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应又改造了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建立了高度关联和深刻认同。
2023-02-05
更新时间:2023-02-07 09:00:07作者:百科知识库
搜集整理了读《满江红》有感、满江红读后感(440字)、《满江红》读感(477字)等400字、500字、700字、800字、10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作文5篇,供您参阅。
我读过很多的读词,如《浣溪沙》《采桑子》《水调歌头》等等。可其中最让我受教育的是《满江红》这首词了。
记得上幼儿园时,我曾经为《满江红》编排的节目伴过舞,印象犹为深刻。那时,我虽然不知道它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但听见歌唱演员铿锵有力的声音,就觉得它很振奋人心,鼓舞士气。
读完了《满江红》,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头戴钢盔、身披铠甲的威武将军。他面对强敌入侵,内心充满了爱国激情。词中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表现的淋漓尽致,对“还我河山”有信心和决心。“架长车,踏破贺兰山身缺。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句话表达了岳飞愤怒的心情,更表达了英雄壮士之气,让人读完都热血沸腾。
在这首词中,我最喜欢的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句话,意思是让我们小时候不要浪费美好时光,要发奋读书,不然等到长出白发时都后悔了。
因此,我们要学习岳飞的壮志豪情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一定要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发奋读书,不要虚度年华,长大之后报效祖国,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成语精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如:《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又如: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十二回
成语不屈不挠:不屈不挠[bù qū bù náo],意指“不屈不挠”之“挠”,典源作“桡”。“桡”义同“挠”。“不屈不挠”指意志坚毅,不肯屈服。语本《荀子·法行》。[源]《荀子·法行》子贡问於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贵玉而贱珉者,何也?为夫玉之少而珉之多邪?”孔子曰:“恶!赐,是何言也?夫君子岂多而贱之,少而贵之哉!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桡,勇也;瑕适并见,情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辞也。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此之谓也。”《汉书·卷一〇〇·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不诎,遘闵既多,是用废黜。武阳殷勤,辅导副君,既忠且谋,飨兹旧勳。高武守正,因用济身。述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典故]先秦儒家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在《荀子》书中记载了一段孔子与门下弟子子贡的对话。子贡问:“为什麽君子重视玉而轻视珉呢?难道是因为玉少而珉多吗?”孔子答道:“欸!赐啊,这是什麽话呢!君子怎麽会因为数量多就轻视,数量少就看重呢?君子重视玉石,是因为玉石可拿来比拟君子的品德。玉石温润而有光泽,就好像仁;坚固而有文理,好比智;刚强不屈,就好像义;有棱角却不会割伤人,好比有德行的人;即使折断它也不会弯曲,就像勇;玉的瑕疵都显露於外,便是诚信;敲打玉石,声音清脆远扬,就像美好的言辞。所以即使珉有鲜艳的花纹,也比不上玉石的洁白明亮。这便是君子重视玉石的原因啊!”後来这里的“折而不桡”演变成“不屈不挠”这句成语,用来指意志坚毅不肯屈服。
河南省南阳市油田一中初一〔2〕班云鹏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阅读了宋朝著名爱国将领岳飞填写的《满江红》。这首词激情澎湃,充分展示了岳飞“精忠报国”的美好思想。
宋徽宗崇宁二年,就是公元1103年的农历二月十五日夜,在相州一家普通岳姓的农户中,岳飞诞生了。后来成为了宋朝著名的爱国将领。少年岳飞体力过人。未成年就拉得开300斤的弓箭,能引发1000斤左右的腰弩。未满20岁就有了一身高超武艺。20岁加入了北宋军队。32岁升到了节度使,和当时名将韩世忠、刘光世、张俊齐名。后来因战功卓着,成为了一代名将。但当代皇帝无能,听信秦桧禅言毒死了岳飞,宋朝也因此加速了灭亡。
我最喜欢《满江红》中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句话表达了岳飞的雄心壮志。他要收回大宋江山,但皇帝的昏庸,没能让他完成理想。
我很佩服岳飞,他有雄心壮志,他精忠报国。我要学习岳飞,将来我也要成一代名人,为祖国做更大的贡献!
