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鸡血藤

更新时间:2023-02-02 23:14:25作者:百科

鸡血藤

概况

异名:血风藤(《中药志》),血风(广东),血龙藤、过岗龙(广西)。

基源:为豆科密花豆属植物密花豆,及黎豆属植物白花油麻藤;崖豆藤属植物香花崖豆藤和亮叶崖豆藤的藤及茎。

原植物:鸡血藤异物同名品种甚多。正品鸡血藤为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又名三叶鸡血藤(《全国中草药汇编》)。另3种:白花油麻藤Mucuna birdwoodiana Tutcher,又名血枫藤(广州)。香花崖豆藤Millettia dielsiana Harms ex Diels,又名大血藤、血风藤、山鸡血藤(《全国中草药汇编》)。亮叶崖豆藤Millettia nitida Benth.,又名鸡血藤、血藤、血筋藤(两广),在部分地区也作“鸡血藤”入药。

历史:本品为中国传统补血药。《纲目拾遗》载:“鸡血藤其藤长亘蔓地上或山崖,一茎长数十里。土人得之,以刀砍断,则汁出如血,每得一茎,可得汁数升,干者极似山羊血。取药少许,投入滚汤中,有一线如鸡血走散者为真。”

形态:密花豆为木质攀援大藤本,长达数十米,老茎扁圆柱形,砍断则流血色液汁。3出羽状复叶互生,具长柄;小叶宽椭圆形,长10~20cm,宽7~15cm,先端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上面及下面沿脉疏被短硬毛,脉腋间有髯毛。圆锥花序,花多而密集簇生于花序轴的节上;花萼筒状,二唇形、肉质,两面被黄白色毛,萼齿5,三角形,上面二齿近合生;花冠白色,肉质,旗瓣近圆形,长约0.8cm,具爪;翼瓣与龙骨瓣等长,具爪及耳;二体雄蕊(9+1),花药二型,5个大,5个稍小;子房密被白色短硬毛。荚长杵状,长8~10.5cm,宽2.5~3cm,被绒毛,具网脉,沿腹缝线增厚,种子1,着生于荚果先端。花果期4~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395页.图2727)

生境与分布:生于林中或灌丛。分布广东、广西、云南。

白花油麻藤为藤本。3出羽状复叶,托叶卵形,早落;小叶革质,长圆形至长卵圆形,长8~16cm,宽2.5~7.5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两面近无毛;侧生小叶较小,基部偏斜;叶柄无毛,小叶柄疏被长硬毛;总状花序腋生,长30~38cm;花20~30;萼钟状,萼齿5,上面二齿合生,被稀疏棕色长硬毛;花冠灰白色,长7.5~8.5cm,旗瓣宽卵圆形,仅为龙骨瓣的1/2;基部具内弯的耳,翼瓣与龙骨瓣近等长,先端具喙;雄蕊二体(9+1),花药二型;子房密被锈色短柔毛,花柱丝状。荚果长圆形,木质,长22~40cm,宽3cm,外被棕色短柔毛,两侧具狭翅,种间缢缩。种子10以上,肾形,黑色。种脐相当于种子周长1/2。花果期4~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394页.图2723)分布广东、广西、福建。

香花崖豆藤 见“崖豆根”条。

亮叶崖豆藤 见“崖豆藤花”条。

生药

采集:全年可采,或9~10月采收,截成长约40cm的段,晒干。密花豆主产于广西,广东。白花油麻藤产于广东。民间用药。香花崖豆藤产于江西、四川。

鉴别

性状:密花豆扁圆柱形,稍弯曲,直径2~7cm;表面灰棕色,有的可见灰白色斑,栓皮脱落处呈红棕色,有明显的纵沟及小形点状皮孔。质坚硬,难折断,折断面呈不整齐的裂片状。商品为椭圆形、月牙形或不规则的斜切片,切面木部红棕色或棕色,导管孔多数,不规则排列,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黑棕色,二者相间排列呈3~10个偏心性半圆形或圆形环,髓小,偏于一侧。气微,味涩。 白花油麻藤圆柱形,直径1.7~2.5cm;表面灰褐色,极粗糙,具纵沟和细密的横向环纹,疣状凸起皮孔众多。质坚韧,不易折断。横切面韧皮部具树脂状分泌物,黑褐色,木质部灰黄色,导管孔洞状,放射状整齐排列,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数层同心性环,髓部细小。气微,味微涩而甜。 香花崖豆藤圆柱形,直径1.5~2cm;表面灰褐色,粗糙,栓皮鳞片状,皮孔椭圆形,纵向开裂。商品为长椭圆形斜切片,皮部约占横切面半径1/4~1/3,外侧淡黄色,内侧分泌物呈黑褐色,木部淡黄色,导管孔洞状,放射状排列呈轮状,髓小居中。气微,味微涩。 亮叶崖豆藤圆柱形,断面仅有一圈红色粘液渗出。

