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站信号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8 14:59:58作者:百科知识库
红翅鵙鹛(学名:Pteruthius aeralatus,英文名:Blyth’s Shrike-babbler)是绿鹃科鵙鹛属的鸟类。
红翅鵙鹛 (学名:Pteruthius aeralatus,英文名:Blyth’s Shrike-babbler)为鹟科鵙鹛属的鸟类。分布于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缅甸、柬埔寨、老挝、越南、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经四川、广西、东到福建、南到云南、海南等地,一般栖息于活动于阔叶树上的树枝间、灌丛间以及栖息于灌木小枝的顶端。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
中文学名:红翅鵙鹛
拉丁学名:Pteruthius aeralatus
英文俗名:Blyth’s Shrike-babbler
命名作者:Blyth, 1855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绿鹃科(Vireonidae)
中文属名:鵙鹛属(Pteruthius)
繁殖区:东洋界 : e Himalayas, Burma through se Asia, Malays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091
主要羽色:灰色
次要羽色:黑色
中等体型(17厘米)的鵙鹛。
雄鸟:头黑,眉纹白;上背及背灰;尾黑;两翼黑,初级飞羽羽端白,三级飞羽金黄和橘黄;下体灰白。
雌鸟:色暗,下体皮黄,头近灰,翼上少鲜艳色彩。
虹膜-灰蓝;嘴-上嘴蓝黑,下嘴灰;脚-粉白。
叫声:嘹亮刺耳的单音too-too-too,klip klip或chip chip chap chip chap。
分布范围:巴基斯坦东北部至中国、东南亚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留鸟于海南岛(lingshuiensis);华中、东南(ricketti)及西藏东南部(validirostris);为海拔350~2440米山区森林的偶见鸟。
习性:成对或混群活动,在林冠层上下穿行捕食昆虫。在小树枝上侧身移动仔细地寻觅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