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9 09:30:06作者:百科知识库
淮山(别名山药),平、甘、无毒。健脾、厚肠胃、补肺、益肾。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遗精带下,小便频数,消渴,子宫脱垂。小编整理出含有淮山的处方共1644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441~1500共60个。
处方1、延龄育子丸处方天门冬(去心)150克 麦门冬(去心)150克 怀生地黄 怀熟地黄(肥大沉水者)各150克 人参(去芦)150克 甘州枸杞子(去梗)菟丝子(洗净,酒蒸,捣饼晒干)150克 川巴戟(去心)150克 川牛膝(去芦,酒洗)150克 白术(陈土炒)150克 白茯苓(去皮,牛乳浸,晒)150克 白茯神(去皮、心,人乳浸,晒)150克 鹿角胶(真者)150克 鹿角霜150克 柏子仁(炒,去壳)150克 山药(姜汁炒)150克 山茱萸(去核)150克 肉苁蓉(去内心、膜)150克 莲蕊(开者不用)150克 沙苑蒺藜(炒)150克 酸枣仁(炒)60克 北五味子(去梗)60克 石斛(去根)60克 远志(去芦,甘草、灯心汤泡,去心)60克
制法上二十四味,各制净为末,将鹿胶以酒化开,和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少年戕伤,中年无子;妇人血虚,不能孕育。(不孕)
用法用量男人每服90丸,女人每服80丸,空腹时滚白汤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煎、炙、葱、蒜、萝卜。
摘录《医便》卷一
处方2、加减黑逍遥散处方生地150克 柴胡15克(盐水炒)白芍45克(醋炒)丹皮45克(炒黑)山药90克(炒)茯苓45克(入乳拌蒸)阿胶90克(蒲灰炒)荆芥灰45克 地榆90克(炒炭)
制法上药为散。
功能主治治溺出纯血,脉弦数濡涩者。(尿血)
用法用量用童便调下9克。
备注热郁伤阴,冲任不摄而血不能藏,故渗入膀胱,溺出纯血。方中地黄滋阴壮水,生用最能止血;柴胡解热升清,盐炒引之达下,阿胶补阴益血,蒲灰炒珠更能散血定血;白芍敛阴益血,酽醋炒黄,引入肝脾敛血;茯苓渗利溺窍,乳拌不耗阴血;山药补益脾阴,炒黄兼能摄血;丹皮凉血止血;荆芥和血理血;地榆凉血涩血,以止溺血。为散童便调服,使小便清利,热从溺泄而冲任完复,血室宁静,血无不归,则溺血自愈。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处方3、加味益营煎处方当归6克,芍药6克,山药6克,枸杞子6克,炙甘草6克,丹皮6克,生地6克,知母6克,麦冬6克,西洋参3克,五味子3克。
功能主治气阴两补,和血调经。主阴虚火旺。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顾氏医经读本》卷四
处方4、二至丸处方熟地黄90克(肥大沉水者佳。酒和九蒸九曝,竹刀切碎)生地黄60克(肥大者,酒浸,洗过、晒干,竹刀切碎)菟丝子30克(酒浸一宿,煮熟,捣碎作饼,晒干,为末)山茱萸(鲜红者)180克(水泡,去核,取净肉60克)肉苁蓉30克(刷去浮甲,剖去中心白膜,无灰酒浸一日,酥炙,竹刀切碎)败龟版90克(酒浸一夜,酥炙黄,石器捣碎)人参30克(苍黑瘦健人用15克)黄耆30克(去皮,微黄色,肉中自绵柔者最佳)黄柏90克(坚厚鲜黄者。酒浸,春、秋一日半,夏一日,冬三日,用时炒至褐色)牛膝30克(长大柔润者,酒浸一宿,洗用)枸杞子30克(甘州者佳)破故纸30克(炒黄)五味子30克(肥大者佳)白术90克(无油者,麦扶炒)白芍药30克(酒浸一时,去皮,炒)当归60克(大者有力。酒洗)虎胫骨30克(酥炒黄色)杜仲30克(酒浸,炒去丝)山药30克(白而无皮,手可粉者)知母60克(肥者。酒浸一宿,炒)陈皮30克(薄而陈者。水泡,去白)白茯苓30克(去皮、赤筋)
制法上药二十二味,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损,暖腰膝,壮筋骨,明眼目。主气血虚损。
用法用量每服80~100丸,无灰酒及盐汤不拘时进下。
备注方中陈皮,《医学入门》卷七作丹皮。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二
处方5、琥珀抱龙丸别名抱龙丸(《婴童百问》卷六)。
处方真琥珀 天竺黄 檀香(细锉)人参(去芦)白茯苓(去皮)各45克 粉草90克(去节)枳壳 枳实各30克 水飞朱砂150克 山药(去黑皮)500克 南星30克(锉碎,用腊月黄牛胆酿,经一夏用)金箔100片
制法上药(除朱砂,金箔)或晒或焙(除檀香不过火),为末和匀,同朱砂、金箔(每30克,取新汲井水50毫升和)入乳钵内略杵匀,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祛风化痰,镇心清热。治小儿四时感冒,痰嗽气急,急慢惊风,烦躁不宁,及疮疹欲出发搐者。
