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含有诃子的处方(九)

更新时间:2023-02-09 08:48:08作者:百科知识库

含有诃子的处方(九)

诃子(别名诃黎勒、诃黎、诃梨、随风子),味苦;酸;涩;性平,敛肺;涩肠;下气;利咽。主久泻;久痢;脱肛;喘咳痰嗽;久咳失音,小编整理出含有诃子的处方共141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481~540共60个。

处方1、八味沉香散

处方沉香200g 肉豆蔻100g 广枣100g 石灰华100g 乳香100g 木香100g 诃子(煨)100g 木棉花100g

来源藏族验方。

性状为黄褐色的粉末;气芳香,味咸、涩、微苦。

炮制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心热,养心,安神,开窍。用于热病攻心,神昏谵语,冠心病心绞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9~1.5g,一日2~3次。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粟壳饮

处方罂粟壳 枳壳 白芍药 陈皮 当归 甘草 诃子 木香 人参 白僵蚕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涩肠止痢。治久痢滑脱不禁。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二

处方3、纯阳真人养脏汤

处方人参、当归(去芦)、白术(焙),各六钱;肉豆蔻(面裹.煨)半两,肉桂(去粗皮)、甘草(炙),各八钱;白芍药一两六钱,木香(不见火)一两四钱,诃子(去核)一两二钱,罂粟壳(去蒂.盖.蜜炙)三两六钱。

炮制上件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肠胃虚弱,冷热不调,脏腑受寒,下痢赤白,或便脓血,有如鱼脑,里急后重,日夜无度,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全不思食,及治脱肛坠下,酒毒便血,诸药不效者,并皆治之。此药的有神效,不可具述(一本不用肉豆蔻)。

用法用量每服二大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老人、孕妇、小儿暴泻,急宜服之,立愈。如脏腑滑泄夜起,久不瘥者,可加炮了附子三、四片,煎服。

注意忌酒、面、生冷、鱼腥、油腻。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加减射干鼠粘汤

处方射干 山豆根 白僵蚕各3.3克,鼠粘子 紫草茸 紫菀各3.6克 桔梗 石膏 诃子 木通各3克 升麻 蝉蜕各2.4克 甘草1.5克

制法上锉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痘疮热毒上冲,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12~15克,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证治准绳·幼科》卷六

处方5、咳血方

别名肺血丸(《医林纂要》卷四)。

处方青黛 瓜蒌仁 诃子肉 海粉 山栀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以蜜同姜汁为丸。

功能主治治咳嗽痰血。

用法用量每次1丸,噙化。咳甚者,加杏仁(去皮、尖)。

备注肺者,至清之脏,纤芥不容,有气有火则咳,有痰有血则嗽。方中青黛、山栀所以降火,瓜蒌、海粉所以化痰,诃子所以敛肺止咳,虽无治血之药,但火去而血可自止也。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医方考》卷三补。

摘录《丹溪心法》卷二

处方6、闭真丸

处方龙骨(另研)30克 诃子5枚 缩砂仁15克 朱砂30克(另研。一半为衣)

制法上药依法制度,共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主白淫不止,小便余沥;梦遗。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

摘录《杏苑生春》卷七

处方7、小驻车圆

处方当归(去芦)二两,诃子(炮.去核)一两,干姜(炮)、黄连(去须),各三分。

炮制上为细末,用阿胶一两三分,水煎成汁,搜和为圆,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冷热不调,或乳哺失节,泄泻不止,或下痢鲜血,或赤多白少,腹痛后重,肠胃虚滑,便数频并,减食困倦,一切泻痢,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一岁儿服十粒至二十、三十粒,温饭饮下,随乳亦得,更量岁数加减与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8、诃子汤

别名诃子甘桔汤(《古今医统》卷四十六引《医林集要》)、诃子清音汤(《古今医鉴》卷二)。

处方诃子4个(半炮,半生)桔梗30克(半炙,半生)甘草6.6厘米(半炙,半生)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宜肺止咳,利咽开音,治因伤风咳嗽,而失音不能言语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童便150毫升,水150毫升,煎至五七沸,温服。甚者不过三服即愈。

摘录《宜明论方》卷二

处方9、诃子散

处方诃子(炮,去核)甘草(炙)厚朴(姜制,炒)干姜(炮)草果(去皮)陈皮 良姜(炒)茯苓 神曲(炒)麦芽(炒)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心脾冷痛不可忍,及老幼霍乱吐泻。

