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含有竹叶的处方(十)

更新时间:2023-02-09 07:23:15作者:百科知识库

含有竹叶的处方(十)

竹叶(别名淡竹叶),甘;淡;寒,清热除烦;生津利尿。主热病烦渴;小儿惊癎;咳逆吐衄;小便短赤;口糜舌疮,小编整理出含有竹叶的处方共656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541~600共60个。

处方1、茯苓汤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淡竹叶1握(切碎),白术1两,甘草(炙)1两,枳实(去瓤,麸炒)1两,人参1两,栀子仁1两,大黄(锉,炒)2两,黄芩(去黑心)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乳石热肿。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处方2、还睛神明酒

处方黄连5两,石决明3两,草决明3两,生姜3两,石膏3两,蕤仁3两,黄消石3两,山茱萸3两,当归3两,黄芩3两,沙参3两,车前子3两,淡竹叶3两,朴消3两,甘草3两,芍药3两,柏子仁3两,川乌头3两,泽泻3两,桂心3两,荠子3两,地肤子3两,桃仁(去皮尖双仁者)3两,防风3两,辛夷3两,人参3两,川芎3两,白芷3两,细辛3两,瞿麦3两,龙脑3钱,丁香半两,珠子(生)25颗,秦皮3两。

制法上(口父)咀,绢囊盛,用好酒5斗,瓮中浸之,春、秋14日,夏7日,冬21日。

功能主治目盲,瞳子俱损,翳如云,赤白肤肉如乳头。

用法用量食后服半合。勿使醉吐,稍稍增之。100日后,目明如旧。

注意忌热面、鲊、葵、秽臭五辛,鸡、鱼、猪、马、驴肉、生冷粘滑、入房、恚怒、大忧愁、大劳、大寒热悉慎之。

临床应用失明:晋大夫于公失明经十二余年,不辨明夜,两目俱损,无瞳子,时年七十,服此酒一百日,万病除,两目明,见物益明。

摘录《苏沈良方》卷七

处方3、茅根汤

处方茅根(锉)2两,芦根(锉)2两,菝葜(细锉)2两,石膏(碎)1两半,乌梅(去核,炒)半两,淡竹叶根(锉)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消渴口干,小便数。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煎取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处方4、除瘟救苦丹

处方薄荷1两,玄参(去芦)3两,花粉2两,银花3两,连翘3两,葛根1两,川芎1两5钱,黄芩1两,桔梗3两,白芷1两5钱,赤芍3两,淡竹叶2两,生地3两,甘草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重2钱。

功能主治除瘟解毒,清热透表。主瘟疫传染,感冒风寒,憎寒壮热,骨节酸痛。

用法用量每服2丸,温开水送下,1日2次。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5、地黄煎

处方生地黄1升,淡竹叶1升,生姜1升,车前草1升,干蓝(切)1升,丹参4两,玄参4两,茯苓2两,石膏5两,赤蜜1升。

功能主治邪热伤肝,好生悲怒,所作不定,自惊恐。

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停冷,下蜜更煎2-3沸,分3次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地黄滋肝肾真阴,干蓝引领淡竹、车前等味降泄诸经游火,又须生姜、赤蜜辛甘滋养肺气,不使虚阳留宿于上。然蜜有赤白之分,白者补而赤者泻,两不移易之定法。

摘录《千金》卷十一

处方6、还睛散

处方川芎1两,龙胆草1两(去芦头),楮桃儿1两(青者),木贼1两,仙灵皮1两半,甘草3分,淡竹叶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青盲,内外障眼,忽然不见物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新汲水调下,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七十八引《卫生家宝》

