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2 19:46:24作者:百科
药材名称:磁石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异名:玄石(《本经》),慈石(《本草经集注》),吸铁石(《乾坤生意秘韫》),吸针石(《纲目》),指南石(河北),灵磁石(习称)。
基源:磁石为氧化物类尖晶石族矿物。
原矿物:磁石正品一般指磁铁矿Magnetitum.
历史:磁石原名慈石,最早记载的文献是《本经》,列为中品。陈藏器释其名曰:“慈石取铁,如慈母之招子,故名。”陶弘景云:“能悬吸针虚连三四为佳。”苏颂谓:“今磁州(现今河北磁县)、徐州(今江苏徐州市一带)及南海(今广东南海县)傍山中皆有之,磁州者岁贡最佳,能吸铁虚连十数针,或一二斤刀器回转不落者,尤真。”寇宗奭谓:“慈石其色轻紫,石上颇涩,可吸连针铁,俗谓之熁铁石。其玄石,即磁石之黑色者。”又曰:“慈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偏东,不全南也。”以上历代本草所述磁石之产地,现今仍是产磁石的主产地,吸铁的性质、颜色以及磁诱导等,均与现今磁石一致。现代对磁石的质量要求,亦认为吸铁能力强者为佳。如果失去吸铁能力者,商品上称为“死磁石”或“呆磁石”,一般认为药效差,不宜药用。亦有地区如徐州误把赤铁矿(赭石)作为磁石出售。主要因产磁石地区地上部分赤铁矿化,即变为赤铁矿了,采挖者分不清所致。
形态:磁铁矿属于等轴晶系。单晶体常呈八面体,有时为菱形十二面体。多为致密块状和粒状集合体。铁黑色,有的带有暗蓝的锖色;条痕黑色。半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硬度5.5~6.5。性脆。密度5.175g/cm3。具强磁性。
产状:磁铁矿形成于内生热液作用和变质作用过程中。是岩浆成因铁矿床、接触交代铁矿床、气化-高温含稀土铁矿床、沉积变质铁矿床以及一系列与火山作用有关铁矿床中铁矿石的主要矿物成分。此外,也常见砂矿床中。
产地 产于河北、山东、辽宁、江苏、安徽、广东等地。
生药采集:开采后,除去杂石,选择具有吸铁能力者供药用。
鉴别
性状:磁石为粒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具棱角。铁黑色或灰黑色,表面不光滑。条痕黑色。金属光泽或半金属光泽。体重,质坚硬,难砸碎,断面不平坦。具强磁性至磁性,能吸数根铁针或铁片。新采集者,具土腥气,放置久者气弱,味淡。
理化:取磁石粉末约0.5g,加盐酸10ml,振摇,静置。取上清液照下述方法试验。 ①取上清液1ml,加亚铁氰化钾试液,即生成深蓝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稀盐酸中不溶,加氢氧化钠试液,即分解成棕色沉淀。 ②取上清液1ml,加硫氰酸氨试液,即显血红色。 ③取上清液1ml,加铁氰化钾试液,即生成蓝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稀盐酸中不溶,加氢氧化钠试液,即分解成棕色沉淀。 ④取上清液1ml,加1%邻二氮菲的乙醇溶液数滴,即显深红色。 含量:磁石按《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规定:含铁(Fe)不得少于50%。
加工炮制:常用磁石有磁石和煅磁石两种。 ①磁石:除去杂质,砸碎成粒状,可作煎剂用。入丸、散,须研成细粉过筛,或水飞后晒干用。 ②煅磁石:取已砸成粒状净磁石,置坩埚内,在无烟炉火中煅红透,取出,立即倒入醋盆内淬酥,取出,晾干,研成细粉备用。(每磁石i00kg,用醋30~40kg)。
贮藏:磁石受潮生锈(其中部分氧化亚铁被氧化),磁性减弱,乃至失去吸铁能力而变为死磁石或呆磁石(具吸铁能力强者称为活磁石或灵磁石),影响药效;而不能入药。故须放置干燥处,常用铁屑或泥土包埋,保持其磁性。如已失去磁性者,可与活磁石贮存一起,可使其磁性逐渐恢复。
化学性质磁石主成分为四氧化三铁FeFe2O4。其中FeO 31.03%,Fe2O3 68.97%。或含铁72.4%。此外,常含Ti、V、Cr等元素[1]。市售品尚含有Mn++、Ca++Sio2[2]。还含Cd、Co、Cr、Cu、Mn、Ni、Ph、Zn等微量元素[3]。
[1] 南京大学 结晶学与矿物学.地质出版社,1978:347。
[2] 中药志.第4卷.人民卫生出版社,1961:292。
[3] 药物分析杂志 1983;3(4):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