用法用量每服6克,候病发,刺痛不可忍时,用水150毫升,煎至105毫升,入盐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

处方10、诃子饮

处方诃子(去核)30克 杏仁(泡,去皮、尖)30克 通草7.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敛肺止咳。治久咳,语声不出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煨生姜(切)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11、禹余粮丸

处方禹余粮石(煅)赤石脂(煅)龙骨 荜茇 诃子(面裹煨)干姜(炮)肉豆蔻(面裹煨)附子(炮)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胃散寒,涩肠止泻。治肠胃虚寒,滑泄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12、安神丸

处方龙骨30克 诃子肉7枚 砂仁15克

制法上药为末,面糊丸,朱砂30克为衣。

功能主治虚劳白淫,小便不止,精气不固。

用法用量每服2~3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大便秘者,葱白汤下。

摘录《慎斋遗书》卷九

处方13、劫嗽丸

处方诃子仁 百药煎 荆芥穗等分

制法上药共为末,蜜丸。

功能主治敛肺止嗽。治久咳气虚,音哑,面目浮肿。

用法用量噙化。

注意新咳者不宜用。

摘录《医方考》卷二

处方14、地榆丸

处方地榆(微炒)当归(微炒)阿胶(糯米炒)黄连(去须)诃子肉(炒)木香(晒干)乌梅肉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赤白痢疾。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腹时用陈米汤下,每日二至三次。

备注本方原名地榆散,与剂型不符,现据《证治准绳·类方》卷六改。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

处方15、温肠丸

处方黄连(去须)干姜(炮)肉豆蔻(面裹,煨香)赤石脂 龙骨 吴茱萸(汤洗,微炒)各15克 诃子(煨,去核)45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粳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肠胃受湿,泄利频作,米谷不化,腹胀肠鸣,脐腹筑痛,肠滑洞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七

处方16、斗门丸

处方附子1枚(重18克,炮,去皮、脐,尖)硫黄(别研)肉桂(去粗皮)龙骨(别研)诃子(煨,去核)丁香 干姜(炮)各7.5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煮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温阳止泻。主小儿肠胃虚弱,泄泻糟粕,或便白沫,昼夜无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乳食前用温米饮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八

处方17、嘉禾散

别名谷神散

处方枇杷叶(去毛.尽涂姜汁.炙令香熟为度)、薏苡仁(微炒)、白茯苓(去皮)、人参(去芦)、缩砂仁(去皮),各一两。大腹子(微炒)、随风子(如无.楝实.诃子亦得)、杜仲(去皮.用姜汁与酒合和涂.炙令香熟微焦)、石斛(细.酒拌.微炒)、藿香叶、木香、沉香、陈皮(去白),各三分。谷蘖(微炒)、槟榔(炒)、丁香、五味子(微炒)、白豆蔻(微炒.去皮)、青皮(去瓤)、桑白皮(微炒),各半两。白术(炒)二两,神僸曲(微炒)、半夏(汤洗七遍.生姜一分.切作片子.与半夏同捣烂.作饼炙黄),各一分。甘草(炙)一两半。

炮制上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中满下虚,五噎五膈,脾胃不和,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心腹刺痛,不思饮食,或多痰逆,口苦舌酸,胸满短气,肢体怠惰,面色萎黄。如中焦虚痞,不任攻击,脏气虚寒,不受峻补,或因病气衰,食不复常,禀受怯弱,不能多食,尤宜服之。常服育神养气,和补脾胃,进美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肥枣三枚,同煎至七分,温服不计时候。及疗四时伤寒,能调治阴阳,使无变动,克日得安。如疗五噎,入干柿一枚同煎,十服见效。如疗膈气,吐逆羸困,入薤白三寸、枣五枚同煎。妇人亦可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8、固肠丸

处方龙骨 附子 枯矾 诃子各60克 良姜 赤石脂各45克 丁香30克 木香15克 白豆蔻 砂仁各18克

制法上药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脏腑停寒,脐腹疠痛,下利滑数,肌肉消瘦,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粟米饮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19、建中散

处方青州枣、厚朴(姜汁制),各一斤。干姜(炮)、半夏(汤洗去滑)、甘草,各五两。陈皮(去白.八两)。已上六味,用水三斗,煮令水尽,焙干。草豆蔻(去皮)、人参、藿香、诃子(炮.取皮)、白茯苓(去皮)、白术,各一两。

炮制上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逆,噫气吞酸,肠鸣泄利,水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六分,去滓,温服,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0、六神丹

