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刑事诉讼法定义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3-08-06 23:14:34作者:

刑事诉讼法定义是什么?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日常生活中,人们进行网络购物的时候,可能会点击虚假网站受骗,账户余额发生损失。如果被骗金额较大,报案后公安机关可能会立案。这就属于刑事诉讼范畴,我国是法治国家,有明确的刑事诉讼法。那么,刑事诉讼法定义是什么?下面小编通过相关法律资料告诉大家。

一、刑事诉讼法定义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是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79年7月1日通过,自1979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二、刑事诉讼立案条件是什么?

立案必须有一定的事实材料为依据,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了一定的事实材料就能立案。只有当这些材料所反映的事实符合立案的条件时,才能做到正确、及时、合法立案。

立案的条件,是指立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也就是决定刑事案件成立,开始进行刑事追究所必须具备的法定条件。正确掌握立案的条件,是准确、及时地解决应否立案问题的关键。

刑事诉讼法第8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根据这一规定,立案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犯罪事实,称为事实条件;二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称为法律条件。

行文至此,大家应该知道了刑事诉讼法定义及基本原则。我国刑事诉讼法在1979年颁布,之后经历了多次修订,逐步完善。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就是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刑事诉讼的环节包括立案、侦查、起诉及审理等阶段。


本文标签: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