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高一读书笔记8篇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7 04:12:35作者:百科知识库

高一读书笔记8篇800字

文章包含《廉洁教育读本》读后感(822字)、小兵张嘎电影读后感(790字)、枕着书香入梦(784字)、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学会吃苦(811字)、超越全书读后感(798字)、《贝多芬传》读后感(843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820字)、《草房子》读后感(822字)等800字左右的高一读书笔记8篇,供您参阅。

《廉洁教育读本》读后感_800字

文/林楚涵

前几天,我细细品读了《廉洁教育读本》这本书,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书中用经典名言、漫画、童谣等多种形式,把原本对于小学生而言,较难理解的“廉洁”概念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让我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品人物

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严守纪律,两袖清风的孔繁森,勤奋治学的司马光,公正廉洁的包拯……而在这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里,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我们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周总理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作为一个总理,他的质朴节俭风范令人感动。周总理在1963年出访亚欧14国,到了开罗,他换下缝补多次的衬衣,随行工作人员请我驻埃及使馆同志帮忙清洗时,叮嘱洗时不要用力,以免搓破。大使夫人看后,感动得边洗边流泪。他穿用了几十年破旧的睡衣、皮凉鞋和手表等,都作为珍贵文物,存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悟道理

合上书本那一刻,我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周总理身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尚且穿着缝补多次的衣服。而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更应该懂得不图享乐,以俭励志。

可现实呢?却恰恰相反,我们现在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学生们的零用钱多,花起钱来心安理得,为所欲为。你看看放学后学校前面的各个食杂店前,都挤满了学生,买零食、买玩具。零食有的吃几口,觉得不好吃就扔掉,玩具玩没几天,新鲜劲一过就扔在角落里;有的同学穿的衣服鞋袜不但要新的,还要是时尚的、品牌的,还要手表、手机、电脑……小小年纪就养成了追求享受、铺张浪费的不良品质。

反省我自己,书包用旧了就不想要了,让妈妈给我买新的;还缠着爸爸给我买一把手机专门用来做英语作业……想想真是惭愧,我以后也要改掉这些坏毛病,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是祖国的接班人,更要继承这种优良传统,不图享乐、以俭励志、锐意进取,让廉洁永驻心间,做一名新时代的好少年。

成语心潮澎湃: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心里象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如:臧克家《得识郭老五十年》:“字里行间,有一种高亢的声音在呼喊,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撼人,有一种呼风唤雨的革命精神和雄壮气魄使得你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又如:这特大喜讯怎能不让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成语呼风唤雨:呼风唤雨[hū fēng huàn yǔ],意指有召唤风雨的法力。语或出宋·孙觌〈罨画谿行〉诗四首之一。後亦用“呼风唤雨”来比喻人神通广大、影响力深远。[源] 宋·孙觌〈罨画谿行〉诗四首之一(据《宋诗钞·鸿庆集钞》引)老牯浮鼻水中归,彩雉应媒桑下飞。萝茑冥冥山四起,数家鸡犬烟树里。一支新渌涨晴沟,杨柳中间击小舟。罨画谿头乌鸟乐,呼风唤雨不能休。[典故]风雨的出现本来是自然界的现象,要是有人能“呼风唤雨”,要风雨就有风雨,那就得具有法力了。这句成语出现较早的文献,可以在宋代诗人孙觌的〈罨画谿行〉诗看到。孙氏这首诗写罨画谿的自然风貌自然风貌,用文字勾勒出一幅江南春天的彩色画。而其中这一首,诗人用江南随处可见的池塘、小溪为背景,在溪水淙淙中牯牛溪中戏水,雉鸟林中穿梭,杨柳垂条,鸡犬声相闻,充分描绘出江南水乡泽国恬淡悠闲的农村自然风光,也让生活其中的农家显现与世无争的清淡幽静。这首诗中的“罨画谿头乌鸟乐,呼风唤雨不能休”更是将江南地区山雨欲来,乌鸟嬉春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乌鸟彷佛有将风雨召唤来去的神通本领。“呼风唤雨”要具法力,所以在戏曲小说中常用来描述法术高明,後来“呼风唤雨”也被用来比喻人神通广大、影响力深远。

小兵张嘎电影读后感_800字

前几天,学校给我们放了电影《小兵张嘎》。这部影片讲的是,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嗄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人抓走了。为了替奶奶报仇,救出老钟叔,嘎子经历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的故事。

