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西风颂》读后感3篇600、1000、14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6 21:51:42作者:百科知识库

《西风颂》读后感3篇600、1000、1400字

本文整理了读《西风颂》有感、西风颂读后感(569字)等600字、1000字、1400字左右的读后感范文3篇,供您参阅。

西风颂读后感_569字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西风颂中脍炙人口的名言,被几代革命人作为座右铭。也正是因为这句话,让我对雪莱诗选中《西风颂》这首诗歌,感触颇深。作者以激昂的语调描述了西风的形象,从而将西风塑造为一个敢于打破旧世界,追求新世界的代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信念和向旧世界宣战的决心。

雪莱曾自己说过:“构思和基本写成这首诗,是在佛罗伦萨诺河岸的一个树木里,当时天气温和、清新,而这场暴风正集聚水气,倾斜下秋雨。如我所料,在日落时分,狂风大作,雨雹如注,伴随着西萨滨地区特有的那种壮观的闪电、雷声。“由此可以知道,那狂暴、雷雨交加的西风,是生命的呼吸、是诗人的感受,体验过的。正因为如此,诗人笔墨下的西风才如此的真实、壮观!读到这里,真有种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诗作共分为三大部分,主要从正面直接描写西风,写它给大地、天空、海洋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后两部分主要抒写诗人由此而产生的情感。

在经历了严冬的历练之后,人会变得更加有韧性,这自然是冬天的严寒带给我们的考验。也可以说,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馈赠,让我们有机会体会到人生的另外一个侧面的样子,以免我们在一个安定的环境中找不到方向。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宴安鸩毒,不可怀也。让我们再一次细细品味这句:冬天来了,春来还会远吗?是啊!一切都要有一个好的目标和希望,人类才能进步、向前。

成语狂风大作:刮大风。如: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9回:“初时穿林透树,次后走石飞砂,须臾白浪掀天,顷刻黑云覆地,红日无光,狂风大作。”又如:四面呼呼乱响,顷刻狂风大作,波浪滔天。——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8回

成语宴安鸩毒:比喻耽于逸乐而杀身。如:《左传·闵公元年》:“宴安鸩毒,不可怀也。”杜预注:“以宴安比之鸩毒。”又如:直至桂军发难,边隅震惊,始知宴安鸩毒之不诬。——孙中山《报告陈炯明叛变致本党同志书》

西风颂读后感_966字

《西风颂》是秋天的歌,是时代的声音。19世纪初叶,科学社会主义还没有诞生,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还处在自发阶段,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反动势力还很强大,“神圣同盟”的魔影正在到处游荡着。大地还没有苏醒,寒冬还在后头。所以,《西风颂》不免带有“婉转而忧愁”的调子。但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先驱,雪莱对革命前途和人类命运始终保持着乐观主义的坚定信念,他坚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光明必定代替黑暗。从总的倾向来看,《西风颂》的旋律又是“猛烈、刚强”的。诗人以“天才的预言家”的姿态向全世界大声宣告: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西风颂》是欧洲诗歌史上的艺术珍品。全诗共五节,由五首十四行诗组成。从形式上看,五个小节格律完整,可以独立成篇。从内容来看,它们又熔为一体,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第一节描写西风扫除林中残叶,吹送生命的种籽。第二节描写西风搅动天上的浓云密雾,呼唤着暴雨雷电的到来。第三节描写西风掀起大海的汹涌波涛,摧毁海底花树。三节诗三个意境,诗人幻想的翅膀飞翔在树林、天空和大海之间,飞翔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形象鲜明,想象丰富,但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就是歌唱西风扫除腐朽、鼓舞新生的强大威力。从第四节开始,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描写西风的气势转向直抒诗人的胸臆,抒发诗人对西风的热爱和向往,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而中心思想仍然是歌唱西风。因此,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主题集中,是《西风颂》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

其次,《西风颂》采用的是象征手法,整首诗从头至尾环绕着秋天的西风作文章,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没有脱离这个特定的描写对象,没有使用过一句政治术语和革命口号。然而读了这首短诗以后,我们却深深感受到,雪莱在歌唱西风,又不完全是歌唱西风,诗人实质上是通过歌唱西风来歌唱革命。诗中的西风、残叶、种籽、流云、暴雨雷电、大海波涛、海底花树等等,都不过是象征性的东西,它们包含着深刻的寓意,大自然风云激荡的动人景色,乃是人间蓬勃发展的革命斗争的象征性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西风颂》不是风景诗,而是政治抒情诗,它虽然没有一句直接描写革命,但整首诗都是在反映革命。尤其是结尾脍炙人口的诗句,既概括了自然现象,也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指出了革命斗争经过艰难曲折走向胜利的光明前景,寓意深远,余味无穷,一百多年来成了人们广泛传诵的名言警句。

成语脍炙人口: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如: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又如:一部脍炙人口的《国风》与《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便是诗歌合作中最美满的成绩。——闻一多《歌与诗》

成语艰难曲折:困难和曲折。如: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在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又如:道路是艰难曲折的。

西风颂读后感_1418字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含蕴深刻的写景名篇。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触抒写了秋之生命的呼吸——狂暴的西风,创造出既是破坏者又是保护者的鲜明的西风形象。感情真挚磅,格调高昂激越。

雪莱自己说:“构思和基本写成这首诗,是在佛罗伦萨阿诺河岸的一个树林里,当日气温和煦,清新,而这场暴风正集聚水气,倾泻下秋雨。如我所预料,在日落时分,狂风大作,雨雹如注,伴随了西萨尔滨地区特有的那种壮观的雷电。”由此,可以知道,那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的呼吸,是诗人亲自感受过的,正因为如此,诗人笔下的西风才如此真实、壮观!