处方7、红雪

别名神仙红雪

处方升麻3两,大青3两,桑白皮2两,犀角屑1两半,羚羊角1两,诃子30枚(去核),槟榔30枚,苏木6两,山栀子30个,槐花末1两,淡竹叶4两。

功能主治脚气,气毒,身内外烦热,疮肿狂叫,及诸般石毒,瘴疠时行,一切风热。

用法用量神仙红雪(《鸡峰》卷四)。

摘录《脚气治法总要》卷下

处方8、连翘饮

处方连翘2钱,葛根2钱,牛蒡子2钱,玄参2钱,黄芩2钱,桔梗2钱,赤芍1钱,栀仁1钱,淡竹叶1钱,甘草1钱,木通1钱,升麻6分。

功能主治肺胃邪热,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喉证指南》卷四

处方9、麦门冬饮

别名麦门冬汤

处方生麦门冬1升(去心),陈粟米1升,鸡子2或7枚(取白),淡竹叶(切)3升。

功能主治心劳。热不止,肉毛焦色无润,口赤干燥,心闷。

用法用量先以水1斗8升,煮粟米、竹叶,取9升,去滓澄清,接取7升,冷下鸡子白,搅500转,去上白沫,下麦门冬,煮取3升,去滓,分3次服。

摘录《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处方10、绛雪散

处方红雪半两,生麦门冬(去心)1两半,萎蕤1两半,秦皮(去粗皮)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升麻1两,淡竹叶50片。

制法上除红雪外,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肝心风热邪毒上攻,目赤痒。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2盏,煎至1盏,抄红雪半钱匕调匀,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

处方11、龙胆饮

处方黄芩1钱,犀角1钱,木通1钱,车前1钱,黄连1钱,黑参1钱,栀子(炒黑)1钱半,大黄,芒消1钱半,龙胆草8分,淡竹叶8分,黄柏(酒炒黑)5分。

功能主治肝经湿热,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盘珠集》有知母。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处方12、甘豆竹叶汤

处方甘草、黑豆、淡竹叶各等分。

功能主治误服毒药,伤胎欲堕。

用法用量煎浓汁服。

摘录《女科秘旨》卷二

处方13、导赤散

处方木通、甘草、车前子、瞿麦、滑石、赤茯苓、淡竹叶、山栀。

功能主治痘疮收靥后,小便不利,热蓄膀胱者。

用法用量灯心为引,水煎服。

摘录《片玉痘疹》卷十二

处方14、导赤散

处方车前子3钱(炒),木通1钱,淡竹叶2钱,生甘草8分,生地6钱。

功能主治心移热于小肠,口糜淋痛。

摘录《医方简义》卷二

处方15、红雪

别名通中散、红雪通中散、红雪煎

处方川朴消10斤,羚羊角屑3两,川升麻3两,黄芩3两,枳壳2两(麸炒微黄,去瓤),赤芍药2两,人参2两(去芦头),淡竹叶2两,甘草2两(生用),木香2两,槟榔2两,葛根1两半,大青1两半,桑根白皮1两半,蓝叶1两半,木通1两半,栀子1两半,朱砂1两(细研),苏枋3两(捶碎),麝香半两(细研)。

制法上药除朱砂、麝香外,并挫细,以水2斗5升,煎至9升,去滓,更以绵滤过,再以缓火煎令微沸,下朴消,以柳木蓖搅,勿住手,候凝,即下朱砂、麝香等末,搅令匀,倾于新瓷盆中,经宿即成,细研。

功能主治解酒毒,消宿食,开三焦,利五脏,爽精神,除毒热,破积滞,去脑闷。主烦热黄疸,脚气温瘴,眼昏头痛,鼻塞口疮,重舌,喉闭,肠痈;伤寒狂躁,胃烂发斑。

用法用量通中散(原书同卷)、红雪通中散(《局方》卷六)、红雪煎(《圣济总录》卷一一九)。

摘录《圣惠》卷九十五

处方16、红雪通中散

处方大青(别研)1两,消石5斤(煎药后下),丹砂(别研)半两,桑根白皮1两,羚羊角(镑)半两,苏枋木2两,栀子仁15枚,槐花1两,升麻1两半,淡竹叶1握,诃黎勒15枚(去核),大腹5枚(锉),槟榔5枚(锉)。

