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液体疗法

更新时间:2023-02-03 08:34:45作者:百科

液体疗法

通过补充(或限制)某些液体以维持机体体液平衡的治疗方法。广义上,亦包括静脉营养、胶体液的输入、输血或腹膜透析等。但习惯上通常仅指维持体液水和电解质平衡的疗法。液体疗法的目的是纠正并预防体液紊乱。进行液体疗法前需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及有关实验室检查,以期弄清。

(1)患者体液紊乱的情况,这主要包括:体液容量(如有无脱水或水过多,细胞内外液容量变化情况,及容量改变的轻重程度)、体液张度改变(高张、等张、还是低张)、酸碱平衡情况、有无某些电解质浓度异常(如高血钾、低血钾等)。

(2)引起这些紊乱的病因。

(3)体液紊乱纠正后如病因未消除,还会引起哪些新的体液平衡的紊乱。

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体液紊乱不同。即使病因相同,每一病人的临床表现也存在相当差异,因此所需采用的液体疗法也各不相同。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液体疗法计划(包括采用液体的种类、用量、给液速度及途径等),并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液体疗法的计划。

常用液体种类

可分为以下两类:

(1)非电解质液。包括饮用白开水及 5~10%葡萄糖注射液。后者由静脉输入体内,葡萄糖在体内被氧化,实际效应如同白水。非电解质液的特点是:可补充由呼吸、皮肤蒸发所失水分(不显性丢失)及由排尿丢失的液体;可纠正体液高渗状态;不能补充体液丢失。

(2)等渗含钠液。如生理盐水(即 0.9%NaCl溶液)、林格氏液、2:1溶液(2份生理盐水、1份1.4%碳酸氢钠或1/6mol乳酸钠溶液)、改良达罗氏液(每升含生理盐水400ml,等渗碱性液及葡萄糖液各300ml,氯化钾3g)等(表1)。其主要功能是;补充体液损失;纠正体液低渗状态及酸碱平衡紊乱;不能用以补充不显性丢失及排稀释尿时所需的液体。

图

临床上更常用的是将此两类溶液按不同比例配制的溶液,如将等渗含钠液稀释为1/2或2/3张溶液。3:2:1液(3份葡萄糖液:2份生理盐水:1份等渗碱性液)为2:1液的1/2张溶液。4:3:2溶液(4份生理盐水:3份葡萄糖液:2份等渗碱性液)为其2/3张液。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ORS)为2/3张溶液。

给液途径

分为胃肠道及胃肠道外两类:

(1)胃肠道。口服补液是最简便、安全、又最符合生理的补液途径,只在病人口服或吸收液体发生困难时,才采用其他补液方法。必要时可采用胃管点滴输液。灌肠输液效率不高,已被淘汰。

(2)胃肠道外。静脉输液效率最高,临床最常采用。液体可以通过头皮小静脉、四肢静脉或中心静脉(近左心房的腔静脉)输入,后者仅适用于危重病人的抢救及输入静脉营养高渗溶液时。皮下输液一次不能注入大量液体,且吸收缓慢。骨髓腔及腹膜腔输液虽能较迅速吸收,但操作较复杂,易于引起感染。因此这些方法均很少采用。

生理需要的维持

正常人体不断通过皮肤蒸发出汗、呼吸、排尿及粪,丢失一定量水及电解质。这)。每代谢100千卡热约需水150ml。由于食物代谢或组织消耗尚可内生水(约为20ml/100千卡),故实际需外源补充水120~150ml/100千卡,最低也不能低于100~120ml/100千卡。环境温度、湿度、对流条件改变,或机体情况变化(如体温升高、呼吸增快等)均可影响上述生理需要量,例如体温在38℃以上时,每超过1℃,需增加生理需要液量13%。

些丢失需及时补充,称为液体的生理需要。机体每日生理需要液量与其代谢热卡有关(表2)

