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中华5000年》读后感3篇200、1000、11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6 13:02:47作者:百科知识库

《中华5000年》读后感3篇200、1000、1100字

整理了读《中华5000年》有感、中华5000年读后感(1043字)等200字、1000字、1100字左右的优秀读后感作文3篇,供您参阅。

读《中华5000年故事》有感_234字

暑假里我读了老师送给我的《中华5000年故事》书,里面有一个个经典的故事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增长了许多知识。

当我读完《一面好镜子》后,让我明白多听听不同的意见,人就会聪明;相反,偏听偏信,人就变得愚蠢。虚心理解别人的批评,才能使自己变得更聪明、能干。

我读了《铁棒磨成针》的故事以后,让我明白,只要有恒心,天天坚持,再困难的事情必须都能够完成。读书、写字、拔珠不也是一样吗我相信,只要我天天坚持读、天天坚持练、天天坚持写,成绩单上缺少的两颗星必须能补回来的。

成语偏听偏信:偏面地听了一方面的话就信以为真。多指处理事情的态度不公正。如: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又如:他总是乐于听取大家的意见,从不偏听偏信。

成语信以为真:相信他是真的。指把假的当作真的。如: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在人前夸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信以为真,把他十分敬重。”又如:宝玉又问他地名庄名,来往远近,坐落何方,刘老老便顺口诌了出来。宝玉信以为真。——清·曹雪琴《红楼梦》第三十九回

中华5000年读后感_1043字

我就阅读了《中华5000年》这本书。曾经有一位名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事实上的确如此。读完《中华5000年》这本书,那一个个人物,好像都在给予我能量和知识。

在这历史长河中,有多少英雄好汉,文人墨客。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有“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杜甫。有“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岳飞……从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值得我们学习的,又岂止这寥寥几人呢!

其中,我最敬佩的就是越王——勾践。同学们都知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其实,勾践值得我们学习的不止是忍辱负重,还有许多优秀的品质。从越王在夫椒山(今江苏吴县西南)与吴兵发生激战,越兵大败。为了保存力量,勾践退兵至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南)可以看出越王的隐忍和智慧。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如果一个人,只会一味的前进,而不懂得退让的话,那么这个人必定难成大事。在公元前492年,勾践在范蠡的参谋下,到吴国给夫差当奴仆,被关在石城,俯首称臣。直到三年后,才回国。这一事可以看出勾践的忍耐性极高和他的谦逊。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个人要想要成功,就要先学会忍耐。勾践不像项羽,当年项羽在乌江边自刎,就是因为他太自负了。如果那时越王像项羽一样,在会稽山大败就一蹶不振的话。那么我想越王就不可能有今日的成就。从夫差准备放勾践回越国,开始夫差就已经输了。因为一个成功的人最忌讳的就是有妇人之仁,不能犹豫,做事要果断。其实,大臣伍子胥是坚决反对的,说放勾践回去,就等于放虎归山。但吴王不听,执意将勾践放回去。从此处可以看出吴王不仅太过骄傲而且还太固执,不会听取别人的意见。而勾践却不同,他每次都会先听取范蠡和文种的意见,再做决定。越王回国后他委托范蠡建城作都,每晚睡在柴垛上,在房门口挂一个苦胆,每天都要舔一舔,而且他不听音乐,不近女色,念念不忘复仇。他对外继续讨好吴王,不断送礼,给吴王送去西施等美女和大量的木材,以削弱吴国的国力,以致这些木材都堆积在灵岩山下的河道里,因此那个地方现在还叫木渎。对内休养生息,富国强兵,鼓励增加人口,以增强国力,并和群臣一起谋划攻吴之计。越王的计谋十分高明,他明白自己的实力没有吴王强,所以他采用智取的方法。终于勾践二十四年(前473)一举灭吴雪耻,成为春秋霸主中最后一位霸主。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不禁感叹历史的伟大,五千年的时光,究竟有多少故事值得我们探究呢?

成语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原为传说中我国远古的部落酋长。后借指远古时代。如:《周礼·春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又如: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成语一蹶不振:蹶:栽跟头;振:振作。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如:汉·刘向《说苑·说丛》:“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又如:可惜,到了这二十世纪的中叶,说什么也一蹶不振了。——梁斌《红旗谱》四十二

中华5000年读后感_1090字

时光荏苒,中国已不知不觉走过了五千多年了。在这五千年的时光里,发生过多少曲折感人的故事啊!所以我就阅读了《中华5000年》这本书。曾经有一位名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事实上的确如此。读完《中华5000年》这本书,那一个个人物,好像都在给予我能量和知识。

在这历史长河中,有多少英雄好汉,文人墨客。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有“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杜甫。有“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岳飞……从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值得我们学习的,又岂止这寥寥几人呢!

其中,我最敬佩的就是越王——勾践。同学们都知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其实,勾践值得我们学习的不止是忍辱负重,还有许多优秀的品质。从越王在夫椒山(今江苏吴县西南)与吴兵发生激战,越兵大败。为了保存力量,勾践退兵至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南)可以看出越王的隐忍和智慧。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如果一个人,只会一味的前进,而不懂得退让的话,那么这个人必定难成大事。在公元前492年,勾践在范蠡的参谋下,到吴国给夫差当奴仆,被关在石城,俯首称臣。直到三年后,才回国。这一事可以看出勾践的忍耐性极高和他的谦逊。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个人要想要成功,就要先学会忍耐。勾践不像项羽,当年项羽在乌江边自刎,就是因为他太自负了。如果那时越王像项羽一样,在会稽山大败就一蹶不振的话。那么我想越王就不可能有今日的成就。从夫差准备放勾践回越国,开始夫差就已经输了。因为一个成功的人最忌讳的就是有妇人之仁,不能犹豫,做事要果断。其实,大臣伍子胥是坚决反对的,说放勾践回去,就等于放虎归山。但吴王不听,执意将勾践放回去。从此处可以看出吴王不仅太过骄傲而且还太固执,不会听取别人的意见。而勾践却不同,他每次都会先听取范蠡和文种的意见,再做决定。越王回国后他委托范蠡建城作都,每晚睡在柴垛上,在房门口挂一个苦胆,每天都要舔一舔,而且他不听音乐,不近女色,念念不忘复仇。他对外继续讨好吴王,不断送礼,给吴王送去西施等美女和大量的木材,以削弱吴国的国力,以致这些木材都堆积在灵岩山下的河道里,因此那个地方现在还叫木渎。对内休养生息,富国强兵,鼓励增加人口,以增强国力,并和群臣一起谋划攻吴之计。越王的计谋十分高明,他明白自己的实力没有吴王强,所以他采用智取的方法。终于勾践二十四年(前473)一举灭吴雪耻,成为春秋霸主中最后一位霸主。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不禁感叹历史的伟大,五千年的时光,究竟有多少故事值得我们探究呢?

成语能屈能伸: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在失意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大干一番。如:《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又如:《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成语休养生息:休养:何处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如:唐·韩愈《平淮西碑》:“高宗中睿,休养生息。”又如:许其修睦,因以罢兵,庶几休养生息,各正性命,仰合于天心。——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纪高宗绍兴十年》

本文标签:读后感作文  名著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