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满足什么要件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更新时间:2023-08-06 12:35:53作者:

满足什么要件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只要当事人是达到了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并且主观方面是故意去放虚假危险的物质,就有可能构成此罪。投放虚假危险物质和投放危险物质是有所区别的,因为是虚假的危险物质,所以本质上不会按照真的危险物质那样造成严重的威胁,但是会造成恐慌,因此判刑也是非常重的。

一、满足什么要件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有关法律中新增的一个罪名“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客观要件。

客观方面表现为是指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刑法》第291条,是指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

二、投放虚假物质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区别是什么?

1、侵犯的客体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投放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2、投放的物质属性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是不具有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危险属性的物质、投放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必须是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物质。

3、故意的内容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以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为故意内容的、投放危险物质罪则是以危害公共安全为故意内容的。

如果行为人已经达到了16岁,并且明知道是虚假的危险物质,还是往公众场合投放,就是有可能构成此罪的。虽然是虚假的危险物质,但是由于除了当事人之外,其余人并不知道是虚假的,那么就会给社会秩序还有公众的心理况都造成一定的威胁,并且带去一定的恐慌,所以通常判刑都是在五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