处方丁香 木香 肉蔻(去壳)各15克(上三味用面裹,同入慢火灰中煨令面熟,取出放冷)诃子(煨,去核)使君子仁各15克 芦荟(研细)30克

制法上药同杵罗为末,以枣肉和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理气温中,杀虫止泻。治小儿疳气羸瘦,脏腑怯弱,泄利虚滑,乳食减少,引饮无度,心腹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5~7丸,空腹时温米饮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处方21、泼雪丸

处方荜茇 人参 茯苓(去皮)干姜(炮)各15克 桂心23克 诃子45克(炮,去核)胡椒23克 良姜7.5克

制法上药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五痨七伤,阴汗盗汗,夜多小便,沉寒故冷;脾胃虚损,久不思饮食,消渴,腹胀翻胃,口吐酸水,腹中绞结疼痛,泄泻;肺寒咳嗽,寒痰不利;五疟,及一切冷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摘录《鸡蜂普济方》卷十四

处方22、诃黎丸

处方诃子皮15克 海石 栝楼仁 青黛 杏仁 贝母 香附(童便制)各7.5克

制法上药为末,用姜汁和蜜为丸。

功能主治治肺胀喘满,气急身重,及劳嗽干咳无痰。

用法用量含化,徐徐咽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23、诃子皮散

处方御米壳(去蒂萼,蜜炒)橘皮各1.5克 干姜(炮)1.8克 诃子(煨,去核)2.1克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涩肠固脱。治肠胃虚寒泄泻,米谷不化,肠鸣腹痛,脱肛不收;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白多赤少,日夜无度。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和滓,空腹时热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24、六柱饮

处方人参30克 茯苓 附子(炮)木香(煨)各15克 诃子肉 豆蔻各7.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滑脱不止,泻利完谷。

用法用量每服12克,入生姜5片,大枣1枚,煎如稀糜,入盐少许调服。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四

处方25、沉香导气散

处方沉香7.5克 人参15克 槟榔7.5克 白术 乌药 麦芽(炒)神曲(炒)紫苏叶 大腹皮(炒)厚朴(制)各30克 诃子皮(炮)15克 香附(炮)45克 姜黄 橘皮 甘草各120克 京王棱60克 广茂(炮)120克 益智仁60克 红花12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一切气郁,升降失司,胁肋痞塞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沸汤点服。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四

处方26、参诃饮

处方诃子(去核)白术(炒)黄耆(蜜炙)白茯苓(去皮)人参(去芦)半夏曲各7.5克 陈皮(去白)五味子各6克 甘草(炙)款冬花各3克

制法上药为粗末。

功能主治主虚寒痰嗽。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二

处方27、圆明膏

处方诃子皮(湿纸裹煨)甘草各6克 当归身9克 柴胡 生地黄 麻黄(去节,捣开)黄连各15克

功能主治收睛明目。治劳心过度,饮食失节,目生内障及瞳子散大。

用法用量上七味,先以水400毫升,煎麻黄至200毫升 掠去沫,外六味各哎咀如豆大,筛去末,入在内同熬,滴水中不散为度,入熟蜜少许,再熬,勤点眼。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28、响圣破笛丸

别名响声破笛丸(《古今医统》卷四十六引《医林集要》)。

处方连翘 桔梗 甘草各75克 薄荷120克 诃子肉(炒)砂仁 大黄各30克 川芎45克 百药煎60克

制法上为细末,鸡子清和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歌讴失音不语。

用法用量每用1丸,临卧噙化。

摘录《仁斋直指附遗》卷八

处方29、蛤蚧丸

处方蛤蚧1对(去口、足,温水浸,去膜,刮了血脉,用好醋炙)诃子(煨,去核)阿胶(炒)熟地黄 麦门冬(去心)细辛(去苗)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研末,蜜丸如皂子大。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治积劳,久咳,失音。

用法用量每次服1丸,含化,不拘时候服。

备注方中蛤蚧补肺润肺为君;熟地、麦门冬、阿胶滋阴养血,助蛤蚧以润肺,诃子养肺敛肺,共为臣;细辛辛以散肺,使收中有散,并防熟地辈滋腻太过,甘草调和诸药而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润肺止咳之功。按:本方原名“蛤蚧散”,与剂型不符,现据《普济方》卷二三一改作“蛤蚧丸”。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

处方30、八柱汤

处方人参(去芦)白术(去芦)肉蔻(煨)干姜(炒)诃子(煨)附子(面裹煨,去皮、脐)粟壳(蜜炒)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药锉一剂。

