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应又改造了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建立了高度关联和深刻认同。
2023-02-05
更新时间:2023-02-07 07:07:48作者:百科知识库
文章有狼王梦读后感(169字)、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148字)、黄继光读后感(149字)、二、自我控制能力—自动自发(160字)、六、教师的外在形象(135字)、匆匆读后感(133字)、读《不懂就问》有感(149字)、小王子读后感(170字)等150字左右的一年级优秀读后感作文15篇,供您参阅。
读完《狼王梦》,有种人人皆有的感动。
文中的主人公紫岚为完成丈夫的遗愿,违背了狼族千百年的行为,不惜代价的把自己的亲生骨肉训练成“超狼”,它所幸存的四只小狼相继死去,最后她只得把希望全部寄托在自己的狼孙身上,在她生命的尾声,她为了让自己的狼孙不再受威胁,成为狼王,与天空中的金雕同归于尽。
不论是人,还是动物,感情都是无比硬的。
成语同归于尽:尽:完。一起死亡或一同毁灭。如:《列子·天瑞》:“天地终乎?与我偕终”卢重玄解:“大小虽殊,同归于尽耳。”又如:只图自己安逸,那管世事艰难,弄到后来,不是同归于尽吗?——清·姬文《市声》第十四回
圆明园是经过150年才建好的,里面收藏着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而在1860年却被英法联军抢劫一空后放火烧了,使我感受到了清朝的腐败和当时中国的弱小,也使我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中国强大了,我们才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才能受到其他国家的尊重。
成语奇珍异宝:珍异难得的宝物。如: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四》:“嗟呼,世不乏奇珍异宝,乏识者耳。”又如:卿既不受职,朕所有黄金白璧,奇珍异宝,惟卿所好。——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我在网上读了黄继光的英勇事迹只后十分感动,黄继光,1931年1月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1952年10月19日傍晚,志愿军发动了上甘岭反击战。突然,一颗子弹飞了出来。黄继光冲了过去,堵住了枪眼,黄继光瞬间倒下了,鲜血染红了地面。
我读了之后十分佩服黄继光的英雄气概,他的勇气至今另我难忘。
控制自我是情商的一个重要内容,没有自制力的人将一事无成。一个高情商的孩子,做事的动力来自于内部,具有很强的自觉性、主动性,懂得自动自发,自动做事,自动学习……,就算他的智商比别人低,但成绩也可以比别人好。高情商的人目光远大,决不会沉溺于短暂的利益中。我们追求自由,但不能放任自流。唯有自我控制,才会挥洒自如,卓越人生。
成语挥洒自如:挥:挥笔;酒:洒墨。形容画画、写字、作文,运笔能随心所欲。如:唐·李颀《赠张旭》:“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又如:家人送上一枝蘸满墨水的笔。珏斋提笔,在纸上挥洒自如的写了一百多字。——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
成语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如:唐·白居易《除夜寄微之》诗:“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又如:员乃投镜于地,痛哭曰:“一事无成,双鬓已斑,天乎,天乎!”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
除了上述这些,能接受学生极其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学会宽容、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等等,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适应这个社会。
以上就是我的感悟,我会好好完善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相关教育工作。认真实习,尽自己最大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积极进取的舞蹈老师。
成语设身处地:设:设想。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如:《礼记·中庸》:“体群臣也。”朱熹注:“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又如:若非梦往神游,何谓设身处地?——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三《语求肖似》
成语梦往神游:在做梦中前往交游。形容迫切的思念。如: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之宾白第四:“言者,心之声也,欲代此一人立言,先宜代此一人立心,若非梦往神游,何谓设身处地?”又如:以这个角色自居,梦往神游,设身处地,再考其关目,试其声音,然后把最准确,最传神的台辞“直书”下来。——夏衍《也谈戏剧语言》
文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但不能平的!为什么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从这句话我感受到时间是有限的,不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无意义的事,不要虚度年华。
读完文章我想到了《明日歌》里的话: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成语虚度年华:虚:没有收获、成就。白白地度过年岁。如:《忆邓拓·邓拓与人民日报》:“他认为:古今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不虚度年华。”又如:年轻人不能虚度年华。
《不懂就问》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文章,名叫《不懂就问》,讲的是:孙中山小的时候读私塾,为了理解文章的意义,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的故事。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提问,不能不懂装懂。
我要向孙中山学习,做一个不懂就问的好学生。
2009年2月26日
成语不懂装懂:自己不懂却装作很精通的样子。如:王朔《我是你爸爸》:“我妈也比他强呵,起码不像她不懂装懂。我最恨不懂装懂像她那样的老师。”又如:他总喜欢不懂装懂,瞎指挥。
《小王子》这本书的作者是安托万·圣埃克苏佩里。这本书就像一幅甜美又忧伤的画,一切都蕴藏在星星、沙漠和清泉里,蕴藏在小王子银铃般的笑声里,他让孩子们相信所有的美好都存在,小王子和他的玫瑰、他的小羊永远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故事里活泼可爱的主人公、引人入胜的情节,以及让人感动的结局,都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一笔我非常喜欢这本书,你们喜欢么?
