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应又改造了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建立了高度关联和深刻认同。
2023-02-05
更新时间:2023-02-06 12:55:53作者:百科知识库
文章包括读《诗经》有感、诗经的读后感(267字)、诗经和礼记读后感(306字)、古典名著《诗经》介绍(372字)、读《国学·诗经》有感(415字)、诗经采薇读后感(449字)、《诗经》读后感(470字)、《诗经·采薇》读后感(637字)等300字、400字、500字、600字左右的优秀读后感8篇,供您参阅。
《诗经》给人一种神秘、古老、穿越千年的美感。它美在自然纯朴,没有过多的华丽词藻,只有娓娓道来的清新自然。
读一篇《诗经》,仿佛看到青石板上的涓涓细流;仿佛嗅到流转千年的竹筏依旧的清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朦胧婉约美,淡淡的清香如一杯清茶,回味了几千年。我常想:千年之前的当年,一见倾心的伊人该是多么的美丽动人,素心相赠,在水一方的伊人,又是否明白?
读《诗经》,心的上空一片晴朗,阳光如桃花般的明艳动人。
透过《诗经》行走在这些字里行间,我学会了如何更淡然的去领悟人生内涵,更深刻的理解人生哲理。
成语字里行间: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如:南朝梁·简文帝《答新渝侯和诗书》:“垂示三首,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又如:老弟上的条陈,第一要不拘成格,字里行间,略带些古文气息,方能中肯。——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二回
成语一见倾心:倾心:爱慕。初次见面就十分爱幕。如:《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九年》:“主上与将军风殊类别,一见倾心,亲如宗戚。”又如:袁小姐对于我们的太太是一见倾心,说我们的太太浑身都是曲线,是他眼中的第一美人。(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
《诗经》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乐歌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二是娱乐,三是表达看法。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所以到汉代《诗经》又得到流传。
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诗经》秦风《蒹葭》,因为这首诗我刚刚背过。这首诗风格缠绵、朦胧凄美、如梦如幻,表达的是对朝思暮想的人的赞美和思念,其中我最喜欢“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句,因为“所谓伊人”就是诗人思慕的对象,“在水一方”写出了云烟飘渺、茫茫无际的景象。我还想起了卫风《木瓜》,这首诗描写了青年男女两情相悦后相互赠答,它告诉我人和人相处要投桃报李。通过这两首诗,我迷上了《诗经》,今后我要多读,争取把它们都背下来!
成语投桃报李:投桃报李[tóu táo bào lǐ],意指你送给我桃子,我回赠李子。语本《诗经·大雅·抑》。後用“投桃报李”比喻朋友间友好往来或相互赠答。[源]《诗经·大雅·抑》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典故]《诗经》是最早的诗歌总集,采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歌谣作品和宗庙乐章,非一时一地一人所作,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为文学总集之祖,也是当时北方文学的代表。“雅”有严正、高贵的意思,所以雅乐亦即正乐,有别於民间歌谣。〈大雅〉是用於朝会的乐歌,〈小雅〉则是用於宴飨的乐歌,此为大小雅的区别。〈抑〉一诗出自〈大雅〉,相传是春秋卫武公所作,用以自励之诗。周公平定武庚之乱後,封康叔於卫,建立卫国。康叔的八世孙姬和因为攻灭西戎有功,受周平王赐爵,是为卫武公。卫武公治理国家的态度十分开明,总是广纳百官的意见,做为施政的参考,因此得到卫国人民的爱戴,让卫国成为春秋初年的大国。卫武公在诗中自勉道:“人民都效法你的德行,所以你要使你的行为又善良又美好。你要谨慎行为,不失於礼仪,不踰越本分,不害於道理,那麽就很少人不以你做为准则了。因为人家送给我桃子,我回报他李子,这是很合理的。如果有人说小羊的头上生了角,那就是在欺骗人了。”後来“投桃报李”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朋友间友好往来或相互赠答。
成语朝思暮想:朝:早晨;暮:晚上。早晚都想念。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如:明·冯梦龙《警世恒言》卷二十四:“再说沈洪自从中秋夜见了玉姐,到如今朝思暮想,废寝忘餐。”又如:他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朝思暮想的故乡。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诗经》这一本古典名著。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
《诗经》中的305篇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风”包括了15个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160篇。“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明,现存共40篇。《诗经》的305篇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涉及政治、经济、伦理、天文、地理、外交、风俗、文艺各个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我很喜欢这本书希望大家也能喜欢。
今天我读了这本书后,心中颇有感受,心潮澎湃,想有波涛大浪在我心头汹涌一般。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一部“经典”,都酝酿着伟大得情感力量和神圣感得精神。我们中华民族也有属于自己的一部经典,它构建民族精神得元素,它绽放出中国文化独特得象征和标志。
这本系列从书筛选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所积淀下来得精美华章,这里有《弟子规》《三字经》《朱子家训》《千文字》等许多蒙学经典,又有《论语》《孟子》《大学》《韩非子》《孙子兵法》等诸子典籍,还有《乐游原》《静夜思》《月夜》《暮江吟》《少年行》《登飞来风》等许多得优美诗篇,诵读这些优美,动人得篇章,让我感觉自己犹如穿越古今,在与一个个鲜活得生命对话交谈,让我了解了历史与文明得走向,感受到人性的关怀与生命得尊严,也让我懂得了自己应该更好的传承文明,接续未来,使我走向更加丰盈优雅得人生。
这就是我所看这本书后得感受,它对我有很大得影响,我一定要成为新世纪的一代新人,一个有用的栋梁之才!
