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应又改造了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建立了高度关联和深刻认同。
2023-02-05
更新时间:2023-02-07 00:41:28作者:百科知识库
文章含读《回忆录》有感、赖斯成长回忆录读后感(343字)、文学回忆录读后感(603字)、《野心优雅:任志强回忆录》读后感(744字)、读李金华回忆录《印迹》有感(969字)等300字、600字、700字、800字、1000字、11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优秀作文8篇,供您参阅。
赖斯是前美国国务院国务卿,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裔美国人。
书名:非同寻常“中的”非“字别有深意,因为暗含着赖斯非裔美国人的身份。
她是父母的独女,也深受父母的熏陶和影响,在书中回忆了自己如何从一个少不更事的小姑娘成长为代表美国力量、仁慈和风度的国务卿。
我几乎没有花多余的时间去看这本书,因为我的期待值并不高,只是把它放到车上,老公开车时,我就看书,谁知却让我看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直到我含着眼泪看完赖斯对父母的怀念和追忆,才合上书,整理心情,今天特意分享给大家。
所有为人父母、即将为人父母和想要为人父母的朋友都应该看一下。我一直相信: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很大。但是当我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才真正懂得: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有多大!才真正明白如何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长!
成语少不更事:少不更事[shào bù gēng shì],意指更事,经历世事。“少不更事”指年纪轻,经历世事少,欠缺经验。语本《晋书·卷六九·周顗列传》。[源]《晋书·卷六九·周顗列传》及王敦构逆,温峤谓顗曰:“大将军此举似有所在,当无滥邪?”顗曰:“君少年未更事。人主自非尧、舜,何能无失,人臣岂可得举兵以胁主!共相推戴,未能数年,一旦如此,岂云非乱乎!处仲刚愎强忍,狼抗无上,其意宁有限邪!”既而王师败绩,顗奉诏诣敦,敦曰:“伯仁,卿负我!”顗曰:“公戎车犯顺,下官亲率六军,不能其事,使王旅奔败,以此负公。”敦惮其辞正,不知所答。……俄而与戴若思俱被收,路经太庙,顗大言曰:“天地先帝之灵:贼臣王敦倾覆社稷,枉杀忠臣,陵虐天下,神只有灵,当速杀敦,无令纵毒,以倾王室。”语未终,收人以戟伤其口,血流至踵,颜色不变,容止自若,观者皆为流涕。遂於石头南门外石上害之,时年五十四。[典故]西晋末年,外族入侵,怀、愍两帝先後被俘。司马睿在王氏家族的支持下即位於建业(地约当今江苏省江宁县南),为晋元帝,建立东晋政权。王氏家族因拥主有功,王导被任命为宰相,其族兄王敦亦受封为大将军。後来,司马睿病死,王敦乘机起兵篡夺政权。据《晋书·卷六九·周顗列传》载,当时朝中的一位大臣温峤为王敦辩解说:“王大将军会这样做一定是有原因的。”周顗则回答:“君少年未更事(你年纪轻,阅历不足)。要知道不是所有君王都能如尧舜般圣明,即使犯错也是在所难免,为人臣者岂能因此就犯上作乱!”後来王敦虽然叛变失败,但仍握有权势,耿直的周顗开罪了他,於是被捕。在被押解赴刑场途中,经过帝王祖庙,周顗破口大骂说:“王敦这个奸臣使国家倾危,生民涂炭,希望上天显灵,让他早点遭到报应!”话还没说完,衙役便用戟捣得他满口是血,但周顗并未显露畏惧之色,仍从容自若地受刑。“君少年未更事”一语,後来浓缩成“少不更事”,用来形容年纪轻,阅历浅薄。而“更事”一词在晋朝之前已见於文献。据《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曾对人说:“吾预知当尔,非圣也,但更事多耳。”意为:我能预知事情的发展,并不是因为我超凡入圣,不过是经历世事丰富而已。
成语爱不释手:释:放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如: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又如:虽是不合他的路数,可奈文有定评,他看了也知道爱不释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
两大本的《文学回忆录》终于读完了,长长舒一口气,我像走完了一场文学征途,内心思绪不已。
