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9 02:07:01作者:百科知识库
石灰(别名垩灰、希灰、石垩、五味、染灰、散灰、白灰、味灰、锻石、石锻、矿灰、白虎),辛;苦;涩;温;有毒,解毒蚀腐;敛疮止血;杀虫止痒。主痈疽疔疮;丹毒;瘰疬痰核;下肢溃疡;创伤出血;汤火烫伤;久痢脱肛;赘疣;疥癣;湿疹;痱子。小编整理出含有石灰的处方共232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501~1560共60个。
处方1、加减八味汤处方熟地1两,山茱萸5钱,丹皮5钱,泽泻2钱,茯苓3钱,山药5钱,麦冬5钱,北五味1钱,肉桂2钱。
功能主治肾中水火两虚,耳中作痛,或痒发不已,或流臭水,作于交感之后,以凉物投入则快甚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三
处方2、加味地黄丸处方熟地黄8两(杵膏),山茱萸(酒蒸,去核)4两,干山药4两,牡丹皮3两,白茯苓3两,泽泻3两,牡蛎3两,五味子3两(1方,六味丸去泽泻,加益智仁)。
制法上为末,地黄膏和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内虚热者,小便频数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滚汤送下。
摘录《济阳纲目》卷九十三
处方3、附子防风散别名防子防风汤
处方白术1两,白茯苓3分,柴胡1两半(去苗),五味子1两,干姜3分(炮裂,切),甘草3分(炙微赤,切),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桂心半两,防风3分(去芦头)。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阴痓,闭目合面,手足厥逆,筋脉拘急,汗出不止。
用法用量防子防风汤(《医统》卷十四)。《得效》有川芎三分。
摘录《活人书》卷十七
处方4、二母汤处方辽五味2钱,黄柏(酒炒)2钱,知母(盐、酒炒)2钱,贝母(去心)2钱。
功能主治水喘,水气辘辘有声,怔忡者。
用法用量加黑枣2个,水煎,食远服。
摘录《玉案》卷四
处方5、加减十全大补汤处方人参1两,白术1两,当归1两,熟地1两,麦冬1两,甘草3钱,五味子3钱,锦地罗3钱,茯苓5钱,黄耆2两。
功能主治背生痈疽,溃烂之后,或发热,或恶寒,或作痛,或脓多,或流清水,自汗盗汗,脓成而不溃,口烂而不收,因五脏亏损,气血太虚所致。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青囊秘诀》卷上
处方6、加味八味丸处方熟地黄1斤(用8两,水煎汁,去渣,将8两入汁内煮烂,捣烂入药),淮山药4两(炒微黄色),牡丹皮4两(焙),白茯苓3两(入乳拌透,晒干,焙),山茱萸(去核)4两(酒拌蒸,晒干,焙),泽泻2两(淡盐水拌,晒干,炒),五味子2两(每个铜刀切作两片,蜜酒拌蒸,晒干,焙燥),牛膝3两(淡盐酒拌炒),肉桂(取近里1层有油而滋润甜极者)1两5钱(即入药,勿出气,不见火),制附子1两5钱(切薄片,微火焙)。
制法上为末,用熟地捣烂入药,加炼蜜杵好,集群手丸,晒干,藏瓷器瓶中。
功能主治痫症,脉洪弦有力,尺弱者。
用法用量每早空心服4钱,淡盐汤送下,随后进服煎剂。
临床应用痫症:一金姓儿,年14而患痫病,群医不效,针灸继之,消痰镇坠之品,备尝尽矣。其发更频而更甚。诊其脉洪弦有力,惟两尺则弱。此阴道亏极,孤阳无敛,火性上炎,僵仆诸候乃发,理所然也。若用消痰镇坠之饵,不几更耗阴分乎?乃令空心淡盐汤吞加味8味丸4-5钱,以使其真阳藏纳。随以重浊大料壮水1剂继之,以助主蛰封藏之势。用大熟地1两,丹参1钱5分,麦冬(去心)3钱,生白芍2钱,茯苓1钱5分丹皮1钱5分,远志肉(甘草煮透)1钱2分,牛膝3钱,五味子6分,水2盏,灯心10根,莲子10粒(去心衣),煎8分,温和服。下午乃服调补气血养心清肺和肝之膏滋1丸。方用酸枣仁4两(炒熟捣碎),当归身3两(酒拌炒),怀熟地8两,金石斛2两,白芍药3两(蜜水拌晒干炒),制麦冬3两(拌黄米同炒,炒燥去米),牛膝2两(水洗),制远志肉2两(用甘草浓汁煮透晒干焙)。先以建莲肉1斤(去心衣),煎取浓汁30余碗,去滓入前药在内,煎取头汁、二汁去滓,熬成极浓膏滋,再入拣人参3两(研极细),白茯神4两(研极细),白茯苓3两(研极细),丸成大丸,每枚重4钱。下午食远白汤化下。如是调理2月,精神倍长,痛症不治而愈矣。
摘录《冯氏锦囊·药按》卷二十
