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9 04:33:31作者:百科知识库
五味子(别名北五味子、辽五味子),酸、甘,温。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小编整理出含有五味子的处方共1966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441~1500共60个。
处方1、固本养荣汤处方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 白术 山药 人参 牡丹皮 山萸肉 黄耆各3克 甘草 肉桂 五味子各1.5克
功能主治治多骨疽已成,脾胃虚弱,气血两虚,骨不吐出,或既出不能收敛。
用法用量上药以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至30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三
处方2、四制苍柏丸处方黄柏2千克(用乳汁、童便、米泔各浸500克,酥炙500克,浸炙各宜十三次)苍术500克(用川椒、故纸、五味子、川芎各炒125克,去各炒药)
制法将苍、柏研为细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开胃进食。治湿热诸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早上用酒下,中午用茶下,晚上用白汤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3、桑螵蛸丸处方附子(炮,去皮、肼)五味子 龙骨各15克 桑螵蛸7枚(切,细炒)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肾摄精。治下焦虚冷,精滑不固,遗沥不断。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九
处方4、不孕症处方龟板25克,鳖甲25克,枸杞子25克,白芍25克,熟地25克,人参15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茯苓15克,五味子15克,远志10克,甘草10克。
功能主治育阴生血。主气虚血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韩百灵方
处方5、杏仁煎别名杏仁桑皮汤(《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
处方杏仁30克(去皮、尖、双仁,熬)通草12克 紫菀 五味子各6克 贝母12克 桑白皮15克 蜜30毫升 砂糖30克 生姜汁30毫升
制法上九味,切。
功能主治治暴匆咳嗽,声音不出。
用法用量以水1.8升,煮五味,取600毫升,去滓,内杏仁脂、姜汁、蜜、糖和搅,微火上煎取400毫升。初服20毫升,后稍增量,日二夜一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蒜、面、炙肉等。
摘录《外台秘要》卷九引《古今录验》
处方6、巴戟丸处方巴戟1两,远志1两(去心),五味子1两,牛膝1两(去苗),熟干地黄3两,柏子仁1两,桂心1两,肉苁蓉2两(酒浸,削去皱皮,炙干),鹿茸1两半(去毛,涂酥,炙微黄),菟丝子1两半(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补骨脂1两,干漆1两(捣碎,炒令烟出)。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劳六极七伤,骨髓虚惫,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处方7、补肾种子方处方枸杞子12克,菟丝子12克,五味子12克,覆盆子12克,车前子12克,益智仁12克,乌药12克,炙龟板12克。
功能主治补益肾气。主阴阳两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妇产科学》
处方8、三一肾气丸处方熟地费 生地黄 山药(俱怀庆者)山茱萸肉各120克 牡丹皮 赤白茯苓 泽泻 锁阳 龟版各90克 牛膝(川者)枸杞子(甘川)人参(辽)麦门冬 天门冬各60克 知母 黄柏 五味子(辽)肉桂各3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心肾阴亏,火动遗精,头目眩晕,腰膝酸软,惊悸失眠。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渐加至60~70丸,空腹淡盐汤或温酒进下。虚甚者,加鹿茸30克,虎股骨30克。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九
处方9、滋筋养血汤处方川当归3克 熟地黄4.5克 白芍药4.5克 川芎2.2克 人参2.4克 五味子9粒 麦门冬(去心)3克 黄柏3克 知母1.5克 牛膝(酒浸)3克 杜仲(酒炒)3克 苍术3克 薏苡仁3克 防风1.8克 羌活0.9克 甘草0.9克