这里既有木心这样的高人,也有陈丹青这样的幸运儿,此刻我多向往自己也有机会围坐木心先生身旁,听他畅谈文学史,若如此,此身定不负遗憾!但我依然能想象他们当年的情景,七八人围坐客厅,先生开讲,古今中外,信手拈来,堪比孔子讲学,千载之下令人神往。
我以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身份对此殊多羡慕,可惜自己连出国这个基本条件都无法办到。我在心里抱怨这个党、这个政府,说一套做一套,流氓十足;但与此同时,脑海里闪出书中的那句话“在你身上克服这个时代”,我实在佩服木心、陈丹青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冲破高墙,呼吸这个时代本该有的自由空气。而我呢,想得多,做得少,思想的巨人算不上,但行动的矮子确实十足。
回思自己,好好看书也已好几年,与木心和文学史上的那些巨人根本是没法比的,但自己对文学的一片热爱之心还是有的;我虽没那份才气和侍奉文学坚毅,但细水长流、点点滴滴的爱好也还是有的;读书,唯求一“乐”字,陶潜“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以此为知己。
骨子里我是一个不愿放弃世俗享受又想以读书为乐、偶尔风雅一下的这么一个人,木心的侍奉艺术我做不到,那份才智与意志我也没有,但我从书中看到了一个文学大师的形象,他的丰采令我倾倒,我能做的就是在有时拿起书本时,能想到有这么一位先生,然后就可以安心踏实的继续读下去!
成语细水长流: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地做某件事。如:清·翟灏《通俗编·地理》引《教经》:“汝等常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又如:告诉老王说,要多吃野菜树皮,少吃米面,细水长流呀! ——梁斌《红旗谱》四十六
成语信手拈来:信手拈来[xìn shǒu nián lái],意指拈,即“拈提”,禅师举古例来说法开示。“信手拈来”指随手引用材料,自如而不费力。◎语出《五灯会元·卷一四·大洪报恩禅师》。後亦用“信手拈来”比喻做事时,随手而为,毫不费力。[源]《五灯会元·卷一四·大洪报恩禅师》上堂:“如斯话会,谁是知音?直饶向一句下,千眼顿开,端的有几个是迷逢达磨!诸人要识达磨祖师麽?”乃举手作捏势,曰:“达磨鼻孔在少林手里,若放开去,也从教此土西天,说黄道黑,欺胡谩汉。若不放过,不消一捏。有人要与祖师作主,便请出来与少林相见,还有麽?”良久,曰“果然。”上堂,拈起拄杖曰:“昔日德山、临济,信手拈来,便能坐断十方,壁立千仞。直得冰河焰起,枯木花芳。诸人若也善能横担竖夯,遍问诸方;苟或不然,少林倒行此令去也。”击禅床一下。《五灯会元·卷一四·天宁齐琏禅师》长安天宁大用齐琏禅师,上堂:“清虚之理,佛祖同归。毕竟无身,圣凡一体。理则如是,满目森罗事作麽生?纤尘绝际,渠侬有眼,岂在旁窥!官不容针,私通车马。若到恁麽田地,始可随机受用。信手拈来,妙应无方。当风玄路,直得金针锦缝,线脚不彰。玉殿宝阶,珠帘未卷。正当此时,且道是甚麽人境界?古渡秋风寒飒飒,芦花红蓼满江湾。”[典故]在禅宗史上,德山宣鉴禅师善於用“棒”开释弟子,临济义玄禅师则是精於用“喝”的方式来启发,故有“德山棒、临济喝”之称,亦合称为“德山临济”。《五灯会元·卷一四》记载,大洪报恩禅师在开释弟子,讲解佛法时,提到德山和临济禅师。说这两位禅师说法时,随手引用各种古例来开示,禅理发挥便能涵括各角落,解说的高明有如耸立千仞的岩壁。让受启发的弟子感觉有如在冰河中升起火焰,也有如本已乾枯的树木重新开满了花朵。後来“信手拈来”成为一句成语,除用於指随手引用材料,自如而不费力;亦用以比喻做事时,随手而为,毫不费力。
偶然知道了木心这个人,木心在大陆好像没有什么名气,但在港台的读者中早已闻名。在网上看了木心追思会的视频后,就买了他的几本书。他的《文学回忆录》一书,读起来真的令人爱不释手。
《文学回忆录》本来是讲文学史的,但看了这本书后,才知道文学史可以用他这样的方式来讲,和一般学院派的文学史截然不同。他讲的文学史完全是自己的观点,是自己对文学史上杰出的作者及他们的作品的理解和看法。虽然他讲的课带有浓重的个人观点,但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他的观点更加鲜明,更有味道。其实,对文学作品及作者的理解和看法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何止是文学作品,对所以的社会现象也应该是这样。
这本书对文学史实的罗列用了最为精简的语言,而这正是和其它文学史最大的区别,大量的篇幅是在阐述作者的精彩见解和对文学深沉的热爱。书中最为精彩的是作者时不时迸发出的对人生和艺术的独到见解,真是妙语连珠,处处看到作者思想的闪光点,读起来让人时不时发出会心一笑,时不时又陷入深深的思考,读这样的书真是一种享受。
《文学回忆录》与其说是在讲文学史,还不如说是在讲人生哲学,书中处处渗透著作者的人生哲学,书中的精彩警句随处可见,其观点之鲜明,见解之深刻让人佩服。