功能主治肠胃虚寒,滑泻不禁。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乌梅个、灯草1团,水煎,温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三

处方31、断痢散

处方肉豆蔻 丁香 干姜各7.5克(炮)甘草(炙)陈皮 诃子(去核)各30克 御米壳(去蒂,蜜浴,炒)90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一切泻痢,腹痛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7.5克,用水150毫升,加乳香1粒,粟米百粒,同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霍乱吐泻者,冷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施圆端效方》

处方32、桂香散

处方高良姜(锉,炒香熟)草豆蔻(去壳,炒)甘草 白术 砂仁 厚朴(去粗皮,锉)各30克 青橘皮(去瓤,炒黄)诃子肉各15克 肉桂7.5克 生姜30克(切)枣肉30克(切,二味同厚朴一处,用水250毫升,煎令干,同杵为团,焙干用)

制法上药同为末。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健脾止泻。治脾胃虚弱,腹痛,冷泻。

用法用量每服6克,入盐少许,空腹用沸汤调服。

摘录《苏沈良方》卷四

处方33、没食子丸

处方白术 白茯苓各9克 没食子2个(面裹,炮)诃子(湿纸裹,炮,取净皮)6克

制法上药和匀,用汤泡蒸饼或枣肉为丸,如小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脏气虚弱,大肠滑泄,次数频多,日渐羸瘠,不进饮食;并治久患赤白痢、脾泻等疾。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空腹时用米饮吞下,一日服三四次。

摘录《百一选方》卷六

处方34、甘露内消丸

处方薄荷叶30克 川芎6克 桔梗(去芦头)9克 甘草3克 人参 诃子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皂角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1丸,噙化咽下,不拘时。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

处方35、人参豆蔻散

处方人参 肉豆蔻 干姜 厚朴 甘草 陈橘皮各30克 川芎 桂心 诃子 北茜香各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妇人久泄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90毫升服。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八

处方36、香朴丸

处方厚朴150克(姜汁制炒)白术90克 茴香(炒)陈皮各90克 诃子(炮,去核)赤石脂(煅)各45克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肠胃虚冷,泄泻无度,脘腹痞胀,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米汤送下50丸。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

处方37、木香调中丸

处方木香 青皮(去白)陈皮(去白)槟榔 肉豆蔻(面裹煨熟,去油)京三棱(炮,锉)诃子皮 草豆蔻仁各3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水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饮食不调。胃肠致伤,心腹疼痛,两胁胀闷,脏腑泄泻,米谷不化,腹中雷鸣,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60丸,空服时用热米饮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三

处方38、麻黄散

处方麻黄(去根、节)300克 款冬花(去芦、枝、梗)诃子皮(去核)甘草(爁)各150克 肉桂180克(去皮,不见火)杏仁(去皮、尖,麸炒)9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咳嗽喘急,痰涎壅塞,坐卧不安,心胁疼胀;兼治伤风咳嗽,膈上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好茶3克,同煎至120毫升,食后及夜卧时服。如半夜不能煎,可用药末入茶和匀,开水送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鱼、酒、炙熄、猪肉、腥臊之物。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处方39、益气健脾汤

处方人参6克 白术4.5克(去芦,土炒)白茯苓(去皮)9克 陈皮6克 白芍(炒)9克 苍术4.5克(米泔浸)干姜(炒黑)2.4克 诃子(煨)6克 肉蔻(面裹煨)1.8克 升麻(酒洗)1.2克 炙甘草2.4克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温中止泻。治气虚泄泻,饮食入胃不住,完谷不化者。

用法用量上药锉碎。加生姜、大枣,水煎服。腹痛,加肉桂。

注意服药期间,忌油腻。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处方40、香蔻丸

处方黄连(去须)木香 诃子肉(煨)肉豆蔻 缩砂仁 白茯苓各6克

制法上药研末,饭为丸。

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痢,水谷不化,频下恶物,外证毛干唇白,额上青纹,肚胀肠鸣,泄下糟粕。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米饮或姜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八

处方41、厚朴丸

处方白龙骨 干姜(炮)附子(炮,去皮、脐)厚朴(姜制)诃子(炮,去核)肉豆蔻(面煨)陈皮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肾虚寒,泄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摘录《奇效良方》卷十四

处方42、玉关丸

处方白面(炒熟)120克 枯矾60克 文蛤(醋炒黑)60克 北五味30克(炒)诃子60克(半生半炒)

