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十味诃子丸

更新时间:2023-02-09 08:40:37作者:百科知识库

十味诃子丸

十味诃子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9味。

十味诃子丸的基本资料

十味诃子丸(现代标准)

名称十味诃子丸

拼音Shiwei Hezi Wan

成份诃子(去核)、藏茜草、红花、刀豆、豆蔻、山矾叶、渣驯膏、紫草茸、獐牙菜、圆柏膏。

性状本品为棕灰色水丸;气芳香,味微酸苦。

功能主治清肾热,利尿。用于肾炎,腰膝酸痛,尿频或尿闭,血尿,尿道结石等。

规格每10丸重2、5g。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3g,一日2次。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贮藏密闭,防潮。

有效期36个月。

执行标准部颁标准藏药第一册;标准编号:WS3-BC-0208-95。

十味诃子丸相关中药材

1、獐牙菜

别名当药,方茎牙痛草,凉荞,绿茎牙痛草,双斑獐牙菜,大车前,水红菜,翳子草,黑节苦草,黑药黄,走胆草,紫花青叶胆,瘤毛獐牙菜,当药。

来源为龙胆科植物瘤毛獐牙菜的全草。夏、秋采收,切段,阴干。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林边。分布东北、华北、河南、山东等地。

功能主治清热,健胃,利湿。治消化不良,胃炎,黄疸,火眼,牙痛,口疮。

2、山矾叶

来源为山矾科植物山矾的叶。

生境分布生长山谷、溪边灌丛中或山坡林下。分布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广东等地。

功能主治清热,收敛。治肺结核咯血,便血,久痢,急性扁桃体炎,急性中耳炎,烂弦风眼。①《纲目》:“治久痢,止渴”②《江西草药》:“清热利湿”

3、紫草茸

别名赤胶,紫铆,紫矿,紫梗,紫胶,虫胶,赤胶,棒状虫胶,胶质紫草茸,加杰。

来源为紫胶虫科昆虫紫胶虫在树枝上所分泌的胶质。7~8月间采收,将长有紫胶的枝条剪下,取胶去枝,置干燥、阴凉通风处,直至干燥而不结块为止。

生境分布紫胶虫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台湾、广东等地亦有。寄主植物有钝叶黄檀、秧青、三叶豆、泡火绳、大叶榕、小叶榕等树。主产云南、四川、台湾等地;西藏部分地区和广东等地亦产。国外产于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亦有培养。

性状呈半圆柱状,长短宽狭不一,长3~10厘米,宽1~1.5厘米。紫褐色或紫红色,表面凹凸不平,有皱纹及小虫眼孔隙,附着于树枝处呈凹沟状,边缘钝圆。质硬而脆,可折断。断面有平行排列的长圆形或圆形虫窝,内有长卵形或圆形虫尸,褐色或暗红色。气微臭,味淡。遇热则软化而粘,以块大、色紫、质坚者为佳。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治麻疹、斑疹不易透发,产后血晕,带下,疮疥肿毒。①《唐本草》:“主五脏邪气,带下,心痛,破积血,金疮生肉”②《海药本草》:“治湿痒疮疥,宜入膏用”③《中药志》:“治斑疹不透,麻疹不出”

4、红花

别名草红花,红蓝花,刺红花,草红花。

来源为菊科植物红花的花。5~6月当花瓣由黄变红时采摘管状花,晒干、阴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多有栽培。主产河南、浙江、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的管状花,长约1.5厘米,橙红色,花管狭细,先端5裂,裂片狭线形,长5~7毫米,雄蕊5枚,花药黄色,联合成管,高出裂片之外,其中央有柱头露出。具特异香气,味微苦。以花片长、色鲜红、质柔软者为佳。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治经闭,症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①《唐本草》:“治口噤不语,血结,产后诸疾”②《开宝本草》:“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毒下血”③《本草蒙筌》:“喉痹噎塞不通,捣汁咽”④《纲目》:“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⑤《本草正》:“达痘疮血热难出,散斑疹血滞不消”⑥《本草再新》:“利水消肿,安生胎,堕死胎”

5、刀豆

别名挟剑豆,刀豆子,大戈豆,大刀豆,刀鞘豆,刀凤豆,刀板仁豆,刀巴豆,马刀豆,刀培豆,卡肖,挟剑豆,大弋豆,关刀豆,野刀板藤,葛豆,刀坝豆,刀豆角。

来源为豆科植物刀豆的种子。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果实,晒干剥取种子。或先剥取种子然后晒干。