木心的一生有一定的传奇色彩。他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使他选择过着非同常人的生活,他一生没有结婚,而是选择和艺术为伴,并陶醉其中。他的一生虽然坎坷,但我相信他一定觉得生活得很幸福。书中用了福楼拜的一句话:“艺术广大已极,足以占有一个人。”,这句话是对木心先生一生最好的概括。
成语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如:宋·陆九渊《与王顺伯》:“从其教之所由起者观之,则儒释之辨,公私义利之别,判断截然,有不可民者矣。”又如: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鲁迅《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成语妙语连珠:连珠:串珠。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54章:“他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常常使众人大饱耳福。”又如:他妙语连珠地发言让大家捧腹大笑。
在当当网购了任总的回忆录《野心优雅》,签名版,新书捧在手里,很欢喜,但又觉得沉重,因为翻开她,我将看到华远30 年的点点滴滴,跌宕起伏,辛酸与微笑。
书的自序——《小家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我非常喜欢这个题目,总觉得这应该是我们民族,最近几十年走过,在血泪中得出的真理。那个年代虽然我从没经历过,至今也无法看到那段历史的真实还原,但从各方支离破碎的信息中,仍然可以得出那个年代的人民只知道有国而不知有家。只有失去过才知道珍惜!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任总,正因他失去过家,才能由衷发出感慨,如果没有了家又哪里会有国?小时候的我一直生活在平安、幸福的大家庭中,如今的我从家庭中走出来融入社会,我的小家安定的权利需要有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和法律环境来保障。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轮回,任总对他自己曾经的思考,得到了解答和升华。
喜欢的一段摘抄如下:
”这个社会最重要的是责任感,是每个人都不再将自己当作旁观者,而共同投身于争取社会进步的潮流之中的时代。民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财富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想有所收获必须努力地耕耘,从播下理想的种子开始,辛勤地浇水施肥,这个社会才会在共同的奋斗之中有所变化。
幼儿时的教育让我们只知道有国而不知道有家。“文革”与插队让我们真的失去了家时,才知道家比国更重要。如果没有了家,又哪里会有国呢?国只有在对外抵抗侵略时才是第一位的。于是从国家到个人,形成了一种人性的回归。当有了个人、家的初步安定之后,又发现如果要争取到真正的自由、平等、民主的权利时,仅仅有个人和家的安定是不够的,还要从家中走出来融入到社会之中,推动整个社会制度的变革。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轮回,而是这个小家的暂时安定却没有一个最终的权利保护,必须让整个国家的制度发生根本的改变。“
成语点点滴滴:一点一滴,形容数量非常少。如: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眼光四射,口中流出涎来,点点滴滴,滴在水内。”又如:学习要靠点点滴滴地积累。
成语支离破碎:支离:零散,残缺。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完整。如:清·魏僖《尧峰文钞·答陈霭公论文书一》:“而及其求之以道,则小者多支离破碎而不合,大者乃敢于披猖磔裂,尽决去圣人畔岸,而剪拔其藩篱。”又如:我们不要把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
从大年三十到初七,用了8天一口气看完木心的《文学回忆录》上下册,同时摘抄了一些精辟的语句,十来页笔记。感动还是感动。
陈丹青在后记中说:“真的,这本书,不是世界文学史,而是,那么多文学家,渐次围拢,照亮了那个照亮他们的人。”
这本书映照了木心的一生,一个恳切的生命用一生所感受到的。在对世界文学作品的研读过程中,木心在艺术的陪伴下度过了他的一生,从艺术中获得生命的救赎。对于宇宙而言,生命可能没有意义,生命是脆弱的,短暂的,或是瞬间的。对于一个人的自身,生命是个人全部意义的依托。
