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站信号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8 15:14:00作者:百科知识库
红嘴相思鸟(学名:Leiothrix lutea,英文名:Red-billed Leiothrix)是噪鹛科相思鸟属的鸟类,又称相思鸟、红嘴玉、五彩相思鸟、红嘴鸟等,因嘴赤红色而得名。是海拔迁徙的候鸟。红嘴相思鸟活泼好动,生活在平原至海拔2000米的山地,常栖居于常绿阔叶林、常绿和落叶混交林的灌丛或竹林中,很少林缘活动。吵嚷成群栖于次生林的林下植被。鸣声欢快、色彩华美及相互亲热的习性使其常为笼中宠物。休息时常紧靠一起相互舔整羽毛。
中文学名:红嘴相思鸟
拉丁学名:Leiothrix lutea
英文俗名:Red-billed Leiothrix
命名作者:Scopoli, 178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噪鹛科(Leiothrichidae)
中文属名:相思鸟属(Leiothrix)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to e China and ne Vietnam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088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灰色
次要羽色:黄色
红嘴相思鸟
色艳可人的小巧(15.5厘米)鹛类。具显眼的红嘴。上体橄榄绿,眼周有黄色块斑,下体橙黄。尾近黑而略分叉。翼略黑,红色和黄色的羽缘在歇息时成明显的翼纹。
虹膜-褐色;嘴-红色;脚-粉红。
叫声:鸣声细柔但甚为单调。
红嘴相思鸟生活在平原至海拔2000米的山地,常栖居于常绿阔叶林、常绿和落叶混交林的灌丛或竹林中,很少在林缘活动。它们不仅活动于树丛下层,也常到中层或树冠觅食,偶而到地面寻找食物。性喜结群或与其它鸟混群。
红嘴相思鸟活泼好动,喜在树丛、庭园、村舍、竹林中集群飞行、穿梭,不停地欢跳和鸣叫。雄鸟鸣唱时常扇动双翅,耸竖体羽,声脆响亮,多变悦耳,音似“微归—微归—微归—微微归”,“骨里—句,骨里—句”……雌鸟只能发出低沉单一的“吱吱”声。脾气温顺,也不畏惧人们对它的适当接近,但是在5~6月份繁殖季节似乎显得有些羞怯,喜欢成对地隐蔽在僻静处,彼此形影不离。
主要以毛虫、甲虫、蚂蚁等昆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种子等植物性食物,偶尔也吃少量玉米等农作物。
红嘴相思鸟每年4月下旬开始繁殖,延续到6月。
营巢在针叶林、常绿林、杂木林等各种类型森林的荆棘或矮树上。巢呈深杯状,以叶梗、竹叶、草或其它柔软物质夹杂少许苔藓构成,内铺以细根或纤细的草。巢常悬挂在离地面0.5—l米的灌木或矮竹的垂直或水平枝上。
每巢产卵3—5枚,卵呈绿白色至浅蓝色,散布有暗斑。
红嘴相思鸟
为中国华中、西藏南部及长江以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留鸟。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印度阿萨姆、缅甸西部及北部、中国南方及越南北部。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留鸟于中国华中及东南;kwantungensis于华南;yunnanensis于云南西部;calipyga于西藏南部及东南部。
红嘴相思鸟雌雄形影不离,互相亲近的动作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被视为忠贞爱情的象征。
1.红嘴相思鸟喜马拉雅亚种(学名:Leiothrix lutea kumaiensis ),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西北部,巴基斯坦东北部至印度。
2.红嘴相思鸟尼泊尔亚种(学名:Leiothrix lutea calipyga ),分布于尼泊尔东部,不丹,印度东北,中国西部(西藏东南),缅甸西北部。
3.红嘴相思鸟云南亚种(学名:Leiothrix lutea yunnanensis) ,分布于缅甸东北和中国南部(滇东北、滇西北和北部)。
4.红嘴相思鸟指名亚种(学名:Leiothrix lutea lutea ),分布于华东和中国中南部(陕西、甘肃、湖北、安徽、浙江、福建、四川,贵州和广西)。
5.红嘴相思鸟广东亚种(学名:Leiothrix lutea kwangtungensis ),分布于与华南部和中国东南部(滇东南、滇东北、广西、湖南、广东),越南。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无危物种。
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