用法用量服时用葱汤或薄荷汤化服;痰壅嗽甚,用淡姜汤送下;痘疮见形有惊者,用温净汤送下;心悸不安者,用灯心汤送下;暑天迷闷者,用麦门冬煎水送下。百日内婴孩,每丸分三次投;二岁以上者,每次1~2丸。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6、补阴丸处方熟地90克 丹皮 夭冬 当归 枸杞子 牛膝 山药 女贞子 茯苓 龟版 杜仲 续断各36克 人参 黄柏各15克
制法用石斛120克熬膏,和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滋肾补肝,强筋壮骨。主阴虚火烁,髓减骨枯,腰软无力,便结溺赤,脉细数无力。
用法用量每早淡盐水下9克。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处方7、增益八味丸处方熟干地黄(酒洒九蒸,晒干称)鹿茸(去毛,炙)五味子各120克 山药(大块者,酒浸一宿)山茱萸(去核)大附子30克(炮)牛膝(酒浸一宿)各60克 白茯苓 牡丹皮(去骨)泽泻(酒浸一宿)各45克
制法上为细末,用真鹿角胶250克,锉细,入银石器中,法酒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肾补肝,壮阳益精,强筋壮骨。治男子肝肾两虚,阳衰精亏所产生的堵证。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朱氏集验方》
处方8、二陈汤处方陈皮 半夏(姜汁炒)茯苓(去皮)白术(去芦)苍术(米泔制)砂仁 山药(炒)车前 木通 厚朴(姜汁炒)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药锉为一剂。
功能主治主痰湿中阻,泄泻或多或少,脉象沉滑者。
用法用量用生姜3片,乌梅1个,灯草1团,水煎,温服。泄泻不止,加肉蔻,诃子,去厚朴。
摘录《万病回春》卷三
处方9、鹿茸丸处方川牛膝(去芦,酒浸)鹿茸(去毛,酒蒸)五味子各60克 石斛(去根)菟丝子(淘净,酒浸)棘刺 杜仲(去皮,锉,炒)川巴戟(去心)山药(锉,炒)阳起石(煅)附子(炮,去皮、脐)各30克 沉香(别研)15克 川楝子(取肉,炒)磁石(煅)官桂(不见火)泽泻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阳,壮筋骨。治肾虚少气,腹胀腰痛,小腹急痛,手足逆冷,饮食减少,面色黧黑,百节疼痛,日惭无力;或肾脏真阳久虚,下体痿弱疼痛,喘嗽。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时盐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10、健脾丸处方白术(炒)75克 木香(另研)黄连(酒炒)甘草各22克 白茯苓(去皮)60克 人参45克 神曲(炒)陈皮 砂仁 麦芽(炒,取面)山楂(取肉)山药 肉豆蔻(面裹煨熟,纸包,捶去油)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泻热导滞。治脾胃虚弱,食积内停,脘腹痞胀,饮食减少,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濡弱。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陈米汤送下,一日二次。
备注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即四君子汤,补益脾胃,山药补中健脾;神曲、麦芽、山檀消食化滞;木香、砂仁、陈皮行气宽中;肉豆蔻温中涩肠;黄连清热燥湿,诸药相配,补消兼施,并有清化湿热之效。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五
处方11、打老儿丸别名延寿丹(《古今医统》卷九十三)。
处方石菖蒲(去须毛,嫩桑枝条拌蒸,晒干,不犯铁器)、干山药(蒸出晒干)、川牛膝(去头,用黄精自然汁浸,漉出,酒浸1宿,若无黄精,酒浸3日,漉出,细锉,焙干)、远志(去心,甘草汤浸1宿)、巴戟(去心,枸杞子汤浸1宿,漉出,酒浸1伏时,菊花同焙令黄,去菊花)、续断(去筋,酒浸1伏时,焙干)、五味子(蜜浸蒸,从已至申。又以浆水浸1宿,焙干)、楮实子(水浸3日,去浮者,晒干,酒浸1伏时,漉出蒸,从己至亥,焙干)、杜仲(去皮,酥蜜炒去丝)、山茱萸(取肉,暖火焙干)、茯神(去皮心,捣细,于水盆内搅,去浮者)、熟地(瓷锅柳木甑蒸之,摊令气歇,拌酒再蒸,晒干,勿犯铜铁器)、小茴香(酒浸1宿,炒)、肉苁蓉(酒浸1宿,刷去沙土浮甲,劈破中心,去白膜)、枸杞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阴补阳,强壮筋骨。主五劳七伤,阳事不举,真气衰弱,精神短少,小便无度,眼目昏花,腰膝疼痛,两脚麻冷,不能行走。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或白汤下亦可。服五日便觉身轻,精神爽快,二十日语言响亮,手足轻健,一年白发转黑,行步如飞;久远服之,百病消除,面如童子。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四
