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站信号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8 18:16:53作者:百科知识库
凤头麦鸡(学名:Vanellus vanellus,英文名:Northern Lapwing)是鸻科麦鸡属的鸟类,英文名直译为北方麦鸡。头顶有黑色反曲的长形羽冠,胸以及上体黑紫色,下体白。喜耕地、稻田或矮草地。多数是候鸟,每年夏天在中欧、东欧、哈萨克至中国东北一带繁殖,冬天到华南、日本、印度、西亚、法国、伊比利半岛和北非越冬。
中文学名:凤头麦鸡
拉丁学名:Vanellus vanellus
英文俗名:Northern Lapwing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鸻科(Charadriidae)
中文属名:麦鸡属(Vanellus)
繁殖区:古北界 : 广泛分布
非繁殖区:n 非洲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400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白色
体型略大(30厘米)的黑白色麦鸡。具长窄的黑色反翻型凤头。上体具绿黑色金属光泽;尾白而具宽的黑色次端带;头顶色深,耳羽黑色,头侧及喉部污白;胸近黑;腹白。
雌鸟:和雄鸟基本相似,但头部羽冠稍短,喉部常有白斑。
幼鸟:和成鸟冬羽相似,但冠羽较短,上体具皮黄色羽缘。
虹膜-褐色;嘴-近黑;腿及脚-橙褐。
叫声:拖长的鼻音pee-wit。
分布范围:古北界;冬季南迁至印度及东南亚的北部。
分布状况:甚常见。繁殖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越冬于北纬32°以南。
凤头麦鸡栖息于低山丘陵、山脚平原和草原地带的湖泊、水塘、沼泽、溪流和农田地带。常成群活动,特别是冬季,常集成数十至数百只的大群。善飞行,常在空中上下翻飞,有时也栖息于水边或草地上,当人接近时,常伸颈注视,发现有危险,则立即起飞。飞行速度较慢,两翅迟缓的煽动,飞行高度也不高。
凤头麦鸡主要吃甲虫、鞘翅目、鳞翅目昆虫、金花虫、天牛幼虫、蚂蚁、石蛾、蝼蛄等昆虫和幼虫,也吃虾、蜗牛、螺、蚯蚓等小型无脊椎动物,此外也吃大量杂草种子和植物嫩叶。
凤头麦鸡的繁殖期为5—7月。一雌一雄制。通常成对或成松散的小群在一起营巢。多营巢于草地或沼泽草甸边的盐碱地上。巢甚简陋,系利用地上凹坑或将地上泥土扒成一圆形凹坑即成。内无铺垫或仅垫少许苔草草茎和草叶。巢的大小为外径17.5—20.0厘米,内径11.0一13.8厘米。巢深2.5一4.7厘米。
5月初开始产卵,每窝产卵4枚。偶尔3枚和5枚。卵的形状为梨形或尖卵圆形,颜色为灰绿色或米灰色,其上被有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多。卵的大小为4l~47×31—34毫米,平均为43.0×32.1毫米,重23克。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承担,但以雌鸟为主。孵化期25—28天。
雏鸟早成性,出壳后的第2天即能离巢行走。奔跑迅速,遇到危险后先急速奔跑,然后隐藏在杂草根部不动,亲鸟则在空中来回飞行鸣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ver 3.1 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低危(LC)。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