成语引人入胜:胜:胜境。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如: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着胜地。”又如:扇画小幅,苏州园林,格局很小,却总是那么引人入胜。——秦牧《虾趣》
贝多芬,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创作了许多辉煌的名作。但是,他的经历却是非常悲惨的。他的音乐天赋被发现后,他的父亲便用暴力来逼迫他学习音乐,在他心中留下了伤痕,但贝多芬没有因此沉沦,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他的音乐事业上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他很快就出名了,他沉醉在音乐事业中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南江中学 八(1)班 孙欣
这篇课文是我很感动,因为桑娜当面临自己到底是挨揍还是生活更加艰苦的两个选择时,她却不假思索的选择了生活更加艰苦,养育五个孩子。还有丈夫来了以后也是说要收养孩子,说明他们两个都是善良的人。还可以看出桑娜也是一个干净勤劳的人。
长大以后,我也要向他们一样,做一个又勤劳、又干净、又不怕困那的人。
成语不假思索:不假思索[bù jiǎ sī suǒ],意指假,借。“不假思索”指不经过思考探求,立即做出反应。语出宋·黄干〈复黄会卿书〉。[源]宋·黄干〈复黄会卿书〉(据《黄勉斋文集·卷四》引)一二年来,於《中庸》之旨,玩之殊有味。此乃子思子於其家学中备见本末源流,作为此书,尽发圣贤底蕴,虽非初学所能尽晓,而亦初学所不可不知。始之以戒惧谨独,次之以智仁勇之三德,终之以诚之一字。戒惧谨独,不待勉强,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闲,此意便在。初学岂可不以孜孜奉持?则天之所以予我者,便已浑然在此矣。然後加讲学力行之功,以尽其所谓智仁勇者,则理之浑然者,又灿然各有着落,而无毫厘之差矣。於是又进其所谓诚者,亦不过讲学力行,而实用其力焉,则天理流行无少闲断矣。[典故]宋人黄干在写给好友的一封回信中,提到他细读《中庸》一书的心得。大意是:《中庸》是子思子在家学中完全了解儒道的本末源流之後才写成的一本书,书中详尽阐发了圣贤之道的底细。全书从戒惧谨独(心怀警戒恐惧谨守慎独之道)讲起,接着谈到智仁勇三达德,最後以“诚”字作结。所谓“戒惧谨独”,既不必勉强费力,也不用思考探求,一念之间,立刻就能体会个中真意。初学的人果能勤奋懈地奉行把持,便得以完整保全上天赋与的本性。至於所谓“智仁勇”三德,以及“诚”之一字,只要加上讲学力行的功夫,也就不难融会贯通了。“不假思索”就是直接摘自信中的一个成语,用於表示不经过思考探求,立即做出反应。
成语融会贯通:融会贯通[róng huì guàn tōng],意指形容将各种相关的知识或事物加以融合、贯穿,进而获得全面通彻的领会。语出宋·朱熹〈答姜叔权书〉其一。[源]宋·朱熹〈答姜叔权书〉其一(据《朱子文集·卷五二》引)如邵子又谓“心者,性之郛郭”,乃为近之,但其语意未免太麤。须知心是身之主宰,而性是心之道理,乃无病耳。所谓“识察此心,乃致知之切近者”,此说是也。然亦须知,所谓“识心”,非徒欲识此之精灵知觉也,乃欲识此心之义理精微耳。欲识其义理之精微,则固当以穷尽天下之理为期,但至於久熟而贯通焉,则不待一一穷之,而天下之理固已无一毫不尽矣。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後能融会贯通,以至於此。今先立定限,以为不必尽穷於事事物物之间,而直欲侥幸於“三反知十”之效,吾恐其莽卤灭裂,而终不能有所发明也。[典故]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後世尊称为朱子或朱文公。朱熹治学以居敬穷理为主,为集宋代理学大成者。“理”是朱熹学说的核心,在《朱子语类·卷一·理气上·太极天地》中,朱熹认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由理生出阴阳万物。但是人不是生而了解理,为了穷究此天地之理,朱熹提出“格物致知”,即透过对事物的研究观察,才能获得“理”,读书正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当时有人认为朱熹的治学方法太过繁琐,且天地之理何其庞杂,怎麽可能完全穷尽?於是他们认为应该摆脱这些繁琐的知识,将一切的法则与行为视为心性的呈现。朱熹对此提出不同的看法,他在〈答姜叔权书〉一文中说到:认为一个学者必须先有紮实的学术基础後,才能够举出一例就通晓其他各事,并且将所学到的知识加以融合、贯穿,最後获得全面的领会。