处方12、固本健阳丹处方菟丝子(酒煮)45克 白茯苓(去皮、木)山药(酒蒸)牛膝(去芦,酒洗)杜仲(酒洗,去皮,酥炙)当归身(酒洗)肉苁蓉(酒浸)五味子(去梗)益智仁(盐水炒)各30克 嫩鹿茸(酥炙)熟地(酒蒸)山茱萸(酒蒸,去核)各90克 川巴戟(酒浸,去心)60克 续断(酒浸)远志(制)蛇床子(炒,去壳)各45克 人参60克 枸杞子9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精血清冷或禀赋薄弱;间有壮盛者,亦是房劳过甚,以致肾水欠旺,不能直射子宫,故令无子者。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盐汤或酒送下,临卧再进一服。若妇人月候已尽,此是种子期也,一日服三也无妨。如精不固,加龙骨、牡蛎(火煅,盐酒淬三五次)各36克,更加鹿茸15克。
摘录《万病回春》卷六
处方13、天真丸处方羊肉3.5千克(精者为妙,先去筋膜,并去脂皮,批开入药末)肉苁蓉300克 当归360克(洗净,去芦)湿山药(去皮)300克 天门冬(焙软,去心,切)500克
制法将前四味药置之羊肉内,裹好用麻缕缠定,用上色糯酒煮令酒尽,再入水适量又煮,直至肉如泥。再入黄耆末150克、人参末90克、白术末60克。熟糯米饭焙干为末300克,前后药末同剂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失血后,形体消瘦,饮食不入,手足痿弱。
用法用量每日100粒,以后渐加至每日服300粒,空腹时用温糯米酒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六
处方14、健脾养胃汤处方大参 白术 黄耆 归身 白芍 陈皮 小茴 山药 云苓 泽泻
功能主治调理脾胃。治唇口受伤。
用法用量河水煎服。
摘录《伤科补要》卷三
处方15、固本耳聪丸处方熟地120克(焙)柏子仁(焙,去油)人参各30克(焙)石菖蒲15克(蜜酒拌,焙)远志肉30克(甘草制)五味子21克 白茯神30克(人乳拌炒)山药60克(炒黄)
制法上药为末,蜜丸。
功能主治治心肾不足,诸虚耳聋。
用法用量早、晚空腹时白开水送下9克。
摘录《冯氏锦囊》卷六
处方16、七伤散处方黄药子 白药子各45克 赤芍药22.5克 知母 延胡索各15克 郁金7.5克 当归15克 山药 乳香 没药 血竭各6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虚劳咳嗽,痰中带血。
用法用量每服6克,茶汤迸下。
摘录《医学纲目》卷十七引丹溪方
处方17、疏肝益肾汤处方柴胡 白芍 熟地 山药 萸肉 丹皮 茯苓 泽泻
功能主治疏肝滋肾。治肝血虚,胃脘痛,大便燥绪,服逍遥散不愈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宗己任编》卷一
处方18、延寿丹处方天门冬(去心)远志(去心)山药 巴戟各60克 赤石脂 车前子 菖蒲 柏子仁 泽泻 川椒(去目,炒)熟地黄 生地黄 枸杞 茯苓 覆盆子各30克 牛膝(酒浸)杜仲(炒)菟丝子(酒浸)苁蓉各120克 当归(酒洗)地骨 人参 五味各30克
制法上药为末,蜜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延寿。治虚损。
用法用量每服70丸。
摘录《丹溪心法》卷三
处方19、南星膏处方牛胆南星15克 人参 白术 山药 白茯苓 茯神(去木)羌活 甘草(炙)各9克 白僵蚕(去嘴,炒)全蝎(去毒,薄荷汤浸,炙)各9克 辰砂6克(水飞,别研)麝香0.3克
制法上为细末,入辰砂、麝香研匀,炼蜜为丸,如芡实大,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祛风退热,消痰镇心。治小儿痰热惊痫,精神不定,恍惚不宁,恐畏多哭。
用法用量每次1丸,食后用薄荷汤化服。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
处方20、八味地黄丸处方山茱萸 山药 丹皮 云苓各24克 泽泻15克 熟地24克 五味子15克 炙黄耆30克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产后虚汗不止,血块不落。
用法用量每服10克,温开水送下。
摘录《博育生女科.产后编》卷上
处方21、六神散处方人参 白茯苓 干山药 白术 白扁豆 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胃冷,加附子;风证,加天麻;泻痢日久,加罂粟壳。
功能主治治小儿表里俱虚,气不归元,而阳浮于外,所以发热者。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加大枣1个,生姜2片,煎至75毫升,通口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八
处方22、滑胎煎别名滑胎散(《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
