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应又改造了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建立了高度关联和深刻认同。
2023-02-05
更新时间:2023-02-07 09:56:13作者:百科知识库
1、成语和而不同源于《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和而不同,性有盐梅之德,磨而不磷,同怀金石之坚。见宋·苏辙《除冯京彦德军节度使制》。
3、欧洲留学生Denny听鸿熙说:用成语“和而不同”造句是件很枯燥的事。
4、彼既人而无礼,此亦和而不同。见《旧五代史·世袭列传》。
5、己耳所闻他人之言,无论怨言忿语,叱喝詈骂,均可恭顺自然,逆来而受之,脸上无一丝愤恨之色,让自己温顺处于下势,以此来化解矛盾,缓和冲突,化干戈为玉帛,以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
6、“和而不同”用人思想的实施与否,直接关涉到一个国家发展的水平。
7、尽管文化的统一是一体化追求的最终目标,但是从本质上来说,深层次的欧洲文化融合依旧是和而不同的。
8、中华民族在对外交往中,崇尚亲仁善邻,主张和而不同,追求普遍和谐。
9、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和为贵、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中华民族是崇尚和平的民族,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和谐”、“和合”,讲求“和而不同”、“兼容并蓄”。
11、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的文化逻辑应当是“和而不同”。
12、未来的中国文化应是各种文化的“和而不同”、“多元一体”。
13、用“和而不同”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仅有利于我们善待友邦,也有利于国际社会化解矛盾。
14、从伦理学层面看,中庸,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方面,追求“和而不同”的中和境界;
15、第二个方面,要表现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比如中国文化里的和而不同、中庸之道等等。
16、“和而不同”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命题之一,千百年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其思想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17、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教育思想的主要精髓是“天人合一”“、整体和谐”、“和而不同”的思想。
18、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的“和而不同”思想影响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也影响着中华传统武术文化。
19、“和而不同”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同时,它也是比较有特色的用人思想。
20、“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被界定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四项。
21、其中,关于“天人合一”、“和而不同”、“贵和尚中”等思想和理念,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22、这一交融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塔城当地特点的“和而不同”的文化场域。
23、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文化逻辑应当是“和而不同”。
24、它们类型、模式化以及和而不同的叙事风格有着其特有的规律。
25、“和而不同”就是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既能容纳不同的文明存在,又能保留自己的优秀文明传统。
26、他认为,要做到文化自觉,一是对自己的文化要有“自知之明”,二是在处理不同民族文化的关系问题时要树立“和而不同”的文化观。
27、“和而不同”、“亲仁善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就是文明和文化多样性中的统一性。
28、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
29、针对专家和学者们提及中欧间存在的各种异同,温家宝说,中国古代哲学提倡和而不同。
30、我们所倡导的和谐世界,是和而不同的世界;我们承认亚洲和整个世界的多元性,承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利益的差异性,主张在多样性中和谐共处、在差异性中求同存异。
31、在中华文明中,早就有“和为贵”、“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伟大思想。
32、大学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社会组织,应该坚守“和而不同”的文化自觉精神,用“和合”文化思想指导大学制度的构建。
33、修辞的言语活动的本质特征是“和而不同”,即用不同的但可能是认为更为恰当的言语表达式表示大体相同的意思。
34、办学理念:学生中心、求是崇真、和而不同、止于至善。
35、俊悟正专心地在默记高在去西塘陪弄的路途中,毋叔叔给冉冉和他的同学讲了“和而不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