功能主治治气血两虚,双足痿软,不能行动,久卧床褥者。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加生姜、大枣,水煎服。筋骨痿软,加桂枝0.9克、陈皮2.4克;如觉心烦,加黄连1.8克、酸枣仁(炒)1.8克、白茯神(去木)3克。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
处方10、天王补心丹处方人参(去芦)茯苓 玄参 丹参 桔梗 远志各15克 当归(酒浸)五味子 麦门冬(去心)柏子仁 酸枣仁(炒)各30克 生地黄120克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用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补心安神。治心肾不足,阴亏血少。失眠、心悸、梦遗、健忘。现临床亦用于神经衰弱、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眩晕不寐,心悸怔忡,舌红少苔,属阴亏血少者。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临卧时用竹叶汤服。
备注方中生地滋肾阴、养心血,为君药;玄参助生地壮水以制火,天冬、麦冬养肺阴以滋水之上源,丹参、当归补心血,人参、茯苓益心气,柏子仁、远志宁心安神,共为臣药;五味子、酸枣仁敛心气,安心神,为佐药;桔梗载药上行,朱砂为衣,取其入心以安神,共为使药。诸药合用,共成滋阴养血补心神之功。
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六
处方11、温肾汤处方熟地240克 山药(炒)枣皮(醋蒸)各120克 泽泻36克(盐水浸)茯苓90克 补骨脂(酒炒)90克 菟丝子(淘去泥沙,酒蒸)120、克 五味子(微炒)60克 肉桂120克 附子120~150克
制法上药先将地黄、枣皮捣成膏,再将各药研末,加山药打糊为丸。
功能主治补肾壮阳,固涩止泻。治命门火衰,五更及天明泄泻,多年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6~9克,用温开水送下。
摘录《会约医镜》卷十
处方12、加味脾阴煎处方生地10克,生白芍30克,旱莲草15克,山药20克,莲米15克,连翘10克,赤小豆30克,黄连6克,淡竹叶10克,五味子10克,枣皮10克,大枣10个,炙甘草10克。
功能主治养阴益脾,润燥,佐以清热,化斑。主脾阴虚,血燥,阴虚生内热,热伤络脉则血外溢。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袁尊山方
处方13、天王补心丸别名天王补心丹(《世医得效方》卷七)。
处方熟干地黄(洗,焙)120克 白茯苓(去皮)茯神(去木)当归(洗,焙)远志(去心)石菖蒲 黑参 人参(去芦头)麦门冬(去心)天门冬(去心)桔梗(去芦头)百部 柏子仁 杜仲(姜汁炒)甘草 (炙)丹参(洗)酸枣仁(炒)五味子(去梗)各3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10丸,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宁心保神,益血固精,壮力强志,清热化痰。治失眠,惊悸,咽干口燥。
用法用量每次1丸,食后、临卧煎灯心、枣汤化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
处方14、枳实半夏汤处方枳实(去瓤,麸炒)半夏(为末,生姜汁制作饼,焙)木香 干姜(炮)各15克 五味子22克人参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甘草(炙,锉)各30克
制法上八味药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产后短气不足。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擘破,同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处方15、芎归补中汤处方艾叶 阿胶(炒)川芎 五味子(杵,炒)黄耆(炙)当归 白术(炒)芍药(炒)人参 杜仲(炒)各3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益气补中,养血祛瘀。治气血虚弱,半产漏下。
用法用量每服15克,水煎服。
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三
处方16、圆明内障升麻汤别名冲和养胃汤(《东垣试效方》卷五)。
处方干姜3克 五味子6克 白葆苓9克 防风15克 白芍药18克 柴胡21克 人参 炙甘草 当归身(酒洗)白术 升麻 葛根各30克 黄耆 羌活各45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治内障初觉,视觉微昏,眼前有黑花,神水变淡绿色;继则视物为二,神水变淡白色;日久则失明,神水变纯白色。
用法用量每服15~21克,用水450毫升,煎至300毫升,入黄芩、黄连各6克,同煎数沸,去滓,煎至150毫升,空腹时热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17、消乳汤处方山楂15克,五味子15克,麦芽50克。
