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规定》适用于()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
2023-02-04
更新时间:2023-08-08 05:48:10作者:
刑事犯罪构成要件包括刑事犯罪的主体、刑事犯罪的主观方面、刑事犯罪的客体、刑事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构成要件对于一起案件来说是必须要存在的,如果案件里面其中缺少一条的话,那么执法人员都无法的进行处理好此案件。
一、刑事犯罪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要认定一个刑事犯罪案件是否属于犯罪的第一步就是要考察犯罪的构成要件。对于刑事犯罪而言,一般有四大构成要件,包括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
(一)、刑事犯罪主体
刑事责任年龄:
1、未满14周岁,不负刑事责任,无刑事责任能力。
2、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对八种犯罪行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应负刑事责任。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量刑:
①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②不适用死刑(包括死缓)。
3、已满16周岁:应当负刑事责任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事责任能力:
1、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
①负刑事责任;
②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3、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
①当负刑事责任;
②可以从轻或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醉酒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刑事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故意:
1、直接故意:明知危害结果必然或可能发生,即希望危害结果发生。
2、间接故意:明知危害结果可能发生,即放任危害结果发生。
犯罪过失:
1、疏忽大意的过失,即应当认识到,但没有认识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危害结果的最终发生违背其意志。
2、过于自信的过失:认识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但轻信能够避免,即危害结果的最终发生违背其意志。
3、不可抗力:认识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但不可能排除或防止结果的发生,危害结果的最终发生违背其意志。
4、意外事件:没有认识到,也不能够、不应当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发生,危害结果的最终发生违背其意志。
(三)、刑事犯罪客体
指为刑事法律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四)、刑事犯罪客观方面
“作为”即积极的行为,是指以积极的身体举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不作为”行为构成不作为犯必须以行为人负有特定义务为前提,并且:
1.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这种义务一般指由宪法、法律和其他法规所规定并为刑法所认可的义务,任何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人都必须履行这种义务;
2.职务或业务上要求承担的义务;
3.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
4.基于法律行为承担的义务。
综合上面所说的,犯罪构成的要件是适用于每一起案件,只要有犯罪那么就必须要有构成要件的存在,执法人员在进行处理的时候就一定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条款来进行,这也是为了确保案件更加的真实有效,所以,审理案件都是有它的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