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规定》适用于()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
2023-02-04
更新时间:2023-08-06 21:29:14作者:
?根据《刑法》的规定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可能会判多久五年左右,具体的量刑情况,与虚假恐怖信息被传播后引发的不良后果有关。若是此种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引起了社会恐慌等后果严重的情形,就有可能会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一、根据刑法规定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会判多久?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犯罪构成
1、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
2、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为社会秩序,包括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单位的工作、生产、营业、教学、科研等秩序,公共场所、交通秩序,以及人民群众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
3、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为了扰乱社会秩序,明知没有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威胁,却加以编造,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恐怖信息而加以传播。过失不能构成本罪。
确实不知是虚假的恐怖信息而误认为是真实的恐怖信息,或者将某种非恐怖威胁的行动误认为是恐怖行动而加以编辑、发布,不构成本罪。至于其动机,可多种多样,有的是想制造恐怖气氛;有的是对社会不满,制造混乱,发泄私愤;有的是想借此向社会施压企图满足自己的某种要求;有的是精神空虚无聊,借之寻找畸形乐趣,等等。动机如何,并不影响本罪成立。
4、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由于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故此涉案人员如果能够证明自己并不清楚编造的信息是假恐怖信息,那么此罪名一般就不成立。此种情形下,若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依旧构成犯罪,则一般会构成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