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亮菌

更新时间:2023-02-03 03:33:45作者:百科

亮菌

概况

基源:为白蘑科假蜜环菌属发光假蜜环菌的子实体。

原植物:发光假蜜环菌Armillariella tabescens(Scop.ex Fr.)Sing.[Clitocybe tabescens(Scop.ex Fr.)Bres.],又名假蜜环菌(江苏)。

历史:60年代发现该菌在民间已广泛应用于治病;70年代进行一系列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工作。现已用于胆囊炎、肝炎、阑尾炎、中耳炎等症。

形态:子实体丛生,不发荧光。菌盖初呈扁半球形,后渐平展,宽3~6cm,蜜黄色,有平伏毛状小鳞片;菌褶延生,浅蜜黄色,不等长,稍稀;菌柄杏仁黄色,基部色较深,上部稍细,纤维质,内部松软,有平伏毛状鳞片,渐变光滑。孢子广椭圆形,光滑,无色,7.2~8.4×5~6.5μm;菌丝体在培养基上初生时白色,在暗处发出浅蓝色荧光,老化后转变为黄棕色至棕褐色,不发光,具发达的根状菌索。(图见《中国药用孢子植物》.235页.图348)

生境与分布:生阔叶树基或树桩上。分布于吉林、河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四川等省。

生药

采集:人工培养,民间也有采挖生有假蜜环菌菌丝体的腐柳树根或树桩供用。

化学性质

含Na、Ca、Fe等金属元素[1]。亮菌甲素(假蜜环菌甲素,Armillarisin A)(1),亮菌乙素(Armillarism B)[2],蔗糖、赤藓醇、甘露糖醇[3],抑制文氏腹水瘤活性,促进小鼠造血组织DNA合成的多糖[4]

参考文献

[1] Nippon Shokuhin Kogyo Gakkaishi 1990;37(6):468。
[2] 中国药用孢子植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235[微生物学报1974;14(1):9]。
[3] CA 1985;102:128902n。
[4] CA 1984;166836f;1985 103:209946c.。

本文标签:亮菌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上一篇:水蓼
下一篇:岩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