处方7、百部汤处方白薇、紫菀、百部、玄参、麦冬、甘草、五味子、大力子、白芥子。
功能主治喉癣。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慈幼新书》卷二
处方8、补肾养脾丸处方人参2两,黄耆2两,白术2两,熟地(酒洗)4两,当归2两,知母(酒炒)2两,苁蓉(酒洗)3两,黄柏(酒炒)1两,桂7钱半,白茯2两,杜仲(炒)1两半,山药2两,故纸5钱,白芍(炒)1两,牛膝1两半,五味子1两,沉香7钱半,甘草5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养脾,益气血,长精神。主虚劳诸证。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空心盐汤送下。
注意忌三白。
摘录《便览》卷三
处方9、加味参麦散处方人参1钱,麦冬1钱,归身1钱,生地1钱,炙草1钱,石菖蒲1钱,五味子12粒。
功能主治产后去血大多,心血虚弱,舌萎缩卷短,语言不清,含糊蹇涩,及怔忡。
用法用量猪心1个,劈开,水2盏,煮至1盏半,去心,入药煎7分,食后服。
摘录《万氏女科》卷三
处方10、加味地黄丸处方山药(炒)4两,山茱萸4两,北五味4两,泽泻(去毛)4两,黄柏(盐水炒)4两,知母4两(青盐水炒),怀生地8两,牡丹皮(炒)2两5钱,白茯苓(去皮)2两5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下消。
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滚汤送下。
摘录《玉案》卷三
处方11、加减八味地黄汤处方怀熟地8钱至1两余,丹皮1钱,山茱肉2钱,茯苓2钱5分,山药2钱4分,泽泻(盐水炒)1钱,牛膝1钱,麦冬3钱,五味子6分,肉桂(盐煎,刮去粗皮)1钱。
功能主治凡咳嗽不止,痰唾槁枯,身热骨痛,头眩目胀,或时畏寒,六脉弦数,肌肉日瘦,夜不能寐,甚有两颊之间肿硬者。
用法用量水3大碗,煎1碗,食前温服,日1剂,不煎渣,服后随进饮食压之。数剂后,热退嗽减,六脉洪缓无力,身体倦怠,照前方冲参汤服。愈后,每早淡盐汤吞服八味丸4-5钱。如尺脉无神者,加熟附子1钱。
摘录《冯氏锦囊·杂症》卷十二
处方12、加味地黄丸处方怀熟地黄(酒蒸)4两,山茱萸(去核,净)2两,山药(姜汁炒)1两,牡丹皮(去木)1两半,五味子(去梗)1两,麦门冬(去心)1两,益智仁(去壳,盐水炒)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老人阴虚及肾气久虚,致筋骨痿弱无力,面无光泽,或黯惨,食少痰多,或嗽或喘,或便溺数涩,阳痿,足膝无力,形体瘦弱憔悴,寝汗,发热作渴。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空心盐汤送下;夏月不用盐。腰痛,加鹿茸、当归、木瓜、续断各1两;消渴,去茯神,倍用麦门冬、五味子;老人下元冷,胞转不得小便,膨急切痛4-5日,困笃垂死者,加泽泻2两,去益智仁;诸淋数起不通,倍用茯苓、泽泻,益智减半;脚气痛连腰胯,加牛膝、木瓜各1两;夜多小便,茯苓减半;牙齿疼痛,浮而下能嚼物,并耳溃及鸣,去麦门冬,加附子(炮)、桂心(净)各1两;耳聋或作波涛钟鼓之声,用全蝎49枚(炒微黄色,为末,每服3钱)。每服10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医便》卷四
处方13、加减八味丸处方茯苓4两,山药4两,山萸3两,丹皮3两,泽泻3两,五味3两,麦冬3两,肉桂6钱,熟地8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痈疽已溃未溃,口干作渴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淡盐汤送下。
摘录《仙拈集》卷四
处方14、百劳散处方天仙藤、当归、川芎、芍药、茯苓、人参、黄耆、知母、贝母、黄芩、五味子、地骨皮、柴胡、甘草、白芷、桔梗各等分(1方有秦艽、前胡)。
功能主治骨蒸劳热。
用法用量《济阳纲目》有半夏,无川芎。
摘录《医统》卷四十六