制法上药研末,用熟汤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肠风血脱,崩漏带浊,诸药难效者,以及久泻久痢,滑泄不止者。

用法用量以温补脾肾等药随证加减煎汤送下,或人参汤亦可。如血热妄行者,以凉药送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43、大藿香散

处方藿香30克 陈皮 厚朴(姜制)青皮(麸炒)木香,人参 肉豆蔻(面裹煨)良姜(炒)麦蘖(炒)神曲(炒)诃子(煨,去核)白豆蔻(去皮)甘草(炙)各15克 白干姜(炮)9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消食顺气,利膈开胃。主脾胃虚寒,呕吐霍乱,心腹撮痛,泄泻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9克,空腹时用生姜汤调服,如水泻滑泄,肠风脏毒,米饮汤调下;赤白痢,用甘草、黑豆汤调下,脾胃虚泠,宿滞酒食,痰气作晕,人盐少许,生姜、红枣汤调服,胃气吃噫,用生姜自然汁一呷,入盐少许,调服此药。

摘录《奇效良方》卷十四

处方44、复音丸

处方硼砂30克 玄明扮 胆星 诃子肉30克 百药煎3个 冰片0.9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另外用大乌梅肉30克,捣如泥,丸如龙眼核大。

功能主治治音哑。

用法用量每用1丸,噙化。

摘录《仙拈集》卷二

处方45、养脏汤

处方木香 白芍药各3克 诃子肉9克 人参 白术 当归各9克 甘草(炙)肉桂各12克 罂粟壳(去筋蔓,蜜炙)30克

功能主治治寒热失调,久痢久泻,里急后重者。

用法用量上药锉碎。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六

处方46、清音丸

处方诃子肉300克 川贝母600克 甘草600克 百药煎600克 乌梅肉300克 花粉300克 葛根600克 茯苓300克

制法共研为细粉,过罗,炼蜜为丸,每丸重1.5克。

功能主治清热利咽,生津止渴。治肺热火盛,咽喉不利,舌干口燥,失音声哑。

用法用量每服2丸,日服3次,温开水送下或噙化。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辛辣。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47、清肺饮

处方麻黄0.6克 玄参1.5克 麦冬0.9克 桔梗2.7克 知母1.5克 荆芥2.4克 诃子2.4克 天花粉1.5克

功能主治治小儿痘疹,初发热时咽干声哑。

用法用量水煎,入竹沥、姜汁服。

摘录《种痘新书》卷四

处方48、断下丸

处方枯白矾60克 华阴细辛45克(去枝、叶、土,净称)诃子皮60克 干姜90克(炒,锉)龙骨90克 赤石脂90克(桃花色者,火煅)黑附子(炮裂,去皮,尖,不辣者)30克 酸石榴皮(用好醋浸软,炒令干)60克 牡蛎(用盐泥封固,火煅通赤为度)60克

制法上研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泄泻无度。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时用浓煎陈米饮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八引《家藏经验方》

处方49、神功丸

别名麻仁丸(《圣济总录》卷一五七)、神功麻仁丸(《普济方》卷二八三)。

处方大黄90克 人参15克 麻子仁150克(另研)诃子皮(炮)6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三焦热壅,津液内枯,大便不通,心腹痞闷,妇人产后亡津液,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水下,一日三次。以通为度。妇人产后大便秘,米饮下10丸。

摘录《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处方50、枳壳熨方

别名枳壳散(《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处方枳壳120克 诃子皮60克

功能主治治肠痔肿核,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上二味,捣碎,于铫子内炒令热,以帛裹热熨之,冷即再炒熨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一

处方51、团参丸

处方团参60克 人参30克 大腹皮 橘皮(黄者)各30克 麦门冬60克 吴茱萸15克 半夏曲30克 槟榔 芫花 附子 泽泻 桂 杏仁 枳实 白术 诃子各15克 桑白皮60克

制法上为细末,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喘急。

用法用量每次用米饮送下10丸;不效,加至3Q丸。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七

处方52、扶脾丸

处方干生姜 肉桂各1.5克 干姜 藿香 红豆各3克 白术 茯苓 橘皮 半夏 诃子皮 炙甘草 乌梅肉各6克 大麦蘖(炒)神曲(炒)各12克

制法上为细末,荷叶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脾消食,涩肠止泻。治脾胃虚寒,腹痛便溏,饮食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白汤送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53、参连丸