处方当归9~15克 川芎2.1克 杜仲6克熟地9克 枳壳2.1克 山药6克
功能主治妊娠临月常服,以便易生。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温服。如身体虚弱者,加人参、白术随宜用之;如便实多滞者,加牛膝3~6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23、归肾丸处方熟地250克 山药120克 山茱萸肉120克 茯苓120克 当归90克 枸杞120克 杜仲(盐水炒)120克 菟丝子(制)120克
制法先将熟地熬成膏,余药共为细末。炼蜜同熟地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补肾阴。治肾阴不足,精衰血少,腰酸脚软,形容憔悴,阳痿遗精。
用法用量每服100余丸,空腹时用滚水成淡盐汤送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24、鹿菟丸处方鹿茸30克 菟丝子 山药各60克
制法上药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补精血。治饮酒积热,熏蒸五脏,津血枯燥,小便频多,肌肉消瘦,专嗜冷物寒浆。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或人参汤或盐酒化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25、地黄丸别名补肾地黄丸(《幼幼新书》卷六)、六味地黄丸(《正体类要》卷下)、六味丸(《证抬准绳》类方》卷一)。
处方熟地黄24克 山萸肉 干山药各12克 泽泻 丹皮 白茯苓各9克
制法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药理作用1.增强体力,激发机体免疫功能 《新医药学杂志》1977(7):41,六味地黄丸对正常小鼠可增加体重,延长游泳时间,增强体力,提示有补益作用。此外,还能降低N-亚硝基肌氨酸乙酯引起的小鼠前胃鳞癌的诱发率,使接受化学致癌物的动物脾脏淋巴小结生发中心增生活跃,在接受移植性肿瘤初期可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活性,提高荷瘤动物血清中白/球蛋白比例,似可延长荷瘤动物的存活时间。据此推理,本方的主要效应在于调动机体的抗癌能力,达到扶正以祛邪的作用。《中成药研究》1986(4):26,本方与独参汤、生理盐水的实验对照,证明本方有类似抗低温、抗疲劳、耐缺氧及促皮质激素样作用。对氢化可的松所致小鼠肾上腺、胸腺萎缩有一定对抗作用,并能抑制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2.改善肾血流,降压 《中华内科杂志》1964(1):23,本方煎剂对实验性肾性高血压有明显降压、改善肾功能、降低病死率的作用。推理本方作用机制,可能是直接或间接地改善肾血流,并通过肾代谢而促进肾小管的分泌。3.降脂 《中成药研究》1986(12):41,本方对正常大鼠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无明显影响,而对实验性高血脂家兔有明显降血脂作用。
功能主治滋肾阴,补肝血。主肝肾阻虚,头目眩晕,眼花耳聋,咽喉燥痛,腰膝酸软,自汗盗汗,骨蒸劳热,遗精早泄,消渴引饮,小便频数,尿血便血,虚火牙痛,齿龈出血,须发早白;妇女月经先期,经来量少;小儿囟开不合,羸瘦骨蒸,行迟、语迟、齿迟,舌红少苔,脉细数。现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神经衰弱,甲状腺机能亢进、肺结核、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炎以及各种肿瘤晚期属肝肾阴虚者。此外用于养生保健,抗衰老,治疗早衰所表现的各类证候。
用法用量成人每服6~9克,空腹淡盐汤迭下。小儿每服1.5~3克,空腹温开水送下,每日三次。
备注本方主治证均属肝肾阴虚,治当滋补肝肾之阴。熟地黄补肾阴,益精髓为君;山萸肉补肝肾,敛虚火,干山药既可补肾,又可健脾,共为臣药;阴虚则火旺,故配丹皮凉血清热,以泻肝肾虚火;肾虚则水湿不能渗利,故用茯苓、泽泻以利水湿。全方"三补"与"三泻"并用,但以"补"为主,以"泻"为辅,故三味"补药"用量偏重,三味"泻药"用量较轻。本方构思巧妙,配伍精当,故清代费伯雄称其为"补方之正鹄"。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处方26、滋血汤处方人参 白茯苓(去皮)熟干地黄 川芎 当归 白芍药 干山药 黄耆各30克
制法上药共为粗末,用马尾罗子罗。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调理脾胃。治妇人皮聚毛落,心肺俱损,血脉虚弱,月水愆期。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御药院方》卷十一