功能主治疏肝散郁止痛,化痰结,补肾水镇阳。主肝气郁滞,痰凝聚结,肾阴不足。(乳腺增生)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杨驰方
处方18、四妙丸别名四炒丸(《普济方》卷二十三)。
处方肉豆蔻30克(用盐酒浸破故纸同炒干燥,不用故纸)山药30克(酒浸,与北五味子同炒干燥,不用五味子)厚朴60克(去粗皮,青盐30克同炒黑色,青盐不见烟为度,不用盐)大半夏30克(每个切作二块,木猪苓亦作片,水浸同炒燥,不用猪苓)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用辰砂0.3克,沉香0.3克,研极细末,作二次上为衣,阴干。
功能主治健脾温中,化痰顺气。治脾胃虚弱,不能运化,痰停胸臆,饮食减少,大便溏泄。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盐酒或米饮、或盐汤送下。
摘录《瑞竹堂经验方》卷二
处方19、肉苁蓉丸处方肉苁蓉(酒浸一宿,切,焙)60克 泽泻 熟地(焙)五味子 巴戟天(去心)地骨皮 人参 栝楼根 韭子 甘草(炙)牡丹皮各30克 桑螵蛸(炙)30枚 赤石脂(研)龙骨 磁石(煅,醋淬二至七次,研)禹余粮(煅,酣淬七次,研)各45克
制法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肝益肾,固涩止遗。治消渴,小便无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牛乳汁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处方20、天王补心丹处方人参15克 五味子 当归(酒洗)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柏子仁 酸枣仁(炒)玄参 白茯神(去皮)丹参 桔梗(去芦)远志(去心)各15克 黄连(去毛,酒炒)60克 生地黄(酒洗)120克 石菖蒲3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滋阴泻火,养心安神。治阴虚火旺,心神失养,惊悸怔忡,健忘失眠,咽喉干燥,夜梦遗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临卧时用灯心、竹叶煎汤送下。
摘录《万病回春》卷四
处方21、肉苁蓉丸处方肉苁蓉60克(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令千)菟丝子(酒浸三日,晒干,别捣为末)薯蓣 牛膝(去苗)巴戟 杜仲(去粗皮,炙微黄)续断 白茯苓 枸杞子 五味子 蛇床子 山茱萸各30克 茯神 远志(去心)柏子仁各6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虚劳羸瘦,阳痿,健忘,腰膝多疼。
用法用量空腹时以温酒下30丸,每日二次。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八
处方22、人参宁神汤处方人参 生地 甘草 葛根 茯神 知母 花份 竹叶 五味子
功能主治治上消。胸满心烦,精神不振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处方23、清骨滋肾汤处方地骨皮30克(酒洗)丹皮15克 沙参15克 麦冬15克(去心)玄参15克(酒洗)五味子1.5克(炒研)白术9克(土炒)石斛6克
功能主治补肾精,清骨热。治妇女阴虚火旺,骨蒸夜热,口干舌燥,咳嗽吐沫,难于生子者。(不孕)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原书云:“连服30剂,则骨热解,再服60剂,自受孕。”
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上
处方24、复煎散处方黄柏 黄芩 黄连 知母 生地黄各3克(酒洗)防己 山栀 羌活 黄耆 麦门冬 甘草(炙)独活 人参各1.5克 当归尾6克 陈皮 防风梢 甘草梢(生)苏木 当归身 五味子 猪苓 藁本 连翘 桔梗各3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治痈疽发背。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随证上下,食前后服。
摘录《仙传外科集验方》
处方25、杜仲爆羊腰处方杜仲15克 五味子6克 羊腰500克 葱姜 料酒酱油 芡粉汁 素油各适量
制法将杜仲、五味子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加热浓缩成稠液,备用;羊腰洗净,去筋膜臊腺,切成腰花,以芡粉汁裹匀再以素油加热爆炒,至嫩熟,调以杜仲等的浓缩稠液、酱油、姜葱、料酒等出锅。
功能主治补肝益肾强腰。适用于肾虚体弱、慢性腰痛、阳痿。
用法用量分顿食用。
摘录《箧中方》
处方26、旋复花汤别名旋复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续添诸局经验秘方》卷九)。