云鹏同学平时非常喜欢阅读历史故事书。这篇文章就是该同学阅读了岳飞的故事后写成的。文章语言精炼,文字通顺,对历史人物特点的描写详略得当。
成语雄心壮志:伟大的理想,宏伟的志愿。如:宋·欧阳修《苏才翁挽诗》之二:“雄心壮志两峥嵘,谁谓中年志不成。”又如:英士年纪轻,阅历浅,又是新从外国回来,不知道这一切的景况,我想他那雄心壮志,终久要受打击的。——冰心《去国》
成语详略得当:详略:详细和简略;得当:适当,恰当。指应当详细和应当简略的地方都处理得很妥当。如:战国·赵·荀况《荀子·非相》:“略则举大,详则举小。”又如:写文章应该详略得当。
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豪杰壮怀激烈,为了国家出生入死,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激励了数代学子。而其中我最崇敬的人就宋朝爱国将领岳飞,尤其是他那首《满江红》,百读不厌。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让人深刻感受到到岳飞当年的深情豪迈和慷慨激昂,他为国杀敌的志向、视死如归的精神震憾我的灵魂。一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充分体现了岳飞乐观主义精神和重整乾坤的雄心壮志。“待从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表现了岳飞急于立功报国的宏愿和收复河山的信心和决心。
岳飞从小勤奋好学,练就一身好武艺,他上战场时,母亲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也是我崇敬他的根本所在。当皇上与大臣们议论投降时,岳飞坚持主张抗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联想到现在社会上许多人面对一些不良行为,比如看见小偷偷东西不敢阻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遇上出车祸的不去救人,故意绕道而行,等等。在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与古人的舍身为国的豪情壮志相比,我不禁为这些人的冷漠与自私叹息!
最后,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但他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精忠报国”业绩是不可磨灭的。每次我读这首脍炙人口、感人至深的《满江红》时,都心潮澎湃。现在是和平年代,没有激烈的战争需要我们上前线为国杀敌,我们就更应该珍惜和平幸福的生活,热爱祖国,克服学习上的不足,像岳飞那样坚持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决不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将来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成语英雄豪杰:指才能超众或勇武超群的人。如: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四十回:“如今秦王功盖天下,四海扬名,英雄豪杰,莫不归附。”又如:自古英雄豪杰,不经心志之拂乱,未必能奋发有为,故敌国外患之来,实磨砺英豪之一块试金石也。——蔡东藩《清史演义》第二回
成语心潮澎湃: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心里象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如:臧克家《得识郭老五十年》:“字里行间,有一种高亢的声音在呼喊,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撼人,有一种呼风唤雨的革命精神和雄壮气魄使得你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又如:这特大喜讯怎能不让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这几天,我阅读朗诵了宋朝抗金爱国名将——岳飞的宋词——《满江红》。作者用激情澎湃的豪言壮语多次赞美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慨和体现了一位爱国主义将领对事物的变迁有所预见,真是让我对诗词中的每一句话思绪万千,感慨万分。
如诗词中写到:“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意思是岳飞虚度半生,无业绩可夸耀,行军千里征程都有如月掩云中,或是八千里征程都在艰难、黑暗之中进行。这种字面诠释看似通顺,但不求得其内涵和旨意的联贯,意境也很平庸。试想“三十功名”看似自谦实则自负,一般写实性的“八千里路”怎可与之!而且岳飞十年征战,轮蹄如电,“八千里”不过零头小数罢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两句话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着上面表达出的壮烈胸怀,急切期望早日为国家收复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头,那悲伤都来不及了。这段词表现了一个爱国诗人的壮怀豪情,气吞云汉,千载后读之,还禀然有生气。
如诗词中又写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把全诗的中心突出来,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怀壮志,就因为靖康之耻,几句话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
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血”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英勇的信心和无畏的乐观精神。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以此收尾,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说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
这首《满江红》的词句,身受启发,它以气为胜,境界开阔,景象博大,气势恢弘的壮词鼓舞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人民。岳飞他那悲壮激昂的声音,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穿过时间的长廊,依然激励这无数中华儿女。
成语思绪万千:思绪:思想的头绪。万千:极多。指思想的头绪相当多,思虑复杂多端。如:南朝·陈·释洪偃《游故园》:“怅望伤游目,辛酸思绪乡。”又如:可是,此时此刻,母亲的情感是多么错综复杂,思绪万千呀!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十四章
成语豪言壮语:豪迈雄壮的言语。形容充满英雄气概的话。如:明·焦竑《玉堂丛语·一·文学·丘濬》:“(丘濬)即席联句,动辄数百言。豪言警语,如壮涛激浪,飞雪走雷,去触山而迸发。”又如:即使他的作品有革命乐观主义的豪言壮语,那么必有大气磅礴,感人极深,指出方向……的革命浪漫主义。——茅盾《老兵的希望》
令我感动的诗有很多,但最感动的就是岳飞写的《满江红》。