嘎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影片中的嘎子是多么可爱呀!“嘎”气十足!在路上,他误把罗金保当汉汗,虽然闹出了笑话,但是也显示了他的执着。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的一枝手枪,偷偷把枪藏进老鸹窝里,没有上缴。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鸹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交公,队长则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嘎子心满意足,便将自己珍爱的木制小手枪送给了好朋友胖墩。这个片段显示他的机智和果断。

嘎子又是多么机智勇敢啊!他和胖墩、乐乐等结成了儿童团,他们与日本人斗勇。为了给奶奶报仇,嘎子偷偷溜进鬼子司令部,看见日本人要骑摩托车走,他就找来两个钉子,将摩托车的轮胎给放了气,又将两个钉子放进鬼子的车里,那几个日本人没注意,在钉子上疼的“哇哇”大叫,车子没开多远就翻了。看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嘎子真勇敢!

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是“张嘎勇追鬼子”的片段。一次,嘎子哥在参加八路打鬼子时发现一个跑了,他连忙追赶。小嘎子飞得一下蹿出去,抓住了鬼子,同学们都以为轻而易举地抓住了,但没想到,敌人把小嘎子的脖子夹住,小嘎子无奈,只好自卫——咬。喝!这下鬼子可嚣张不了喽。于是,鬼子被迫押进军营。

我喜欢小嘎子不怕危险给死去的奶奶报仇的精神!为国而奉献的品质!聪明、勇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嘎子接受了磨练和洗礼,长成了坚强的小战士。

看完这部电影,使我明白了“少年强则国强”的道理,我们要学习嘎子的爱国热情、学习他坚强不屈,英勇顽强的精神,我应该改掉身上的坏毛病,发奋学习,像嘎子那样,不畏困难,时刻把祖国放在心中!

成语战火纷飞:形容战斗频仍、激烈。如:浩然《艳阳天》第一二一章:“经过了这场灾祸的考验,好像当年跟着担架队闯了一趟战火纷飞的疆场回来。”又如:这种友谊来自战火纷飞的年代。——李国文《月食》

成语英勇顽强:勇敢出众,强硬不屈。如:毛泽东《论持久战》:“则是在他们面前表示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不可屈服的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力,这就是给以歼灭战的打击。”又如:王朔《给我顶住》:“你还得机智灵活,英勇顽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枕着书香入梦_800字

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的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我品着一篇《星星变奏曲》,让那星星闪耀着我的人生。

夹竹桃开得十分红焰,屋檐上不知何时落下一片枯叶。我俯身请捡起那片落叶,捧在手心仔细端倪着。慢慢地我走进屋,把它夹入书案上的那一本,《朝花夕拾》。这片枯叶走进了生命的历程,沃土本该是它的归宿,而这个家伙呢?或许是好奇心太强吧!想要独自闯荡那外面的世界希望能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真是一个叛逆的家伙!读了《鲁滨孙漂流记》之后,我明白了那并不是一种浅意的叛逆,而是一种实际突破!生命中,我们往往是最需要这种勇于实践的精神。

课堂上,我们思索万千,明明解得正确答案,却又不敢展示。为何不搏一把,来展现自己的魅力呢?何必要碌碌终生呢?鲁滨孙曾经也是那么的平凡,但是他在犹豫万千中,最终做了出海这一决定,从而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虽然在这一过程中,他遇到的困难不尽其数,甚至多次险些丧命,但万千的磨砺使他获得了不同层次的成功。诠释了不同方面的意义。于是,每当我犹豫万千的时候,我便会果断的下定结果,因为我知道机不可失!

重生的力量是震撼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明白,困难并不可怕,关键就在于毅力。保罗是一名战士,但是不幸的命运使他瘫痪,在这种窘迫的情况下,他创造了奇迹,以追求光明的方式,诠释着重生的力量。困难有何可惧?只有心怀光明,一切都可迎刃而解。于是,我开始学会勇敢面对。

灿烂的《金色花》绽放在那不知所在的前方。是什么?让我感到如此温暖而不忍离开?是它《爱的教育》让我领悟。是爱如此温暖!是爱如此没有距离!我开始洞察着一切,才发现生活往往比现实中还要美好,浓浓的师生情,真挚的友谊,伟大的父母爱。人生也因此变得多姿多彩。

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的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我合上那一篇《星星变奏曲》,让那颗星星在心中闪烁。