处方旋复花 赤芍药 半夏曲 前胡 麻黄(去根、节)荆芥穗 五味子 甘草(炙)茯苓 杏仁各等分
功能主治治产后外感风寒暑湿,咳嗽喘满,痰涎壅塞,坐卧不安,及妇人胸中作痛,呕吐黄痰清水。
用法用量上药哎咀,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个,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摘录《产育宝庆集》卷上
处方27、还睛散处方桔梗 五味子 茺蔚子 黑参 黄芩各30克 防风 知母各60克 车前子 细茶各75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涩翳内障。初患之时,朦胧如轻烟薄雾,渐渐失明。
用法用量以水150毫升,用散3克,煎至75毫升。食后,去滓温服。
摘录《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一
处方28、复老还童丸处方苁蓉(酒浸)菟丝子(酒浸)巴戟天(酒浸,去心)牛膝(去芦,酒浸)各30克 山药 川楝子(盐炒)蛇床子(炒)茯神 八角茴香 黄芩 五味子 续断 人参 枳实 槟榔 干姜各30克 丁香(母者佳)乳香 木香 沉香 白檀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先入井花水150毫升和药,杵一千余下,再人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下元,乌须发。治下元亏虚,须发早白。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腹时用温酒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二一引《德生堂方》
处方29、芡实丸处方芡实(蒸,去壳)莲花须各60克 茯神(去木)山茱萸(取肉)龙骨 五味子 枸杞子 熟地黄(酒蒸,焙)韭子(炒)肉苁蓉(酒浸)川牛膝(去芦,酒浸,焙)紫石英(煅七次)各30克
制法上药研细末,酒煮山药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养心安神,补肾固精,治思虑伤心,疲劳伤肾,心肾不交,精关不固,面色无华,惊悸健忘,梦寐不安,小便赤涩,遗精白浊,足胫酸疼,耳聋目昏,口干脚弱。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时用盐牺或盐汤送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30、生血润肤饮别名生血润燥饮(《医学六要·治法汇》卷四)。
处方川归身(酒洗)生地黄 熟地黄(酒洗)黄耆(蜜炙)各3克 天门冬4,5克 麦门冬(去心)3克 五味子9粒 片芩(去朽,酒洗)1.5克 栝楼仁1.5克 桃仁泥1.5克 酒红花0.3克 升麻0.6克
功能主治生血润肤。治燥证。皮肤拆裂,手足枯燥,搔之血出。
用法用量上细切,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温服。如大便结燥,加麻仁、郁李仁各3克。
摘录《医学正传》卷二
处方31、紫石英天门冬丸别名紫石英丸(《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七)。
处方紫石英 天门冬 禹余粮各120克 芜荑 乌头 苁蓉 桂心 甘草 五味子 柏子仁 石斛 人参 泽泻 远志 杜仲各60克 蜀椒 卷柏 桑寄生 石南 云母 当归 乌赋骨各30克
制法上二十二味,研为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养胞宫,滋血填精。治妇女子宫虚冷,经常流产,或素患心痛,月水都未曾来者。
用法用量用酒送服20丸,每日二服,加至40丸。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四
处方32、十补丸处方附子(炮,去皮、脐)五味子各60克 山茱萸(取肉)山药(锉,炒)牡丹皮(去木)鹿茸(去毛,酒蒸)熟地黄(洗,酒蒸)肉桂(去皮,不见火)白茯苓(去皮)泽泻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肾脏虚弱,面色黧黑,足冷足肿,耳鸣耳聋,肢体羸瘦;足膝软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时用盐酒或盐汤进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33、小青龙加石膏汤处方麻黄20克,桂枝20克,白芍20克,干姜20克,细辛20克,五味子20克,大枣20克,半夏30克,生石膏120克,甘草20克。
功能主治温化水饮,开郁清降。主寒饮郁肺,失其肃降。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熊永厚方