制法上药除别研丹砂、大青外,余为粗末,用水1斗浸一宿,煎至5升,去滓,入银石锅,即下消石、丹砂、大青,不住手搅,候减尽水,即成红雪。置瓷器中,三日取出,捣罗为末,却用瓷瓶子盛,不得泄气。

功能主治风疾,及一切滞闷不通,亦治伤寒。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小儿半钱匕,临卧用温水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

处方17、甘桔消痰饮

处方桔梗1钱,豆根1钱,栀子5分,连翘5分,防风5分,薄荷5分,甘草5分,黄连7分,大力子1钱,赤芍5分,白芷5分,川芎5分,玄参7分,麦冬7分,淡竹叶5分。

功能主治暗门闩症,此病生于喉咙小舌之上,左右各有一个肉球,塞住喉咙,致水米不下,眼多有脓,形如烂冬瓜状。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外科十三方考》卷下

处方18、甘寒补气汤

处方人参1钱,麦冬1钱,黄耆(蜜炙)1钱2分,白芍1钱(酒炒),甘草(炙)7分,生地黄2钱,牡丹皮8分,淡竹叶(鲜者,取汁少许,更炒干者)7分。

功能主治中寒服药后,诸证尽除,但经络间微有窒塞,辛温药服之,不能通快者。

用法用量用水2大盏,煎至1盏,加梨汁少许热服。无梨汁,用竹沥可代。

摘录《法律》卷二

处方19、白前汤

处方白前4分,生麦门冬10分(去心),贝母4分,石膏4分,甘草(炙)4分,五味子4分,生姜4分,黄芩5分,杏仁40颗,淡竹叶(切)1升,白蜜1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上气,肺热咳嗽,多涕唾。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2升7合,绞去滓,纳白蜜,更上火煎3沸,汤成后宜加芒消8分,分温3服,每服如人行5-6里,须利2-3行。

注意忌热面、炙肉、油腻、醋食、海藻、菘菜。

摘录方出《外台》卷十引《广济方》,名见《普济方》卷一八四

处方20、麦门冬汤

处方麦冬、黄芩、茯苓、淡竹叶。

功能主治妊娠子烦,心常惊悸。

摘录《慈幼新书》卷首

处方21、百花膏

处方透骨草、忍冬藤、蒲公英、鹤虱草、九龙藤、野天麻、旱莲草、半枝莲、地杨梅、豨莶草、苍耳草、紫地丁、地锦草、旱辣蓼、大小青、薄荷叶、灵芝草、鱼腥草、见肿消、血见愁、淡竹叶、南天竹、枸杞、头橘树头、枳(木具)叶、五加叶、接骨木、石楠头、地蜈蚣、篇蓄草、马齿苋、野芥菜、蛇床叶、长青草、慎火草、太湖葱各等分。

制法捣汁,煎加蜜,炼成膏;再加沉香、檀香、冰片、麝香各等分为末入内,收贮于瓷瓶,勿泄气。

功能主治疠风。

用法用量每服1匙,酒下,日3次。

摘录《解围元薮》卷四

处方22、冷汤

处方甘草3寸(炙黄,为细末),人参半钱(为末),黑附子(去皮脐,末)半钱,淡竹叶14片,大枣5枚。

功能主治瘴毒,内寒外热,咽嗌间烦躁不解。

用法用量以水半升,煎10余沸,放温,时时细呷。

各家论述《瘴疟指南》:人参之甘能补肺气、生津液、利痰,甘草之甘能和平,二味合用,能缓心肺之火;淡竹叶能解烦渴;大枣能补元气,大附子能引心肺之火下行,则烦渴止矣。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九引《广南卫生方》

处方23、恒山汤

别名常山饮

处方小麦1升,淡竹叶1虎口,恒山3两。

功能主治断痎疟。主小儿温疟。

用法用量常山饮(《圣济总录》卷三十四)。本方方名,《外台》引作“常山汤”。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恒山专涤内蕴之痰,为截疟之峻味;小麦、竹叶专清胃中烦热也。