处方15、百劳猪肚丸处方真茅山苍术(取肥大者24两,米泔水浸73夜,每日换水1次,去皮,切成2-3分厚,晒干)4两,真广陈皮(5两,去筋膜蒂,切成片,烘干)4两,紫肥厚朴12两(去粗皮,姜汁拌,炒),真鲜肥仙茅(4两,清水浸,用竹刀刮去皮,铜刀切2分厚,米泔水浸,去赤汁,烘干)2两,不油杏仁(3两,去皮尖,净干)2两,新鲜骨碎补(3斤,用竹刀割去黄黑皮,铜刀切成2分厚,烘干)2两,上6味分为4制:1用人乳,1用姜汁,1用童便,1用陈酒,拌过1宿,烘晒干为末,同入后药:北五味2两,枸杞子8两,川贝母2两(去心),白果肉4两(煮熟,去心),百劳花2两(水拌,蒸捣。五味干湿同捣为泥,烘晒,同前药为末),原枝大淮地4两(酒煮烂,捣如泥),红枣肉1斤(临用煮熟,去皮核,捣),核桃肉4两(临用捣为极细末),莲子肉1斤(打碎,去心,微炒,为末)。
制法用雄猪肚1具,不见水,以刀刮一小孔,倾去秽物,用酒洗净,不闻秽气为度。将莲肉粉入内2-3两,陈酒1斤入内,将线缝好,再酒煮极烂为度。将前药共捣千捶如泥,若干,加猪肚汤及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调和五脏,辅正祛邪。主诸虚百损,风劳。
用法用量每早、晚服3钱。
摘录《不居集》下集卷一
处方16、加减地黄汤处方生地、山药、丹皮、萸肉、茯苓、杜仲、续断、五味、阿胶。
功能主治妊娠肾亏火燥而为子烦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类证治裁》卷八
处方17、半夏汤处方半夏1升,生姜1升,芍药3两,茯苓3两,桂心3两,橘皮3两,五味子3两,附子5两,白术4两,甘草2两,大枣30个,大麻仁1升(熬研为脂)。
功能主治温中下气。主脾寒,言声忧惧,舌本卷缩,嗔喜无度,惛闷恍惚,胀满。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2升,煮取3升,去滓,下大麻脂,更上火1沸,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合《近效》白术附子汤、桂枝汤、二陈汤三方,但加麻仁、五味以滋术、姜、半夏之燥,而风毒化脾寒散矣。
摘录《千金》卷八
处方18、补阳益气丸处方人参3两,肉苁蓉(酒洗,去鳞甲泥)3两,白茯苓3两,白芍药(酒洗)3两,巴戟天3两,当归身(酒洗)3两,麦冬(去心)3两,大熟地8两,山萸肉(蒸,去核)4两,白术(土炒)4两,准山药(炒)4两,川附子1个(重1两2-3钱,童便制,去皮脐),鹿茸1付(乳酥炙),紫河车1具(首胎者佳,火焙干,捣粉入药),肉桂1两,远志肉(制)1两,柏子仁(炒,研去油)1两,杜仲(盐水炒断丝)1两,补骨脂(盐水炒)1两,五味子1两,枣仁(炒,去壳)1两,炙草1两,砂仁5钱(去壳炒)。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填精益气。
用法用量每日5钱,空心淡盐汤送下。
摘录《胎产心法》卷上
处方19、八味理中丸处方人参、甘草(炙)、白术、干姜、枳实(治炒)、白茯苓、五味子(去梗)、桑白皮(去赤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指大。
功能主治小儿心脾肺不和,息数脉急,上下不升降,中膈痞满,胸臆郁抑,坐卧烦闷,精神不乐,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次1丸,用淡豆豉5粒,水1小盏,煎至半,去豉,通口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七
处方20、加味生脉散处方人参、麦冬、五味子、阿胶、白术、陈皮。
功能主治元气虚乏而短气。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
处方21、防风散处方防风1两,蜀椒(去目、闭口者,汗)1两,麦门冬(去心)1两,天雄(炮,去皮)5分,附子(炮,去皮)5分,人参5分,当归5分,五味子3两,干姜3两,乌头(炮,去皮)3两,细辛3两,白术3两,柴胡半两,山茱萸半两,莽草半两,麻黄(去节)半两,桔梗半两,白芷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所为,猝起眩冒不知人,四肢不知痛处,不能行走,或身体偏枯不遂,口吐涎沫出,手足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3次。不知稍增,以知为度。
摘录《千金翼》卷十六
处方22、加味秘元煎处方西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枣仁、远志、五味子、芡实、金樱子、莲须、阿胶、丹皮。
功能主治房事过度,津液亏耗,水不济火,关窍不固,赤白带下。
摘录《顾氏医径》卷四