如果没有打好学问的基础,只一味地思考,就希望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通常都会流於空想而不切实际。後来原文中的“融会贯通”演变为成语,用来形容将各种知识或事物加以融合、贯穿,进而获得全面通彻的领会。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嘘——,别吵醒树袋熊》。从中我知道了,树袋熊又叫考拉、克拉熊,它是澳大利亚的国宝。它喜欢待在树上,喜欢吃桉树叶,还喜欢睡觉,它每天要睡二十个小时以上。我还知道了,小树袋熊断奶的时候要吃妈妈拉的便便,因为妈妈的便便非常有营养,便便里有细菌,这种细菌可以帮小树袋熊分解桉树叶里的毒素。今天我又学到了很多知识。
我学了一篇课文《画杨桃》,留下了一个终身难忘的印象:他从自己的角度观察到的杨桃是五角星型,他如实的画出来,同学们嘲笑他,老师观察后,对他实事求是的态度,给予肯定。
通过这篇课文,我深深地理解到:做事要认认真真,实事求是,不要想当然。妈妈告诉我:做人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客观的对待每一件事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成语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如:《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又如:总结经验要实事求是,不可弄虚做假。
成语踏踏实实:非常实际,一点也不浮躁。指不做出某种炫耀的显示的行为。如:邓小平《关于国防工业企业的整顿》:“这个问题不是说一句话就可以解决的,要做许多踏踏实实的工作。”又如:他办事一向都很踏踏实实。
孙悟空神通广大,有火眼金睛,猪八戒就知道吃,沙生生性多疑,唐三藏心地善良,妖怪诡计多端,想尽一切办法吃唐僧的肉,妖怪变成了人的模样唐僧看不出来,但是孙悟空有火眼金睛能看出来,孙悟空把妖怪打死了,唐僧以为孙悟空打死的是人,于是将他赶走,唐僧要被吃的时候,孙悟空又来了,就这样他们就取来了真经。
成语火眼金睛: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锐利,能够识别真伪。如:元·杨景贤《西游记杂剧》第三本第九出:“这厮瞒神唬鬼,铜筋铁骨,火眼金睛。”又如: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炒红了,弄做个老害眼病,故唤作火眼金睛。——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回
成语神通广大:神通广大[shén tōng guǎng dà],意指神通,原为佛教用语,指能清楚明白直接看见,知道一切远时、远地各种情况的一种神秘智力。“神通广大”则指广大之神力。语或本《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二·维摩诘经讲经文》。後用“神通广大”形容人的本领、手段高明巧妙。[源]《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二·维摩诘经讲经文》於是庵园会上,敕唤文殊:“劳君暂起於花台,听我今朝敕命。吾为维摩大士,染病毗耶,金粟上人,见眠方丈。……汝今与吾为使,亲往毗耶,诘病本之因由,陈金僊之恳意。……文殊受佛告敕,起立花台,整百宝之头冠,动八珍之璎珞。香风飒飒,摇玉佩以珊珊;瑞色氤氲,惹珠衣而沥沥。适蒙慈悲圣主,会上宣扬;大觉牟尼,筵中告语。千般赞叹,何以胜当,百种谈论,实斯悚惕。世尊遣教为使,往问维摩,彼上之人,难为酬对。况文殊虽居菩萨之位,理未通和,於佛会之中,言出非众。世尊敕交为使,不敢推辞。衔佛命而多恐不任,仗圣力而必应去得。伏以维摩居士,具四般之才辩,告以难偕;现广大之神通,卤莽不易。深达实相,善契诸佛之心;无滞词峰,法式菩萨之语。总持秘密,无不通和,上中下类之音,悉皆尽会。今我若自往问,实愧不任,须仗圣威,然乃去得。由是文殊受敕,大众忻然。庵园草草尽商量,随从文殊过丈室。[典故]“神通广大”之“神通”原为佛教用语,指一种特殊的神秘智力。变化莫测谓之“神”,无拘无碍谓之“通”,合“神通”二字即为莫测高深,又可为所欲为,了无滞碍的神力。在《敦煌变文集》收录的〈维摩诘经讲经文〉中便有“广大之神通”一语。维摩诘为胡语的音译,意译则为“净名”、“无垢称”,也就是洁净、无污染的意思。维摩诘居士是在家修行者,好以“示疾”方式传道,也就是显现病貌,借机教化前来问疾的众生。经文记载,有一次维摩诘病了,佛陀欲派遣弟子前去问候,众弟子知道前去探病不免会有一番佛法上的论辩,也知道维摩诘神通机智、辩才无碍,自己一定毫无招架之力,所以舍利佛、迦叶等五百弟子,竟无一人愿意接受这个任务。