摘录方出《医心方》卷十四引《小品方》,名见《千金》卷五

处方24、鸡苏汤

处方鸡苏1两半,石膏(碎)1两,淡竹叶(切)1两,木通(锉)1两,甘草(生,锉)1两,滑石(碎)1两,小蓟根1两,生地黄半斤(锉,焙)。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血淋。

用法用量每服6钱匕,水2盏,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处方25、甘豆汤

处方甘草1钱,黑豆2钱,淡竹叶10片。

功能主治小儿胎热。

用法用量方中淡竹叶剂量原脱,据《医统》补。

摘录《幼科类萃》卷三

处方26、瓜蒌煎

处方瓜蒌2两,茯神1两,石斛1两,人参1两,肉灰蓉1两,甘草半两,黄连半两,当归半两,五味子半两,丹参半两,知母1两,胡麻1两,地骨皮2两,葳蕤2两,蜜5合,生地黄汁1升,牛髓1合,淡竹叶50片,生麦门冬汁5合,生姜汁1合。

制法以水3升,煮地骨皮,葳蕤、胡麻、淡竹叶4味,去滓取汁1升,和地黄汁、麦门冬汁、牛髓、蜜、姜汁等,入前药未,搅令匀,又煎成膏,入于铜器中。

功能主治虚劳燥渴,四体虚乏,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不拘时候,以粥饮调下半匙。

摘录《鸡峰》卷七

处方27、芦根汤

处方生芦根(锉)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细锉)3分,葛根(锉)3分,知母(焙干)3分,麦门冬(去心,焙)3分,淡竹叶(炙)3分,甘草(炙)半两(锉)。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毒脚气,昏烦壮热,头痛,呕吐口干。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近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一

处方28、导赤散

处方生地1钱,木通1钱,甘草1钱,淡竹叶20片,犀角1钱5分,薄荷1钱5分,连翘1钱5分。

功能主治心经发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玉案》卷三

处方29、当归养血汤

别名当归养荣汤

处方当归、川芎、生地黄、麦门冬(去心)、木通、甘草、淡竹叶、山栀仁、灯心。

功能主治疹后浑身壮热,未至羸瘦,但多抽搐,烦躁不宁;疹痨。

用法用量当归养荣汤(《杂病源流犀烛》卷二)。便闭,加大黄。

摘录《痘疹全书》卷下

处方30、加味小蓟饮子

处方生地、小蓟、滑石、通草、淡竹叶、蒲黄(炒)、藕节、当归、山栀、甘草(炙)、车前、麦冬、陈皮、牛膝。

功能主治小便出血。

摘录《方症会要》卷三

处方31、甘草汤

处方甘草1两,蜀漆3两,常山4两,石膏5两,鳖甲4两,香豉1升,栀子3-7枚,乌梅3-7枚,淡竹叶切2升。

功能主治心热为疟不止,或止后热不歇,乍来乍去,令人烦心,甚欲饮清水,反寒多不甚热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五脏之疟皆在于经,而诸经见证虽各不同,其主治之用总以恒山、蜀漆为破的之金錍。热在于心,令人烦心欲饮清水,又须竹叶、栀子为引,以清发渴之热。

摘录方出《千金》卷十,名见《普济方》卷一九八

处方32、加减生化汤

处方川芎1钱,当归3钱,黑姜5分,砂仁5分,藿香5分,淡竹叶7片。

功能主治产妇呕逆不食。

用法用量水煎,和姜汁2匙服。

摘录《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下

处方33、八仙酒

别名八仙庆寿酒

处方川乌1两,草乌1两,薄荷1两,炮姜1两,当归1两,淡竹叶1两,陈皮1两,甘草1两,烧酒10斤,醋12两,黄糖20两,河水20两,井水20两。

功能主治左瘫右痪,筋软,麻痹等症。

用法用量八仙庆寿酒(《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饲鹤亭集方》

处方34、车前草汤

处方车前草(切)半升,干蓝5合,淡竹叶3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眼热眦赤,生赤脉息肉,急痛,目不得开,如芒在眼碜痛。