成语机不可失:机:机会;时:时机。好的时机不可放过,失掉了不会再来。如:五代·安重荣《上石敬瑭表》:“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又如:机不可失,这正是革命力量重新振兴之时。——耿可员《孙中山与宋庆龄》第五场

成语迎刃而解:迎刃而解[yíng rèn ér jiě],意指迎着刀刃的竹子,会顺着刀势裂开。比喻战事进展顺利。语出《晋书·卷三四·杜预列传》。後用“迎刃而解”形容相连的事物很容易分解,亦用来比喻事情很容易处理。[源]《晋书·卷三四·杜预列传》王濬先列上得孙歆头,预後生送歆,洛中以为大笑。时众军会议,或曰:“百年之寇,未可尽克。今向暑,水潦方降,疾疫将起,宜俟来冬,更为大举。”预曰:“昔乐毅藉济西一战以并强齐 ,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 ,数节之後,皆迎刃而解,无复着手处也。”遂指授 群帅,径造 秣陵。所过城邑,莫不束手。议者乃以书谢之。[典故]杜预是西晋时的著名大将,他的学识渊博,时人称为“杜武库”。据《晋书·卷三四·杜预列传》载:蜀汉灭亡之後,孙吴偏安江东。於是晋武帝派杜预为“镇南大将军”,统军攻打东吴。战事进展得很顺利,短短数日就攻占吴国许多城池,吴军都督孙歆等人被俘。杜预想要趁胜追击,但有官员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吴国立国已久,一下子很难攻下;而且南方正是雨季,容易河水泛滥,行军不易;加上天气炎热,疫病容易流行。不如暂停进攻,等到冬天再说。但杜预举出当年乐毅的济西之战为例,认为“我军现在士气旺盛,如果趁机伐吴,就像用刀劈开竹子一样,只要劈开前面几节,下面也会顺着刀势轻易地劈开了”。晋武帝接纳了杜预的建议,继续进攻吴国,果然节节顺利,很快地灭了吴国。後来“迎刃而解”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战事进展顺利。亦用来比喻事情很容易解决。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学会吃苦_800字

初二读后感:送东阳马生序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是老师和父母经常告诫我们的话。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里,都要懂得吃苦。当我学会了《送东阳马生序》后,我懂得了吃苦的重要性。

作者宋廉因为家里穷,只能借别人家的书读,为了按约定的期限还给人家,他不顾严寒来抄书。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以前买过的书因为自己懒,到现在都没翻开看一眼。在学习中,读书中,都没吃多少苦,跟作者比起来,都不如他一天吃的苦多。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看到这里,我又一次震惊,他为了和当地的前辈请教,跑到了几百里外,而我呢,每次上完课,课间就和同学打闹,课上听懂的没听到懂的全部放进了书包里,除了数学上的东西,偶尔会去问一下老师,其他的科目比如说物理,有一节目内容自从上完了一直没有搞懂,最后是不断地做题中自己摸索出来的。对学习没有积极性,没有热情,没有吃苦,是导致我学习成绩一直提不上来的重要原因。

放学后,作业,依然是带给我很多的问题,因为自己做的很慢,作业常常写在11点多,有时候想写完后就看看书吧,但每次不一能如愿。宋廉心里最快乐的时候就是读书的时候,但是我连这样的时间都没有。在班里,我知道了有些人每天很快就写完了作业,原因是当老师上完课留了作业后,下课就会立马去写,有时候中午都会把作业拿回去写,我也试过这样做,但是每次都是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写完,只吃了一点苦就不能再吃了。

学完了课文,我也自我反省了一下,我最主要的原因就不懂得吃苦,不原意吃苦,但我现在明白了,不吃苦意味着你永远无法进步,每次的成功,背后都是无数辛苦灌溉的,现在,我做不到像宋廉那样吃苦,但我会比以前更加苦,来战胜一个一个困难。我会好好利用时间让自己的知识充足起来,自己不懂的知识积极去问老师,作业也要用心完成。我要让“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不是用来鼓励我的,是要用业赞扬我的。

成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方:始;人上人:指才能出众的人。吃得千辛万苦,才能获取功名富贵,成为别人敬重的人。如: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这才合了俗语说的一句话,叫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又如:高阳《胡雪岩全传·萧瑟洋场》:“瑞香,你总要记牢,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成语身在福中不知福:生活在幸福之中,并不感到幸福。也形容对优裕的生活不满足。如: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这么好的孩子,还要罚!要是没有他,你又不知道该怎么样了。——老舍《四世同堂》九十三

