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10 03:10:37作者:百科知识库
阿司匹林的药理
1.药效学本药为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具有如下作用:(1)镇痛: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它能使痛觉对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等)的合成,产生镇痛作用。本药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但不能排除中枢镇痛(可能作用于下视丘)的可能性。(2)解热: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而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等,使散热增加而起到解热作用。该中枢性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素在下视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关。(3)抗炎: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本药作用于炎症组织,并抑制前列腺素或其它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有关。也可能与本药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白细胞趋化性等有关。(4)抗风湿:本药抗风湿的机制,除镇痛、解热作用外,主要在于抗炎。(5)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前列腺素环氧酶(PG合成酶),减少血栓素A2(TXA2)的生成。
本药对生理性环氧酶的抑制作用较强,因此也抑制胃和肾组织内的生理性前列腺素的合成。可使胃酸产生过多、胃粘膜生成减少、食管及胃的肌张力减弱,出现消化不良,甚至胃溃疡。在某些条件下,肾血流量减少,引起可逆性肾功能不全。本药还可抑制子宫痉挛性收缩。
2.药动学本药口服吸收迅速、完全。单次服药后,1-2小时即达血药浓度峰值。本药肠溶缓释片7.3小时左右达血药浓度峰值。肠溶微粒胶囊约6小时达血药浓度峰值。镇痛、解热时血药浓度为25-50μg/ml;抗炎、抗风湿时为150-300μg/ml。血药浓度达稳态所需的时间随每日剂量增加,在大剂量用药(如抗风湿)时通常需7日,达到最佳疗效需2-3周或更长时间。吸收从胃开始,大部分药物在小肠上部被吸收。吸收率和溶解度与胃肠道pH值有关,与碳酸氢钠同服吸收较快。肠溶片剂吸收较慢。吸收后分布于各组织中,也能渗入关节腔和脑脊液中,并可通过胎盘屏障。本药蛋白结合率低,但水解后的水杨酸盐蛋白结合率为65%-90%。肾功能不全及妊娠时蛋白结合率低。
本药大部分在胃肠道、肝及血液内很快水解为水杨酸盐,然后在肝脏中代谢。代谢物主要为水杨酸及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小部分氧化为龙胆酸。长期大剂量用药的患者,因药物主要代谢途径已经饱和,剂量稍增即可导致血药浓度较大的改变。本药以结合的代谢物(大部分)和游离的水杨酸(小部分)形式从肾脏排泄。服用量较大时,未经代谢的水杨酸排泄量增多。个体间可有很大的差别。尿液pH值对本药的排泄速度有影响,本药在碱性尿中排泄速度加快,而且游离的水杨酸量增多,在酸性尿中则相反。药物半衰期为15-20分钟。水杨酸盐的半衰期长短取决于剂量的大小和尿液pH值,单次服用小剂量时为2-3小时,服用大剂量时可达20小时以上,反复用药时可达5-18小时。单次口服650mg,水杨酸盐在乳汁中的半衰期为3.8-12.5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