诗作共分五大部分。前三部分主要从正面直接描绘西风,写它给大地、天空、海洋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后两部分主要抒写诗人由此而产生的情感。

第一部分,以“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的呼吸”领起,既为全诗定下一个激昂的调子,又以速描式的笔法几笔勾画出西风的精神风貌。接下去以四节的篇幅描写西风对大地的冲击: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希望的种子被“你”送吹到冬床上,只等春天到来,昏醒的一切从梦中惊起,漫山遍野,将是姹紫嫣红,芳香扑鼻!诗人最后以“不羁的精灵啊,你无处不行/破坏者兼保护者”总束第一部分,为西风的形象再次描上浓浓的一笔。

第二部分,诗人转换视点,转写西风吹卷下天空的变化:天空因为“你”而喧哗;流云像大地的碎叶一样被撕扯,有如狂女的头发,在“你”青色的气浪上到处垂挂,从至高的天顶一直到漠漠的天涯;“你”又把蒸气凝聚,如此坚实浩大,使夜厦的顶盖承受着“你”的全部重压,最终在厦顶轰然爆炸——黑雨、电火和冰雹一齐迸发!

第三部分,转写海洋。地中海万顷碧波,正沉醉于往日的风景如画和香气弥漫,“你”一下把它的美梦吹断;大西洋为“你”让路,劈裂成波的峡谷,浪的深渊;那海底的苔花泥藻一个个惊慌失措,吓得打颤!

诗人以豪迈奔放的激情,任想象自由地驰骋,以三大部分15节诗的篇幅,诉诸于多种感官抒写出了西风的狂暴、迅疾、无所畏惧。赞美他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残枝败叶,赞美他以磅之气驱散空中的流云,召来冰雹、大雨和闪电,为黑暗的世界唱出葬歌;赞美他把大海唤醒,掀起汹涌的海浪,震撼海底的花草树木。他是破坏者,同时又是保护者,他到处播种生命的种子,催促万紫千红春的到来。

这是自然的风暴,也是革命的风暴!诗人预言了自然的风暴,也预言了革命的风暴!由此,诗的最后两部分抒发了诗人的革命豪情,由自然之景描写转入抒发感情。

诗作的第四部分,诗人以“唉,假如我是一片枯叶被你浮起”领起,连用几个假设,表达出诗人对现实、对自己的不满,“我跌在生活底荆棘上,我流血了”;“这种岁月的重轭所制伏的生命/原是和你一样的:骄傲、轻捷而不驯”。这脱口而出的诗句是诗人发自肺腑的心声!

第五部分在意义上延承第四部分,又有一些递进。因为对现实、对自己不满,所以诗人便祈求西风“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吧!”给予我“狂暴的精神”!“让我们合一”!吹起我枯死的思想,并把我的预言向世界传送: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遥远吗?诗作在诗人对革命与未来美好的展望中戛然而止,读罢令人卓立风发,倍受鼓舞!

在写作上,诗作以象征手法见长。狂暴的西风既是自然界的风,更是革命的风暴,诗人明写自然之风,本意却在呼唤、盼望革命的风暴,象征手法使西风这一意象更加饱满而意蕴深刻。此外,诗作各部分重复“哦,你听”,重章复唱,既为了引起读者的参与,又使作品表现出一种跳动的节奏感、韵律感!

成语万紫千红:万紫千红[wàn zǐ qiān hóng],意指形容百花盛开,色彩绚丽的景象。语出宋·邵雍〈落花吟〉诗。後用“万紫千红”比喻事物丰富而多采多姿。[源]宋·邵雍〈落花吟〉诗(据《伊川击壤集·卷一九》引)万紫千红处处飞,满川桃李漫成蹊。狂风猛雨日将暮,舞榭歌台人乍稀。水上漂浮安有定?径边狼籍更无依。流莺不用多言语,到了一番春已归。[典故]“万紫千红”是形容百花齐放的美景。宋代文人邵雍的〈落花吟〉一诗中,用这四个字形容狂风时,五颜六色的花瓣四处纷飞,桃树与李树的叶子都被吹到河面上,铺成一条路。後来“万紫千红”就被用来形容百花盛开,色彩绚丽的景象,特别是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色,例如南宋朱熹的〈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亦用於比喻事物丰富而多采多姿。

成语脱口而出:不经考虑,随口说出。形容说话不慎重。也形容才思敏捷,可以对答如流。如: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八回:“虽然不至于通部滚瓜烂熟,大约一部之中,至少亦有一半看熟在肚里,不然怎么能够脱口而出呢?”又如:我晓得你这个人向来是有口无心的,但也不可不拘什么话便脱口而出。——清·吴趼人《瞎编奇闻》第一回

本文标签:读后感作文  名著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