处方23、白术汤处方白术2两,石膏2两,干姜(炮)半两,五味子(炒)1两,甘草(炙,锉)1两,人参1两,芎藭1两,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中风伤寒,初受病1日至3日,头痛肢体疼,烦躁,恶风,身热憎寒;妊娠伤寒。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个,同煎至7分,去滓稍热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处方24、决明益阴丸处方羌活5钱,独活5钱,黄连(酒制)1两,防风5钱,黄芩1两,归尾(酒制)5钱,五味子5钱,石决明(煅)3钱,草决明1两,甘草(炙)5钱,黄柏1两,知母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眼目畏日恶火,沙涩难开,眵泪俱多,久病不痊。
用法用量每服50丸,加至100丸,茶汤送下。
各家论述上方以羌活、独活升清阳为君;黄连去热毒,当归尾行血,五味收敛为臣;石决明明目磨障,草决明益肾疗盲,防风散滞祛风,黄芩去目中赤肿为佐;甘草协和诸药,黄柏助肾水,知母泻相火为使。此盖益水抑火之药也,内急外驰之病并皆服之。
摘录《原机启微》卷下
处方25、加味地黄丸处方熟地1两,淮山7钱,茯苓6钱,萸肉4钱,丹皮2钱,北五味4钱,麦冬(去心)3钱,蛤蚧(去头足,炙)5钱,泽泻(盐水炒)3钱。
制法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虚劳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4钱,白汤送下。
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一
处方26、沉香永寿丸处方莲肉1斤(先用酒浸1日后,装入雄猪肚内,缝合,将浸莲肉酒添水煮;猪肚大1个,小2个。取出晒干,肚不用),茅山苍术1斤(分作4份,1份酒浸,1份泔浸,1份盐水浸,1份醋浸;春秋5日,夏3日,冬7日),白茯苓4两,沉香1两,木香1两,熟地黄1两,五味子2两,小茴香2两,川楝子(炮)2两,西枸杞子2两,山药2两,柏子仁2两,破故纸(用芝麻同纸一处炒香,去芝麻)2两(以上同研细末)。
制法上加青盐半两,同为末,酒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补元阳,滋益脾胃,调顺血气,添补精髓。
用法用量每服50丸,加至70丸,空心温酒或盐汤送下,以干物压之。
临床应用养生益寿:大梁郭文乡尚书常服此药,年至八十,精力倍加。得其方者,服之俱效。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九引《德生堂方》
处方27、何首乌丸处方何首乌半斤,熟干地黄5两,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牛膝3两(去苗),桂心3两,芸薹子1两,桑椹子2两,柏子仁2两,五味子1两,地骨皮4两,薯蓣2两,鹿茸2两(去毛,涂酥炙微黄),肉苁蓉3两(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菟丝子2两(酒浸3日,晒干,为末)。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益下元,黑鬓发,驻颜容。主72般风冷,及腰脚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0丸,空心以盐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处方28、加减三奇汤处方桔梗(去芦)半两,半夏(汤洗)7钱,陈皮(去白)半两,甘草半两,青皮(去白)半两,人参(去芦)半两,杏仁3钱(研),五味子4钱,紫苏叶半两,桑白皮半两。
功能主治咳嗽上气,痰涎喘促,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2大盏,加生姜3片,煎至1盏,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医学发明》卷四