处方27、保气散处方香附子120克 山药60克 缩砂仁30克 木香120克 粉草37.5克 益智 紫苏叶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安胎宽气进食,瘦胎易产。
用法用量每服6克,白汤调服。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十六
处方28、归养心脾汤处方人参 黄耆 白术 芡实 北五味 甘草 熟地 枣仁 茯神 当归身 山药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补肾固精。治脾肾两虚,梦遗滑精。
用法用量水煎服。遗甚,加萸肉、莲须;思虑过度,加莲肉;不禁,加石莲、金樱膏;足痿,加牛膝、杜仲、龟版胶。
摘录《理虚元鉴》卷下
处方29、养血壮筋健步丸处方黄耆(盐水炒)30克 山药30克 五味子30克 破故纸(盐水炒)30克 人参30克 白芍(酒炒)45克 熟地黄120克 枸杞子30克 牛膝(酒浸)60克 菟丝子(酒炒)30克 川当归60克(酒洗)白术30克(炒)杜仲(姜汁炒)60克 虎胫骨(酥炙)30克 龟版(酥炙)30克 苍术(米泔浸)90克 黄柏(盐水炒)60克 防风18克(酒洗)羌活15克(酒洗)汉防己15克(酒洗)
制法上为细末,用猪脊髓7条,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气血两虚,双足痿软,不能行动,久卧床褥。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时用盐汤送下。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
处方30、温脾汤处方淮山药(炒)5.4克 白茯苓3.6克 白术(制)3克 薏苡仁(炒,研)6克 芡实(炒,研)6克 白扁豆(炒,研)6克 桔梗2.4克 元砂仁(去皮,炒,研)1.5克 甘草(炙)2.4克 神曲(炒)1.2克 白莲肉(炒,研)6克 秫米(炒,研)3克 红枣(去核)2枚
功能主治治脾虚失血。
用法用量水煎,中午时加白糖,开水调服。此方与滋阴汤每日同用,滋阴汤早、晚服,此方中午时服。若气满者,加陈皮(去白)3克,或再加真苏子(炒,研)1.5克,或用广木香磨汁合服,若有冷涎及胃口寒者,加干姜(炒黄)0.9~1.5克,即加肉桂亦妙。
摘录《会约医镜》卷九
处方31、大补黄庭丸处方人参30克 茯苓30克 山药60克
制法上药为末,用鲜紫河车一具,河水2升,稍入白蜜,隔水熬膏,代蜜为丸。
功能主治主虚劳久病,食少便溏,不宜阴柔腻滞之药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空腹时用淡盐汤送下。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三
处方32、金樱膏处方金樱子(经霜后采红熟者,不拘若干,撞去刺,切开去子,捣碎煮之,滤滓净用,复将滓榨汁干,熬成膏)枸杞子120克 人参60克 薏苡仁150克 山药60克 杜仲(姜汁炒)120克 芡实肉120克 山茱萸肉120克 益智仁30克 青盐9克 桑螵蛸60克(新瓦焙燥)
制法上药哎咀,同熬二次,去滓成膏,与金樱子膏对半和匀。
功能主治治虚劳遗精,白浊。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滚白汤下3~4匙。
摘录《古今医统》卷四十六
处方33、栝楼根煎剂处方天花粉 山药各60克 生黄耆24克 生地30克 钩藤 玉竹各18克 杜仲 泽泻各12克 五味子3克
功能主治养阴清热,生津止渴。治糖尿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常见病的中医治疗研究》
处方34、滋阴清燥汤处方滑石30克 甘草9克 生杭芍12克 生山药30克
功能主治治温病,外表已解,其人或兼滑泻,或兼喘息,或兼咳嗽,频吐痰涎,确有外感实热,而脉象甚虚数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山药滋阴退热,止滑泻;滑石清燥热,利水止泻,二药配合,相得益彰;又佐以芍药以滋阴血、利小便,甘草燮阴阳,和中宫,亦为清热止泻之要品。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处方35、理脾益营汤处方制首乌9克 海参 莲肉 黑料豆各6克 山药 扁豆各3克
功能主治治脾虚血少,阴虚发热,不宜用当归、生地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阴阳两虚,加中和理阴汤;血分热,加丹皮、地骨皮各2.5克;痰多,加橘红、贝母各1.8克;咳嗽,加紫菀、枇杷叶;汗多,加浮小麦3克;失血,加金墨、藕节;食少,加谷芽、苡仁各3~6克。
摘录《不居集》上集卷十
