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妨害文物管理罪该如何判决?

更新时间:2023-08-07 23:22:03作者:

妨害文物管理罪该如何判决?

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投,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文物对于国家研究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会有一些不法分子盗抢文物、将我国的珍贵文物倒卖到其他国家,实际上这些行为都已经构成了妨害文物管理罪。妨害文物管理罪并不是一项单独的罪名,它包括了大概十个罪名。那妨害文物管理罪该如何判决?下面就由读法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一、什么是妨害文物管理罪?

我国刑法上的妨害文物管理罪是自成体系的一类犯罪。现行刑法第324条至329条对之作了完整规定。此类犯罪共有10个罪名,它们是:故意毁损文物罪,故意毁损名胜古迹罪,过失毁损文物罪,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倒卖文物罪,非法出售、私赠文物藏品罪,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以及擅自出卖、转让国有档案罪。

二、妨害文物管理罪该如何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妨害文物管理罪”方面的条款:

妨害文物管理罪:

第三百二十四条: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情节严重的,处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投,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三百二十五条:违反文物保护法规,将收藏的国家禁止出口的珍贵文物私自出售或者私自赠送给外国人的,处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三百二十六条:以牟利为目的,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情节严重的,处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 5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三百二十七条:违反文物保护法规,国有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将国家保护的文物藏品出售或者私自送给非国有单位或者个人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处 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三百二十八条: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处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盗掘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

(二)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集团的首要分子; 其它专项法律中涉及文物的内容

(三)多次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

(四)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并盗窃珍贵文物或者造成珍贵文物严重破坏的。 盗掘国家保护的具有科学价值的古人类化石和古脊椎动物化石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妨害文物管理罪包括了十种罪名,这十种罪名的行为与量刑标准是不同的,但它们的共同性质都是对国家的文物管理秩序进行了破坏,使国家产生了重大的损失。普通人应积极保护文物,不应进行破坏。


本文标签:刑事犯罪辩护  刑事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