木心讲:“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这是最后一课中的一句话,现实中为艺术的牺牲更加沉重一些。真理就在那里,无法实现。或如书里所述:真理不存在,宇宙虚空。
看到最后几课,特别是后记,充满悲情、怜惜和感动。木心像一种植物,在宇宙中静静的生动开放。
我想他的一生是圆满的,他认真的对待自己,毕生与艺术为伴,如此虔诚,如此纯粹,有所得,有所乐。
艺术家必须真诚的面对艺术。如果一个人追求真,自然能多看清一些事,少上一些当,多识破些骗局,少受些迷惑。无论对错,我赞同认识真,真的东西有意义,假的东西没有意义,宅人出现的原因之一是外面的世界没有太多的意义,现实中说真话的朋友极少,人们不愿意谈论思想,观点,目标,理想,梦想。木心提到“后门通,前门不通”。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木心逃到自己的世界里。
木心提倡做“文艺复兴的个体户”。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认真对待自己,心存希望,不枉此行。我想世界上有无数的木心,至少在人生的一些阶段。
新年假期,一口气读完了《木心回忆录》上下册,读到这么多真话,人生的警句,痛快!想来,在海外,木心对着一群中国画家讲世界文学史,历时5年,也是一种奇迹。人的一生中总有些经历,那些照亮生命的片段宛如奇迹。希望每个人都能抓住生命中偶然发生的奇迹,或者能将发生在生命中的一些事视为奇迹,那是一种奇妙力量。
真正读完全书时,却不知道从何下笔写读后感,思绪多时,逐渐清晰起来,从《野心优雅》中我看到了“三种炮弹”:逆境生存,家的温情,责任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但是磨难对个人的成长产生的影响却千差万别。逆境生存,人生的挑战,迈过坎的往往只有那些意志坚定的人。逆境,不应该单指生活的自然环境,而应该指广义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生存是第一。在求生存的时候,主要是和自然环境的较量。人的自然属性,为了求生,展示了巨大的适应潜能。人又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做为构成社会的个体,生活在社会环境之中,除了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还受到社会环境的约束。人身攻击,言论攻击,冲突不止。如何在这些错综复杂的环境中生存下来,逆境生存。就不得不是每个人值得深思考虑的事情了。家,是社会构成最小组织,亲情,永远是最伟大的。父母的爱是无私而真诚的。然而,现实的残酷,生活的无奈,还是逃避,总之,缺失了最真诚的爱。家,最安全,最温馨的地方,离多聚少。常回家看看,常常成了慰藉心灵的说辞。我们忽略了最应该值得珍惜的东西,逐渐的变得冷漠了。
责任,做为一个活生生的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任,坚强的活下去是负责任的首要表现。做为个体,对生命负责。作为群体中的一员,家庭的成员,社会的建设者。对家庭,对社会也要负责任。做好自己,倾听内心的声音。摘抄文中的几段,分享一下,也以此勉励自己。“没有人知道,逆境遭殃或自认为的磨难经历,会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起到什么影响。但我知道,不管一个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受到什么的不公平,经历什么样的艰苦磨难,都必须认真的正视,抱怨并不会给人带来任何收益,而坦然地面对一切困难,并努力征服困难,从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必将会终生受益。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的一生无疑受益于这段许多人都不可能获取的经历。”“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生存环境的变化会让人不得不去适应,只要你不甘心于默默接受,只要你在试图战胜自己,那么就一定能适应不得不生产的环境。”“人的一生中也许会遇到各种的情况。如果你能将生活中每一次磨练都当成一次学习机会,求深求精,也许以后的哪一天,这种经历与经验就像一件宝贝,会让你永远处于比别人更领先的地位。珍惜而不浪费每次的机会,总会给你意外的惊喜和收获。”“《圣经》说,爱是恒久忍耐,责任不分性别,一个心智健全的男人尤其不能逃避责任。
成语千差万别:形容各类多,差别大。如: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文遂导师》:“僧问:‘如何是无异底事?’师曰:‘千差万别。’”又如:有什么大画家能区别这千差万别的绿和红么?——于敏《西湖即景》
