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9 16:53:14作者:百科知识库
金蒲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6味。
处方金银花30-60克,蒲公英30-60克,冬瓜子30-60克,大活血15-30克,木香6-10克,生大黄10-20克(后下)。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行气活血,通里泻下。主湿热壅遏肠腑,气滞血瘀,热腐成脓。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病重者每日2剂,日服4次。
别名忍冬花,鹭鸶花,银花,双花,二花,金藤花,双苞花,金花,二宝花,忍冬花,苏花,山金银花,土忍冬,土银花。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山银花Lonicara confusa DC.的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生境分布生于溪边、旷野疏林下或灌木丛中。产于四川、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
性状花蕾棒状,略弯曲,长1~3cm。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唇部与冠部近相等,被短糙毛,萼筒亦密生灰白色或淡黄色小硬毛。气清香,味微苦。
功能主治同金银花。
2、蒲公英别名凫公英,蒲公草,耩褥草,仆公荚,仆公罂,地丁,金簪草,孛孛丁菜,黄花苗,黄花郎,鹁鸪英,婆婆丁,白鼓丁,黄花地丁,蒲公丁,耳瘢草,狗乳草,奶汁草,残飞坠,黄狗头,卜地蜈蚣,鬼灯笼,羊奶奶草,双英卜地,黄花草,古古丁,凫公英,仆公英,真痰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带根全草。春、夏开花前或刚开花时连根挖取。除净泥土,晒干。
生境分布生长于山坡草地、路旁、河岸沙地及田野间。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全国大部地区有产。
性状干燥的根,略呈圆锥状,弯曲,长4~10厘米,表面棕褐色,皱缩,根头部有棕色或黄白色的毛茸,或已脱落。叶皱缩成团,或成卷曲的条片。外表绿褐色或暗灰绿色,叶背主脉明显。有时有不完整的头状花序。气微,味微苦。以叶多、色灰绿、根完整、无杂质者为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①《唐本草》:“主妇人乳痈肿”②《本草图经》:“敷疮,又治恶刺及狐尿刺”③《本草衍义补遗》:“化热毒,消恶肿结核,解食毒,散滞气”④《滇南本草》:“敷诸疮肿毒,疥癞癣疮;祛风,消诸疮毒,散瘰疬结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闭,利膀胱”⑤《纲目》:“乌须发,壮筋骨”⑥《医林纂要》:“补脾和胃,泻火,通乳汁,治噎膈”⑦《纲目拾遗》:“疗一切毒虫蛇伤”⑧《随息居饮食谱》:“清肺,利嗽化痰,散结消痈,养阴凉血,舒筋固齿,通乳益精”⑨《岭南采药录》:“炙脆存性,酒送服,疗胃脘痛”⑩《山东中药》:“为解毒、消炎、清热药。治黄疸,目赤,小便不利,大便秘结”⑾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凉血利尿,催乳。治疔疮,皮肤溃疡,眼疾肿痛,消化不良,便秘,蛇虫咬伤,尿路感染”⑿《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利尿,缓泻。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爽,流火,淋巴腺炎,风火赤眼,胃炎,肝炎,骨髓炎”
备注此外,尚有多种同属植物,如:碱地蒲公英、异苞蒲公英、热河蒲公英、西藏蒲公英等,均可同等人药。
3、冬瓜子别名白瓜子,瓜子,瓜瓣,冬瓜仁,瓜犀。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种子。食用冬瓜时,收集种子,洗净,选成熟者,晒干。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地区均产。以四川、浙江、江苏、河南、河北、安徽等地,产量较大。
性状干燥种子呈扁平的长卵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厘米左右,宽约6毫米。外皮黄白色,有时有裂纹,一端纯圆,另一端尖,尖端有2个小突起,其一较小者为种脐;另一突起较大,上有一明显的珠孔。边缘光滑(单边冬瓜子)或两面边缘均有一环形的边(双边冬瓜子)。剥去种皮后,可见乳白色的种仁,有油性。气微,味微甜。以白色、粒饱满、无杂质者为佳。