用法用量一刀圭者,准丸如两大豆大。

摘录《外台》卷二十一引《删繁方》

处方35、八正散

处方木通、赤茯苓、滑石、甘草、连翘、升麻、猪苓、淡竹叶、瞿麦、灯心。

功能主治痘疹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痘疹全书》卷上

处方36、好槐枝汤

处方槐枝(锉)2两,秦皮半两,黄连半两(去须),蕤仁半两(去皮),马牙消半两,黄柏半两(去粗皮),山栀子半两,古字钱14文,淡竹叶1握(细切),食盐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赤目昏痛,泪出隐闷。

用法用量每用5钱,水2盏,入钱,煎至1盏半,滤去滓,放温洗眼,冷再暖洗。

摘录《普济方》卷七十四

处方37、加味导赤散

处方生地黄(酒洗)1钱5分,川木通5分,川元参5分,连翘6分,川黄连6分,薄荷叶4分,淡竹叶7分。

功能主治麻疹将收已收之后,脱肛者。

用法用量灯心为引,水煎服。若因毒火内迫,大肠枯涩,肺金受伤,不能传送,致成里急后重之症,而病者难忍不耐,用力送气催便,以冀稍松,适肛脱出,去薄荷、淡竹叶,加当归尾、牛蒡子、枯黄芩、枳壳、滑石各8分,丑牛4-5分,丹皮4-5分,升麻5-6分;如兼有潮热者,加鲜地骨皮2-3钱;若因久泻而脱肛者,去薄荷、竹叶,加当归身1钱许、川芎1钱许、升麻6-7分。

摘录《麻科活人》卷三

处方38、加味导赤散

处方薄荷叶4钱,生地黄(酒洗)7钱,木通7钱,元参7钱,车前子7钱,连翘7钱,淡竹叶7钱,黄连3钱。

功能主治利小便,止惊泄,清胃泻火。主麻证发热,5-6日,欲出不出,或作惊候,吐泻交攻;麻证内热不除,不能尽收。

用法用量灯心、石膏为引。兼惊者,加辰砂、滑石粉,调服。

摘录《麻科活人》卷一

处方39、白术汤

处方羊肾1具(治如食法),白术5两,生姜6两,玄参4两,泽泻2两,芍药3两,茯苓3两,淡竹叶(切)2升,生地黄(切)1升。

功能主治肾热,面黑目白,肾气内伤,耳鸣吼闹,短气,四肢疼痛,腰背相引,小便黄赤。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2升,煮羊肾、竹叶,取1斗,去滓澄之;下药煮取3升,分3服。不已,3日更服1剂。

摘录方出《千金》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五十四

处方40、加味竹叶汤

处方淡竹叶3钱,北沙参3钱,鲜生地5钱,麦冬3钱,炒阿胶3钱,炙甘草5分。

功能主治妊娠伤寒汗下后,津液暴亡,虚烦不眠,胎孕不安,脉濡数者。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41、车前汤

处方车前子1分,淡竹叶1分,黄芩(去黑心)1分,阿胶(炙燥,杵碎)1分,生地黄1分。

功能主治经血暴下,兼带下。

用法用量上5味,将4味(口父)咀。以水2盏,煎至1盏,下胶,搅烊,顿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处方42、加味化斑汤

