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2 15:54:02作者:百科
药材名称:楠木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异名:楠材(《别录》),楠树(任昉《述异记》),桢楠(四川成都《中药大辞典》)。
基源:为樟科楠属植物楠木的枝叶和木材。
原植物:楠木Phoebe zhennan S.Lee et F.N.Wei(Persea nanmu Oliv.;Machilus nanmu(Oliver)Hemsl.),又名雅楠(《中国树木分类学》)。
历史:原名楠材,楠木始出于《别录》,《本草拾遗》称柟木(楠木),《证类》仍作楠材。《纲目》作楠,载:“楠木生,而黔蜀诸山尤多,其树直上,……叶似豫章而大,……经岁不调,其花赤黄色,……高者十余丈,巨者数十围,气甚芬芳。”与本种颇为相似。
形态:常绿高大乔木,高达30m,树干通直,小枝通常纤细,有棱,被灰黄色或灰褐色柔毛。单叶互生,革质,椭圆形,稀为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7~11cm,宽2.5~4cm,先端渐尖,尖头直或呈镰刀状,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被密柔毛,脉上的柔毛较长,羽状叶脉,中脉在上面下凹,在下面明显隆起,侧脉8~13对,叶柄长1~2.2cm,被毛。聚伞状圆锥花序,着生于新枝的叶腋,长7.5~12cm,纤细,被毛;花两性,花被裂片6,近等大,外轮卵形,内轮卵状长圆形,能育雄蕊9,排成3轮,花药4室,第1、2轮药室内向,第3轮药室外向,花丝基部有1对无柄的腺体;子房球形,柱头盘状。果实椭圆形,长1.1~1.4cm,直径6~7mm,宿存花被片革质,贴紧果实,被微柔毛。花期4~5月,果期9~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829页.图1655)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00~1500m的山坡,山谷阔叶林中或路边林缘,常有栽培。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
生药采集:全年可采木材及枝叶。
药性性味:辛,温。 ①《别录》:“微温。” ②《本草拾遗》:“枝叶,味苦,温。” ③《日华子本草》:“味辛、热。微毒。”
功效:暖胃正气。
主治:吐泻转筋,水肿。 ①《新华本草纲要》:“木:主治吐下不止,心腹胀痛,煎洗转筋及足肿。茎皮:治吐泻。” ②《别录》:“主霍乱吐下不止。” ③《日华子本草》:“煎汤洗转筋及足肿。枝叶同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外用:烧存性研末撒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①《肘后方》:“治水肿自足起:楠木、桐木。煮汁渍足,并饮少许,日日为之。” ②《圣惠方》:“治聤耳,通耳浓水出,日夜不止:楠木1份(烧灰),花胭脂1份。细研为散,纳于耳中。”
单方应用:《补缺肘后方》:“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楠,大如掌者削之。以水600ml,煮3沸,去滓,令灼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