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民事欺诈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3-08-08 05:58:33作者:

民事欺诈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民事欺诈的构成要件第一个是有故意的欺诈行为,第二个是有欺诈的事情,第三个是被欺诈的人因为欺诈陷于错误。日常生活中,大家都会遇到或大或小的欺诈,不过在情节不严重的情况下大家一般都会自己承担相应的后果。

一、民事欺诈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有欺诈的故意。所谓故意,按照**法院的司法解释,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因此,按照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欺诈只能由故意构成,“过失”包括“重大过失”均不构成“欺诈行为”。

2、要有欺诈的事实。当事人除了有欺诈的故意,还必须有欺诈的事实存在。欺诈的事实通常有三种情形:一是捏造虚假事实;二是隐匿真实事实;三是歪曲真实事实。如果按照法律或者合同行为人有告知的义务,行为人没有告知(即沉默) 也构成欺诈。

3、须表意人因相对人的欺诈而陷于错误。所谓表意人陷于错误,不仅指表意人原本没有错误,因受欺诈人的欺诈而陷于错误,也包括表意人已有错误,受欺诈人的欺诈而陷于更深的错误。如果相对人未受欺诈的情况下陷于错误,则不构成欺诈。

4、须对方因陷于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即错误与意思表示之间有因果关系。错误与意思表示之间的因果关系可分为二种情况,一是无此错误,而根本不为意思表示;二是无此错误,则不以此条件为意思表示。

二、民事欺诈法律后果有哪些

1、我国《民法通则》第61条第1款规定:“民事行为被确认为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当事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受损失的一方。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根据上述规定,民事行为因欺诈被撤销后,当事人应当返还财产,将其恢复到欺诈行为发生前的状态。一般认为,返还财产为欺诈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之一。

在《民法通则》中欺诈也是致使民事行为无效的行为。

2、欺诈行为常常因触犯多个法律部门的规定,从而将使行为人承担民事的、行政的乃至刑事的责任。

欺诈罪可小可大,不会给人们带来危害的属于小的欺诈,主要是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但是如果给他人或者是社会到来危害,那么需要根据造成的危害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害人一定要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个人的合法权益,让违法者绳之以法。

本文标签:刑事犯罪辩护  刑事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