处方人参1钱,知母1钱,石膏2钱,甘草1钱,黄芩1钱,栀仁1钱,生地1钱,淡竹叶3片,豆豉半合。

功能主治妊娠伤寒,热病不解,遍身发斑,赤如锦文者。

用法用量水煎,食远服。

摘录《万氏女科》卷二

处方43、加减凉膈散

处方连翘1钱,栀子5分,薄荷叶5分,淡竹叶5分,黄芩5分,桔梗5分,甘草(生)1钱5分。

功能主治六经热,及伤寒余热不解,胸烦等证。

用法用量上细切,作1服。水1盏半,煎至1盏,日3-5服。热退即止。

摘录《医学正传》卷一引东垣方

处方44、还睛散

处方蔓菁子半升(煮、蒸、炒各1次),蓖麻子8铢,旋覆花8铢,菊花8铢,羌活4铢,防风4铢,甘草(炙)4铢,沙苑蒺柔(炒)4铢,青葙子(炒)4铢,黍粘子(炒)4铢,谷精草16铢,石决明16铢,蝉壳16铢,地骨皮16铢,木通草16铢,牡蛎16铢,乌鱼骨16铢,淡竹叶16铢,木贼16铢,草龙胆16铢,细辛16铢,密蒙花16铢,白花蛇半两,苍术32铢(米泔浸,去粗皮)。

制法上为末,除蔓菁子单捣细,拌和为散。

功能主治风气、银花攀睛,努丝瘀肉,翳膜侵睛,小儿雀目。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书作“治眼还睛散”。肾脏风攻眼,加桃仁(炒)4两。

注意忌瓜、鱼、酱、酒。

摘录《幼幼新书》(古籍本)卷三十三引《张氏家传》

处方45、安中汤

处方白茯苓3钱,广陈皮1钱(米炒),猪苓2钱,飞滑石3钱,香豉2钱(炒),干石斛3钱,川连6分(吴茱萸2分炒),黑栀皮2钱(姜汁炒),西瓜翠衣5钱,淡竹叶5钱,枇杷叶5片(去毛)。

功能主治霍乱转关后,手足冷,恶热渴饮,呕泻不止者。

用法用量地浆水煎服。

摘录《感证辑要》卷四

处方46、加减凉膈散

处方鲜生地6钱,黄芩1钱5分,淡竹叶1钱5分,瓜蒌皮2钱,鲜石斛3钱,炒栀子3钱,银花3钱,生甘草5分,元参心4钱,杏仁3钱,象贝2钱。

功能主治肺胃火盛,咳嗽痰粘,舌黄黑燥,脉数,口燥咽干。

用法用量便秘,可加消、黄。

摘录《镐京直指》

处方47、加味人参白虎汤

处方人参、知母、熟石膏、葛根、天花粉、麦冬、淡竹叶、甘草。

功能主治生津解毒。主麻症心火内亢,肺焦胃枯,津液干涸者。

用法用量原书治疗上症,是以本方去人参、甘草、糯米,加连翘、牛蒡子、元参主之。

摘录《麻科活人》卷二

处方48、风热凉散方

处方防风、荆芥、苏薄荷、霜桑叶、淡竹叶、连翘、生山栀、广橘红、枳壳、桔梗、炙草、莲须、葱白头。

功能主治风温之轻者。

用法用量凡羌、独、柴、前、芎、芷、升、葛,随证可加。

注意独不得用桂枝。

摘录《不谢方》

处方49、加味升麻汤

处方连翘、升麻(俱酒洗)、葛根、桅子(酒炒)、黄芩(酒炒)、桔梗(米泔水炒)、麦冬(去心)、木香(酒洗磨调)、滑石、牛蒡(酒炒)、淡竹叶各等分。

功能主治痘后身热,月余不除。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二

处方50、防风解毒汤

别名防风败毒散

处方防风、薄荷、荆芥、石膏、知母、桔梗、甘草、牛蒡、连翘、木通、枳壳、淡竹叶。

功能主治辛凉透发。主温暖时出疹。

用法用量防风败毒散(《麻科活人》卷二)。《赤水玄珠》有灯心,诸药各等分,水煎服。

各家论述《古方选注》:防风、荆芥、薄荷、牛蒡以辛散之;石膏、知母、连翘、淡竹叶辛寒以清之;木通通气,枳壳疏表,桔梗、甘草载引诸药以达肺经。仲淳曰:痧疹不宜依证施治.惟当治肺,使痧疹发出,毒解则了无余蕴矣。

