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北鹨的基本资料、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更新时间:2023-02-08 15:31:06作者:百科知识库

北鹨的基本资料、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北鹨的图片

北鹨(学名:Anthus gustavi,英文名:Pechora Pipit)是鹡鸰科鹨属的鸟类。

北鹨(学名:Anthus gustavi)是雀形目鹡鸰科的鸟类,属小型鸣禽,体型较纤细。喙较细长,先端具缺刻;翅尖长,内侧飞羽(三级飞羽)极长,几与翅尖平齐;尾细长,外侧尾羽具白,常做有规律的上、下摆动,腿细长,后趾具长爪,适于在地面行走。体长15厘米,背部灰褐色,有许多纵纹,通常可见左、右各有二道黄白色纵纹(有时不明显),容易与小水鷚、树鷚混淆。主要栖息于河滩、海滨、灌木丛及田野、林缘地区。分布于前苏联以及中国黑龙江、河北、山东、江苏、福建、广东、江西和台湾等地。

中文学名:北鹨

拉丁学名:Anthus gustavi

英文俗名:Pechora Pipit

命名作者:Swinhoe, 1863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鹡鸰科(Motacillidae)

中文属名:鹨属(Anthus)

繁殖区:古北界 : nc, ne

非繁殖区:Philippines to Lesser Sundas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219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基本资料

北鹨 北鹨

中文目名:雀形目

中文科名:鹡鸰科

中文属名:鹨属

中文俗名:无中文俗名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Swinhoe,1863

拉丁文名:Anthus gustavi

同物异名:Anthus gustavi Swinhoe,1863

英文名:Pechora Pipit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外形特征

北鹨 北鹨

全长145-150毫米。上体棕褐,具黑褐色纵纹及白色羽缘;尾羽暗褐具棕缘,最外侧尾羽具白端斑。眉纹淡棕,耳羽栗褐。翼上覆羽色似背羽,羽端白缘在翼侧形成两条明显翼斑。下体灰白,颈侧、胸、胁有黑褐纵纹。栖于林缘及旷野。以昆虫为主食。

似树鹨但背部白色纵纹成两个“V”字形,且褐色较重,黑色的髭纹显著。亚种menzbieri下体偏黄。与红喉鹨的区别在背及翼具白色横斑,腹部较白且尾无白色边缘。虹膜褐色;嘴上嘴角质色,下嘴粉红;脚-粉红。生硬的pwit叫声。

习性:喜开阔的湿润多草地区及沿海森林。有时降落在树上。

地理分布

北鹨 北鹨北鹨分布图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北亚及中国;冬季南迁至东南亚、菲律宾、苏拉威西岛及婆罗洲。

分布状况:罕见。亚种menzbieri繁殖于黑龙江东北部,迁徙经山东。指名亚种有记录迁徙时见于江苏。

主要分布省份:河北 辽宁 黑龙江 浙江 贵州 甘肃 新疆 台湾 香港

分布在以下保护区:洪河 凉水 兴凯湖 大丰麋鹿 衡水湖湿地

分布在以下山脉湖泊:北塔山 塔尔巴哈台山 准噶尔盆地 艾里克湖 哈巴河 乌伦古湖 吐尔洪 淖毛湖 阿尔泰额尔齐斯河流域 北屯 布尔根河流域

生长繁殖

繁殖于东北兴凯湖(夏候鸟),迁徙时遍布东部沿海各省。

繁殖于东北亚及中国;冬季南迁至东南亚、菲律宾、苏拉威西岛及婆罗洲。罕见。亚种menzbieri繁殖于黑龙江东北部,迁徙经山东。指名亚种有记录迁徙时见于江苏。喜开阔的湿润多草地区及沿海森林。有时降落在树上。

亚种分化

北鹨指名亚种(学名:Anthus gustavi gustavi)。分布于前苏联、朝鲜、日本、琉球群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东北、河北、山东、江苏、福建、广东、江西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福建厦门。

北鹨 北鹨

北鹨东北亚种(学名:Anthus gustavi menzbieri)。分布于乌苏里以及中国大陆的东北、黑龙江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东北兴凯湖。

保护现状

被列入2000年8月1日公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生物名录》

本文标签:环境科学  鸟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