处方34、生津止渴益水饮处方人参 麦冬 当归 生地各9克 黄耆3克 葛根3克 升麻 炙草各1.2克 茯苓2.4克 五味子15粒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治产后失血汗多,烦躁,咽干而渴,兼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水煎服。汗多,加麻黄根3克、浮小麦30克;大便燥,加肉苁蓉4.5克;渴甚,加生脉散。
摘录《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
处方35、增液润燥汤处方生地20克,元参20克,麦冬10克,乌梅15克,沙参15克,五味子12克,当归12克,知母15克,天冬12克,地骨皮15克,白芍15克,玉竹20克,党参10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滋阴润燥,益气生津。主肺热邪毒,灼伤阴液,精气不能上荣,目失所养。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李纪源方
处方36、人参芍药汤处方麦门冬0.6克 当归身 人宰各0.9克炙甘草 白芍药 黄耆各3克 五味子5个
制法上药嚼咀,分作二服。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呼吸短促,容颜憔悴,形气两虚者。
用法用量每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稍热服。
摘录《脾胃论》卷下
处方37、双补丸处方鹿角霜90克 熟地黄(洗,再蒸)沉香 菟丝子(酒浸,蒸,研,焙)覆盆子(去枝、蒂)白茯苓(去皮)人参(去芦)宜木瓜 薏苡仁(炒)黄耆(炙)苁蓉(洗,酒浸)五味子(去枝,炒)石斛(去根,炒)当归(去芦,酒浸)泽泻(切块,再蒸)各30克 麝香3克(别研)朱砂15克(别研为衣)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虚损,五劳七伤,面色黧黑,唇口干燥,发渴,目暗耳鸣,心忪气短,食少神倦,夜梦惊恐,四肢酸痛,寒热盗汗,小腹拘急,小便滑数。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盐汤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五○引《究原方》
处方38、养心汤处方黄耆(炙)白茯苓 茯神 半夏曲 当归 川芎各15克 远志(取肉,姜汁淹,焙)辣桂 柏子仁 酸枣仁(浸,去皮,隔纸炒香)北五味子 人参各7.5克 甘草(炙)12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心虚血少,惊惕不宁。
用法用量每服9克 加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空腹时服。如水饮内停,怔忡心悸者,加槟榔、赤茯苓。
备注心主血而藏神。心经气血不足,无以养神,则神不安,故见惊悸不寐。治当益气养血,补心宁神,方中参、耆以补心气,芎、归以养心血,二茯、远志、柏仁、枣仁、五味以宁心安神,更用半夏曲和胃化痰以助运,辣桂辛散以制酸收,甘草调和诸药,共成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之功。
摘录《仁斋直指》卷十一
处方39、大薯蓣丸处方薯蓣37.5克 大黄45克 前胡23克 茯苓15克 人参15克 杏仁23克(熬,、去皮,尖)当归75克 桔梗15克 防风15克 黄芩60克 麦门冬60克 甘草37.5克(炙加15克)五味子30克 干地黄75克 枣100枚 芍药30克 石膏30克(研)泽泻60克 阿胶30克(炙)白术15克。干姜30克 桂心30克 干漆23克 黄耆37.5克
制法上二十四味,捣末过筛,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男子五劳七伤,早晚气喘,内冷身重,骨节烦疼,腰背僵痛引腹内,身体羸瘦,不能饮食;妇人绝孕,疝瘕诸病。(不孕)
用法用量每次30丸,空腹时用酒送下,一日二次。
注意服药期间,忌猪肉、冷水、桃、李、雀肉、海藻、菘菜、生葱、芜荑。
摘录《外台秘要》卷十七引《古今录验》
处方40、断遗汤处方人参30克,山药15克,芡实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3克。
功能主治益气养心,健脾固涩。主心脾气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医学集成》卷三
处方41、消炎汤处方山药30克,芡实30克,麦冬30克,玄参15克,生地15克,丹参9克,莲心6克,天冬3克,五味子1.5克克。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清心止遗。主心火上炎,心包火动。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医学集成》卷三
处方42、黄耆十补汤处方黄耆(蜜炙)当归(酒浸,焙)熟地黄(洗)茯神各15克 白芍药30克 人参 白术 酸枣仁(微炒)半夏(制)陈皮 北五味子 肉桂 天台 乌药 甘草(炙)麦门冬(去心)各30克 木香 沉香各3克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补虚损,养血气,安心神。治虚劳多惊,精神恍惚。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九