显微 密花豆茎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含棕红色物。皮层较窄,散有石细胞群,胞腔内充满棕红色物;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维管束异型,由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成数轮。韧皮部最外侧为石细胞群与纤维束组成的厚壁组织环带;射线多被挤压;分泌细胞甚多,充满棕红色物,常数个至10多个切向排列成层;纤维束较多,非木化至微木化,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木化增厚;石细胞群散在。木质部射线有时含棕红色物,导管多单个散在,类圆形,直径约至400μm;木纤维束亦均形成晶纤维;木薄壁细胞少数含棕红色物。髓小,偏心,环髓分泌细胞较多。 粉末:棕红色。 ①石细胞众多,淡黄色、棕色或近无色,形状多样,直径25~109μm,稀至134μm,壁厚3~26μm,层纹、孔沟明显,有的胞腔内含黄棕色物或草酸钙方晶。 ②纤维及晶纤维众多,成束或散在,无色、黄绿色或黄棕色,纤维直径6~25μm,壁厚,多断裂,断端平截或裂成数条,初生壁易分离,有的纤维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③草酸钙方晶多存在于晶纤维的含晶细胞中,少数散在,不规则形、类双锥形或方形,直径4~15μm。 ④分泌细胞与韧皮纤维平行排列,细胞界限多不明显,分泌物黄棕色或红棕色。 ⑤棕色块众多,呈条块状或不规则块状。 ⑥导管粗细不一,巨大者多破碎,主为具缘纹孔导管,具缘纹孔排列多紧密,有的导管腔内含棕色物。 ⑦木栓细胞成群,棕色,表面观多角形,垂周壁不均匀增厚,表面有裂隙状纹孔,有的含黄棕色物。 ⑧淀粉粒众多,单粒或复粒,单粒卵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直径4~19μm,脐点可见,复粒由2~7分粒组成,以2~4分粒者为多见。另可见木射线细胞和木薄壁细胞。 白花油麻藤茎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栓内层由3~5列排列整齐的含晶厚壁细胞组成,皮层有少数石细胞散在。中柱鞘为石细胞和纤维组成的厚壁组织环带,内外侧细胞中多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维管系统异型,由多数维管束排列成数轮同心性圆环。韧皮纤维群多数,常分布于韧皮部周围,形成帽状纤维束鞘,分泌细胞较多,导管形大,多数腔内充满或内壁上附有深褐色或黄棕色物质,由厚壁性木薄壁细胞和纤维束组成的木化组织包围,纤维束为晶纤维。射线宽广。本品射线和薄壁组织中,有许多大型木化厚壁细胞,纹孔明显,孔沟可见,多成群,周围多数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含晶细胞壁木化增厚。髓居中,由大形薄壁细胞组成,环髓可见少数分泌细胞及草酸钙方晶。 粉末:深褐色。 ①石细胞成群或散在,淡棕色、近无色,长方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6~91μm,壁较厚,4~16μm,孔沟明显、有分枝,层纹可见,有的胞腔中含褐色物及草酸钙方晶,有的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含晶细胞壁增厚木化。 ②纤维及晶纤维众多,成束或散在,近无色、淡棕色,纤维直径4~29μm,初生壁易分离,胞腔狭缝状或不明显,表面具裂隙或纵向开裂,少数纤维表面可见细密的环状纹理;有的纤维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增厚木化。 ③草酸钙方晶随处可见,多呈类双锥形,直径8~29μm,稀至46μm。 ④分泌细胞管状,多断裂,细胞界限可见,分泌物棕红色、红棕色或黄棕色。 ⑤棕色块多见,条块状或不规则块状,长16~296μm,有时表面可见具缘纹孔样纹理,呈棕红色、红棕色或黄棕色。 ⑥导管多破碎,为具缘纹孔导管,纹孔排列紧密,纹孔缘呈多角形且连成网状,纹孔口裂缝状或长椭圆形,有的导管纹孔口相互连成狭缝。 ⑦木栓细胞成群,表面观多角形,垂周壁细波状弯曲,不均匀增厚,孔沟明显,纹孔圆点状,胞腔较小,多充满棕色物,侧面观可见木栓细胞壁三面增厚呈马蹄形,孔沟明显。另可见木化厚壁细胞、木薄壁细胞和含晶厚壁细胞。 香花崖豆藤茎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内侧2列多含深棕色物,草酸钙方晶有时可见。皮层为10余列细胞,密布小形含晶厚壁细胞,分泌细胞可见,偶见石细胞。中柱鞘为主由石细胞及少数纤维组成的厚壁组织环带,环带内外两侧多数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韧皮射线明显,稍弯曲,宽1~5列细胞,石细胞群以韧皮部外侧较多,石细胞周围多数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石细胞,韧皮纤维为晶纤维,外侧散在,内侧与软韧部相间排列成层,分泌细胞多至30个切向相聚成群,分泌物棕黄色或棕黑色,充满分泌细胞或凝聚成团块状。形成层区明显,成环,约4列细胞。木射线宽1~7列细胞,大型导管多单个,少数2个并列,排列成近轮状,小型导管数个相聚,近形成层处的多数导管内壁附有红棕色块状物,有的导管具侵填体,外侧木薄壁细胞多含棕色团块状物质,其间有分泌细胞,木纤维为晶纤维,众多,与木薄壁细胞相间排列成近层状。髓部由大形薄壁细胞组成,纹孔可见,环髓有众多草酸钙方晶及较多分泌细胞。 粉末:灰白色。 ①石细胞成群或散在,淡棕色至棕色,多呈近方形,也有长方形、不规则形或多角形,直径12~74μm,壁厚4~12μm,有的层纹可见,少数胞腔不明显,与石细胞相伴的细胞有的含草酸钙方晶,含晶细胞壁增厚木化。 ②纤维及晶纤维众多,成群或散在,无色或淡棕色,纤维细长,直径5~29μm,多断裂,有的断裂成数条,初生壁易分离,胞腔不明显,表面有裂隙或纵向开裂,少数局部膨大且呈撕裂状,有的纤维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增厚木化。 ③草酸钙方晶众多,散在或存在于含晶厚壁细胞中,薄壁细胞、石细胞及木栓细胞腔中也有存在,多呈类双锥形,长径9~29μm,少数碎裂成数块。 ④分泌细胞数个相聚成群,细胞界限不甚明显,分泌物黄棕色、红棕色或黑棕色。 ⑤棕色块众多,条块状或不规则块状,有的表面具螺旋纹或网状纹理,大小不一,长9~169μm,红棕色、黄棕色或黑棕色。 ⑥导管粗细不一,巨大者多破碎,无色或棕色,完整者直径9~53μm,主为螺纹导管,也有网纹、具缘纹孔导管,有的网纹、具缘纹孔导管有螺纹三生增厚,螺纹导管螺纹细密,具缘纹孔导管纹孔排列紧密,少数纹孔口较长而数个相连;许多导管腔内充满棕红色或黄棕色的物质。 ⑦木栓细胞成群,无色或淡棕色,表面观多角形,直径17~50μm,垂周壁多平直,稍厚,有的含棕色物。另可见木射线细胞、木薄壁细胞及含晶厚壁细胞。