成语错综复杂:错:交错,交叉;综:合在一起。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如:《周易·系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又如:不管形式上怎样错综复杂,变化诡奇,实际上总有一个基本的道理贯串其间。——秦牧《河汊错综》
文/杜宝富
近一段时间,我在反复地阅读我县的一位老领导李金华的回忆录《印迹》,并一直被文章中那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和一行行坦诚的文字感染着。
李金华这个名字在无棣县可谓一点儿都不陌生,并且有关他在无棣县执政期间的很多感人事迹都在群众中传为佳话,而李金华本人也给老百姓留下了非常好的口碑。我虽然没有跟他共事过,甚至我都没有见过他本人,只是以前在电视和报纸上常见到他,但多年来有关他的很多事迹我却耳熟能详。因为一是曾有很多和他一起工作过的我的领导、同事和朋友们经常说起他;二是他在我县多年的执政期间所创造的政绩历历在目;三是他是我村(柳堡镇大苟家)的外祖家,我和他的外祖家也是非常友好的老亲加新亲,所以,便经常听到老家的父老乡亲们说起李金华很多令人钦佩的和善亲民、大公无私的为官之道。
作为一名从政一生的党政领导干部,最终能把自己的人生印迹精心梳理,并能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可以说为数不多,而把自己的人生履历总结编辑成册还能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更可谓寥寥无几,但李金华做到了,感慨之余,实在是佩服有加!
李金华的这部《印迹》,我看了多遍,为了看这部书,我多日来几乎停止了迷恋手机、泡微信的恶习,在夜深人静,全家人都已进入梦乡的时候,我仍沉浸在《印迹》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之中,随著作者的娓娓道来,而体验着喜、怒、哀、乐的情感。不管是“乡镇篇”、“县令篇”、“建港篇”还是“市政府篇”,里面叙述的每一个事迹、每一个故事,都那么真实感人、惊心动魄和催人奋进。所以在我一股脑地看完一遍后,觉得意犹未尽,赶紧又翻回到第一页看第二遍,重温那一个个扣人心弦的场景。
《印迹》这篇不骄不躁、朴实无华的回忆录,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一位历经40年改革开放的执政者在政界的大风大浪中最现实的历史变迁。李金华用他的《印迹》不仅展示了他一生对工作的执着和对事业的追求,也用他漫漫人生路上所留下的坎坷印迹,见证了家乡40年改革开放的巨变。
看完《印迹》,掩卷沉思,感觉李金华经历的实在是太多,但面对每件事,每一起事端、每一场运动或说每一次革新,他首先想到的都是群众。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正因为他时刻心系百姓和他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他才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也才换来了他当选副县长时,200多名干部群众抬着“造福一方”的牌匾对他的含泪相送。
成语耳熟能详:耳熟能详[ěr shóu néng xiáng],意指听得非常熟悉,而能详尽地知道或说出来。语本宋·欧阳修〈泷冈阡表〉。[源]宋·欧阳修〈泷冈阡表〉(据《欧阳修全集·卷二五》引)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於衣食,以长以教,俾至於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无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於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於汝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後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典故]〈泷冈阡表〉是宋朝文学家欧阳修追忆父母亲生前言行事迹写成的墓表。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过世了,由母亲辛苦把他扶养长大,所以关於父亲的生平事迹,都是母亲告诉他的。有一次说到欧阳修父亲做官时,处理刑事案件,常深更不眠,尽力为死刑犯找寻生路,以免造成遗憾。并且自分早死,交代她将来要把这番心意告诉儿子欧阳修。而他平时闲居在家教导子弟,也常用这些话,因为常常听到,所以能很详尽地转述。後来“耳熟能详”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听得非常熟悉,而能详尽的说出来。