成语心潮澎湃: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心里象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如:臧克家《得识郭老五十年》:“字里行间,有一种高亢的声音在呼喊,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撼人,有一种呼风唤雨的革命精神和雄壮气魄使得你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又如:这特大喜讯怎能不让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成语呼风唤雨: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也可形容反动势力猖獗。如:宋·孙觌《罨溪行》:“罨画溪头乌鸟乐,呼风唤雨不能休。”又如:兄弟,你真是玛志尼一流人物,天生成呼风唤雨,搅得一国的原动力的了。——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
《采薇》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
《小雅·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为先秦时代的华夏族诗歌。全诗六章,每章八句。是一首戎卒返乡诗。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
一般小学的话只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全诗六节(每八句为一节),模仿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第六节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
此诗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末章头四句,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有名的诗句之一。《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成语现实主义:注重事实或现实,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如:毛泽东《论持久战》:“虽可能有张伯伦一类的迁就所谓‘既成事实’的‘现实主义’的调头出现,但主要的国际势力将变到进一步地援助中国。”又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1章:“金俊山抱着现实主义态度说。”
成语痛定思痛: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如:唐·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又如: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文/杨美暄
《诗经》有些篇章是抒情的,现代歌曲《从前慢》中有一句歌曲也有古代人美好爱情的感觉:“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诗经》里的诗,很美 既有情也有景,短小,简洁的诗句里勾勒出一幅幅明媚的画。“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的是他的一另外,日日萦绕在我心里。道出了女子的思念,“一日不见,如三日兮”,“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些优美的诗句,都是存着深情的告白,简洁的话语里透露出真挚的情感。
除了有对美好爱情的歌颂,也不乏有对女子的赞美,而最让我动心的一句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一句的妙处绝非化静为动,化美为媚可以穷尽,也曾被高度评价为:“生动之处,《洛神》之蓝本也”,然而其他动人的诗句还有很多,例如:“静女其姝”,“巧笑之 瑳,佩玉之傩”,“有美一人,婉如清扬”,“彼美淑姬,可与晤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阅读《诗经》邂逅诗中的良人,这些在悠长岁月里的诗句,并没有被沉积,也没有在岁月风尘里发黄,其所表达的情感依然在今天的生活中盛开如花。
成语窈窕淑女:窈窕:美好的样子。美好的女子。如:《诗经·周南·关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又如:因为在前边领路的那位窈窕淑女明明很从容地就走过去了。——萧乾《海外行踪》
成语桃之夭夭: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亦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如:《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毛传:“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礼记·大学》:“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又如:那知卢才听见钮成死了,料道不肯干休,已先桃之夭夭,不在话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
《采薇》是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归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作的诗,诗中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诗的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的苦况。为了抵御狁的侵扰,他长期远离家室,戎马倥偬,多么渴望边境早日安定而返故乡!四、五二章陡转笔锋,描写边防军士出征威仪,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兵士们的爱国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末章写解甲归里。虽能生还,然昔日的征戍劳苦却只换来今日的“载渴载饥”,怎不令人黯然伤神?
