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高三》读后感6篇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7 09:53:42作者:百科知识库

《高三》读后感6篇800字

本文含读《高三》有感、庞贝的哀伤(783字)、“爱心永驻”三幕剧(785字)、假如没有毛泽东(788字)、先伏己,后服人(789字)、《暖春》的暗角(798字)、有一种爱叫做“孝”(799字)等800字左右的优秀读后感6篇,供您参阅。

庞贝的哀伤_783字

那是一座灰红色的城市,那时候的人们用整个身体活着。他们热情而又奔放,享受着地中海午后的阳光,流连于热闹非凡的街市,去不起眼的酒吧抿一小口美酒,亦或去角斗场欣赏角斗士们的威猛身姿。那里叫庞贝,生活着庞贝人。2000多年前的它盛极一时,富庶不让罗马,是那不勒斯最璀璨的明星。安逸的生活,美丽的风光,然而完美的东西终究是不长久的,公元79年,安逸了世世代代的庞贝人迎来了他们的灭顶之灾,寂静的维苏威火山魔鬼般爆发了,大地在颤抖,火山灰湮没了庞贝的碧海蓝天,难闻的硫磺遮住了百花的芳香,炽灼的岩浆铺天盖地的涌向庞贝,18个小时,让这个城市从此消失,人们的哭喊声,尖叫声,祷告声都无济于事,他们心中无所不能的神圣上帝在那一刻抛弃了他们。庞贝是那不勒斯的骄傲,因为它曾有的骄傲,也是那不勒斯心头的伤痛,因为它的文明以及其惨烈的方式落幕。如同中国沉睡千年的秦兵马俑一样,偶然的机遇让这个沉于地下1600年的城市再次出现在世人眼前,古老的街道还是维持着1600年前的旧貌,热闹而又繁华,若不是那一具具伤痕累累的遗体,谁又能想到这样美丽的城市竟遭此灭顶之灾,仿佛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被人遗弃了,庞贝哀伤了千年。重生般的破土而出令庞贝欣喜,熟知物是人非,时下的人怎么可与当年的庞贝人相比。到底是重生还是彻底的毁灭,当我们看到昔日华美的壁画石刻逐渐褪色残缺,古老的墙壁上凭空出现现代的符号,房屋垮塌,文物失窃,古老的庞贝正一点点涣散,倘若那火山是一刀毙命的大刀,那么如今庞贝便是受着凌迟之极苦,或许庞贝自己也在后悔,为何要重见天日。相比之下,中国的秦始皇陵要幸运的多,挖还是不挖,一番纠结下,人们按捺住自己的好奇心,为了更好的保护,他们封死了地宫。宁愿被好奇折磨也不愿让历史被自然被我们摧残,这才是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庞贝的哀伤,恐怕再也无法被驱散了。可怜的我们创造了庞贝,又亲手毁了它。

成语天真烂漫:天真烂漫[tiān zhēn làn màn],意指“天真烂漫”之“烂漫”,典源作“烂熳”。“烂熳”同“烂漫”。“天真烂漫”形容性情率真,毫不假饰。语本宋·龚开〈高马小儿图〉诗。[源]宋·龚开〈高马小儿图〉诗(据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引)华骢料肥九分臕,童子身长五尺饶。青丝鞚短金勒紧,春风去去人马骁。莫作寻常厮养看,沙陀义儿皆好汉。此儿此马俱可怜,马方三齿儿未冠。天真烂熳好容仪,楚楚衣装无不宜。岂比五陵年少辈,胭脂坡下斗轻肥。四海风尘虽已息,人材自少当爱惜。如此小儿如此马,它日应须万人敌。老夫出无驴可骑,乃有此马骑此儿。呼儿回头为小驻,停鞭听我新吟诗。儿不回头马行疾,老夫对之空啧啧。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五·张长史春草三帖跋》按长史以草圣得名,盖其天真烂漫,妙入神品,而非矩矱步武者。[典故]“天真烂漫”典源作“天真烂熳”。龚开,江苏淮阴人,为南宋著名画家。他最喜爱画鬼怪和锺馗,风格奇特,但可惜存世的作品极少。〈高马小儿图〉为其画作之一,此画描绘了一名沙陀族少年与一匹骏马,画中并赋有一诗,述载此画作产生之背景。其中四句“此儿此马俱可怜,马方三齿儿未冠。天真烂熳好容仪,楚楚衣装无不宜”,意思是说:画中骏马约才三岁,少年亦青涩未成年,他们的神态天真无邪,毫不矫饰,两者的组合惹人喜爱,似乎无论以什麽样光鲜整齐的衣着来装饰都将十分合适。後来“天真烂漫”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性情率真,毫不假饰。出现“天真烂漫”的书证如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五·张长史春草三帖跋》:“长史以草圣得名,盖其天真烂漫,妙入神品,而非矩矱步武者。”长史即张长史,指的是盛唐时著名书法家张旭,他极好喝酒,酒後形骸放浪,意气洒脱,放荡不羁。而其字又如其人,挥洒之间,笔势奇特奔逸、连绵回绕,故有“草圣”之称。岳珂评张旭之所以能为“草圣”,乃因其性格率真,不为传统规矩所拘束,故能创造出新的风格。

