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天香炉

更新时间:2023-02-02 20:32:47作者:百科

天香炉

概况

异名:大香炉(《生草药性备要》),天吊香(《岭南采药录》),仰天盅(《陆川本草》),葫芦草(《闽东本草》)。

基源:为野牡丹科金锦香属植物金锦香的带根全草或根。金锦香属全世界约100种;中国有12种、2变种,数种可作药用。

原植物:金锦香Osbeckia chinensis L.,又名杯子草(湖南)。张天缸(江西),金香炉(广西)。

历史:天香炉之名始见于《生草药性备要》,以后的地方本草时有收载。

形态:直立草本或亚灌木,高10~60cm,茎四棱形,有糙伏毛。叶对生,坚纸质,条形至披针形,长2~4cm,宽3~7(~15)mm,全缘,两面生糙伏毛,基出主脉3~5,有短叶柄。花两性,头状花序顶生,有花2~10朵,基部有叶状总苞片2~6枚;苞片卵形;萼筒长5~6mm,无毛,通常带红色,裂片4,有睫毛,在裂片基部之间有4蜘蛛状附属物;花瓣4,淡紫红色或粉红色,倒卵形,长约1cm;雄蕊8,等大,常偏于一侧,花丝分离内弯,花药顶端单孔开裂,有长喙;子房下位,顶端有刚毛16条,4室。蒴果卵状球形,紫红色,4纵裂;宿存萼坛状,长约6mm。种子多数,马蹄形弯曲。花期7~9月,果期9~11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001页.图3731)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100m以下的荒山草坡,路旁、田边或疏林下,分布于广西以东、长江流域以南各地。从越南至澳大利亚、日本均有分布。

生药

采集: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药材产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四川等地。

鉴别:根细长圆柱形,直径2~3mm,灰褐色,质硬而脆。基四棱状,黄绿色或紫褐色,质脆易断,髓部中空。叶对生,黄绿色,线形或线状矩圆形至披针形,纸质而厚,甚脆,茎叶皆有棕色粗毛。头状花序皱缩成球状,横径约1~1.5cm,萼黄棕色,花瓣破碎不整,紫红色。蒴果,花柱宿存,宿萼杯状,秃净,棕黄色或带紫红色。

贮藏:晒干用者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

含多种抗氧化活性黄酮类成分:山柰酚、槲皮素、槲皮素-3-O-β-D-葡萄糖(1→6)-β-D-葡萄糖甙、槲皮素-3-O-β-D-葡萄糖甙[1]。 还含有抗氧化鞣质类成分:没食子酸(Gallic acid)及其甲基酯、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金锦香酸(()sbeckic acid)等化合物[2~5]

参考文献

[1] CA 1988;108:19244c 。
[2] CA 1988;108:93270z 。
[3] CA 1988;109:R156012k 。
[4] CA 1989;111:201599m 。
[5] Phytochemistry 1988;27(5):1315。

本文标签:天香炉  药性  临床应用  化学性质  
上一篇:雀罔
下一篇:黄鼠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