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应又改造了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建立了高度关联和深刻认同。
2023-02-05
更新时间:2023-02-06 23:46:43作者:百科知识库
1、而比新昌、萧山相去不远,绝长补短,两县当六县四分之一。见宋·朱熹《奏救荒事宜状》。
2、卓君正偷偷地在默记赵嘏的诗《昔昔盐二十首·水溢芙蓉沼》,生于江川县的尉迟辈老师突然走到附近,要他用“绝长补短”造句,吓得他把书都弄到了地上。
3、成语绝长补短出自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4、成语胸中正,眸子成语截长补短源于《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5、去往北票市娄家店乡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出租车上,楚致大哥哥给媛娅和曼萱介绍了“绝长补短”的历史典故
6、龙川县丰稔中学的伏祥贤听欧洲留学生Peter说:使用成语“五谷不熟,不如成语取长补短源于《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