处方29、白芷丸处方白芷1两半,石斛1两半,干姜1两半,细辛1两,五味子1两,厚朴1两,肉桂1两,防风1两,茯苓1两,甘草1两,陈皮1两,白术1两1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老人气虚头晕。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不饥不饱时清米饮送下。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白芷气味辛温,入手足阳明,引经之药;石斛气味甘平微咸,入肝脾肾三经;干姜气味辛温,入手足太阴;细辛气味辛温,入足少阴;五味子气味酸咸温,入肾;厚朴气味辛温,入足太阴阳明;肉桂气味辛甘热,入肝;防风气味辛甘平,入手足太阳;茯苓气味甘平,淡渗入胃,能引诸药入于至阴之处;甘草气味甘平,入脾,通行十二经络,能缓诸药之性;陈皮气味辛平微温,入脾胃;白术气味甘温,入手足太阴。此治气虚头晕之方也。诸经络皆有赖于中土,故守中之药居多,中宫气旺,则辛热之品得各行其志,而病情中矣。
摘录《寿亲养老》卷四
处方30、白术汤处方白术4两,五味子4两,甘草4两,石膏4两,干姜3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伤寒3日,头疼壮热,骨节酸痛,有汗或无汗。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立胜散”。如伤寒挟冷腹痛,加生姜3片,大枣2个,同煎。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处方31、安肺汤处方参1钱,苓1钱,术1钱,草1钱,归1钱,芍1钱,芎1钱,麦1钱,五味1钱,桑皮1钱,阿胶1钱半,生姜3片。
功能主治保肺。主肺喘。
摘录《类证治裁》卷二
处方32、加味救肺散处方麦冬(去心)、人参、黄耆(炙)、郁金、五味子、当归(酒洗)、白芍药(酒炒)、川贝母(去心,研)、甘草(炙)、马兜铃。
功能主治小儿劳伤,无热咳嗽,痰中带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五
处方33、吴茱萸散处方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微炒),五味子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产后体虚,汗出心烦,食少,四肢羸弱,涩涩恶寒。
用法用量以酒2大盏浸半日,煎至1盏3分,去滓,分3次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34、两止汤处方熟地3两,山茱萸1两,麦冬1两,北五味5钱,白术5钱。
功能主治脐中流血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即止血不流,4剂除根。
各家论述熟地、山茱以补肾水,麦冬、五味以益肺气,多用五味子,不待生水,而又取其酸而敛之也。加白术以利腰脐,腰脐利则水火流通,自然大小肠各取给于肾水,而无相争之乱。水足而火息,血不止而自止也。
摘录《辨证录》卷三
处方35、贝母煎处方贝母1两(煨微黄),紫菀1两(去苗土),五味子半两,百部半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桑根白皮1两(锉),白前半两。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卒咳嗽,胸膈不利,痰涎喘急。
用法用量以水5大盏,煎至1大盏半,去滓;入生地黄汁5合,生麦门冬汁3合,白蜜3合,酥2两,于银锅内,以慢火煎成膏,收于不津器中。每服1茶匙,含化咽津,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处方36、白石英丸处方白石英(一作白石脂)2两半,磁石2两半,阳起石2两半,苁蓉2两半,菟丝子2两半,干地黄2两半,石斛1两,白术1两,五味子1两,栝楼根1两,巴戟天5分,桂心1两,人参1两,蛇床子半两,防风5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养肺气,补益元气。主肺感寒邪,咳而鼻塞,唾浊涕,语声嘶破,洒浙恶寒。
用法用量每服15丸,加至30丸,酒送下,日2次。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方中磁石专解石英,阳起石之慓悍,地黄专助菟丝、苁蓉之滋精,防风专鼓人参、白术之益气;石斛专辅巴戟之强阴,栝楼根专化桂心之辛热,五味子专收蛇床之燥烈。用药之奥,全在配合得宜,不可拘于药性,或随佐使,或相反激,或用和解,或寒因寒用,热因热用,或补中寓泻,泻中寓补,或寒热交错,补泻杂陈种种,各具至理,非熟擅《金匮》、《千金》之法者,难以语此。