理化:①取样品粉末适量,用石油醚(60~90℃)回流提取8小时,药渣挥去石油醚,继用乙酸乙酯回流提取,提取液回收溶剂至浸膏状,加适量95%乙醇溶解,点于硅胶板上,以刺芒柄花素为对照,以氯仿-甲醇(7:1)为展开剂,展开12cm,置紫外灯下观察,异黄酮类成分显绿色或蓝色荧光。 ②取样品粉末1g,加正己烷40ml,水浴回流提取4小时,提取液蒸干,加1ml氯仿使溶解,点于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氯仿-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17cm,置紫外灯下观察,木脂素类成分显暗色斑点。

加工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或蒸软,切碎片,晒干。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化学性质

鸡血藤以“藤汁红如鸡血”而得名,其植物来源古今均极复杂。当前鸡血藤以密花豆为主要来源,药典收载。香花崖豆藤、丰城崖豆藤、常春油麻藤等均局部地区使用。云南的鸡血藤膏,多以地产南五味子属植物、北五味子属植物的茎藤为原料[1]

蜜花豆藤(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含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芒柄花甙(Ononin)、樱黄素(Prunetin)、阿夫罗摩辛(Afrormosin)(1)、四羟基查耳酮(2’,4’,3,4-Tetrahydroxychalcone)、甘草查耳酮(Licochalcone A)、首蓿酚(Medicagol)、9-甲氧基香豆雌酚(9-O Methoxycoumestrol)、3,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醇、表儿茶素((-)Epicatechin)、原儿茶酸(Protocatechic acid)、表木栓醇(Friedelan-3β-ol)、β-谷甾醇、胡萝卜甙(Daucosterol)、7-酮基β-谷甾醇、卞亚宁(Cajnin)、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大豆黄素(Daidzein)[2]