生境分布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均有栽培。主产江苏、湖北、安徽。此外,四川、广西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种子呈扁卵形或扁肾形,长约2~3.5厘米,宽约1~2厘米,厚约0.5~1.2厘米。表面淡红色或红紫色,少数类白色或乌黑色,略有光泽,微皱缩不平。边缘具灰黑色种脐,长约1.5~2.5厘米,其上有类白色膜片状的珠柄残余,靠近种脐的一端,有珠孔呈小凹点状,他端有一深色的合点,合点与种脐间有隆起的种脊。质坚硬,难破开。种皮革质,内表面棕绿色,光泽。内有2片肥厚的子叶,黄白色,胚根细小,位于珠孔的一端,歪向一侧。气无,味淡,嚼之具有豆类特有之气味。以个大、饱满、色鲜艳、干燥者为佳。

功能主治温中下气,益肾补元。治虚寒呃逆,呕吐,腹胀,肾虚腰痛,痰喘。①《滇南本草》:“健脾”②《纲目》:“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③《中药材手册》:“补肾,散寒,下气,利肠胃,止呕吐。治肾气虚损,肠胃不和,呕逆,腹胀,吐泻”④《四川中药志》:“治胸中痞满及腹痛,疗肾气不归元及痢疾”

备注同属植物洋刀豆,原产西印度,我国亦有少数栽培,喜生于热带地区。其种子亦同等入药。洋刀豆与刀豆在植物各部器官形态上极为相似,两者的区别点:刀豆为缠绕性草本,种脐长约为种子的3/4,而洋刀豆为直立性草本,种脐长约为种子的1/2。

6、茜草

别名锯锯藤,拉拉秧,活血草,红茜草,四轮车,挂拉豆,红线草,小血藤,血见愁,茹藘,茹卢本,茅搜,藘茹,茜根,蒨草,地血,牛蔓,芦茹,过山龙,地苏木,活血丹,红龙须根,沙茜秧根,五爪龙,满江红,九龙根,红棵子根,拉拉秧子根,小活血龙,土丹参,四方红根子,红茜根,入骨丹,红内消,四轮草,拉拉蔓,小活血,过山藤。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根和根茎。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岩石旁或沟边草丛中。主产安微、河北、陕西、河南、山东。

性状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上侧有茎基,下侧丛生粗细不等的根。根呈圆柱子形,波状弯曲,长工10~25cm,直径0.2~1cm,表面红棕色或暗棕色,具细纵纹及少数细根痕。质脆,断面平坦,皮部紫红色,木部浅黄红色。气微。味微苦。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凉血活血,祛瘀,通经。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凉血止血,活血祛瘀:本品止血而不留瘀,用于热证出血、经闭腹痛、跌打损伤。配乌贼骨止血力更强。

7、豆蔻

别名白豆蔻,圆豆蔻,原豆蔻,扣米,白豆蔻,紫蔻,十开蔻。

来源为姜科植物爪哇白豆蔻Amomum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用时除去果皮,取种子打碎。

生境分布生于山沟阴湿处,我国多栽培于树荫下。海南、云南、广西有栽培。原产于印度尼西亚。

性状果实类球形,直径0.8~1.2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3条较深的纵向槽纹,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两端均具有浅棕色绒毛。果皮易纵向裂开,内分3室,每室含种子约10粒。种子呈不规则多面体,背面略隆起,直径3~4mm,表面暗棕色,有皱纹。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

功能主治化湿和胃,行气宽中。用于食欲不振、胸闷恶心、胃腹胀痛。

备注白豆蔻A.kravanh Pirre ex Gagnep. 的果实亦入药。

8、诃子

别名诃黎勒,诃黎,诃梨,随风子。

来源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果实。秋末冬初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

生境分布多栽于路旁或村落附近。原产印度、缅甸等处。我国西藏、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均有分布。主产云南,广东、广西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果实呈卵形或近圆球形,长3.5厘米,径1.5~2厘米。表面黄绿色或灰棕色,微带光泽,有5条纵棱及多数纵皱纹,并有细密的横向纹理,基部有一圆形的果柄残痕。质坚实,断面灰黄色,显沙性,陈久则呈灰棕色。内有黄白色坚硬的核,钝圆形。核壳厚,砸碎后,里有白色细小的种仁。气微,味酸涩。以黄棕色、有光泽,坚实者为佳。

