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小鸊鷉的鸊鷉读音、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更新时间:2023-02-08 17:57:07作者:百科知识库

小鸊鷉的鸊鷉读音、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小鸊鷉的图片

小鸊鷉(学名:Tachybaptus ruficollis,英文名:Little Grebe)是鸊鷉科小鸊鷉属的鸟类。是身形较小(体长27厘米)的鸊鷉。尾短(尾羽退化,长仅23毫米,看起来几乎没有尾巴)、翅短,腿短(长在身体的后部,近尾端),使得它的体形近乎椭圆,加上它的羽毛全为绒羽,松软如丝,整个感觉就像一个毛茸茸的葫芦,有的人叫它为水葫芦、油葫芦、油鸭,还有人叫它王八鸭子、小艄板儿。主要分布于水塘、湖泊、沼泽。小??是中国最常见的水鸟之一,在中国东部大部分开阔水面都能见到小??。

中文学名:小鸊鷉

拉丁学名:Tachybaptus ruficollis

英文俗名:Little Grebe

命名作者:Pallas, 1764

中文目名:鸊鷉目(Podicipediformes)

中文科名:鸊鷉科(Podicipedidae)

中文属名:小鸊鷉属(Tachybaptus)

繁殖区:古北界, 非洲, 东洋界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518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灰色

次要羽色:栗色/棕色

鸊鷉读音

小鸊鷉,作者猫猫猫,2010:05:06 小鸊鷉,作者猫猫猫,2010:05:06

鸊鷉读音pì tī

但是搜狗输入法拼写为bì tī

这里之所以采用繁体鸟字旁,是因为简体字在某些电脑中无法正确显示(显示为正方形框框),简体字如下:

读音pì tī

对于简体字搜狗输入法正确拼写为 pì tī

外形特征

小鸊鷉:形态特征图 小鸊鷉:形态特征图

体小(27厘米)而矮扁的深色鸊鷉。小鸊鷉嘴尖如凿,故又称尖嘴鸭子。趾有宽阔的蹼。

繁殖羽:喉及前颈偏红,头顶及颈背深灰褐,上体褐色,下体偏灰,具明显黄色嘴斑。

非繁殖羽:上体灰褐,下体白。

虹膜-黄色;嘴-黑色;脚-蓝灰,趾尖浅色。

叫声:重复的高音吱叫声ke-ke-ke-ke,求偶期间相互追逐时常发此声。

小鸊鷉繁殖羽(夏羽) 小鸊鷉繁殖羽(夏羽) 小鸊鷉非繁殖羽(冬羽) 小鸊鷉非繁殖羽(冬羽)幼鸟

和鸊鷉科的其他幼鸟一样,小鸊鷉的幼鸟带有头纹。后背具有纵纹,嘴肉色。

小鸊鷉:幼鸟 小鸊鷉:幼鸟 小鸊鷉:幼鸟 小鸊鷉:幼鸟 小鸊鷉幼鸟,带有头纹,作者自然之美。 小鸊鷉幼鸟,带有头纹,作者自然之美。 小鸊鷉幼鸟,带有头纹,作者自然之美。 小鸊鷉幼鸟,带有头纹,作者自然之美。亚成鸟 小鸊鷉亚成鸟,作者大连红隼,2011:09:26 小鸊鷉亚成鸟,作者大连红隼,2011:09:26

亚成鸟的头纹消失,全身羽色为灰白色。

地理分布

小鸊鷉:世界分布图 小鸊鷉:世界分布图 小鸊鷉:国内分布图 小鸊鷉:国内分布图

除了极地环境及太平洋少数岛屿外,中国大部、亚洲中部和南部、欧洲中部和南部、非洲南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都可以发现小??的踪迹。小??是中国最常见的水鸟之一,在中国东部大部分开阔水面都能见到小??。

分布范围:非洲、欧亚大陆、印度、中国、日本、东南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北部。

分布状况:在中国几种鸊鷉中小鸊鷉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水鸟,留鸟及部分候鸟,分布于中国各地包括台湾及海南岛。亚种capensis为留鸟见于中国西北部,philippensis见于台湾,poggei见于中国其余地方。偶尔上至海拔2000米。

生活习性

鸟友救助的小鸊鷉幼鸟,为适应水生生活,水鸟的脚蹼都很宽 鸟友救助的小鸊鷉幼鸟,为适应水生生活,水鸟的脚蹼都很宽

喜在清水及有丰富水生生物的湖泊、沼泽及涨过水的稻田。通常单独或成分散小群活动。繁殖期在水上相互追逐并发出叫声。

小鸊鷉趾有宽阔的蹼,善于游泳、潜水(潜水时间35秒-45秒,潜水距离1—10米),不受惊扰,很少起飞。受惊扰时,小鸊鷉常常是施展“水上轻功”,像轻功大师表演水上行走:跃出水,张开翅膀,两脚交替快速地踏水前行,在它身后水面留下一圈圈的水波。然后急促地扇动翅膀,贴着水面(1—2米)飞行,并不多飞,也不远走,往返两圈或直线飞翔一段便回到原地一个猛子直潜水下——终究潜水才是它真正的强项!

食性 小鸊鷉捕鱼 小鸊鷉捕鱼

通常白天活动觅食。捕食方式通过潜水追捕。食物主要为各种小型鱼类。也吃虾、蜻蜓幼虫、蝌蚪、甲壳类、软休动物和蛙等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偶尔也吃水草等少量水生植物。

生长繁殖

求偶

每年4月至五月发情的小鸊鷉在水面上雌雄相互追逐发出繁殖季节特有的叫声。短暂的求婚仪式以后成婚的小鸊鷉夫妇就开始筑巢生儿育女了。

筑巢 小鸊鷉位于水面上的的巢 小鸊鷉位于水面上的的巢

小鸊鷉在远离岸边,附近有芦苇、灌木丛和水草开阔水域中营造一个浮巢:筑于芦苇、灯心草或其他的水草中,高出水面40—50厘米的芦苇菖蒲等植物提供了掩护。巢以芦苇及各种水草互相交错缠结而成,或者直接用细细柔软的水草弯折搭叠而成。窝里铺垫细长柔软的干草和水草的细茎,整个巢的形状是倒圆锥形,巢高出水面5—6厘米,粗看似乎是一堆不经意堆叠在一起散乱的草,顶部是稍稍凹下的坑。水下部分系于水草或芦苇之上,可以上下浮动和小幅度的摆动,不会被风吹的很远。

产卵 小鸊鷉 小鸊鷉

每窝卵6—7枚,当它离开时会在用嘴往卵上覆盖水草。其卵钝圆,青灰色,有不规则的黄褐斑。

曾经有个说法:说小鸊鷉孵卵的热源来自腐烂物质的化学能,又有一说:孵卵的热量来自亲鸟的体温和气温。可以肯定的时尽管鸊鷉的巢泡在水中始终是湿漉漉的,巢中间的温度比巢外的温度高出不少。

育雏

小鸊鷉是早成鸟,新出生的小鸊鷉当即能够游泳潜水,羽毛乌黑,能够睁眼。生命之初小鸊鷉主要喂它们为昆虫。成鸟在躲避危险时能够在翅膀下夹者幼鸟在水下潜逃。小鸊鷉的婚羽没有黑颈鸊鷉和角鸊鷉的漂亮:只是喉及前颈偏红,头顶及颈背深灰褐,上体褐色,下体偏灰,嘴角有一小块明显黄斑。它的“冬装”上体灰褐,下体白。

小鸊鷉一家子 小鸊鷉一家子 小鸊鷉一家子 小鸊鷉一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