超越全书读后感_800字

今天我来向大家推荐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超越全书》。本书是刘墉先生给儿子的116封信与儿子的回信,这116封信每封信都包含着刘墉先生的真情实感,让你读起来就像是父母在给予你谆谆教诲似的。

书中那语重心长的叮咛给我的感觉,使我浮想联翩的构思出了这样一个画面:日夜中,灯影间,刘墉在一盏灯下,握着笔,斟字酌句的一封一封的为儿子写着信件。以免担忧儿子的心情,以免又唯恐自己的教诲少了些……

书中我最喜欢读的便是《时间与金钱》这篇文章了,这篇文章主要告诉了我们:时间就像金钱一样,只会给会使用它的人带来惊讶、好处,相反,不会使用它的人,只会是失败、无聊、追悔。文章开头,刘轩问过一个问题后,刘墉先生便开始了他娓娓道来的教诲与见解。

“同样,会用时间的人。懂得安排时间,按照事情的缓急来支取,到头来,不但完成了他要做的,而且能够留下多余的时间。至于不会用的人,则东摸摸、西磨磨,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浪费的比利用得多,犹豫的比决断的多,时间永远不够用,事情永远做不成。”这是《时间与金钱》中的一段话。

《时间与金钱》这篇文章就是在告诉我们怎样使用时间,应该“按照事情的缓急来支取”,我们应该分清什么事情是重要的,应该放在什么样的时间段来解决,同样也应该能辨认什么样的事情应该是放在以后来解决的。

刘墉先生在文章结尾总结、告诉了我们四点掌握时间的原则,一是“决定事情缓急、轻重,以优先顺序来安排时间”,我们应该在做事前细致的考虑一下每件事情的优先性;二是大时间做大事情,不能把它拆开使用,这样就会保证我们在做事情时会有充足的时间;三是争取将小时间化成大时间,化零为整,使我们的时间更为集中;四是将时间多元化。

我们应该在适宜的时候一心二用,从而节省每一天不多的时间。

我觉得在读《超越全书》时,每一个读者都会根据文中所说的来思考自己是否正确的完成了某些事情,并思考是否超越了自己。

成语浮想联翩:浮想: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如:晋·陆机《文赋》:“浮藻联翩。”又如: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序》

成语真情实感:真挚的感情,实在的感受。如:孙犁《秀露集·欧阳修的散文》:“散文如无具体约束,无真情实感,就会枝蔓无边。”又如:古老的神话,未必没有真情实感。——郭小川《昆仑行》诗

《贝多芬传》读后感_800字

贝多芬这个名字,相信是家喻户晓的了,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所创作的《第九交响曲》,是乐坛的巅峰之作,是人们听了之后,无不赞叹的歌曲。但是,自从我读了《贝多芬传》这本书之后,我认识到,不只是贝多芬的歌曲令我们赞扬,更为可贵的是,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

《贝多芬传》从贝多芬不幸的童年开始,详述了贝多芬坎坷多难的一生。贝多芬出生于德国一个平民家庭,父亲管教严厉。由于天生的禀赋和后天的努力,贝多芬从8岁起就登台演出。成年后,贝多芬风华正茂。然而,厄运突然从天而降,他的双耳失聪了!但坚强地贝多芬经受住打击,最终战胜了不幸。

贝多芬,多少人在赞颂他!他是音乐家最杰出的榜样,他是音乐艺术中最英勇的一股力量,他是受苦不屈的人们最真挚的朋友!尽管他处在一个无声的世界中,可他却能谱写出一个又一个悦耳动听的音符,演奏出一首又一首令人歌颂的生命乐章!

当我们在与命运作斗争时稍感疲倦时,但在他信念和意志的鼓励下,我们又重新振作起来。贝多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具有强大感染力的勇气,是无人能敌的,是命运也不可抵抗的!

贝多芬,一个耳聋的音乐家,一个被命运捉弄的人,一个用痛苦换来欢乐的英雄!

一生备受疾病、贫困和情感折磨的贝多芬,一直在不断与命运抗争,保持着对音乐的激情。他不是知难而退,而是越挫越勇!他用自己顽强的毅力战胜了命运!