处方43、五味子丸处方人参 五味子 炒补骨脂 白术各60克 炒山药 茯苓各45克 吴茱萸 巴戟天(去心)肉豆蔻(面裹煨)各30克 煅龙骨15克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寒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时用盐汤送下。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六
处方44、定肺汤处方紫菀茸 北五味子 橘红 杏仁(去皮、尖,略炒)甘草(炙)真苏子(炒)桑白皮(炒)半夏(制)枳壳(制)各等分
制法上药细锉。
功能主治主上气喘嗽。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5片,紫苏5叶,食后煎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八
处方45、止嗽神丹处方人参3克 白芍3克 酸枣仁6克 北五味子3克 麦冬15克 苏子3克 益智仁1.5克 白芥子3克
功能主治治久漱不已。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石室秘录》卷二
处方46、加味生脉汤处方党参9克,麦冬9克,山药9克,熟地9克,川贝9克,沙参9克,五味子6克。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清热化痰。主气阴两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外科学》
处方47、加味解毒生脉散处方西洋参15克(另煎对服)五味子10克 玄参15克 生地15克 丹皮15克 天花粉15克 知母10克 黄柏10克 银花30克 麦冬30克 赤芍15克 远志15克 鲜茅根60克 川贝12克 犀角1.5克(对服)羚羊粉1.5克(对服)
功能主治强心护阴,清营解毒。治大肠杆菌败血症并中毒性休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剂。
备注本方所治大肠杆菌败血症而致中毒性休克,高热曾达40.3℃,继而血压下降,四肢厥冷,且有幻视,病情严重。此乃心气素亏,以致邪热逆传心包之故。证见高烧,口干咽痛,脉细数,舌绛少苔,实为邪已入营,气阴两伤;由于毒热炽盛,阻闭于内,不得透达,以致四肢逆冷,此乃热深厥深,阳极似阴之象。此时病邪嚣强而正气衰微,正不抗邪,若不积极扶正,则正气暴脱,故以强心护阴,清营解毒为法。方以生脉散、清营汤化裁,重用西洋参、麦冬合五味子以养心气,收敛耗散之精气;银花、犀角、羚羊粉、白茅根、丹皮、生地、知母、黄柏、赤芍清营解毒,凉血散瘀;玄参,天花粉以加强养阴生津之力;川贝、远志调补心气,化痰散结,以防痰热阻闭心包。盖热邪已逆传心包,在热甚阴伤的情况下,势必灼液为痰,因而痰热忸闭包络,神志被蒙,已为必然趋向,用以预防痰闭,实为势在必行。
摘录《千家妙方》上册引关幼波方
处方48、大养胃汤处方厚朴(去皮)生姜各60克 肥枣90克(锉,上三味同炒)白术 山药(炒)人参 川芎橘皮 当归 五味子 藿香 甘草(炙)枇杷叶(刷毛,姜炙)黄耆各30克
制法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主饮食伤脾,宿谷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或为细末,米汤调下。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
处方49、复方紫草汤处方紫草30克,巴戟天18克,白芍18克,淫羊藿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15克,当归10克,知母10克,竹叶10克。
功能主治滋肾降火。主肝肾阴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10天为一疗程。
摘录《中医杂志》
处方50、牡蛎散处方牡蛎 川芎 茯苓 龙骨 续断 甘草 当归 艾叶 人参 地榆 五味子
功能主治治产后月余,恶露不绝,气血两亏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
处方51、玉泉丸别名五汁玉泉丸(《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六)。
处方黄连 干葛 天花粉 知母 麦门冬(去心)人参 五味子 生地汁 莲肉 乌梅肉 当归 甘草各等分 加入乳汁 牛乳汁 甘蔗汁 梨汁 藕汁
制法上先将各汁入蜜750克,煎熬成膏,后将各药末和前膏蒸热。
功能主治治上消证。饮水多而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75克,空腹时用清米汤调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一切辛热之物。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处方52、加味补中益气汤处方人参1钱,黄耆(蜜炙)1钱,白术(炒)1钱,杜仲(炒)1钱,牛膝1钱,白芍(炒)1钱,甘草(炒)6分,当归(酒浸)8分,升麻3分,陈皮7分,柴胡5分,五味子9粒,黄柏(炒)1钱,枸杞子1钱。