成语天真无邪:邪:不正当。心地善良纯洁,没有不正当的想法。如:顾笑言《正月十八吃元宵》:“小青年们听了,都放下碗筷,用潮乎乎的眼睛看着这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又如:于北蓓天真无邪的举动使我对那一夜的真实细节只留下模糊的记忆,却有一个刻骨铭心的温馨印象。——王朔《动物凶猛》

“爱心永驻”三幕剧_785字

最近的一次班会上,老师别出心裁地让我们看了一组关于“爱心”的三幕剧,并作了简要点评,还要求我们各自说出看后的感悟。

第一幕

地点:硝烟弥漫的战场。

时间:抗战时期

人物:排长与战士小吴

剧情:排长与小吴一直坚守着这块战略高地,敌人的火力仍然凶猛无比,很多战士都已光荣牺牲了。突然,一声呼啸,有颗炸弹从天而降,小吴却出人意料地扑向排长,用瘦弱的身体掩护他……结果让观众感到意外的是,原先趴着的地点被炸了个大坑,而他和排长安然无恙。

第二幕

地点:街巷

时间:漆黑的夜晚

人物:盲人与路人

剧情:盲人竟然提着一只灯笼在街巷中行走,一路人感到奇怪,便问盲人,盲人回答:我虽然看不见路,但我提着灯走,别人就能看见我,而不至于撞着我,同时他也能看清路面。

第三幕

地点:医院

人物:小汤姆和他的父母

剧情:小汤姆不幸得了绝症,他的父母悲痛欲绝,父母想替小汤姆完成他最后的愿望,就问他还想要什么。小汤姆出人意料地回答:“我想把我还健康的身体器官移植给需要的人。”父母对视良久,然后表示同意。因为他们知道小汤姆从小就充满了爱心,总是喜欢帮助别人,这与他们的教导有方和身体力行、树立榜样是分不开的。于是,小汤姆虽然将要离开他们,但他的器官在救助别人的同时,生命还在延续……

老师点评:其实,有时看似出人意料的事情也在情理之中,因为那些举动全都出自我们内心对爱的渴求和无私无畏的奉献爱心!

感悟:是呀!出自爱心的举动,看似意外,却在情理之中,在我们勇于献出爱心帮助他人渡过难关的同时,也使我们自己受益!换句话说,助人也是在助己!

蜜蜂在帮助花朵传粉的同时,也从中得到了酿造蜂蜜的原料;雨水在滋润植被的同时,也使自己摆脱乌云的束缚;我们在奉献爱心的同时,也使自己的心灵净化并从中得到快乐!

