月亮王朝”,相传这里的一位祭司有个美丽聪慧的女儿,迷住了月神。月神下凡与姑娘相爱,他们生下勇敢英武的儿子,并繁衍成这个伟大的民族。至今,卡杰拉霍的居民还喜欢称自己为月神的后代。
月亮王朝时期,这里成为当时流行的印度秘教,也称坦多罗教的中心。坦多罗教是在公元5到9世纪时从印度教派生出来的,以宣扬性爱为主题的宗教思想。卡杰拉霍神庙就是举行坦多罗教狂欢仪式的场所,布满了精美的性爱主题雕刻艺术的神庙群,使卡杰拉霍从一个已陷入宁静的小村庄重获得世人关注和游客的宠爱,成为印度的“性都”、当仁不让的旅游胜地。
价值高超的建筑艺术杰作任何一个走近卡杰拉霍神庙的人都会立即注意到对神和人的性活动的颂扬是其建造者的信仰体系的核心。巨大塔楼的外表装饰着石制的神祗雕像,雕刻的手法精湛,栩栩如生,极其生动的反映了印度教对人类本性的宽容与豁达。原本的85座章德拉王朝神庙在历经千年洗涤,如今仅存22座。从神话到世俗,从修炼到性爱,从宫廷到市井,万千题材融汇其中让人应接不暇。这些雕刻栩栩如生,从侍童颈项上的珠串,到小孩纤细的脚趾,从战士兵器上的纹路,到侍女身后的罗裙,线条灵动流畅浑圆精致,还有那些被美化的各种超现实主义的瑜伽性爱姿势,哪怕遍及四处,却让人心生美感,没有丝毫杂念,这便是石头之上作画的功力,既真实贴切又美得令凡人无法触及。
卡杰拉霍现存的22座古庙可分为东群、西群和南群三部分:西群雄浑精丽,东群器宇轩昂,南群雕刻精湛。最重要的一组是考古博物馆附近的西群。毫无疑问,卡杰拉霍古庙群是价值高超的建筑艺术杰作。
东庙群:主要为耆那教建筑,雕刻着印度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形象。
南庙群:最主要的就是一个庙,叫Duladeo,雕刻精湛。据说原是供奉湿婆神儿子卡尔凯蒂耶神(或称韦驮天),现在已是一座湿婆神庙。
西庙群:这里被开发为有几十万平米的公园,庙群为树林包围。西庙群集中了大批神的性爱主题的建筑和雕刻,有供奉印度三大主神的瓦茹阿哈寺、拉克什曼寺和最著名的Kandariya MahadevaTemple。所有的神庙都宏伟壮丽,刻满了表现各种神爱生活的人物雕塑,层层堆积在往天空延伸而去的小山式的塔身上。密密麻麻,令人眼花缭乱。
西庙群的神庙中雕刻的女神都体态丰满,既有写照她们日常生活情趣的,也有表现在仆人的帮助下,和男神交媾的场面。还有描述军队的雕刻,动物的雕刻,都栩栩如生,十分富有生活情趣。位于西庙群的坎达里亚·摩诃提婆神庙,是卡杰拉霍神庙群中最典型最壮丽的神庙。在约公元1018年-1022年由维迪亚达拉敕建,用来祀奉印度三大主神之一的湿婆。“坎达里亚”意即山洞,“摩诃提婆”意即大天(大神),是湿婆的称号之一。坎达里亚·摩诃提婆神庙是卡杰拉霍神庙群中最典型最壮丽的神庙,每一位到印度的游客值得一去的景点之一。
建筑史上的“歌德巴赫猜想”卡杰拉霍建筑群作为世界遗产一定会有其历史足迹,但是由于印度人对历史向来是口口相传,文字记载很少,所以卡杰拉霍的历史终究成了永远的谜。尽管印度的史学家们多年深入探究、苦心研究,但卡杰拉霍性爱雕塑的解释至今仍众说纷纭,难有定论。一种简单的说法是,昌德拉的国王们都荒淫奢靡,他们用这些雕刻来刺激自己的性欲,及时行乐;另一种说法是,昌德拉王国时期,佛教盛行,许多人整日沉湎于修行之中,希望能早日实现转世和轮回。大批男子都去当了僧侣,整日在庙里念经拜佛,导致田地荒芜,经济停滞,生育率和人口下降,国力衰退。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国王为了让这些清心寡欲、不思凡尘的男人重返社会、回归家庭,于是就拨款修建大批庙群,并在庙墙上雕刻一些性爱的场面,撩拨那些成天在庙里潜心修行的男人的情欲,好让他们动凡尘之念,回家生儿育女,这样人口上升,社会稳定,国力方可重振。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印度传统认为,“爱”是与生俱来的,可以无师自通,但“性”却是必须经过学习才能掌握的。因此,这些神庙雕像是用来对婆罗门男孩进行性教育用的,因为多数人都要到庙里拜神祈祷,因此这是开展性教育的理想场所。最后一种说法是,在古印度文化中,性与宗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印度教注重性能量和性信仰,在宗教教义中,是依靠性来达到获取终极快乐的目的的。印度教认为,通往“摩克沙”——“解脱”,有四个途径,也就是责任、钱财、瑜珈和性爱,而这些雕刻就是用来帮助人们通过性爱这个途径达到“解脱”的目的。根据这种理论,人可以从性交所带来的愉悦中获得解脱和救赎。正如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对印度教的评论所说,“这个宗教既是纵欲享乐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的宗教;既是林加崇拜的宗教,又是札格纳特的宗教;既是和尚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
无论如何,卡杰拉霍神庙群无疑已成为建筑史上的“歌德巴赫猜想”,就像莎士比亚所说的:“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但将爱与性大胆刻画,并将男女交媾提升到了宇宙两极合一灵魂超脱的高度,是卡杰拉霍神庙雕刻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