功能主治敛肺,涩肠,下气。治久咳失音,久泻,久痢,脱肛,便血,崩漏,带下,遗精,尿频。①《南方草木状》:“可作饮,变白髭发令黑”②《药性论》:通利津液,主破胸脯结气,止水道,黑髭发。③《唐本草》:“主冷气心腹胀满,下宿物”④《海药本草》:“主五膈气结,心腹虚痛,赤白诸痢及呕吐咳嗽,并宜使皮,其主嗽。肉炙治眼涩痛”⑤《日华子本草》:“消痰,下气,除烦,治水,调中,止泻痢,霍乱,奔豚肾气,肺气喘急,消食开胃,肠风泻血,崩中带下,五膈气,怀孕未足月漏胎及胎动欲生,胀闷气喘。并患痢人后分急痛产后阴痛,和蜡烧熏及热煎汤熏洗”⑥《本草图经》:“治痰嗽咽喉不利,含三数枚”⑦《本草通玄》:“生用则能清金行气,煨用则能暖胃固肠”

备注其变种植物恒河诃子亦同供药用。与上种的主要区别点为:植物的枝、叶、花序及子房均密被白色柔毛;花序及花较密集;果实较小,被毛。广西有栽培。以上植物的叶(诃子叶)、幼果(藏青果)、果核(诃子核)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9、紫草

别名茈草,紫丹,紫芺,地血,紫草茸,鸦衔草,紫草根,山紫草,红石根,野紫草,野麻灯,大紫草,红紫草,紫根,紫草根子,红条紫草,茈草,紫苭,茈蔰,硬紫草,软紫草。

来源为紫草科植物紫草、新藏假紫草或滇紫草的根。4~5月或9~10月间挖根,除去残茎及泥土(勿用水洗,以防退色),晒干或微火烘干。

性状①硬紫草 为紫草的干燥根,呈扭曲的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长约7~15厘米,直径约0.7~2厘米,根头部具茎残基,常有侧根。表面暗紫色,粗糙,有纵沟,皮部薄,稍有鳞片。质硬而轻脆,易折断,断面片状,皮部深紫色,与木部之间有裂隙或呈小圆孔状,木部较明显,黄白色。气特殊,味微甘而酸。主产东北、湖北、湖南等地。②软紫草 为新藏假紫草的根,呈不规则圆柱形,略扭曲,长约7~20厘米,直径约1~2.5厘米。表面暗紫色。顶端有茎基。皮部极疏松,成条状的鳞片,常十几层重重相迭,易剥落成不整齐的条状碎片。质松软而轻,易折断,断面成片状,木部不明显,黄白色,成环状,中心有暗紫色的大形髓。气特殊,味微酸。主产新疆。③滇紫草 为滇紫草的根除去外皮的木部,亦称硬紫草,圆柱形,长约15厘米,直径1~2厘米。下部长分歧。表面紫褐色,被暗紫色粉末,具扭曲的纵皱。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颗粒状,木部黄白色而稍紫,髓部紫色。气微弱,味微酸。滇紫草皮:为滇紫皮的根皮,呈不规则的碎片,长约0.5~5厘米,宽约0.5~2厘米,常数层相迭。表面紫褐色、内面平滑。质脆易断。气弱,味淡。主产云南。此外尚有:①天山紫草,与新藏假紫草近似,植株较矮小,聚伞花序呈簇生状。分布新疆。②帕米尔假紫草,根较粗大,茎多分枝;叶线状披针形;花冠长筒状,黄色,喉部有紫斑。分布新疆昆仑山。③假紫草,又名:内蒙紫草。高9~22厘米。茎单一或多枝。叶片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1~1.5厘米,宽0.2~0.6厘米。总状花序,花冠黄色,裂片具紫斑。分布内蒙古、甘肃、新疆。④长花滇紫草,与滇紫草近似而矮小,高15~30厘米。花冠约3厘米。分布西藏。上述植物的根均作紫草入药。

功能主治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治温热斑疹,湿热黄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浊,热结便秘,烧伤,湿疹,丹毒,痈疡。①《本经》:“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②《别录》:“疗腹肿胀满痛。以合膏,疗小儿疮及面齄”③《药性论》:“治恶疮、瘑癣”④《本草图经》:“治伤寒时疾,发疮疹不出者,以此作药,使其发出”⑤《纲目》:“治斑疹、痘毒,活血凉血,利大肠”⑥《医林纂要》:“补心,舒肝,散瘀,活血”⑦《吉林中草药》:“治便秘,尿血”⑧《陕西中草药》:“治汤火伤,皮炎,湿疹,尿路感染”

本文标签:药学  方剂大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