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岩黄连

更新时间:2023-02-03 03:33:48作者:百科

岩黄连

概况

异名:岩连(四川、云南),黄连(湖北、云南),菊花黄连、鸡爪莲、土黄连(广西),岩胡(贵州)。

基源:为罂粟科紫堇属植物石生黄堇的全草。

原植物:石生黄堇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C.thalictrifolia Fr.non Jameson ex Regel)

形态:多年生无毛直立草本,高10~40cm。主根黄色,木质,近圆柱形。茎单一或丛生,萎软或近匍匐。叶具长柄,轮廓三角状卵圆形,长10~30cm,下面灰白色,二回羽状分裂,一回裂片通常5枚,单数对生,末回裂片菱形或卵形,长2~5cm,宽1~3cm,上端具粗圆齿,大小变异甚大。总状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长7~14cm,具椭圆形或披针形苞片,与花枝等长;花淡金黄色,上花瓣长1.6~2.5cm,具短矩,长5~6mm,末端圆而微向下弯,柱头2裂,短柱状。蒴果圆柱状镰形弯曲,长3~4cm。种子多数,圆形,一半包埋在杯状的种阜之中。(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第1册.694页.图8752)

生境与分布:生于岩石缝隙中。分布于中国西南及甘肃、湖北、广西。

生药

采集:秋后采。

化学性质

含卡维丁(Cavidine)、岩黄连碱(Dehydrocavidine)、d-白蓬草碱、延胡索乙素、小檗碱、白屈菜红碱、原阿片碱、延胡索甲素、l-斯库米碱、l-β-羟基刺罂粟碱、1-四氢非洲防己胺等[1,2]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34。
[2] 中草药 1989;20:293。

本文标签:岩黄连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上一篇:亮菌
下一篇:没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