处方艾叶(用糯米糊拌,焙,取细末)45克 干姜(炮,取末)60克(同艾末用米醋900毫升,慢火熬成稠膏)宣黄连45克(锉如豆大,用吴茱萸45克同炒紫色,拣去吴茱萸不用)木香45克(别用黄连45克为粗末,用水600毫升,慢火煮尽水,去黄连不用,将木香薄切,焙干)酸石榴皮(炒)白茯苓(去皮)地榆 百草霜(别研)当归(洗,焙)各45克 龙骨39克(火煅通红)赤石脂39克 诃子(煨,去核)30克 阿胶60克(蛤粉炒)罂粟壳60克(蜜炙)

制法上为细末,将前项艾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肠胃虚弱,冷热不调,泄利肠鸣,日夜无度。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陈米饮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七

处方54、橘皮煮散

处方橘皮(去白)白术各60克 诃子 干姜(炮)官桂(去皮)枳壳(去瓤,麸炒)木香 人参 甘草(炙)各30克 草豆蔻7枚(去皮)厚朴45克(姜汁涂、炙黄)槟榔5枚 半夏15克(汤洗二十度用)

制法上十三味,杵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气不足,寒滞内停,泄痢不止,腹中雷鸣,胀满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加生姜3片,枣子2枚,用水1SO毫升,同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博济方》卷三

处方55、二仁丸

处方杏仁(去皮、尖,面炒黄)麻仁(别研)枳壳(去瓤,面炒为末)诃子(炒,去核,为末)

制法上药用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风搏肺脏,传于大肠,津液干燥,致成风秘,大便燥结者。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温水下。未利,增加用量。

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八

处方56、三奇汤

处方桔梗90克(蜜拌蒸)甘草60克(半生半炒)诃子(大者)四个(去核,两个炮,两个生)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感寒语声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30克,入砂糖1小块,用水750毫升,煎至450毫升,时时细呷.一日服尽.其声速出。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一

处方57、嘉禾散

别名谷神敬(《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谷神嘉禾散(《世医得效方》卷五)。

处方枇杷叶(去毛尽,涂姜汁,炙令香熟)、薏苡仁(微炒)白茯苓(去皮)人参(去芦)缩砂仁(去皮)各30克 大腹子(微炒)随风子(如无,可用楝实、诃子代)杜仲(去皮,用姜汁与酒合和涂炙,令香熟微焦)石斛(细锉,酒拌,微炒)藿香叶 木香 沉香 陈皮(去白)各22.5克 谷蘖(微炒)槟榔(炒)丁香 五味子(微炒)白豆蔻(微炒,去皮)青皮(去瓤)桑白皮(微炒)各15克 白术(炒)60克 神曲(微炒)半夏(汤洗七遍,生姜7.5克切片,与半夏同捣烂,作饼炙黄)各7.5克 甘草(炙)45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养气安神,健脾开胃。治五噎五膈,脾胃不和,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心腹刺痛,不思饮食,或多痰涎,口苦吞酸,胸满短气,肢体倦怠,面色萎黄;中焦虚痞,不任攻击,脏气虚寒,不受峻补,或因病气衰,食不复常,禀受怯弱,不能多食。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2片,大枣3枚,同煎至100毫升,温服,不计时候。如疗五噎,入干柿1枚同煎;如疗膈气,吐逆羸困,入薤白10厘米、枣5枚同煎。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58、肉豆蔻丸

处方肉豆蔻 赤石脂 钟乳粉 石斛 干姜 附子 椒 当归 茯苓 龙骨 人参各30克 诃子皮 桂各60克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俱虚,寒湿气胜,心腹绞痛,胁肋牵痛,手足厥冷,脘痞呕吐,不思饮食,怠惰嗜卧,滑泄频数,米谷完出,久痢肠滑,或变脓血,腹痛肠鸣,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二

处方59、建中散

处方青州枣 厚朴(姜汁制)各500克 干姜(炮)半夏(汤洗去滑)甘草各150克 陈皮(去白)240克(以上六味,用水6升煮令水尽,焙干)草豆蔻(去皮)人参 藿香 诃子(煨,取皮)白茯苓(去皮)白术各30克

制法上药共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脘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逆,噫气吞酸,肠呜泄利,水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90毫升,去滓温服,食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60、香连丸

处方木香 诃子肉(面炒)黄连(炒)各15克 龙骨6克

制法上为细末,饭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治湿热痢无积滞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汤下。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本文标签:中医中药  药材方剂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