成语出人意料: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如:《南史·袁宪传》:“宪常招引诸生与之谈论新义,出人意表,同辈咸嗟服焉。”又如:才貌却相当,缘合未堪奇赏,出人意料,在那错联鸾凰。——明·无名氏《赠书记·奉诏团圆》

成语别出心裁:别:另外;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如:明·李贽《水浒全书发凡》:“今别出心裁,不依旧样,或特标于目外,或叠采于回中。”又如:只好别出心裁,鼓吹女人自杀。——鲁迅《坟·我之节烈观》

假如没有毛泽东_788字

最近数日一直在观看一部名为《延安颂》的电视连续剧,突发奇想似的对毛泽东产生由衷的敬仰。

记的很久以前就听爸爸对我说毛泽东具有扭转乾坤的能力。在那个懵懂的年代,无形无影之中毛泽东在我心中的形象已经占据了坚不可摧的地位。或许是当时信仰的盲目性所致。但随着对毛泽东认识的加深,我想这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敬仰所能概括的了得。虽然电视剧是演员代为演绎的,我想他所截取的也只是毛泽东军事生涯的一个片段,更加精彩绝伦的细节可能就没有演绎出来。但就这从这部电视剧中毛泽东的形象已表现的相得益彰、栩栩如生啦!领袖的高风亮节、和蔼可亲,让我们折服!领袖的战斗策略、治军方略,让我们佩服。领袖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更让我们臣服。我不止一次因为‘中国假如没有毛泽东将会怎么样?’而与别人争的面红耳赤。别人认为中国没有毛泽东还会有另外一个“毛泽东”。只是解放的时间会有所推迟。我则认为假如没有毛泽东,或许我们早已国破家亡啦!确切的来说广袤的中华大地应该是大和民族的殖民地啦!实在不敢想象假如没有毛泽东谁能担此重任!蒋介石!悬!我感觉至少不是中国共产党。因为假如没有毛泽东。假如没有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就如昙花一现断然没有成功的可能啦!也就没有接下来的四渡赤水河、巧度金沙江、飞夺卢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这些惊人的一幕幕啦!正是因为有毛泽东坚强正确的领导。才使国家的前途有了希望!

如果我们细细的品味毛泽东一生你就会发现他对战场前沿性的洞察相当透彻与敏锐!几乎可以说‘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更能审时度势。适时的进行战略调整,不断适应新的战场!这些都归结于他做为一个军事家的政治风貌!

我们也曾经学过不少毛泽东诗词都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诗词里热情洋溢。激情燃烧。处处跳动着革命必胜的音符!他谈笑间指点江山。诗人的狂放!大将的风范!领袖的作风!无一不彰显着他卓越的人格魅力!

成语审时度势:审:仔细研究;时:时局;度:估计;势:发展趋势。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如: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乡试遇水火灾》:“刘欲毕试以完大典,俱审时度势,切中事理。”又如:大凡士人出处,不可苟且,须审时度势,必可以得行其志,方可一出。(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八回)

成语高风亮节: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如: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又如:蓝先生不佩服世界史中的任何圣哲与伟人,因而也就不去摹仿他们的高风亮节。——老舍《四世同堂》二十三

先伏己,后服人_789字

一次偶然,我注意到南怀瑾先生的一本文集《心兵难防》,此书阐述为人处世、安顿身心的生命智慧。南怀瑾先生认为,“心兵”是“‘心、意、识’自讼的状态”,“在我们脑海里,随时都有矛盾乱流”,是“理性和情绪上的斗争”。

我对南怀瑾的思想与文笔颇为叹服,其文字不像西方哲学那样晦涩难懂,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相反是一种平淡,一种能沁入肺腑的平淡。这次读其《心兵难防》更是有了深深的触动,隐约感到了那坚守与改变中的秘密。

或许许多人都迷茫过。卢梭在其《论人类不平等起源》中谈到,“由于千百种不断产生的原因的影响,由于在获取许多知识的同时又接受了许多谬见,由于身体气质的变化和欲念的不断冲动,可以说,人的灵魂也是被弄得几乎认不出来了”,所以我们要承认,我们灵魂在改变,而且有些面目全非。那改变不好吗?也不见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变难适世界潮流之势,所以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但若随波逐流,只会失去自我。所以如何变是个很大的问题。

古时启蒙学堂读物千字文有这样一句“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这句话什么意思呢?简言概之:人性本纯洁,改变实难免,遂要仿圣贤,克欲弃杂念。古人很聪明,很早就认识到这点,随着社会改变是难免的,但是这种改变不是瞎改,而是要克念仿圣,也就是说要先伏己,让这种改变是可控的。你只有克制了杂念,真正控制了自我,才有能力大胆追求内心的自我需求,因为此时你所做的改变和追求都是可控的。若不能克念,则能力越大危害越大。