摘录《千金》卷十七
处方37、加味七味丸处方熟地黄8两(清水煮,捣烂入药),山茱萸(去核)4两(酒蒸,晒干,炒),牡丹皮3两(炒),茯苓3两(人乳拌透,晒干,焙),怀山药4两(炒黄),泽泻2两(淡盐酒拌,晒干,炒),五味子1两(每个用铜刀切作2片,蜜酒拌蒸,晒干,焙),麦冬(去心)3两(炒),肉桂(临磨刮去粗皮)1两(不见火)。
制法上为末,用熟地捣烂入药,加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清肺火,补肾水,纳气藏源,引火归源。
用法用量每早空心服4钱,淡盐汤送下;或生脉饮送服。
摘录《冯氏锦囊·杂症》卷十一
处方38、加味生脉散处方麦冬5钱,人参2钱,五味子1钱,姜炭3分。
功能主治鼻衄。
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食远服。亦可代茶。
摘录《外科大成》卷三
处方39、护舌丹处方丹皮3钱,麦冬3钱,桔梗3钱,甘草1钱,玄参5钱,人参1钱,熟地1两,五味子1钱,黄连3分,肉桂1分。
功能主治大补心肾,交济心肾。主心火太炎,肾中之水,不来相济,致舌上出血不止者,舌必红烂,其裂纹之中,有红痕发现,血从痕中流出,虽不能一时杀人,然而日加顿困,久亦不可救援。
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而舌之血即止,连服4剂,而舌之烂亦愈。
摘录《辨证录》卷三
处方40、白术汤别名白术散
处方白术2两,五味子1两,茯苓1两,甘草1分,半夏4个(洗去滑,切作16片)。
制法上为散,分作16服。
功能主治五脏伤湿,咳嗽痰涎,憎寒发热,上气喘急。
用法用量白术散(《得效》卷五)。
摘录《三因》卷十二
处方41、龙齿壮胆汤处方人参1钱,竹茹3钱,五味子1钱,远志1钱,生枣仁1两,白芍8钱,当归5钱,龙齿(醋淬,研末)5分。
功能主治胆气怯弱,怔忡,心常怦怦不安,常若有官事未了,人欲来捕之状。
用法用量水煎调服。2剂即安。
摘录《辨证录》卷四
处方42、龙须散别名濯热散、甘草散
处方白矾(生)1两,五倍子(生。一作五味子)2两,乌梅(捶,去仁)2两,甘草1两半(炙。一方生用),飞罗面2两(一方用清明日面尤佳)。
制法上为末,入飞罗面拌匀。
功能主治中暑,迷闷不省人事,泄泻、霍乱作渴;冒暑伏热,心膈躁闷,饮水过度,不知人事,衄血吐血,小便下血,头旋目晕。
用法用量濯热散(《百一》卷七)、甘草散(《普济方》卷一一七)。加诃子肉,滴水为丸,如弹子大,细嚼,水送下,名“龙涎丸”。
摘录《袖珍》卷一引《圣惠》
处方43、长春不老仙丹处方仙茅(酒浸,洗)4两,山茱萸(酒蒸,去核)2两,白何首乌(同赤首乌制)4两,川萆薢(酒洗)2两,赤何首乌(米泔浸洗,捶碎如枣核大,入黑豆同蒸3日,极黑)4两,补骨脂(酒炒)2两,黄精(酒蒸)4两,大怀生地黄(酒洗净,掐断晒干)2两,大怀熟地黄(用生地黄酒浸洗,碗盛放砂锅内,蒸1日极黑,掐断晒干)2两,巨胜子2两,怀山药2两,甘枸杞子2两,天门冬(水润,去心)2两,麦门冬(水润,去心)2两,白茯苓(去皮,人乳浸,晒3次)2两,辽五味子2两,小茴香(盐、酒炒)2两,覆盆子2两,拣参2两,嫩鹿茸(酥炙)2两,怀牛膝(去芦,酒洗)2两,柏子仁2两,青盐2两,川杜仲(去皮,酒炒)2两,当归身(酒洗)2两,川巴戟(水泡,去心)1两,菟丝子(酒洗净,入砂锅,酒煮烂,捣成饼晒干)2两,肉苁蓉(酒洗)2两,川椒(去目,微炒)1两,远志(甘草水泡,去心)2两,锁阳(炙酥)3两。
制法上药精制,秤和一处,石臼内捣成饼,晒干,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肾水,养心血,添精髓,壮筋骨,扶元阳,润肌肤,聪耳明目,宁心益智,乌须黑发,固齿牢牙,返老还童,延年益寿,壮阳种子,却病轻身,长生不老。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
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酒送下。阴虚火动,素有热者,加川黄柏(酒炒)2两、知母(酒炒)2两、紫河车1具(用壮盛妇人首生男胎,先将米泔水洗净,次入长流水中再洗,新瓦上慢火焙干);如虚甚,用八仙斑龙胶化为丸。
注意制药忌铁器,服药忌三白。
摘录《寿世保元》卷四