成语不骄不躁: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形容人态度谦逊,工作谨慎踏实。如: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又如:在成绩面前,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任志强的回忆录,很详尽的向大家描绘了自己丰富多彩的一生。厚厚的一本回忆录让所有人都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任大炮,一个许多人又爱又恨的公众人物背后的故事。
整本书读完任志强给我的印象就是这个人很真诚,很率真,有一说一绝不藏着掖着。由一个人们所谓的红二代,在经历了文革的洗礼,经历了当兵的磨练,经历了在国企中蒙冤入狱,最后成功帮助企业力挽狂澜,在企业上市成功后功成身退。颠荡起伏的一生,虽然没有大波澜但也绝对精彩。
任志强回忆录中首先给人的印象就是他百事孝为先,对父母非常尊敬,甚至别人问他为何一生奉献给一个国家企业却不自己出来闯一番天地时,他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我的母亲希望我在国家体系里,在国企里做贡献。母亲的愿望决定了他的一生,虽然可能错过了像潘石屹那样成为亿万富翁,但他无怨无悔,因为他觉得自己对得起父母,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信任他的人就足够了。
任志强另外一个最鲜明的个性就是直,做人正直,说话更直。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从不因为对方是国家领导干部,或者对方职位辈分比他高就阿谀奉承,对于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他坚决扞卫,对于错误的想法他坚决提出,虽然得罪了不少人,但最后事实证明一切,反而让对方更为之钦佩。书中一个有趣的桥段潘石屹和任志强同时被北京市住建部部长召见,潘石屹非常紧张重视,特别准备和梳妆打扮一番,任志强却穿着个休闲裤轻松赴会,因为他做人正直,他敢于和领导据理力争,所以他心里坦荡,无所畏惧。
此外任志强的一个特点就是责任心强,当华远被华润间接控制时,任志强想到的是怎样为公司股东和员工争取最大的利益,而不是背靠了大企业后就安于现状,而正是这种责任心导致最后华远和华润的分手,在分手后任志强想到的就是怎样让华远集团独立上市,为此他不断努力争取,最终实现了企业的成功上市。
书中任志强还提到了许许多多国企的弊端,以及国家对经济过渡控制的不满。这也是今天很多经济学家都在建议加快国企私有化和放开市场竞争的根源。书中当然少不了也提到了对中国房价的看法,任志强是最早提出要建立住房保障制度的人,因为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中低端人士的住房问题,同时他认为国家应该放开土地供应限制,这样政府既保障了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同时又让高收入人群充分融入到房地产市场的自由竞争中,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控制房价的上升。也正因为看到这些原因,他才不断的坚持房价上涨观点,也才会成为全民公敌。
其实中国就应该多几个像任志强这样的人,敢说真话,敢点出国家的不足,这样大家才会进步,社会才会与时俱进。记得蒙牛董事长牛根生说过的一句话:”听不到奉承是一种幸运,听不到批评确实一种危险。“所以中国应该多几个任大炮这样的人对各种问题和不足勇敢的开炮,无所畏惧!
成语力挽狂澜:挽:挽回;狂澜:猛烈的大波浪。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如:唐·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又如:乾坤苍莽正风尘,力挽狂澜仗要人。——清·丘逢甲《岭云每日楼诗钞·村居书感次崧甫韵二首》
成语据理力争: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如: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八回:“老兄既管了一县的事,自己也应该有点主意。外国人呢,固然得罪不起,实在下不去的地方,也该据理力争。”又如:我们再去据理力争,非达到目的不走。——巴金《家》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