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复方柳菊片

更新时间:2023-02-09 21:12:12作者:百科知识库

复方柳菊片

复方柳菊片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5味。

复方柳菊片的基本资料

复方柳菊片(现代标准)

名称复方柳菊片

拼音Fufang Liuju Pian

成份旱柳叶 野菊花 白花蛇舌草

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黑色;味微苦。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肺结核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7片,一日3次或遵医嘱。

贮藏密封。

执行标准WS3-B-2945-98

复方柳菊片相关中药材

1、白花蛇舌草

别名蛇舌草,矮脚白花蛇利草,蛇舌癀,目目生珠草,节节结蕊草,鹩哥利,千打捶,羊须草,蛇总管,鹤舌草,细叶柳子,蛇舌草,甲猛草,蛇针草,白花十字草,尖刀草,珠仔草,定经草,小叶锅巴草,南地珠,散草,竹叶草,奶沙尔,铁沙尔,二叶葎,龙舌草,蛇脷草。

来源为茜草种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带根全草。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边、溪畔草丛中。分布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等地。

性状干燥全草,扭缠成团状,灰绿色至灰棕色.有主根一条,粗约2~4毫米,须根纤细,淡灰棕色;茎细而卷曲,质脆易折断,中央有白色髓部。叶多破碎,极皱缩,易脱落;有托叶,长1~2毫米。花腋生。气微,味淡。主产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治肺热喘咳,扁桃体炎。咽喉炎,阑尾炎,痢疾,尿路感染,黄疸,肝炎,盆腔炎,附件炎,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肿瘤。亦可用于消化道癌症。①《潮州志·物产志》:“茎叶榨汁饮服,治盲肠炎,又可治一切肠病”②《广西中药志》:“治小儿疳积,毒蛇咬伤,癌肿。外治白泡疮,蛇癞疮”③《闽南民间草药》:“清热解毒,消炎止痛”④《泉州本草》:“清热散瘀,消痈解毒。治痈疽疮疡,瘰疬。又能清肺火,泻肺热。治肺热喘促、嗽逆胸闷”⑤《广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活血利尿。治扁桃体炎,咽喉炎,阑尾炎,肝炎,痢疾,尿路感染,小儿疳积”

备注在福建、广西地区,尚有以同属植物水线草(参见“水线草”条),纤花耳草(参见“虾子草”条)及松叶耳草(参见“鹩哥舌”条)等作白花蛇舌草使用者。同属植物伞房花耳草H.corymbosa(L.)Lam、纤花耳草H.tenelli flora B1.亦作白花蛇舌草用。

2、旱柳叶

别名河柳,言叶柳,小叶柳。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旱柳的嫩叶或枝叶。嫩叶(柳芽)春季采;枝叶春、夏、秋三季均采,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河岸及高原、固定沙地。分布东北、华北,以及甘肃、青海、山东、安徽等地。

功能主治散风,祛湿,清湿热。治黄疸型肝炎,风湿性关节炎,湿疹。

3、野菊花

别名山菊花,千层菊,黄菊花,野菊,野黄菊,苦薏。

来源为菊科植物野菊、北野菊或岩香菊的头状花序。秋季花盛开时采收,晒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主产江苏、四川、广西、山东等地。

性状干燥的头状花序呈扁球形,直径0.5~1厘米,外层为15~20个舌状花,雌性,淡黄色,皱缩卷曲;中央为管状花,两性,长3~4毫米,黄色,顶端5裂,子房棕黄色,不具冠毛;底部有总苞,由20~25枚苞片组成,作覆瓦状排列成4层,苞片卵形或披针形,枯黄色,边缘膜质;各花均着生于半球状的花托上。味苦,继之有清凉感。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消肿解毒。治风热感冒,肺炎、白喉,胃肠炎:高血压,疔,痈,口疮,丹毒,湿疹,天泡疮。①《本草汇言》:“破血疏肝,解疔散毒。主妇人腹内宿血,解天行火毒丹疔。洗疮疥,又能去风杀虫”②《现代实用中药》:“用于痈疽疔肿化脓病”③《苏州本产药材》:“解毒疏风。治目疾眩晕”④《浙江中药手册》:“排脓解毒,消肿止痛。治痈肿疔毒,天泡湿疮”⑤《江苏植药志》:“治霍乱,腹痛”⑥《山西中药志》:“疏风热,清头目,降火解毒。治诸风眩晕,头痛,目赤,肿毒”⑦《江西草药》:“治白喉,口疮,小儿高热抽搐等症”⑧《上海常用中草药》:“治高血压”

4、柳叶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叶。春,夏采收。

功能主治清热,透疹,利尿,解毒。治痧疹透发不畅,白浊,疔疮疖肿,乳腺炎,甲状腺肿,丹毒,烫伤,牙痛。①《别录》:“疗心腹内血,止痛。”②陶弘景:“疗漆疮。”③《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病,疔疮,传尸骨蒸劳,汤火疮毒入腹热闷;并下水气;煎膏续筋骨,长肉止痛;牙痛煎含。”④《纲目》:“疗白浊,解丹毒。”⑤《本草再新》:“柳头平肝,发(散)热,能托能升,败毒,发斑,治小儿痧痘等症。”

5、野菊

别名苦薏,野山菊,路边菊,黄菊仔,野黄菊,鬼仔菊,山九月菊,野菊花,土菊花,草菊。

来源为菊科植物野菊、北野菊及岩香菊等的全草及根。夏、秋间采收,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痈肿,疔疮,目赤,瘰疬,天疱疮,湿疹。①《本草拾遗》:“破血,妇人腹内宿血食之。又调中止泄”②《纲目》:“治痈肿,疔毒,瘰疬,眼息”③《纲目拾遗》:“治蛇咬,梅疮,天疱疮”④《植物名实图考》:“捣敷疮毒”⑤《分类草药性》:“根,解烟毒。治头目眩昏,男子虚淋,女子白带”⑥《陆川本草》:“清热解毒。治温热头痛,赤眼,痢疾”⑦《上海常用中草药》:“治鼻炎,支气管炎,咽喉肿痛,湿疹,皮肤瘙痒”

本文标签:药学  方剂大全  
上一篇:复方硫黄乳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