处方44、立验丸处方葶苈10分(研,炒,为末),贝母3分,杏仁1两半(炒,去皮尖),赤茯苓3分,紫菀3分,五味子3分,人参1两。桑白皮1两(炙)。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肿下气止嗽。主肺热而咳,上气喘急,不得坐卧,身面浮肿,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0丸,日2服,甚者夜1服,加至30丸,枣汤送下。肿甚者食后服。
摘录《女科百问》卷上
处方45、加味四君子汤处方人参2两,白术2两,肉桂3钱,北五味子3钱,茯苓1两,甘草3钱。
功能主治湿热作痢,数日之后,腹不疼痛,如脓如血,阵阵自下,手足厥冷,元气欲脱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七
处方46、坎离既济丹处方肉苁蓉、生地、麦冬、山萸、杞子、五味、川柏、归身、白芍、天冬、熟地、远志、茯苓、茯神、丹皮、枣仁、人参、泽泻。
制法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热痨。口干咽痛,舌疮,涕唾稠粘,手足心热,大便燥,小便赤,咽疮失音,阳不举,脉细无根,脉数不伦。
用法用量口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八
处方47、加减归芍地黄汤处方生地5钱,萸肉3钱,山药3钱(炒),茯苓1钱半,当归3钱,丹皮1钱半,白芍1钱半(炒),麦冬3钱(去心),五味1钱半。
功能主治交接出血,脉虚数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阴虚阳浮,经气不固,而经血易动,故交接出血。生地滋阴壮水,萸肉秘气涩精,山药补脾阴,茯苓和脾气,当归养血以资血室,白芍敛阴以固冲任,丹皮平相火以凉血,麦冬润心肺以交肾,五味敛津液以固经脉也。水煎温服,使阴平阳秘,则经气完固,而经血无妄泄之患,何致交接出血而成阴蚀哉。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处方48、白芷丸处方白芷1两,细辛(去苗叶)1两,五味子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石决明(洗)1两,茺蔚子2两,熟干地黄2两半,蕤仁2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肾虚风,多泪渐昏,及生翳膜。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温水送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
处方49、安养汤处方人参1钱,百部1钱,山药1两,甘草3分,麦冬5钱,北五味10粒,白术2钱,茯神3钱。
功能主治肾痨生虫,夜卧常惊,或多恐怖,心悬悬未安,气吸吸欲尽,淫梦时作,盗汗日多,饮食无味,口内生疮,胸中烦热,终朝无力,惟思睡眠,唇似朱涂,颧如脂抹,手足心热,液燥津干。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八
处方50、加味生脉散处方人参1钱,麦冬(去心)1钱,归身1钱,生地1钱,炙草1钱,石菖蒲1钱,五味子13粒(捶碎)。
功能主治产后去血大多,心血虚弱,不能上荣于舌,语言不清,含糊謇涩;或怔忡。
用法用量獖猪心2个,劈开,水2盏,煎至1盏半,去心,入药煎7分,食后服。
摘录《胎产心法》卷下
处方51、贝母散处方贝母(煨微黄)1两,鹿角胶(捣碎,炒令黄燥)1两,生干地黄1两,麦门冬(去心)1两,人参(去芦头)1两,黄耆(锉)1两,五味子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妊娠,肺损咳嗽,喘促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糯米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52、回阳无价至宝丹处方川楝子(取肉)2两,乌药2两,川牛膝1两,熟地黄1两,蛇床子1两,茯神1两,穿山甲1两,肉苁蓉1两,巴戟1两,五味子1两,人参1两,泽泻1两,大茴香1两,槟榔1两,乳香3钱,沉香5钱,檀香5钱,凤眼草2钱,鹿茸1两,仙灵脾1两,甘草1两,破故纸1两,菟丝子1两,葫芦巴1两,莲心5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劳七伤,四肢无力,下元虚冷,夜梦遗精,阳痿。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书巴蜀本作"壮阳无价至宝丹"。