处方36、右归饮处方熟地6~9克或加至30~60克 山药6克(炒)山茱萸3克 枸杞6克 甘草3~6克(炙)杜仲6克(姜制)肉桂3~6克 制附子3~9克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治肾阳不足,阳衰阴胜,腰膝瘦痛,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咳喘,泄泻,脉弱;以及产妇虚火不归元而发热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50毫升,空腹时温服。如气虚血脱,或厥,或昏,或汗,或晕,或虚狂,或短气者,必大加人参、白术;如火衰不能生土,为呕哕吞酸者,加炮干姜;如阳衰中寒,泄泻腹痛,加入参、肉豆蔻;如小腹多痛者,加吴茱萸;如淋带不止,加破故纸;如血少血滞,腰膝软痛者,加当归。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37、明目地黄丸处方熟地240克 茯苓 牡丹皮(酒炒)各90克 泽泻(盐酒炒)90克 怀山药(炒)120克 山茱萸肉(酒炒)120克 白芍药(炒)白菊花 当归 枸杞子 白蒺藜(炒)各90克 石决明120克
制法共研细粉,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视物模糊,目涩羞明。
用法用量每服9克,淡盐汤送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上海方)
处方38、地黄煎丸处方生地黄汁1.2升 生杏仁汁600毫升 薄荷汁600毫升 生藕汁600毫升 鹅梨汁600毫升法酒1.2升 白蜜120毫升 生姜汁600毫升 柴胡120克(去芦,焙)木香120克 人参60克 白茯苓60克 山药60克 柏子仁60克 远志60克(去心)白术60克 桔梗60克 枳实60克(麸炒)秦艽90克(去芦)麝香6克(另研)熟地黄120克
制法前八味,入陶瓷器内慢火熬成膏,再将后十三味研为末,入膏中拌匀,捣制成药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骨蒸劳热。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饭后以甘草汤送下,每日三次。
备注本方方名原作地黄煎,与剂型不符,现据《妇人大全良方》卷五改。
摘录《中藏经》卷下
处方39、健脾除温汤处方生薏米15~30克 生扁豆15~30克 山药15~30克 芡实9~15克 枳壳9~15克 萆藓9~15克 黄柏9~15克 白术9~15克 茯苓9~15克 大豆黄卷9~15克
功能主治健脾利湿。治慢性湿疹渗出液较多,慢性下肢溃疡,慢性足癣渗出液较多者,下肢浮肿,盘状湿疹。
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处方40、右归丸处方大怀熟地250克 山药120克(炒)山茱萸90克(微炒)枸杞120克(微炒)鹿角胶120克(炒珠)菟丝子120克(制)杜仲120克(姜汤炒)当归90克(便溏勿用)肉桂60克(可渐加至120克)制附子60克(可渐加至150~160克)
制法上为细末,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神疲气怯,畏寒肢冷,阳痿遗精,不能生育,腰膝酸软,小便自遗,肢节痹痛,周身浮肿;或火不能生土,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膨胀,或翻胃噎膈,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
用法用量每服2~3丸,以滚白汤送下。如阳衰气虚,可酌加人参;如阳虚精滑或带浊便溏,加酒炒补骨脂;如飧泄、肾泄不止,加五味子、肉豆蔻;如脾胃虚寒,饮食减少,食不易化,或呕恶吞酸,加干姜;如腹痛不止,加吴茱萸;如腰膝酸痛,加胡桃肉;如阴虚阳痿,加巴戟肉、肉苁蓉,或加黄狗外肾。
备注本方系从《金匮要略》肾气丸加减衍化而来,所治之证属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或火不生土所致。方中除用桂、附外,还增入鹿角胶、菟丝子、杜仲,以加强温阳补肾之功;又加当归、枸杞子,配合熟地、山药、山茱萸以增益滋阴养血之效。其配伍滋阴养血药的意义,即《景岳全书》所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之意。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41、加味地黄丸处方熟地黄(煮烂,捣)120克 山茱萸肉 山药各60克 泽泻30克 牡丹皮 白茯苓各15克 鹿茸(酥炙)牛膝各6克
制法上药为末,面糊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补肝肾,养精血。治小儿鹤膝。
用法用量三岁儿以上与15丸。
摘录《古今医统》卷九十
处方42、理脾阴煎处方南沙参6克 白术6克(土炒)茯苓3克 山药4.5克 白扁豆6克(炒)陈皮3克 甘草1.5克 茵陈0.6克 栀子1.5克 白芍3克(炒)苡仁9克 谷芽9克(炒)
功能主治治阳黄。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症会心录》卷下