图

在补充生理液量的同时,需补充电解质的丢失。每供水100ml,约需补Na+2~3mmol,K+2~2.5mmol。

日常情况下不需计算出入量,机体能通过渴感,抗利尿激素及肾的调节来维持体液平衡。患病时,这些自动调节机制有可能发生障碍,此时生理需要液量常需经过计算,尤其当病人不能进饮食,需胃肠道外输液时。胃肠道外输液的缺点是入量不受渴感控制,因此对所需液量、电解浓度及输液速度均需经过计算与计划。

液体疗法时,生理需要液量可按基础代谢热卡(每日1000千卡/m2体表面积)计算。由于每消耗100千卡热需水120~150ml,每天需生理维持液量为1200~1500ml/m2,至少1000~1200ml/m2。成人每日为2500~3000ml。儿科习惯用公斤体重计算,婴儿每日需水70~90ml/kg,幼儿60~70ml/kg,儿童50~60ml/kg。输液速度为每小时婴儿3ml/kg,幼儿2.5ml/kg,儿童2ml/kg左右。按生理需要所应补液体,成人可按4份葡萄糖液,1份生理盐水补充。儿童可用生理维持液,其配方为:生理盐水200ml,5~10%葡萄糖800ml,氯化钾1.5g。其电解质浓度见表1。生理需要量尚需根据病人及环境情况作适当调整,如高热、多汗时液量需适当增加;长期雾化吸入,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时需减少入量。

脱水的纠正及预防

脱水的纠正,即补充累积损失,需根据病人的脱水程度、张度、有无酸碱失衡及低钾等情况,有计划地进行。

(1)补液量:婴幼儿轻度脱水,补充累积损失液量为30~50ml/kg,中度50~100ml/kg,重度100~120ml/kg。儿童可按上述液量的2/3补充。成人累积损失补充不如儿童严格,一般可补充3000~3500ml。

(2)所补液体张度:等渗脱水按1/2~2/3张液补充,低渗脱水以2/3张~等张液补充,高渗脱水以1/3~1/2张液补充。

(3)补液速度:高渗脱水时补液速度不宜过快,累积损失在24~48小时补足为宜,其他脱水应在8~12小时内补充。脱水严重时,首先应设法补充血容量,恢复肾循环,可在30~60分钟内由静脉滴注或注射含钠液20~30ml/kg。

(4)补液途径:轻度脱水可口服,较重时需静脉滴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 (ORS)适用于急性腹泻所致轻、中度脱水,其配方是: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及无水葡萄糖20g,加饮用水至1升。经中国国内较广泛应用,脱水纠正的成功率可达90%以上。ORS应用的理论根据是: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有赖于Na+的主动吸收,而葡萄糖又能促进钠吸收,ORS中葡萄糖含量在2%,实验证明这是促进钠、水吸收的最佳浓度。即便在分泌型腹泻,粪便含水量多,也不影响Na+-葡萄糖吸收机制。

(5)酸碱失衡的纠正:主要是消除病因及恢复肾功能。在HCO婣丢失过多所致的代谢性酸中毒,所需补充体液中的等渗含钠液,其1/3用1.4%碳酸氢钠或1/6mol乳酸钠溶液补充,其余用生理盐水补充。在呕吐所致代谢性碱中毒,所需补充液体中的等渗含钠液均以生理盐水补充,并注意补充钾盐。

(6)低血钾症的防治:当病人肾循环恢复,有尿后,可在所输液体中加入氯化钾,使溶液氯化钾浓度达0.1~0.3%。

脱水的预防是及时补充继续丢失,原则是丢多少补多少。继续丢失液体的电解质浓度,各种疾病各不相同。呕吐液(包括胃引流液)一般用3份生理盐水,1份0.15%氯化钾补充;腹泻宜用1/3~2/3张含钠液;小肠引流液用2/3含钠液补充。

其他疾病的液体疗法

如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的液体疗法各不相同,要参考原发疾病的治疗。

参考文章

  • 浅谈犊牛腹泻及其液体疗法牛
本文标签:液体疗法  yetiliaofa  
上一篇:菲尔肖,R.
下一篇: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