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站信号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8 13:37:54作者:百科知识库
白腹翠鸟(学名:Corythornis leucogaster,英文名:White-bellied Kingfisher)是翠鸟科科里翠鸟属的鸟类。
白腹翠鸟,佛法僧目翠鸟科动物,营巢于土崖壁上,或田野和小溪的堤坝上,用嘴挖掘隧道式的洞穴作巢。
中文学名:白腹翠鸟
拉丁学名:Corythornis leucogaster
英文俗名:White-bellied Kingfisher
命名作者:Fraser, 1843
中文目名: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中文科名:翠鸟科(Alcedinidae)
中文属名:科里翠鸟属(Corythornis)
繁殖区:非洲 : c, w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白腹翠鸟身长14cm,雌鸟体重14,5g、雄鸟体重14,7g。体羽艳丽而具光辉,蓝色。体型和外貌和冠翠鸟大体相当,不过腹部为白色,头上的羽毛并不能树立为冠状。脸颊的正面是红色,头部的其他地方均为蓝色。蓝冠,红眉与脸颊相接。白喉,颈部的后端有一块白斑。尾巴是群青色并具光泽。翅膀在覆盖亮群青色的羽毛下泛黑色调。嘴是红橙色,虹膜深棕色。腿红色。雌雄相似。
嘴粗直,长而坚,嘴脊圆形;鼻沟不著;翼尖长,第1片初级飞羽稍短,第3、4片最长;尾短圆;头大颈短,翼短圆,尾亦大都短小;嘴形长大而尖,嘴峰圆钝,脚甚短,趾细弱,第4趾与第3趾大部分并连,与第2趾仅基部并连。尾脂腺被(冉羽)。两侧存在乌喙骨,胸骨后缘有4个缺刻,胸骨柄单纯为外棘所成。
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
栖息于有灌丛或疏林、低植被干燥森林、河流,沼泽的红树林、溪涧、湖泊、花园、椰子种植园、池塘。性孤独,平时常独栖在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伺机猎食,食物以小鱼为主,兼吃幼虫的昆虫、水蟑螂、甲虫、白蚁、蚂蚁、黄蜂、蜘蛛蟹,蚯蚓,青蛙,蝌蚪,蜥蜴。翠鸟扎入水中后,还能保持极佳的视力,因为它的眼睛进入水中后,能迅速调整水中因为光线造成的视角反差。所以捕鱼本领很强。
营巢于土崖壁上,或田野和小溪的堤坝上,用嘴挖掘隧道式的洞穴作巢,这些洞穴一般不加铺垫物。卵直接产在巢穴地上。通常一次产卵两个枚。繁殖时间由生活的地区决定,在喀麦隆是7月和10月到12月。在加蓬等岛屿是12月到1月甚至更早。卵色纯白,辉亮,稍具斑点,大小约28毫米×18毫米,每年1~2窝;孵化期约21天,雌雄共同孵卵,但只由雌鸟喂雏。