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规定》适用于()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
2023-02-04
更新时间:2023-05-30 15:47:53作者:
如果行政不作为的,受害者可以到国家监察委或者是纪委进行控告。向当地监察委出示有效的证据,以此来证明该机构或者该工作人员行政不作为。监察委会根据相关具体情况的案件以此来进行处罚。一般是责令整改,开除职务等相关处理办法。
一、行政不作为处分办法是什么?
1、确认违法判决
人民法院作出确认判决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不宜作出维持或者驳回诉讼请求的判决。行政主体不履行法定职责,但判决责令其履行法定职责已无实际意义,只能判决确认行政不作为违法,对造成相对人合法权益损害的,判令行政主体承担赔偿责任。另一种情形是行政主体履行作为义务的时机尚不成熟,但未明确告知相对人,相对人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判决行政主体不予答复的行为违法,并责令行政主体告知相对人暂不履行的理由。
2、责令履行判决
行政主体没有履行其作为的义务且该义务还有履行的可能和必要,应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义务的救济方式。从救济的目的来看,责令履行判决是使受到侵害的权益得到法律补救,只有责令行政主体全面履行其程序上和实体上的义务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3、赔偿损失判决
一种情形是认定行政主体不作为违法并给相对人造成损失,应判决赔偿损失。另一种情形是对于不能责令行政主体履行的但给相对人造成损失的不作为,也应判决行政主体承担赔偿责任。
二、行政不作为的表现形式
行政“不作为”其表现形式大致有拒绝履行、不予答复、拖 延履行,它与行政中“乱作为”一样,都将可能侵犯或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三、行政不作为的定义
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有积极实施行政行为的职责和义务,应当履行而未履行或拖延履行其法定职责的状态。认为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未履行具体的法定作为义务,并且在程序上没有明确意思表示的行政行为。所谓行政中的“不作为”行为,是基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符合条件的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应该实施某种行为或履行某种法定职责,而行政机关无正当理由却拒绝作为的行政违法行为,亦称“不作为违法”或“消极违法”行为。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负有积极作为的行政义务,并且具有作为的可能性,但却在程序上超过法定期间或合理期间消极的有所不为的行政违法行为。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一)不作为行为主体是指在该行政不作为中,应该为一定行为而没有行为的主体。
(二)行政不作为的不作为行为主体必须是对行政作为义务的不履行。
(三)行政不作为的不作为行为主体在一定范围内有合法的职责权限。
(四)行政不作为必须是应为,也可能为的情况下之不为。
(五)行政不作为是实质不为的违法行为。
是否属于实质不为的违法行为应以一定的法律义务为评价标准,即基于社会生活中具体的法律关系而产生的一定要求。这种法律义务如果是要求行为主体应为,而行为主体竟不为,则构成行政不作为。
行政不作为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如果举报至监察委,监察委肯定会对该案件进调查。如果确认属实的话,首先该行政机构一定会需要进行相关的赔偿。其次是对主管人员和涉事人员进行相关的处罚和教育,以此来对其他行政机构其警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