处方43、活血住痛散处方白芷 穿山甲 小茴香 甘草各9克 当归 川芎各6克 独活 羌活各4.5克 木瓜 肉桂 怀山药各3克 制草乌 麝香各0.9克
制法共研细末。
功能主治活血行气止痛。治跌打损伤,骨折疼痛。
用法用量姜、酒调,作一次服。
摘录《救伤秘旨》
处方44、明目地黄丸处方熟地黄150克 萸肉60克 泽泻30克 丹皮45克 茯苓60克(去木)山药90克(炒)当归60克 川芎30克 麦冬90克(去心)石斛90克
制法上药为末,蜜丸。
功能主治补肾滋阴,养肝明目。治肝肾不足,两目昏暗,脉虚者。
用法用量每次9克,用开水送下。
备注方中熟地、萸肉补肾养肝;山药补脾益真阴;丹皮凉血退阴火,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茯苓、泽泻渗利湿热;麦冬、石斛滋阴润燥。配合成方,共奏补肾滋阴,养肝明目之功。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一
处方45、七味地黄丸处方熟地黄240克(忌铁,杵膏)山茱萸(酒润,去核)干山药(炒)各120克 牡丹皮(酒洗,微炒)白茯苓(去皮,乳制)泽泻(去毛,酒浸,焙)各90克 肉桂(去皮,忌火)30克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发热作渴,口舌生疮;或牙龈溃烂,咽喉作痛;或形体憔悴,寝汗发热。
用法用量每服9克,空腹时用淡盐汤送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萝卜。
摘录《授生秘剖》卷一
处方46、知柏地黄汤处方熟地黄24克,山茱萸12克,干山药12克,泽泻9克,茯苓9克(去皮),丹皮9克,知母24克,黄柏24克。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主阴虚热盛。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医宗金鉴》
处方47、保元寒降汤处方生山药30克 野台参15克 生赭石25克(轧细)知母18克 大生地18克 生杭芍12克 牛蒡子12克(炒捣)三七6克(细轧,药汁送服)
功能主治主吐血过多,气分虚甚,喘促咳逆,血脱而气亦将脱,其脉上盛下虚,上焦兼烦热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处方48、菟丝煎处方人参6~9克 山药(炒)6克 当归4.5克 菟丝子(制,炒)12~15克 枣仁(炒)茯苓各4.5克 炙甘草2~3克 远志(制)1.2克 鹿角霜(为末)4~5克
功能主治治心脾气弱,思虑劳倦,即苦遗精。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成,加鹿角霜末调,空腹时服。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49、安肾丸处方补骨脂(炒)葫芦巴(炒)茴香(炒)川楝(炒)续断(炒)各90克 桃仁(麸炒,去皮、尖,别研)杏仁(如上法)山药(炒,切)茯苓各60克
制法上药研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虚腰痛,阳事不举,耳鸣口干,面色黧黑,耳轮焦枯。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盐汤送下。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
处方50、六神粥处方芡实肉1.5千克 米仁(炒)粟米(炒)白糯米(炒)各1.5千克 莲肉(去皮、心,炒)500克 山药(炒)500克 茯苓120克
制法共为末。
功能主治益脾健胃。治精血不足,神气虚弱。
用法用量每日煮粥服。
摘录《惠直堂经验方》卷一
处方51、丹参散结汤处方丹参12克,玄参12克,白芥子10克,山药10克,丝瓜络10克,橘核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莪术10克,肉桂6克,金银花藤30克,鸡血藤20克。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软坚散结。主脾肾两虚,寒湿凝结,经络阻遏。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中医杂志》
处方52、香茸八味丸处方熟地黄240克 山萸肉120克 干山药120克 泽泻90克 茯苓(去皮)90克 丹皮90克 沉香30克 鹿茸1具
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肾与督脉皆虚,头眩眼黑。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淡盐汤或温酒送下。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六