功能主治润肺,化痰,消痈,利水。治痰热咳嗽,肺痈,肠痈,淋病,水肿,脚气,痔疮,鼻面酒皶。①《本经》:“益气”②《别录》:“主烦满不乐”③崔禹锡《食经》:“利水道,去淡水”④《日华子本草》:“去皮肤风剥黑皯,润肌肤”⑤《纲目》:“治肠痈”⑥《本草经疏》:“能开胃醒睥”⑦《本草述》:“主治心经蕴热,小水淋痛,并鼻面酒渣如麻豆,疼痛,黄水出”⑧《本草从新》:“补肝明目”⑨《本草述钩元》:“主腹内结聚,破溃脓血,凡肠胃内壅,最为要药”⑩陈念祖:“能润肺化痰,兼益胃气”⑾《山东中药》:“治肾脏炎,尿道炎,小便不利,脚气,水肿”⑿《中国药植图鉴》:“罨痔疾肿痛,或洗涤”
4、木香别名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广木香,云木香。
来源为菊科物木香Auckiandialappa Decne.的根。秋、冬季采挖,除去杂质,切段,干燥后撞去粗皮。
生境分布多栽培于海拔2500m以上的高山。主产云南、四川。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5、大黄别名黄良,火参,肤如,将军,锦纹大黄,川军,黄良,蜀大黄,牛舌大黄,锦纹,生军,香大黄,马蹄黄。
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9~10月间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株,挖取根茎,切除茎叶、支根,刮去粗皮及顶芽,风干、烘干或切片晒干。
性状①北大黄 为掌叶大黄及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茎。商品有两类:㈠西宁大黄:多加工成圆锥形或腰鼓形,俗称“蛋吉”,长约6~17厘米,直径约3~10厘米;外皮巳除去或有少量残留,外表黄棕色或红棕色,可见到类白色菱形的网状纹理,俗称“锦纹”(系由灰白色薄壁组织与棕红色射线交错而成),有时可见菊花状螺旋形“星点”,一端常有绳孔。质地坚硬,横断面黄棕色,显颗粒性(习称高粱碴),微有油性,近外围有时可见暗色形成层及半径放射向的橘红色射线,髓部中有紫褐色星点,紧密排列成圈环状,并有黄色至棕红色的弯曲线纹,亦称“锦纹”。气特殊,味苦而微涩。主产于青海同仁、同德等地。此外,尚有凉州大黄、河州大黄和岷县大黄,亦皆属西宁大黄一类。其中凉州大黄又名凉黄、狗头大黄,因其整个的形有如狗头,顶端平圆;下部渐细而钝圆,品质亦佳,产于甘肃武威、永登等地。㈡铨水大黄 一般为长形,切成段块,个大形圆者常纵剖成片,质地较松,内色较西宁大黄淡,锦纹不甚明显,断面星点亦排成圈环状,其它与西宁大黄相似。主产于甘肃铨水、西礼等地。属于铨水大黄型的商品,尚有文县大黄、清水大黄、庄浪大黄等数种,产于甘肃文县,成县、清水等地。②南大黄 又名:四川大黄、马蹄大黄。为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多横切成段,一端稍大,形如马蹄,少数亦呈圆锥形或腰鼓形,长约6~12厘米,直径约5~8厘米,栓皮已除去,表面黄棕色或黄色,有微弯曲的棕色线纹(锦纹)。横断面黄褐色,多空隙,星点较大,排列不规则,质较疏松,富纤维性。气味较弱。商品有雅黄、南川大黄等,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及雅安、南川等地。此外,陕西、湖北、贵州、云南、西藏等地亦产。以上各种大黄,均以外表黄棕色、锦纹及星点明显、体重、质坚实、有油性、气清香、味苦而不涩、嚼之发粘者为佳。
功能主治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症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①《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②《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③《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④《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塑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疮疖痈毒”⑤《纲目》:“主治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备注另有一种山大黄为同属植物波叶大黄的根茎及根,又称苦大黄。常呈不规则圆柱形,外表红褐色而黄,无横纹,质坚而轻,断面无星点,无锦纹,有细密而直的红棕色射线。气不香,味苦而涩。质次。服后有腹痛感。
6、木香别名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广木香,云木香。
来源为菊科物木香Auckiandialappa Decne.的根。秋、冬季采挖,除去杂质,切段,干燥后撞去粗皮。
生境分布多栽培于海拔2500m以上的高山。主产云南、四川。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