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红颏吸蜜鹦鹉的【物种名称】、简介、地理分布、【繁殖】

更新时间:2023-02-08 15:05:05作者:百科知识库

红颏吸蜜鹦鹉的【物种名称】、简介、地理分布、【繁殖】 红颏吸蜜鹦鹉的图片

红颏吸蜜鹦鹉(学名:Charmosyna rubrigularis)羽色鲜艳,主要以花粉、花蜜与果实为食物,鸟喙比一般鹦鹉的长、更特别的是细长的舌头上有刷状的毛,称为刷状舌,方便该鹦鹉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身体内部的构造也很特别,它们的体内有一种特别的消化酵素存在,以便分解食物。但由于该吸蜜鹦鹉没有消化谷物饲料的必要,它们的沙囊处理硬食物的能力较其他鹦鹉弱了许多。

【物种名称】

红颏吸蜜鹦鹉 红颏吸蜜鹦鹉

【又名】红颏吸蜜鹦鹉

【拉丁学名】Charmosyna rubrigularis

【英文名称】Red-chinned Lorikeet

【科属分类】 鸟纲(Aves)、鹦形目、鹦鹉科、吸蜜鹦鹉族

鸟种简介

身长:17公分(7吋)

亚种:目前有一种已知亚种为

卡卡红颏吸蜜鹦鹉Karkar Red-chinned Lorikeet(Charmosyna rubrigularis krakari)

外型:这种鹦鹉的鸟体为绿色,胸部、腹部和尾巴内侧覆羽为黄绿色;下鸟喙和喉咙附近有一块红色的羽毛,边缘经常带有黄色;耳羽蓝绿色,并带有浅绿色的条纹状羽毛;翅膀内侧覆羽黄绿色,内侧飞行羽带有黄色的条状;尾巴上方为红底绿色,尖端带有很宽的黄色;鸟喙橘红色,虹膜橙色。母鸟的下巴部分红色羽毛比较稀少。幼鸟的鸟喙红色较浅,尾羽较短。

红颏吸蜜(Red-chinned Lorikeet)因为鸟喙下方有著一块红色羽毛而得名。他们的外型和同属中的棕榈吸蜜鹦鹉(Palm Lorikeet)十分神似,因为体形相同,全身也都以绿色为主。可以作为区别的是,红颏吸蜜的下巴红羽非常明显,面积较大,耳羽附近带点蓝绿色;棕榈吸蜜的下巴红色羽毛比较不明显,耳羽为绿色。红颏吸蜜在宠物市场和繁殖界属於相当罕见的鸟种,在众多羽色鲜艳的吸蜜鹦鹉中他们并不具知名度。红颏吸蜜对饲养环境的卫生条件,要求的相当严苛,因为他们非常容易感染黴菌性疾病,尤其是刚引入新环境的鸟,除了会十分怕人和容易受到惊吓以外,因为紧迫而抵抗力下降染病的比率非常高,超过90%以上的红颏吸蜜都会在人工豢养的环境下毫无徵兆的暴毙,饲养难度很高。此外,均衡的饮食对红颏吸蜜来说也非常的重要,他们对於温度相当敏感,饲养环境至少需要维持於摄氏24度以上。饲养难度颇高也是他们在市面上如此罕见的原因。

关於红颏吸蜜的亚种卡卡红颏吸蜜(Karkar Red-chinned Lorikeet),争议颇多,这种於1915年由鲁斯柴德(Rothschild)和哈特(Hartert)两人所描述的亚种目前已经相当难以分辨其特徵了,有些鸟类学家也并未将其纳入亚种中。卡卡红颏吸蜜(Karkar Red-chinned Lorikeet)主要也栖息於新不列颠和新爱尔兰岛上,他们的外型和红颏吸蜜(Red-chinned Lorikeet)十分类似,但是下巴部分的红羽延伸面积更大也更广泛,边缘也带有黄色。

栖息环境和习性:红颏吸蜜主要栖息於主要栖息於森林地区,大部分皆为岛内山区林地;此外,高大的次要植被区和其他充满树木的地区也见的到他们的踪迹;他们在低地相当罕见,在山区林地比较容易被发现。他们平时大多成对或是小群体行动,有时候会组成至多10只的小群体;他们大部份被人看见都是飞越过树顶,或是在棕榈树顶和其他较高的枝叶上觅食的时候;隐身於浓密林中的时候则相当难以被察觉,因为全身皆为绿色,成为相当好的掩蔽;有时候他们会和虹彩吸蜜鹦鹉(Rainbow Lory)或是其他以花蜜为主食的生物一起集结活动;在觅食的时候戒心不重,非常友善,可以在很近的距离接进观察;平时则个性相当谨慎小心,无法接近;在觅食的时候他们也会发出轻声的鸣叫,飞行的时候会伴随比较尖锐的叫声,因此相当显而易见。

食物:红颏吸蜜主要以花粉、花蜜、花粉、软性水果、昆虫和其幼虫等为食。

地理分布

新不列颠(New Britain)、新爱尔兰(New Ireland)、新几内亚北方沿海的卡卡岛(Karkar Island)

【繁殖】

在野外因为他们的数量相当稀少,因此繁殖资料不详;人工豢养方面,因为饲养难度颇高,也未曾听闻有任何成功的饲养纪录,所以并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参考。

本文标签:鸟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