处方53、济阴丸处方黄柏81克(盐酒拌炒)龟版(炙)40克 陈皮21克 当归30克(酒浸)知母30克(酒炒)虎骨21克(酥炙)锁阳30克 牛膝40克 山药 白芍 砂仁 杜仲(炒)黄耆各21克(盐水拌炒)熟地黄21克 枸杞15克 破故纸10克(炒)菟丝子(酒浸)4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以地黄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益阴补虚。治虚损属于真阴不足者。
用法用量每服70丸,一日二次,温开水送下。
摘录《丹溪心法》卷三
处方54、木香顺气丸处方沉香15克 木香9克 当归30克(酒浸)白茯苓30克 山药30克 郁李仁60克 槟榔60克 菟丝子30克(酒制)牛膝60克(酒浸)枳壳30克(麸炒)独活30克 防风30克 火麻仁60克 大黄(酒蒸)15克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翻胃,大便闭结者。
用法用量每服25丸,白滚汤送下。
摘录《古今医鉴》卷五
处方55、济阴大造丸处方人参 熟地各45克 当归身75克 麦冬(去心)天冬(去心)山药(炒)各30克 五味子15克 黄柏24克
制法上各为末,加头胎壮盛紫河车1具,水洗,挑去经络污血净,酒蒸捣烂,入诸药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妊娠胎气不充,产后肾虚腰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温开水或桂元汤送下,早、晚服。如脾胃虚患泄泻,去黄柏,减地黄,加土炒白术30克。
摘录《胎产心法》卷上
处方56、加味肾气丸处方附子(炮)60克 白茯苓(去皮)泽泻 山茱萸(取肉)山药(炒)车前子(酒蒸)牡丹皮(去木)各30克 官桂(不见火)川牛膝(去芦,酒浸)熟地黄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温阳,利水退肿。治肾虚腰重脚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57、全鹿丸处方中鹿1只(用鹿肉加酒煮熟,将肉横切,焙干为末;取皮、肚杂洗净人原汤熬膏,和药末为丸;其骨须酥炙,为末,和肉末、药末一处;捣不成丸,加炼蜜)人参 白术(炒)茯苓 炙甘草 当归 川芎 生地黄 熟地黄 黄耆(蜜炙)天门冬 麦门冬 枸杞 杜仲(盐水炒)牛膝(酒拌蒸)山药(炒)芡实(炒)菟丝(制)五味子 锁阳(酒拌蒸)肉苁蓉 破故纸(酒炒)巴戟肉 葫芦巴(酒拌蒸)川续断 覆盆子(酒拌蒸)楮实子(酒拌蒸)秋石 陈皮各500克川椒(去目,炒)小茴香(炒)沉香 青盐各250克
制法先精制诸药为末,和匀一处,候鹿膏制成,和捣为丸,梧桐子大。用黄绢作小袋五十条,每袋约盛500克药丸,透置透风处,阴雨天须用火烘之。
功能主治补血气,益精髓,壮筋骨。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精神虚惫,头眩耳鸣,面色萎黄,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阳痿精冷;妇人宫寒不孕,崩漏带下;老年阳衰,精髓空虚,步履不便,手足麻木,遗尿失禁。
用法用量每服80~90丸,空腹及临卧时用姜汤、盐汤或白汤送下,冬月温酒亦可。
摘录《古今医统》卷四十八
处方58、保元清降汤处方野台参15克 生赭石25克(轧细)生芡实18克 生山药18克 生杭芍18克 牛蒡子6克(炒,捣)甘草4.5克
功能主治主吐衄证,下元虚损,中气衰惫,冲气、胃气因虚上逆,其脉弦而硬急,转似有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处方59、肝脾两补汤处方生地24克,熟地24克,白芍12克,茯苓12克,乌贼骨12克,杞子10克,菊花10克,防风10克,柏子仁10克,细辛2克,柴胡6克,甘草6克,山药15克。
功能主治补肝血,健脾益气。主肝脾两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良方大全》
处方60、寿脾煎别名摄营煎((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白术6~9克 当归6克 山药6克 炙甘草3克 枣仁4.5克 远志0.9~1.5克 干姜(炮)6~9克 莲肉(去心,炒)20粒 人参3~6克急者用30克
功能主治温脾摄血,养心安神。治脾气虚寒不能摄血,大便脱血,妇女崩漏。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服。如血未止,加乌梅2个,凡畏酸者不用乌梅,加地榆4.5克;滑脱不禁,加酣炒文蛤3克;下焦虚滑不禁,加鹿角霜6克;气虚甚者,加炙黄耆6~9克;气陷而坠,加升麻1.5~2.1克,或白芷亦可;兼溏泄,加补骨脂3克(妙用);阳虚畏寒,加制附子6~9克,血去过多,阴虚气馁,心跳不宁,加熟地,轻者2.1~2.4克,重者30~60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