功能主治一切中气不足,脾胃弱,下元虚,腰膝软弱,夜有房劳。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如梦遗,加知母、牡蛎各1钱;腹胀,加半夏、厚朴;咳嗽,加知母、麦冬各8分;泄泻,加肉豆蔻、干姜各7分;呕逆恶心,加藿香、半夏。
摘录《便览》卷二
处方53、款冬煎别名款冬花煎(《外台秘要》卷九)。
处方款冬花 干姜 紫菀各90克 五味子60克 芫花30克(熬令赤)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新久咳嗽。
用法用量先以水1升,煮款冬花、五味子、紫菀三味,取350毫升,去滓,纳芫花、干姜末,加蜜300毫升投于汤中,铜器内微火煎令如糖。每服半枣许,一日三次。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
处方54、秘旨安神丸别名安神丸(《痘疹传心录》卷十七)。
处方人参,半夏(汤泡)酸枣仁(炒)茯神各3克 当归(酒洗)橘红 赤芍(炒)各2.1克 五味子5粒(杵)甘草(炙)0.9克
制法上药为末,姜汁糊丸,芡实大。
功能主治养血安神。治心血虚而睡中惊悸,或受惊吓而作。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生姜汤下。
摘录《保婴撮要》卷一
处方55、清上补下丸处方怀生地黄(炒,锅内酒拌,蒸黑)120克 南枣(酒蒸,去核)60克 怀山药45克 白茯苓(去皮)45克 牡丹皮45克 泽泻45克 辽五味子45克 天门冬(去心)45克 枳实(麸炒)45克 贝母45克 麦门冬(去心)45克 桔梗(去芦)45克 黄连(姜炒)45克 杏仁(去皮)45克 半夏(姜炒)45克 瓜蒌仁(去油)45克 枯芩(酒炒)45克 甘草15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肺补肾,化痰平喘。治久有哮喘,每遇寒即发,发则上气喘急,咳嗽,痰涎上壅,年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空腹时用淡姜汤送下。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处方56、镇肾决明丸处方石决明 菟丝子 五味子各30克 细辛 干山药 干地黄 知母各45克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蟹睛疼痛外障。
用法用量每次10丸,空腹时用茶送下。
摘录《秘传眼科龙木论》卷四
处方57、回阳无价至宝丹处方川楝子(取肉)乌药各60克 川牛膝 熟地黄 蛇床子 茯神 穿山甲 肉苁蓉 巴戟 五味子 人参 泽泻 大茴香 槟榔各30克 乳香9克 沉香 檀香各15克 凤眼草6.克 鹿含草 仙灵脾 甘草 破故纸 菟丝子 葫芦巴 莲心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五劳七伤,四肢无力,下元虚冷,夜梦遗精,阳痿。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好酒送下。
摘录《遵生八笺》卷十七
处方58、苓甘五味姜辛汤处方茯苓12克 甘草6克 干姜9克 细辛3克 五味子6克
功能主治温肺化饮。治咳逆。寒饮内停,咳嗽痰稀,喜唾,胸满喘逆,舌苔白滑,脉沉迟。
用法用量上药五味,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处方59、脾肾双补丸处方人参(去芦)500克 莲肉(去心,每粒分作八小块,炒黄)500克 菟丝子(如法研细末)750克 五味子(蜜蒸,烘干)750克 山茱萸肉(拣鲜红肉厚者,去核,烘干)500克 真怀山药(炒黄)500克 车前子(米泔淘净,炒)360克 肉豆蔻300克 橘红180克 砂仁180克(炒,最后入)巴戟天360克(甘草汁煮,去骨)补骨脂(圆而黑色者佳,盐水拌炒,研末)50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脾肾两亏,阴阳不固,以致虚寒飧泄,腹痛泻痢,食少神倦者。
用法用量每次15克,空腹时服之。如虚而有火或火盛肺热者,去人参、肉豆蔻、巴戟天、补骨脂。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羊肉、羊血。
摘录《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二
处方60、人参复脉汤处方人参6克 白术4.5克(去芦)麦门冬(去心)6克 白茯苓(去皮)9克 五味子1.2克 陈皮6克 半夏(姜炒)6克 竹茹12克 甘草2.4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治呢逆而无脉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煎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