香花崖豆藤(Milletia dielsiona)的藤茎含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阿夫罗摩辛(Afrormosin)、奥刀拉亭(Odoratin)、毛蕊异黄酮(Calycosin)、大豆黄素(Daidzein)、8-甲雷杜辛(8-O-Methylreyusin)[3]、isoSatiran、iso-Mucromatol、Pendulone、Vestitol、野靛黄素(Pseudobaptigenin)、美皂异黄酮(Biochanin)、异甘草素(iso-Liquirtigenin)、染料木素(Genistein)[4]、豆甾醇(Stigmasterol)、谷甾醇(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木栓酮(Friedelin)、木栓烷-3β-醇(Friedelan-3β-ol)、蒲公英赛酮(Taraxerone)[5],过去有含鸡血藤醇(Milletol,mp.250℃)的记述[6]

白花油麻藤(Mucuna birdwoodiana)含亚洲积雪草酸甲酯(Methyl asiatate)、马思宁酸甲酯(Methyl maslinate)、油麻藤宁A(Mucunagenin a,Methyl 1β,2α,3β,23-tetrahydroxyolean-12en 28-oate)、油麻藤宁B(油麻藤宁A的Urs-12-en异构体)、3-O-(6-O-甲基-β-D-葡萄糖醛酸基吡喃糖基)亚洲积雪草酸甲酯(3-O-(6-O-Methyl-β-D-glucuronopyranosyl)methylasiatate〕、3-O-〔α-L-阿拉伯吡喃糖基(1→2)-6-O-甲基-β-D-葡萄糖醛酸基吡喃糖基〕、马思宁酸甲酯(3-O-〔α-L-Arabinopyranosyl(1→2)-6-Omethyl-β-D-glucoronopyranosyl〕methyl maslinate)、3-O-〔α-L-阿拉伯吡喃糖基(1→2)-6-O-甲基-β-葡萄糖醛酸基吡喃糖基〕、亚洲积雪草酸甲酯(3-O-〔α-L-Arabinopyranosyl(1→2)-6-O-methyl-β-glucuronopyranosyl〕methyl asiatate),3-O-(6-O-甲基-β-D-葡萄糖醛酸基吡喃糖基)亚洲积雪草酸28-O-β-D-吡喃型葡萄糖甙(3-O-(6-O-Methyl-β-D-glucuronopyanosyl)asiat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ide)[7]

附 异型南五味子(Kadsura heteroclita(Roxb.)Craib〕的茎藤为制备“顺宁鸡血藤膏”主要组成原料之一(亦用Kadsura interior A.C.Smith茎藤)。其成分有南五味子素(Kadsurin)、异型南五味子素甲(Heteroclitin A)、内南五味子素(Intenorin)、异型南五味子素乙(Heteroclitin B)、异型南五味子素丙(Heteroclitin C)、异型南五味子素丁(Heteroclitin D)、异型南五味子素戊(Heteroclitin E)、β-谷甾醇、谷甾-4-烯-3-酮(4-Sitosten-3-one)[1];其茎中尚有多种新三萜酸:新南五味子萜酸A(Neokadsuranic acid A)、24顺-3-羰基-羊毛-8,24二烯-26-酸(24Z-3-Oxo-lanosta-8,24-dien-26-oic acid)[8]、裂环新南五味子萜酸A(Seconeokadsuranic acidA)、3,4-裂环-24顺-羊毛-4(30),8,24-三烯-3,26二酸(3,4-Seco-(24Z)-lanosta-4(30),8,24-triene-3,26-dioic acid)[8]、12β-乙酰氧基黑红南五味子酸(12-β-Aceto xy-coccinic acid)、12-β-羟基黑红南五味子酸(12-Hydroxy-coccinic acid)、12α-乙酰基黑红南五味子酸(12α-Acetoxy-Coccinic acid)、12α-羟基黑红南五味子酸(12α-Hydroxycoccinic acid)[8]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科大学博士(陈道峰)学位论文——中药鸡血藤类生药学研究,1991.5。
[2] 中草药,1989;20(2):5。
[3] 中草药,1989;20(2):2。
[4] 中草药,1990;21(9):5。
[5] Phytochemistry,1973;12(2):474。
[6] 中药研究文献摘要.科学出版社,1963:364。
[7] Phytochemistry,1991;30(11);3703。
[8] Planta Medica,1989;55:297;300;548。

本文标签:鸡血藤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上一篇:西瓜
下一篇:细辐射枝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