摘录《遵生八笺》((纟玄)雪居本)卷十七
处方53、白石英汤处方白石英半两,细辛(洗去土)半两,五味子半两,陈皮(去白)半两,钟乳粉半两,阿胶(锉,蛤粉炒)半两,桂心(不见火)半两,人参半两,甘草(炙)半两,紫菀(洗)1两。
功能主治肺气虚弱,恶寒咳嗽,鼻流清涕。喘息气微。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济生》卷二
处方54、加味参苏饮处方参苏饮加五味子、杏仁。
功能主治妊娠咳嗽,项背强急,鼻塞头眩,时发寒热。
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一
处方55、加味保元汤处方人参、黄耆、肉桂、杏仁、五味炙草。
功能主治气虚作喘。
摘录《医学集成》卷二
处方56、巴戟天散别名八气散
处方巴戟天(去心)半两,芎䓖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白蔹1分,黄耆(炙,锉),桂(去粗皮)半两,细辛(去苗叶,炒)半两,桔梗(炒)1两,人参半两,芍药1分,牡荆实半两,天雄(炮裂,去皮脐)半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分,萆薢(炒)半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两,山芋半两,菊花(未开者,微炒)半两,秦艽(去苗土)半两,乌喙(炮裂,去皮脐)1两,远志(去心)1两,山茱萸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白术(微炒)半两,石斛(去根,锉)半两,白矾(研如粉)半两,五味子3分,龙胆(去苗土)1分,蜀椒(去目并闭口,炒汗出)1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半两,菖蒲(9节者,去须节,先用米泔浸,后切,焙用)1两。
制法上31味,除白矾别研外,将30味捣罗为末,次入白矾末,拌匀重罗。
功能主治周痹,身体痿弱,不能行履。及诸缓风湿痹。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渐加至1钱匕,温酒调下,日2夜1。未觉身唇口痹热,即渐加至1钱半匕;如觉大痹心烦,以少许豉汤解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
处方57、加味清肺饮处方人参、柴胡、杏仁(去皮)、桔梗(去头)、芍药、麻黄、半夏、粟壳(盐水泡,去筋膜,蜜炙)、甘草、五味子、旋覆花、阿胶(麸炒成珠)、桑白皮、知母、乌梅(水泡,去黑衣,去核)。
功能主治热毒在肺,传于皮肤之间,而致痘疮发紫泡血泡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葱1根,水1钟半,煎至8分,温服。治紫泡、血泡,加当归、生地,去五味子、粟壳;白泡,加生地、酒炒黄芩。
摘录《痘科类编释意》卷三
处方58、贝母散处方贝母,桑白皮,五味子,甘草(炙)1钱5分,款花2两,杏仁(去皮尖)3两。
功能主治久嗽,暴发咳嗽,多日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两,加生姜3片,煎8分,去滓服。
摘录《医学六要》卷三
处方59、加味大建中汤处方白芍药1两,官桂1两,黄耆(蜜炙)1两,附子(炮)1两,五味子1两,干姜(炮)1两,人参1两,鹿茸(酒蒸)1两,白茯苓(去皮)1两,川芎1两,半夏1两,当归(酒浸)1两,陈皮1两,甘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补诸虚。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大枣1枚,煎6分,去滓,空心服。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八
处方60、加减六味丸处方熟地黄2两,茯苓2两,丹皮2两,山茱萸2两,山药2两,莲须2两,芡实2两,菟丝子2两,龙骨1两,牡蛎1两,泽泻1两,五味子5钱。
制法蜜为丸。
功能主治滋补下元。主劳倦伤中气,酒色伤肾阴,尿浊或赤或白,尿短欠而无痛涩者。
用法用量口服。
摘录《类证治裁》卷七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