佛陀於是询问文殊菩萨,文殊谦称纵然知道维摩诘居士“具四般之才辩”、“现广大之神通”,但“世尊敕交为使,不敢推辞”。意思是说:我知道维摩诘居士具四无碍辩,可以圆融无滞、智慧无碍地论说佛法,更有着莫测高深、广大神通的神秘智力,但既然佛陀世尊托付予我,我还是应该顺承意旨,前去探问。事实上这是文殊菩萨的自谦之语,他的智慧不在维摩诘下,所以大家预期两人间的对谈将是十分精采,便纷纷请求随行。於是文殊菩萨领了一大批人,浩浩荡荡地前去探病。两人见面後也果然互斗机锋,展示了一场精采的论辩。“神通广大”这句成语,或即由“广大之神通”一语演变而出,但後来不专为佛教用语,泛用於形容人的本领、手段高明巧妙。
就在前几天,老师为我们借了一本书——《草房子》,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文学作家曹文轩,他写的书都非常有名。草房子就是其中一本。
刚开始,我觉得这本书,很不好看,但是,我越往后越看越精彩:秃头的陆鹤......害羞的纸月......有“美人”称号的白雀小姐......种种人物的命运我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
我要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成语迫不及待:迫不及待[pò bù jí dài],意指情况急迫,不能再等。语或出明·王夫之《读通监论·卷二四·唐德宗》。後亦用“迫不及待”形容心情急切,不愿等待。[源] 明·王夫之《读通监论·卷二四·唐德宗》德宗不许李惟岳之嗣位而乱起。延及数年,身几危,国几亡,天下鼎沸,是岂可谓德宗之宜听其嗣?使假我之爵位,据我之土地甲兵,以抗我哉?而不许之,则又兵连祸结而不解。论者至此,而议已穷,谓不先其本,而急图其末是已。顾处此迫不及待之势,许不许两言而判。徒追咎於既往,而无以应仓卒,是亦尘羹土饭之言耳。[典故]“迫不及待”是指情况相当紧急,不能再等待,可能出自明代文人王夫之的《读通监论》。《读通监论》是王夫之读了《资治通监》这本书所写的心得,其中第二十四卷里是抒发对唐德宗这段历史的感想。《资治通监》里记载,唐朝由於在各处边境设立节度使,让他们领兵镇边,导致各节度使独揽区域里的军政大权,雄霸一方,与中央对抗,至中叶以後渐成祸患。唐德宗时,成德节度使李宝臣过世,他的儿子李惟岳想要继承父亲的职位。因德宗想削弱节度使的势力,便不答应。有大臣向他上谏说:“李惟岳现已掌握父亲的势力了,如果不正式任命他接任,必定会作乱。”德宗听了说:“这些叛贼原来根本没有本钱作乱,都是假我的名号,占我的土地,聚众为害。如果一直照着他们的意思,将来不是会更乱吗?李惟岳是一定会作乱的,任不任命都一样。”仍然坚持不允许。後来李惟岳果真集结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等起兵叛乱。虽然不久後,这场乱事就被其他节度使平定,但之後又有不少节度使叛乱,使得国家好几年兵连祸结,动荡不安。王夫之认为一般人在看这段历史时,都认为德宗这种作法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源,但他却觉得并无不妥。允许李惟岳嗣位或不允许,只是两句不同的话而已,评论者只归咎德宗之不许,却没办法提应急的好法子,也只是饭後无稽之谈罢了。王夫之在书中用“迫不及待”形容当时藩镇势力已经相当庞大,不容等待从根本去解决的情形。後来“迫不及待”可能就是出自此处,用来形容情况急迫,不能再等。用於人则是形容心情急切,不愿等待。如:《孽海花·第二七回》:“战局日危,迟留一日,即多一日损失,中堂也迫不及待,已定明日请训後,即便启行。”
成语无稽之谈:无稽: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如:《尚书·大禹漠》:“无稽之言勿听。”又如:既无其说,是为无稽之谈。——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七回
鲁迅高度真实地描绘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面貌,为阿Q这一典型人物提供了典型环境。尤其是,鲁迅深刻反映出辛亥革命党人在进行革命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意识到农民的革命要求和力量,没有去启发和发动他们,终于被封建势力篡夺了胜利果实,而没有发生真正的变革。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阿Q最终被所谓革命政府诬指为抢匪,被绑上法场,结束了悲惨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