提起岳飞想到的便是精忠报国了,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岳母把岳飞叫到跟前,说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金将兀术率金军南侵,杜充率军弃开封南逃,岳飞无奈随之南下。,兀术继续南侵,留守的杜充不战而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金军得以渡过长江天险,很快就攻下临安、越州、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他先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四战四胜。”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又一年过去了,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金军被迫北撤。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七月,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兀术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岳飞奉命出兵反击。相继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大破金军精锐铁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乘胜进占朱先镇,距开封仅四十五里。兀术被迫退守开封,金军士气沮丧,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不敢出战。”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回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绍兴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术要求”必先杀岳飞,方可议和“。秦桧乃诬岳飞谋反,将其下狱。绍兴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是年岳飞仅三十九岁。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也同时被害。宁宗时,岳飞得以昭雪,被追封鄂王。”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诗词,虽留传极少,但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
成语怒发冲冠:怒发冲冠[nù fǎ chōng guān],意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形容盛怒的样子。◎语本《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源]《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驩,不可。於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於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於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於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史记·卷八六·刺客列传·荆轲》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庄子·盗跖》孔子下车而前,见谒者曰:“鲁人孔丘,闻将军高义,敬再拜谒者。”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曰:“此夫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非邪?为我告之:『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枝木之冠,带死牛之胁,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儌幸於封侯富贵者也。子之罪大极重,疾走归!不然,我将以子肝益昼餔之膳!』”[典故]头发直竖,把戴的帽子都顶了起来,这是古人用来形容极度愤怒的样子。古代成年人是要戴冠的。和“怒发冲冠”相关最有名的故事当属蔺相如“完璧归赵”了。战国时代,秦王想用十五座城池换取赵国的和氏璧。赵王因宦者令缪贤推荐,召见蔺相如,并且问他对这件事的看法。蔺相如不想使秦国有攻打赵国的藉口,主张送和氏璧到秦国去,并说:“君王如确定没有合适的人选,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真的给城,璧就留给秦国;不给,我会将和氏璧完好的送回赵国。”於是赵王派他带着和氏璧西行入秦国。到了秦国,蔺相如发觉秦王并不是真正想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於是在秦王欣赏和氏璧时,假意的说璧上有瑕疵要指给秦王看。等和氏璧回到他的手上,立刻後退了几步,倚柱而立,气得头发竖立,顶起帽子,说秦王既无意把城池偿还赵王,他只好把头、璧都在柱上撞碎。事实上,在《庄子·盗跖》篇中就已提到盗跖一听孔子来访,气得“发上指冠”,这和“怒发冲冠”的意思是一样的。《史记·卷八六·刺客列传·荆轲》中讲到燕太子丹在易水之边为荆轲送行,壮烈的场面让在场的人“发尽上指冠”,内心慷慨激昂到发尽直竖,意思也是相近的。《庄子》的典故虽较早,但是推究後来所用的“怒发冲冠”,当以蔺相如故事较为贴近。
成语完璧归赵:完璧归赵[wán bì guī zhào],意指蔺相如奉使秦国,交涉以和氏璧换取秦国十五城时,识破秦国的诡诈,用计使璧安然回到赵国。语本《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後用“完璧归赵”比喻物归原主。[源]《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驩,不可。於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於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於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 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 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 ,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 於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典故]战国时代,秦王想用十五座城池换取赵国的和氏璧。赵王因宦者令缪贤推荐,召见蔺相如,并且问他对这件事的看法。蔺相如不想使秦国有攻打赵国的藉口,主张送和氏璧到秦国去,完成与秦国十五座城池的交换。并说:“君王如确定没有合适的人选,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真的给城,璧就留给秦国;不给,我会将和氏璧完好的送回赵国。”於是赵王派他带着和氏璧西行入秦国。到了秦国,蔺相如发觉秦王并不是真正想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於是在秦王欣赏和氏璧时,假意的说璧上有瑕疵要指给秦王看。等和氏璧回到他的手上,立刻後退了几步,倚柱而立,气得头发竖立,顶起帽子,便以要击碎和氏璧来威胁秦王。秦王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他斋戒五天的要求。蔺相如就趁着五天的缓冲时间,暗中派人将和氏璧送回赵国。秦王发觉,已经来不及挽回,为了显示自己的度量大,只好放蔺相如回到赵国。“完璧归赵”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物归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