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站信号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8 17:57:15作者:百科知识库
小滨鹬(学名:Calidris minuta,英文名:Little Stint)属于鹬科滨鹬属。小滨鹬因其体型与羽色和红颈滨鹬极其相似,而且还特喜欢与红颈滨鹬混群,在野外观察时常被误认为是红颈滨鹬,因此在大陆上发现量很少。
中文学名:小滨鹬
拉丁学名:Calidris minuta
英文俗名:Little Stint
命名作者:Leisler, 1812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鹬科(Scolopacidae)
中文属名:滨鹬属(Calidris)
繁殖区:古北界 : n
非繁殖区:e 古北界, 非洲, Ind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362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灰色
次要羽色:白色
小滨鹬
小滨鹬体小(14厘米)的偏灰色滨鹬。嘴短而粗,腿深灰,下体白色,上胸侧沾灰,暗色过眼纹模糊,眉纹白。甚似红胸滨鹬,但腿和嘴略长且嘴端较钝。
繁殖羽:春季的鸟具赤褐色的繁殖羽,繁殖羽的喉及前颈偏红,头顶及颈背深灰褐,上体褐色,下体偏灰,具明显黄色嘴斑。
非繁殖羽:上体灰褐,下体白。与繁殖期的红胸滨鹬区别在于颏及喉白色,上背具乳白色"V"字形带斑,胸部多深色点斑。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小滨鹬的叫声:短而尖的独特stit声。飞行时作微弱的pi, pi, pi声。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小滨鹬与红胸滨鹬(又叫红颈滨鹬)的区别:体长都在15cm左右,无明显差异。但在外型轮廓上,主要有两个地方不同:
(1)脚长:小滨鹬的脚长,而且是长得有点夸张。有些脚长的红胸滨鹬,的确是很容易与小滨鹬搞混,但并不表示脚长这个特征就不适用!只是单靠“脚长”这个特征找小滨鹬,会把脚长的红胸滨鹬也一起当成嫌疑犯。
(2)嘴型:如果看起来脚长,接下来还要检查“嘴长”。小滨鹬的嘴,较红胸滨鹬略长而尖。
小滨鹬的主要特点:1、断开的眉斑;2、覆羽和三级飞羽有赤褐色边缘及清晰的黑色中央;3、颈侧有粗糙的痕迹;4.背上显眼的白色“吊带”。
小滨鹬幼鸟 小滨鹬幼鸟 小滨鹬成鸟 小滨鹬成鸟 红颈滨鹬(右)和小滨鹬在一起 红颈滨鹬和小滨鹬在一起小滨鹬主要繁殖于北欧及西北亚的苔原冻土带,苔原主要分布在北纬60。以北,是永久冻土带,那里的土壤从几厘米以下终年冰结,因此,对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有很大的影响。苔原地带没有乔木,其他植物长得也很矮小。在苔原的沼泽地区,长满了各种苔类,禾本科植物很少。在苔原的其他地区,主要生长着石南灌丛、低矮的草本被子植物和地衣,其中地衣是极地苔原最典型的植物。苔原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主要有驯鹿、麝牛、北极兔、旅鼠、北极狐和狼等,还有一些鸟类。那里几乎没有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昆虫的种类也很少。迁至非洲、中东及印度。
小滨鹬的生活习性:相当温顺。进食时嘴快速啄食或翻拣。喜群居并与其他小型涉禽混群。
小滨鹬
分布范围:繁殖于北欧及西北亚的苔原冻土带;迁至非洲、中东及印度。
分布状况:罕见迁徙过境鸟。1986年在香港有第一次记录,从此每年春季均有少量出现。于北戴河(河北)也有过记录。中国其他地方状况不详。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