读完这本书后,我直接在扉页写道:先伏己,后服人。若不能伏己,谁人能服?若能伏己,谁人不服?所以王朝有轮回,圣人恒坐道。

一个人应当勇于追随内心自我,但你的内心应该是可控的,不能被杂念欲望所左右,否则没有资格以追随自我内心来解释自己非常的行为。苏格拉底曾说,一个能左右自己的人方能左右天下。我也套用一下,伏己之人方能服天下。

成语面目全非:非:不相似。样子完全不同了。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如: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举手则面目全非。”又如:它的厄运,是在好书被有权者用相似的本子来掉换,年深月久,弄得面目全非。——鲁迅《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

成语随波逐流:随波逐流[suí bō zhú liú],意指顺着水流而行。比喻人没有确定的方向和目标,只依从环境潮流行事。语本《史记·卷八四·屈原列传》。[源]《史记·卷八四·屈原列传》屈原至於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典故]“随波逐流”字面义是顺着水流而行,引申为人顺着环境潮流行事,最早的源头是屈原的〈渔父〉一文。屈原是战国时楚国大夫,後因受谗言被流放至江南,作〈渔父〉一篇以申己志。〈渔父〉使用设问的方式,假托一名江边渔父与屈原对话,用以表达他不愿同流合污的心声。文中写到屈原在被放逐後,披头散发,形容枯槁地在江边行走。有一位渔父看到他,问他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怎麽落得此地步?”屈原回答:“因为举世皆浊只有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不见容於朝廷,所以被放逐於此。”渔父便问:“自古以来,圣人都能随环境变化调整自己,既然举世皆混浊,何不淈其泥扬其波呢?”“淈”是扰乱而使其混浊之意,“淈其泥扬其波”就是要屈原随着大环境,跟着众人起舞,一起沉沦。《史记·卷八四·屈原列传》也收录这篇文章,同句话则载为“随其流而扬其波”,意思与原意相似。後来“随波逐流”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人没有确定的方向和目标,只依从环境潮流行事。

《暖春》的暗角_798字

在屏幕里充斥的温暖大结局的熏陶下,我想我们或多或少地淡忘了影片中至关重要的一笔。这倒笔记推波助澜般印刻出了小花心酸的早期命途,也成功地溺毙掉千万朵小花。

这一袭印迹多像林冲脸上那道丑恶的疤!它没有冷兵器式的锋利刺剑,也没有统治压迫的行文条例,它最强大的力量莫过于以点滴渗透的方式侵如人们的思想,随之在意识扎根的温暖巢穴中萌发,恣意蔓延。一如日本细菌战中的致命武器,一夜之间沾染人们的健康细胞;又恰似昂首出的黑云,时刻涂抹着大地的白净,洒下污浊的灰影。你怒火中烧,预备发起进攻是,轰击到的仅是它腐蚀的傀儡。不错,这暗角便是封建腐朽思想。

影片的开头即将其一丝不挂地呈现。当小花体力透支地瘫倒在木板上,前来看热闹的村民接踵而至。而村长口中“收养”一次的出现,立即催化着他们意识的色彩,新奇的眼光转而机警与局促不安。有的摇头扬长而去,抑或,为摆脱干系而辩护,怕的即是这天外不明物因来的不祥。

镜头一转,小花深入腹地的生活呢?那位婶娘容不下这一粒沙。她在每一个细节上以威吓的眼神鞭打小花,用那只有力的脚狠狠踩折珍宝似的纸风车,连哄带骗地一次次将花送向不幸的地方。哭啼啼闹哄哄的苦情戏撕扯着看台上观众的心。这苦果的根源便是婶娘怕村民笑话,笑她生不出娃儿。

我们见识到了这一道利是思想印迹的强大后坐力。它的盲目排外性,一声“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论调将人们束缚于内,哪里会设身处地的考虑这位陌生过客的痛楚遭遇?一句“可惜是个女娃儿”的残忍断定,伟人们的私心标榜上冠冕的理由,哪里能思量道女娃的优良德行?一番“欺负我生不出娃儿”的竭力争吵,暴露着思想的混沌,他们又哪里会为他人的苦累付出半点怜悯?