有哪种胜利能与贝多芬的这场胜利相比?这种胜利是用精神力量换来的!是不同凡响的!一个穷困潦倒、残疾而孤独的人,一个世界从未给予过欢乐,却创造了欢乐,并奉献给了全世界!他用自己的苦难锻造了欢乐,地球没有他照样转,但就是因为有了他才转得更加美丽。

此时此刻,我有千万句话想对他说,但却只有一句话能够概括他的一生,这句话今天已经成了一切勇敢者的座右铭:“唯其痛苦,才有欢乐!”

贝多芬以自己的人生历程证明了坚强的意志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人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才能经受住厄运的打击,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坚强吧,像贝多芬一样,和命运抗争。

成语知难而退:知难而退[zhī nán ér tuì],意指作战时遇形势不利就先行退兵。◎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後用“知难而退”泛指行事遇到困难就退缩不前或伺机退却。[源]《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去谷,使子玉去宋,曰:“无从晋师!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废乎?《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此三志者,晋之谓矣。”《左传·宣公十二年》夏,六月,晋师救郑。荀林父将中军,先縠佐之;士会将上军,郤克佐之;赵朔将下军,栾书佐之。……及河,闻郑既及楚平,桓子欲还,曰:“无及於郑而剿民,焉用之?楚归而动,不後。”随武子曰:“善。会闻用师,观衅而动。德刑、政事、典礼不易,不可敌也,不为是征。……德立刑行,政成事时,典从礼顺,若之何敌之?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子姑整军而经武乎!犹有弱而昧者,何必楚?”[典故]“知难而退”原是古代兵书中的一个术语,意思是:作战时应随机应变,遇形势不利就先行退兵。在《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及《左传·宣公十二年》中都引录了这个术语。春秋时代,晋、楚为最两个最大的国家,彼此都无不想击败对方以争夺霸权,常藉其他小国之名向对方开战。根据《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载,楚成王出兵包围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援,晋文公於是准备向楚国开战。楚成王得知这个消息,便立刻命令军队撤离,他说:“千万不要和晋国军队交战!晋文公重耳登基前在外流亡十九年,嚐尽各种艰难险阻,也详知民情。而今上天赐予天命,我们怎麽能以人力违逆天意呢?《军志》里说:『如果对方是适当的人选,就应该退兵。』又说:『知道形势不利就应先行退却。』又说:『不要与有德者为敌。』这三者都针对晋国来说的啊!”楚成王话中的“知难而退”,即是引自兵书《军志》。另外,典源又见《左传·宣公十二年》,内容则是表述楚国攻打郑国,晋国派兵援郑,但晋军抵达前郑国就已投降,晋军统帅荀林父於是打算班师回朝。当时,中军副将先縠不同意,主张追击楚军,上军主将士会劝他说:“一个国家若是德行、刑罚、政令、事务、典章、礼仪都具备,那就不应与他为敌。楚国现在正是这样,我们如何能与他为敌?何况,看到有可乘之机就前进,看到形势不利就先退却,如此才是用兵之道啊!”士会的这番话,其中也用到“知难而退”一语,在《左传》的这两个篇章里,此语所表述的都是一种战略运用。後来“知难而退”则被用来泛指行事遇到困难退缩不前或应伺机退却。

成语观衅而动:衅:破绽、漏洞。探察对方的破绽、漏洞,乘机发动进攻。如:《左传·宣公十二年》:“隋武子曰:‘善。会闻而师,观衅而动。’”又如:未可轻举,观衅而动可也。——《辽史·太宗纪上》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_800字

生命看似轻如鸿毛,然而,人们常常感叹着生命的沉重,活着总有一种不堪重负的感觉,到底是什么让人们感觉到沉重呢?

“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托马斯一直都认为,就算与特蕾莎一起时,他也不愿做家庭责任的附庸,宁愿享受“轻”,也不愿去承担那份“重”。然而,当特蕾莎离开他时,他确实有那么一瞬间感觉到无比的自由,但是,很快这种轻飘飘的失落感又让他难以忍受。