摘录《痘疹全书》卷下

处方51、光明散

处方黄连1两,当归1分,淡竹叶30片,赤芍药2钱,赤枣5个。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赤眼。

用法用量分为4次,各用水1碗半,煎至3分,以纸盖上,小取1孔熏之,随手即洗之。

摘录《普济方》卷七十三引《海上方》

处方52、白虎快斑汤

处方官拣参、熟石膏、大麦冬、粉葛根、绿升麻、淡竹叶、生甘草。

功能主治痘值炎天暑月,误用盖覆,以致毒火郁遏,闭其腠理,不能起发。

用法用量水煎服。昏迷者,加辰砂末;小便赤者,加木通;大便坚者,加生石膏、粳米1撮为引,以米熟为度,热服。

摘录《痘疹全书》卷上

处方53、白薇汤

处方白薇半两,蜀漆叶半两,常山1两,知母(切,焙)半两,鳖甲(去裙襕醋炙黄)3分,甘草(炙,锉)半两,苦参半两,大黄(生)1两,升麻半两,石膏(碎)3分,豉1合,蒜3枚(独棵者,切),淡竹叶(切)3两,赤茯苓(去黑皮)3分,龙胆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瘴疟,经百日或一年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酒半盏,同煎至1盏,去滓,未发前温1服,发时1服,仍以药汁涂手面良。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处方54、加减八正散

处方瞿麦3钱,扁蓄3钱,木通4钱,滑石4钱,猪苓3钱,车前子4钱,泽泻3钱,通草2钱,淡竹叶3钱,桂心2钱,甘草梢2钱。

功能主治下焦瘀热,涸闭其传化之气,以致溺积膀胱,小便不通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五

处方55、化斑解毒汤

处方石膏、升麻、知母、鼠粘子、甘草、玄参、淡竹叶。

功能主治麻疹兼发斑,斑色紫黑,热毒甚者。

用法用量大便闭,加大黄。

摘录《麻疹阐注》卷一

处方56、加味火府汤

处方木通1钱,生地1钱,条芩1钱,甘草梢1钱,麦冬1钱,人参1钱,赤芍1钱,淡竹叶15片。

功能主治孕妇小便少,又涩痛者,谓之子淋;亦治溺血。

用法用量加灯心,水煎,空心服。

摘录《万氏女科》卷二

处方57、贝母汤

处方贝母(去心)1两,麦门冬(去心,焙)3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20枚,生姜(切,焙)1两,石膏(碎)1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甘草(炙,锉)1两,五味子半两,白术(锉)半两,淡竹叶1握(切)。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乳石发,上气肺热,呀嗽,多涕唾。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下蜜2钱搅匀,空心温服。若取利,入芒消1字,汤成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处方58、化斑解毒汤

处方元参、知母、石膏、牛蒡子、连翘、升麻、人中黄(火煅,另研)、大黄(酒蒸)、淡竹叶。

功能主治心经君火盛而毒内攻,以致麻证服发散解毒之剂,麻不出而发斑。

用法用量本方治上证,当去升麻。

摘录《麻科活人》卷一

处方59、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7遍,切,焙)2两,麻黄(去节煎,掠去沫,焙)3分,杜蘅3分,芍药3分,枳实(去瓤,麸炒)3分,细辛(去苗叶)3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3分,乌梅肉(炒)3分,松萝半两,淡竹叶(切)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下气除热。主肝劳实热,闷怒,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目视不明,气逆不下,胸中满塞。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煎至8分,去滓温服,空腹、食后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处方60、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洗7遍,切,焙)3两,枳实(去瓤,麸炒)3两,栀子(去皮)3两,赤茯苓(去黑皮)3两,芒消3两,细辛(去苗叶)5两,白术4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4两,淡竹叶(切)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实热,面黄目赤,季胁痛满。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地黄、生姜各半分(切),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本文标签:中医中药  药材方剂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