鲁迅先生说过:“喜剧是把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所以编剧者安排的结局强而有力地告知整个社会:那一番残酷践踏的恶行终将被纯净的人性美同化,那落后的封建暗角也终将被智慧思索的时代大轮打饭回巢,永不复出!

成语设身处地:设身处地[shè shēn chǔ dì],意指假想自己处在他人地位或情况中。语本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第二〇章》。[源]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第二〇章》《礼记·中庸》:“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巨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朱熹·集注:“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典故]在《礼记》的〈中庸〉篇中有一章是鲁哀公向孔子问政的记载,其中有一段孔子的答语是:“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这整段的意思是说:“凡是治理天下国家有九种经常不变的纲领,那就是:修养己身,尊重贤人,爱护亲人,礼敬大臣,体恤众臣,爱民如子,招徕百工,安抚远人,怀柔诸侯。”宋朝朱熹替“体群臣”的“体”所作的注解是:“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意思就是:设想自己处在他人的地位或情况中,来明察他们的内心。後来“设身处地”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假想自己处在他人地位或情况中。

成语推波助澜:澜:大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如:隋·王通《文中子·问易篇》:“真君建德之事,足推波助澜,纵风止燎尔。”又如:即或漏吞舟之鱼,而已暴鳃断鳍,颓然老矣,尚何能为推波助澜之事哉! ——严复《论世变之亟》

有一种爱叫做“孝”_799字

又到了开学的日子,又一次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聚精会神地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开学第一课》。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父母教会我”,分为“孝”、“礼”、“爱”三个篇章,其中“孝”这个主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节目以我们最喜爱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开篇,向我们讲述了“孝”字的由来:它的上部是一个不全的“老”字,下部是一个“子”字,表示老人需要子女支撑。“孝”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感恩和扶助。简短的镜头,生动地告诉了我们“孝”的含义。

第一位主讲嘉宾是郑渊洁。他向我们讲述了自己当年写童话的时候,父亲在半夜里起来默默为他的钢笔灌墨水的事。这件事使郑渊洁深受感动,他决心要办一本杂志,这就是《童话大王》。是父亲爱的力量鼓舞着郑渊洁,给了他创作的动力;而郑渊洁以自己的著作来回报父亲,这也是一份孝心。还有一位家庭并不富裕的工人,为了让年迈的父亲能在有生之年到祖国各地去旅游,自己改装了一辆摩托车,带着父亲游览了好几个省份,墙上贴了满满的一墙旅游留念照。

看了他们的故事,我深深感受到,孝敬父母是多么重要。小时候父母照顾我们,当我们渐渐长大,就应该学会照顾父母,孝敬父母。今年暑假,爸爸的头痛病犯了,妈妈正好外出旅游去了,家里只剩下我和爸爸。爸爸头痛得厉害的时候,一个劲地呕吐,我不怕脏不怕累,帮爸爸拿餐巾纸擦嘴,拿起脸盆把呕吐物倒掉并把脸盆洗干净。现在想想,我用实际行动来照顾爸爸,这就是《开学第一课》中所讲的“孝”吧。

世上的爱有千千万万种,但是,有一种爱我们可千万别忘了,那就是“孝”。不论是每天放学回家亲热地叫一声“爸爸妈妈,我回来了”,还是陪父母聊聊天,不论是给辛勤工作的父母递上一杯热水,还是帮爸爸妈妈做家务,都是“孝”的表现。“孝”是中国文化中的传统美德,也是落实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付出。让我们用自己的点滴行动,来回报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吧!

成语点点滴滴:一点一滴,形容数量非常少。如: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眼光四射,口中流出涎来,点点滴滴,滴在水内。”又如:学习要靠点点滴滴地积累。

成语聚精会神:会:集中。原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后形容精神高度集中。如: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又如:看校样时的聚精会神,就和在写作的时候一样,因为我的目的要使它没有一个错字。——邹韬奋《经历·一个小小的过街楼》

本文标签:读后感作文  高三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