此诗选自“小雅”,却有“国风”民歌的特点,颇为讲究句式重叠与比兴手法的运用。如前三章的重章叠句中,文字略有变化,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离家日久企盼早归之情,异常生动妥贴。第四章以常棣盛开象征军容之壮、军威之严,新警奇特。末章以从征前与来归时的景致,寄托不尽的感伤,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的妙言佳句。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成语黯然伤神:沮丧的样子。情绪低沉,心神忧伤。如: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又如:篝灯询母,如秋蝶黯然伤神。——清·淮阳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
成语戎马倥偬:指在战争中军务紧迫繁忙。如:清·高阜《〈书影〉序》:“迹先生生平,功名多显示于戎马倥偬时,而文章则盛之乎桁杨祸变之际。”又如:陈毅同志任新四军代军长,戎马倥偬之中,很关心文化战线的抗敌斗争。——阿英《戎行兼言艺文事》
文/杨舒羽
《诗经·采薇》中情感最突出的恐怕就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一句了。从字面上来理解,可能会认为这是一首描写风景的诗,其实这首诗却有着更深刻的内涵。
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戍卒终于踏上了归途。这本来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然而我们在这里看不到一丝欢愉,只感到一片悲凉。长久的戍边生活在戍卒心中留下了难以弥合的精神创伤,他是怀着一颗破碎的心走向故乡的。他忧伤地想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当年我离开家乡的时候,正是春天,柳丝低拂;而今天呢?“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今天我重返故乡,却是雪花漫天飞舞的冬天了。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大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远,味之无尽。
这四句是诗经中情景交融的名句。“依依”、“霏霏”这两组叠词,不但把柳枝的婀娜姿态、大雪的飞舞飘扬描绘得十分具体生动,而且非常形象地揭示了这个戍卒的内心世界。“杨柳依依”表现他春天出征时对故乡、亲人恋恋不舍的心情。“雨雪霏霏”使我们联想到他在征程中经受的许多磨难,并衬托出他在返家时满怀哀伤悲愤心情。
读了《采薇》,想到诗歌中士兵们有家不能归,战争让多少人流离失所,让多少家庭家破人亡。我很庆幸,庆幸自己能生活在和平年代。可以专心学习,可以享受家庭带给我的温暖。我希望世界上从此没有战争,永远充满着和平。
成语流离失所:流离失所[liú lí shī suǒ],意指“流离”,流亡离散。◎语出《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失所”,无处安身。语出汉·李陵〈与苏武〉诗三首之一。“流离失所”形容转徙离散,无处安身。[源]《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末年,盗贼群起,发军击之,将吏放纵於外。北边及青徐地人相食,雒阳以东米石二千。莽遣三公将军开东方诸仓振贷穷乏,又分遣大夫谒者教民煮木为酪;酪不可食,重为烦扰。流民入关者数十万人,置养澹官以禀之,吏盗其禀,饥死者什七八。莽耻为政所致,乃下诏曰:“予遭阳九之阸”,百六之会,枯旱霜蝗,饥馑荐臻,蛮夷猾夏,寇贼奸轨,百姓流离。予甚悼之,害气将究矣。”岁为此言,以至於亡。《汉书·卷四五·蒯伍江息夫传·蒯通》蒯通知天下权在信,欲说信令背汉,乃先微感信曰:“仆尝受人相人之术,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而不安;相君之背,贵而不可言。”信曰:“何谓也?”通因请间,曰:“天下初作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杂袭,飘至风起。当此之时,忧在亡秦而已。今刘、项分争,使人肝脑涂地,流离中野,不可胜数。……。”《汉书·卷八三·薛宣朱博传·薛宣》朕既不明,变异数见,岁比不登,食廪空虚,百姓饥馑,流离道路,疾疫死者以万数,人至相食,盗贼并兴,群职旷废,是朕之不德而股肱不良也。汉·李陵〈与苏武〉诗三首之一(据《文选·卷二九·诗》引)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踰。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何夔》是时太祖始制新科下州郡,又收租税绵绢。夔以郡初立,近以师旅之後,不可卒绳以法,乃上言曰:“自丧乱已来,民人失所,今虽小安,然服教日浅。……愚以为此郡宜依远域新邦之典,其民间小事,使长吏临时随宜,上不背正法,下以顺百姓之心。比及三年,民安其业,然後齐之以法,则无所不至矣。”太祖从其言。徵还,参丞相军事。海贼郭祖寇暴乐安、济南界,州郡苦之。太祖以夔前在长广有威信,拜乐安太守。到官数月,诸城悉平。[典故]“流离失所”系由“流离”及“失所”二语组合而成。“流离”是出自《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先是贬抑外族,开启战端;之後又一味仿古,更改既有的制度法令,一时间天下动荡不安。在位末年,因遇到乾旱,谷物歉收,使得百姓生活陷入困境,造成几十万流民转入关中,对此王莽下诏为自己辩护说:自己因为遭到厄运,连带作物遭受霜害和蝗灾,以致连年灾荒,又有外族侵犯,盗贼群起,结果造成百姓流亡离散。“流离”的典源又见《汉书·卷四五·蒯伍江息夫传·蒯通》、《汉书·卷八三·薛宣朱博传·薛宣》。〈蒯通传〉内容则是表述谋士蒯通为齐王韩信分析天下局势,说到刘邦和项羽相争多年,造成人民惨死,流亡离散荒野。因而建议齐王韩信发挥手握重兵的影响力,进而与楚、汉三足鼎立。〈薛宣传〉内容则是表述汉成帝责备薛宣在六年宰相任内,怠忽职守,导致国家谷仓空虚,使得百姓挨饿,流亡离散各地,几万人因此生病而死。“失所”则是出自汉·李陵〈与苏武〉诗。汉武帝时,将军李陵以五千步兵和匈奴十余万人对抗,战到最後,不敌匈奴,只好投降。家人受到连累,全部被处死,从此他便留在匈奴,到死都没有回到汉朝。这期间,奉命出使匈奴而被拘留的苏武,和他结为好友。苏武回汉朝时,李陵写了三首〈与苏武〉诗,诉说与知心的朋友分别,难再相见的心情。其中,用“云被风吹得四处飘荡,失去了居所”来形容自己飘零的身世和朋友从此分隔两地的无奈。後来“流离”和“失所”被合用成“流离失所”,用来形容转徙离散,无处安身。
成语大雪纷飞:纷:多而杂乱。雪片大量飘落的样子。形容雪下得大。如:鲁迅《“大雪纷飞”》:“在江浙,倘要说出‘大雪纷飞’的意思来……大抵用‘凶’,‘猛’或‘厉害’,来形容这下雪的样子。”又如:在这大雪纷飞的天气里,我们最好呆在屋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