当负担完全的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几乎远离大地上的生命,其飘忽不定生命中的运动变得太自由而没有束缚,慢慢地,人生也将失去了意义。生命永远是最为复杂的东西,轻与重的转换,灵与肉的扭缠,生与死的轮回,各种各样交叉重合时的的对立,也许这就是生命的面貌吧。生命在温馨明媚的白昼和阴郁冷暗的黑夜之间,没日没夜地延续……然而即使生命是矛盾的源头,即使生命是个谜,它对我们来说都是唯一的,不可取代的。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轻与重,在书中的每一个角落幽灵般地闪现着,生存、理想、媚俗、背叛都在这张轻重交织的人生之网中互相联系着,却永远地不能被逃离,生命之重,使人感到沉重的压力。正如文中托马斯感到特雷沙的嫉妒之重。正如特雷沙的梦给托马斯带来的谴责。生命之轻,使人感到无聊空虚。正如特雷沙的离去使托马斯的铁球滑落脚踝,但他却为奇异抑郁的自我迷醉而感到罪过。回望自身,我们也可以看到自己生命那轻重交织的印痕。

“沉重是真的悲惨,轻松便真的辉煌吗?”

每天我们行走在这纷繁的尘世间,早已习惯了匆匆的步伐,早已习惯了平平淡淡不带喧嚣的色彩。不管是轻也好,重也罢,生命中度过的日子就是有孰轻孰重的,实在难以掂量。当我们因害怕承担生命之重,放任自己去享受生命之轻时,留给我们的也必然是比以前的重还要更重的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所以,不要去掂量,不要去品味,只要不失重,那么我们就可以走得踏实,走得坦然。

成语一举一动:指人的每一个动作。如: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四回:“可见古人一举一动,莫不令人归于正道,就是游戏之中,也都寓着劝世之意。”又如:她的一举一动都象个多年的媳妇,麻利,老到,还带着点自得的劲儿。——老舍《骆驼祥子》十五

成语没日没夜:犹言不分白天夜晚。如: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所以缫丝一定是一家大小动手,没日没夜赶完为止。”又如:他让省里科研所请去了,正没日没夜地写书哪!

《草房子》读后感_800字

已经不知道这是第几次将书本重新拿起,但不管是哪一次,总会让我觉得记忆犹新。人们常说,把一本书反复看一百遍,就会有一百个不同的版本。我觉得,每一个版本的《草房子》中都不会变的,就是油麻地的孩子们那纯真的心灵和纯洁的感情。

故事讲述了主人公桑桑跟随父亲来到油麻地接管油麻地小学期间,令他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小学六年生活。在这里,他经历了许多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也明白了许多发人深省的哲理。亲眼目睹甚至是亲生经历了一连串感人肺腑、撼动人心的故事:他和纸月之间毫无瑕疵、干净透明的感情;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作斗争的悲凉与勇敢;残疾男孩细马的善良内心和他对尊严的执着坚持;秦大奶奶在生命的最后一瞬间所闪耀的人性光辉。在死亡的体验中,桑桑对生命深切而唯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剪不断、理还乱担忧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桑桑幼小而简单纯真的心灵里印下了深刻的烙印。

这本书留给我印象最深德尔,并非是某一个人物,也不是某一件事情,而是每一个油麻地孩子的纯洁心灵和正直性格。他们可以开怀的笑,同样也可以纵情的哭,他们可以了无牵挂的疯玩,可以什么都不在乎,在他们的心中永远都装满了甜蜜美好的事物。他们就像是纯洁的天使,在油麻地这片宁静的天空尽情飞翔。

坦白说,我很向往自己能够像他们一样,生活的那么轻松,那么无忧无虑。但在现在这充满竞争、充满压力的社会,我们得到的一切都是自己靠双手争取来的,又怎会轻易放弃呢?我们整天都活在压力中,整天为生计苦恼,为事业烦心,根本没有时间放松,更别说抛弃一切了。

也许这种方法不适合我们,也不明智,但我想,大家至少可以在心里保留一座草房子,一座简简单单、干干净净、并且只属于自己的草房子。累的时候就在里面小憩,让他成为你温暖的港湾,让你紧张的心得到释缓。

如果有这样一天,我希望自己能像油麻地的那些孩子一样,不管将来改变什么,心中的纯真透明都不会变,永远都在心里保留着那一座最简单的草房子。

成语刻骨铭心: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如: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又如:万望太尉慈悯,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刻骨铭心,誓图死保。——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回

成语记忆犹新:犹:还。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象刚才发生的一样。如:宋·刘克庄《后村全集·跋章南举千藁》:“仆曩官健上,多识其士,友去之数十年,犹记忆如新相知;今屈指故交存者十无一二。”又如:恭王因为皇帝的告戒,记忆犹新,在这些加官进爵的事上,要避把持的嫌疑。——高阳《玉座珠帘》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